第3章 南宗北宗

** 這本書相當的十分的好看,這是一本精彩的書,如果您有什麼觀點,留個評論吧 **

天矇矇亮,智野隨僧衆上早課,混在數百僧人之中,也未引起注意。

面對面坐在上席的東序、西序十二位大師到齊,中間只缺着方丈。

方丈爲何沒有到場,只有東序、西序的高僧知道,屬下的僧衆是沒有資格打聽的。

東西兩序的大師們,被告知方丈身體有恙,不能出席早課,由西序首座帶大家頌經。

大興寺與任何大寺一樣,寺內職務較爲齊全,除方丈外。東、西序職位一個不缺。

東序的大師稱六知事,坐在方丈左側。有都寺、監寺、維那、副寺、典座、直歲六個職位。他們除都寺總管一切寺務,其餘分別職掌威儀進退、出納錢穀、諸僧供養、僧衆勞作等等。

西序稱六頭首,坐於方丈右側,有首座、書記、知藏、知客、知浴、知殿六個職位。他們管說法、賞罰、管經、待客、僧衆沐浴、法堂香燈等等。

這十二位大師協助方丈治理寺廟,是寺中地位最高的僧人。

智野在衆僧背後不斷拿眼依次查看這十二位高僧,想從他們身上看出會不會武功來。

知藏法淨有武功,這是在昨晚才知道的,還有首座法修,法淨說他武功不凡,其餘十位究竟還有幾位習過武呢?

他看了一陣,覺得和平常見到的一樣,實在看不出來。

不一會兒,早課散了,僧人各回僧合打坐。

智野趁亂溜出大門,想在山門外迎接師傅,他比往長任何時候都想見到他老人家。

天未亮時,他就和衆僧起來打坐了,直坐了一個時辰,燃完了一炷香才罷。此刻他雖然喝了兩碗稀粥,但仍覺腹中空空。

太陽早已普照羣山,可惜離當頂還有一個時辰。就是說吃飯還早着呢,就是餓也得忍耐着,最好不要去想吃飯的事。

他信步在林中倘徉,焦急地等待師傅歸來。多年來他老人家決不誤時,爲何今年端午卻沒有來呢?

林間小道上此刻傳來了馬蹄聲,他先是一喜,但馬上想到,師傅哪裡會騎着馬來一定是杜漢金那夥人到了。

他倚在山門上,心情緊張地注視着小路。

不一會兒馬蹄聲漸近,只見兩騎緩緩而來,是一男一女兩個施主。

那騎着一匹白馬走在前的,是一位着紫色勁裝的絕色少女,只見她頭戴草笠,身段嬌好,黛眉星目、櫻脣含春,好一副迷人的形貌。

智野看得呆了。

他雖然在臺懷鎮也見過一些漂亮女子,但比起這位來,實在相差了一大截。

在她後面,卻是一個魁梧的老者,騎着一匹黑馬,頷下的白鬚不停飄拂,自有一番神韻。

來者不凡,這是笨蛋也看得出來的。

上了坡,那姑娘也瞧見了他。

姑娘把他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面上的表情便起了變化“噗嗤”一聲笑起來。

智野覺得她的聲音好聽極了,比屋檐下垂掛着的風鈴還好聽。

姑娘一面瞧着他一面笑,笑得喘不過氣來,直把他笑得莫名其妙。

馬鞭一指,她笑着喊道:“爺爺,快來看,這是個什麼怪物?”

智野轉頭看看,身後除了山門並無別物,她說的怪物不知指什麼?

老爺子看了看智野,並不覺得好笑,寺廟裡未剃度的行童,不都帶着長髮麼?只不過這年青人卻穿一身僧袍,樣子的確古怪。

“爺爺,你不好笑麼?”

不等爺爺回答,她笑哈哈對智野道:“喂,你是不是和尚?”

“貧僧不是。”

“格格格……”姑娘又大笑起來。“你不是和尚,怎又自稱貧僧?”

智野臉一紅,忙道:“在下在寺中日久,一時充塞於耳的都是‘貧僧’,故爾習慣了。”

這一本正經的回答,引起了姑娘的興趣。

“你不是和尚,幹麼要穿僧衣?”

“不穿僧衣穿什麼?”

“除了僧衣,你什麼都可以穿。”

爺爺道:“藍兒,別難爲這位小師傅了,快走吧。”

智野忙問:“施主找人麼?”

爺爺道:“一帶上香,二帶觀光。”

“不是來找杜漢金施主麼?”

“什麼杜漢金?老夫不識此人。”

老爺子從馬上下來,把馬牽到一邊栓好,叫湛藍快走。

爺孫不是找杜漢金的,智野放了心。

湛藍跳跳蹦蹦,跟着蕭爺爺進門去了。

智野癡呆呆瞧着他們的背影消失,就象給勾了魂去,再也不會想什麼了。

俄頃,他覺得在山門外站着不是滋味,心中老牽掛着進寺的一老一少,便轉身進了寺裡,剛走到天王殿前,人家已經出來了。

那姑娘又看着他笑,他也不由咧開了嘴,雙眼緊盯着人家,眨也不眨。

姑娘道:“非僧非俗,一個怪物!”

敢情怪物說的是他,他不禁泄了氣。可是兩隻腳仍載着他轉身跟着出來,巴巴地望着人家上了馬。

那姑娘又回眸一笑,打馬揚鞭,走了。

這一笑,他的魂靈兒飄出軀殼跟着人家走了,半晌未回過神來.他生平頭一遭想到,該下山了,了結寺中的清淡生活,去瞧瞧外間的世界。

姑娘的倩影在他心上烙下了印記,他覺得自己下山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尋找她的芳蹤。

正當他想得癡迷之際,又有一陣馬蹄聲傳人他的耳鼓,不一會,四匹健馬奔馳而來。馬上乘坐着四條漢子,年齡都在四十歲左右,一個個威風健壯四人翻身下馬,就聽身後有人招呼他們,智野一回頭,正是杜漢金。

“各位辛苦,快請進寺一敘。”

四人雙手抱拳,答道:“我等來遲,望乞恕罪!”

杜漢金道:“哪裡哪裡,累各位遠程而來,在下十分感激,快請進寺。”

五人寒暄着進了廟。

智野暗忖,他們一夥到齊,恐怕就要動手了,趕緊跟進去看看吧。

他剛進寺,忽又想道,不管南宗北宗,害死方文就大不應該,是否應向首座法修大師稟報呢?他邊想邊走,還未拿定主意,就聽法堂雲鼓響了。

“咚咚咚咚……”

咦,吃飯的時候到了?可鼓聲敲的是全寺僧衆齊集的招喚鼓點,並非膳鍾呀!

瞧瞧周圍僧衆,也和他一樣有些驚疑.

“當——當——”大鐘也敲響了。

這是有重大事件的鐘聲,全寺僧衆無論在哪裡,都要放下手中之事,趕往法堂集中。

智野便踅向了法堂,和僧衆雜在一起。

除了方丈,東序六知事和西序六頭首全都坐在堂上了。

六知事之首都寺法圓大師等僧衆齊集。朗聲開言道:“方丈昨夜不適,不料一病不起,於今日早上圓寂……”

這話一說出口,堂下僧衆一驚之後,紛紛念起佛來,有的不禁潛然淚下。

方丈法智大師爲人謙和,對下屬僧衆一向慈祥,他的圓寂使大家感到悲哀。

首座法修大師忽然大聲道:“阿彌陀佛,昨日方丈大師健壯如昔,怎地一夜之隔,就傳來方丈圓寂的消息呢?這不是太突然了麼?請問都寺,方丈患的何病?”

法圓大師道:“貧僧適才聽到衣鉢侍者靈方稟報,詳情不知。”

法修道:“靈方何在”?

靈方從前排僧衆中站起來,恭敬地回答道:“小僧在。”

“方丈患的何病?”

“稟告首座,方丈大師昨夜突感不適,讓小僧不讓人進方丈室打擾。不料一刻前小僧替方丈擡洗臉水,才發現方丈已經圓寂,小僧便趕緊稟報都寺。”

“方丈一向早起,你怎麼現在才擡水?”

“方丈有恙,小僧不敢驚擾。”

這一番話,直聽得衆僧搖頭嘆息。

就在這時,有人喊道:“靈方說謊,犯了妄語戒!”

這話實在驚人,一剎那人聲安靜下來,扭頭尋找說話的人。

沒想到,說這話的竟是行童野哥兒。

法淨大怒,道:“智野,你知道你說的話麼?還不快快謝罪退下!”

智野道:“靈方一片胡言,欺瞞各位大師及全寺僧衆!”

靈方大驚,惡狠狠盯着他道:“智野,你不在方丈室,你怎麼知道貧僧說謊?”

都寺道:“智野,你知道你說什麼嗎?事關重大,豈能信口開河!”

“方丈大師是被人用藥毒死的!”

此語更爲驚人,法堂上大亂起來,均都把一雙眼睛盯着野哥兒。

靈方和尚又驚又怒:“野哥兒,你信口開河,胡言亂語,血口噴人……”

智野搶着質問道:“我又未說你下的毒,你急個什麼?”

靈方一楞,一時答不出話來。

法修大師心中起了疑:“智野,你從頭道來!”

靈方和尚心中驚疑不止,這小子說的話極象有憑有據,他怎麼會知道的呢?怪哉,他莫非偷聽了不成。可是,昨夜未曾有人來過呀……啊呀,不對,這小子確實來過方丈室,被自己吆喝走了,莫非他又折回來不成?

驚疑問,只聽野哥兒說道:“方丈是被寄住在本寺讀書的杜漢金下藥毒死的,這藥他稱爲‘散功煉魂丹’,他說老方丈是數十年前赫赫有名的什麼江湖三傑中的老二,他要向方丈索取一件東西。在場的有靈方和法淨大師。法淨大師要在本寺推翻南宗,建立北宗,因此……”

這一番話如此驚人,就是五臺山坍了一座,恐怕也不會讓大興寺衆僧如此吃驚。

他說得有鼻有眼,憑他的見聞,是絕對編造不出來的。

知藏法淨驚得亡魂皆冒,大事已泄,還有什麼遲疑?身形一動,從座椅上飛身而出,直撲站在殿後的野哥兒。

“大膽!”首座法修一聲大喝,雙肩一搖,緊接着從椅上躍起,朝法淨遞出一掌。

法淨本想一掌擊斃野哥兒,猛聽身後勁風響起一知是有人暗襲,顧不得去傷野哥兒,急忙再提一口真氣,雙臂一振,朝旁落去。

首座法修志在保護智野,不在傷人,徑自落到智野身邊.此時場中諸僧大譁。野哥兒的話,知藏法淨飛身而起,首座接踵而至,顯示了驚人武功,這些出人意外的舉動都是他們從未想得到的。

坐在東序西序的大和尚們,也各自作出了不同反應。

不會武功的修行者們,立即捻起胸前的念珠,直誦佛號,他們是大多數。

會武功的高僧,則按自己的信仰,旗幟鮮明地各站一邊,他們是極少數。

和靈方站在一起的有知客法明,和首座法修站在一起的有監寺法玄。

就在這時,殿中又衝進來五人。

法淨見援手趕到,立即大喝一聲道:“衆僧安靜,本座有話要說!”

驚惶的衆僧靜了下來,除了一些和尚走出行列,分散到法淨、法明身邊,其餘人皆不動。

這些和尚是法淨、法明平日暗中調教的弟子,不下三十人之多,此刻正是派上用場之際。

法淨道:“方丈患疾而終,本是天意。誰料首座法修、監寺法玄,唆使野哥兒含血噴人。

製造事端,其覬覦方丈大位的野心已昭然若揭,今日萬不能容他們走脫了,先拿下關押,待審問清楚再治罪!”

法修喝道:“法淨,你竟敢勾結外人,害死方丈,陰謀篡位以恢復北宗,如今被野哥兒揭露,你還敢顛倒是非、混淆黑白,全寺上下僧衆,自然看得清楚……”

靈方和尚突然叫道:“野哥兒,你說杜施主害死了方丈,有什麼憑據麼”?

智野一楞:“沒有憑據。但我親自聽到你們昨夜在方丈室中的議論……”

靈方吼道:“昨夜在方丈室,只有我一人侍候方丈,你憑白無故……”

杜漢金冷笑一聲,截斷了靈方的話:“你這披髮的畜生,完全一派胡言,你小子說在下害死了方丈,你就當衆說說,在下怎麼個害法,有什麼憑記你要說不出來,休怪在下無情!

定當扭你下山見官,分個是非!”

衆僧聽聽也覺有理,紛紛叫野哥兒拿出憑據來說話。

野哥兒愣了,他拿不出證據。

法修心中雪亮,冷笑道:“杜漢金,你以毒藥害死方丈,叫野哥兒怎麼拿得出證據?如若你們心中無鬼.法淨又何必殺人滅口,妄想一掌擊斃野哥兒?”

杜漢金不慌不忙道:“你說在下用毒,那麼方丈遺體還在,自管驗屍罷了,瞧瞧是不是中毒而亡?”

法淨道:“對啊,驗屍便能辨出真假,到時瞧瞧是什麼人在本寺興風作浪!”

法修道:“好,把方丈遺體請到大殿上來,當衆驗看,以明是非。”

靈方道:“靈惠師弟,你帶人去方丈室,把方丈請來吧!”

衆僧聽見如是說,對野哥兒的話又起了疑,人家敢驗屍,說明心中無鬼。

此刻,全場肅靜,無人敢出聲說話,俱都緊張地等待着。

不一會,只見靈惠等人慌慌張張跑來了,一進殿門便大叫道:“靈方師兄,方丈遺體不在方丈室!”

此言一出,衆人又是大吃一驚。

靈方忙問:“在何處?”

“一處也不見!附近我們都找遍了。”

靈方驚得亡魂皆冒,道:“哪有這等怪事,我來時方丈明明好端端睡在雲牀上,快跟我去看看!”

知客大師法明也跟着去了,他們一走,衆僧議論紛紛。

一盞茶時分,法明、靈方、靈惠回來了。

靈方大叫道:“有人藏起了方丈法身,方丈真的不見了!”

他嚇得臉色蒼白,語聲抖顫。

首座法修叫道:“你們害死了方丈,又把屍體藏匿,如今欲蓋彌彰,天理難容!”

法淨嚷道:“智野含血噴人,分明是你唆使,如今又藏匿起方丈屍身,不欲當衆驗屍,這足證方丈是你們害死,以篡方丈大位,大興寺容你不得!”

話聲一落,便向法修撲去。

衆僧也不知誰是誰非,見兩位上座大師打了起來,紛紛發一聲喊,向門外擁去。

知客法明一聲大吼,雙掌一錯,直撲監寺法玄。兩人立即交起手來。

靈方、靈惠見大師們動上了手,立即撲向智野,要將他活捉……

杜漢金對四個夥伴道:“各位快去助一臂之力,將法修、法玄斃了!”

四條漢子分作兩起,分別去助法淨、法明。

杜漢金則來捉拿野哥兒。

智野見高僧們已大打出手,靈方和尚帶着十幾人向他撲來,不禁嚇了一大跳,身不由己就往大門外跑。

他剛衝到大門,卻被杜漢金攔住了。

“哪裡走!”杜漢金大喝一聲,屈指爲爪,一爪向智野抓來。

智野無法,趕緊往房邊一閃,躲過一抓,溜到一旁去了。

杜漢金不禁一愣,簡直不敢相信自己會一爪抓空。智野不過是個普通行童,怎麼能躲過一爪之厄呢?

這時,靈方、靈惠還有十幾個武僧,已經把智野圍了起來,眼看他已脫不了身。

杜漢金叫道:“抓活的,要問口供!”

靈方嘴裡答應着,當胸一把抓來。

智野又是一閃,讓他抓了個空,自己從他胳肢窩下“哧溜”鑽了過去。

靈惠一步躍上,大喝道:“哪裡走!”一把向智野肩上抓來。

智野大急,腳尖一踮,人躥出三尺,把迎面的兩個和尚撞得個四腳朝天,衝出了包圍。

杜漢金不禁大怒:“快抓住他!”

衆僧發一聲喊,抓的抓,撲的撲,堵的堵,攔的攔,可就是沒法將這小子抓住。

這小子象一頭野猩,東一躥西一鑽,三下兩下便從人縫中鑽了出去。

杜漢金看得又驚又怒,這小子實在邪門,不會武功卻如此靈活,這是怎麼回事?

靈方、靈惠幾次補空,恨得把上下牙咬得格格作響。他們盡展輕功,拼命捉拿,無奈這小子又象條魚,滑不溜啾,眼看手指已沾衣襟,但仍然讓他“哧溜”一下躲過,而且。室中人多,二三十人都來捉這小子,反而你礙我,我阻你,讓這小子鑽了空子。

靈方恨得要命,乾脆站下來拿眼盯着,看僧衆們圍堵智野,自己等着機會。

果然,他瞅準了時機。

此時,智野正從壁角舊雨樓,後有追兵,前有堵截。只見他忽左忽右,又從人堆中溜了出來,離靈方僧二丈短矩。

靈方立即不失時機地起躍,雙手一張,往下落時抱個正着。

“臭小子,看你再跑!”靈方惡狠狠地緊緊勒住他,用力往地下一摜,只聽“哎喲”一聲,這傢伙躺在地上不動了。

可是,靈方頓時覺得不妙。

被他摔在地上的人,怎麼是個光頭?

智野的頭可是黑的。

擡頭一看,智野正被杜漢金追得團團轉,哪裡又被他抱住了?

靈方氣得發昏。

他大吼一聲,向正迎面跑來的智野又是一撲。智野正被杜漢金和幾個和尚追得走投無路,只見他腰一弓,故伎重施,又想從人家隔肢窩下鑽出去。

靈方獰笑一聲,張開雙臂,狠狠一抱,不偏不倚,夾個正着。

“跑!你再跑!”

“哎喲,是我呀!”

“老子要的就是你!”靈方吼叫着,把智野按倒,不想智野又露出了一顆光頭,把靈方驚得趕忙放了手,仔細一瞧,哪裡又是智野了?

“噫!這小子也太邪門,莫非他會妖法麼?”

作爲智野,他也不願意象一隻野兔,被一羣惡狼在後面追趕。

他自小在寺中長大,雖然頑皮不守清規,但從未和人動手打鬧。學了稀裡糊塗的武功,也不知道和別人交手管不管用。

今日裡三十幾人叫叫嚷嚷,喝喝吼吼他幾時裡見過這種陣仗?因此他只想到開溜,沒有一絲勇氣與人交手。

加上追他趕他的,都是平日地位高的僧衆,他哪裡敢動手去打人家?

那麼,唯一的辦法就只有開溜了。

就在他東逃西躥的時候,無意中看見首座大師法修被人打傷,眼看要死在人家手裡。

他鼓起勇氣衝了過去,對着兩條漢子打了兩拳,一個挑打在背上,一個被他打在肩上,兩人大叫一聲,踉跟俄跌出數步。

這兩個是俗人,又是他不認識的人,所以他敢打,一點不猶豫。而對法淨大師,他可沒有這個膽量。

法修趁此機會,急忙衝向大門,把來阻攔的三個和尚打翻,逃出去了。

智野一見大喜,忙又躥向已被打得吐血的監寺法玄大師。

法玄大師已然受傷倒地,知客法明和兩個漢子正要施出煞手,擊斃對方。

正在這時,一條黑影躥了過來,抱起法玄就跑。

法明大怒,緊躡身後就是一掌,堪堪打到智野的背上。

可惜掌未及身,這傢伙不知怎麼一扭,打了個空。

智野剛衝到門口,見有十幾個和尚攔路,心一慌,只好騰身一躍,從光頭上躥了出去。

杜漢金等人大驚;急忙推推擠擠出了大門,哪裡還見得着智野的影兒?

衆僧分散下山猛追,不僅智野不見,就連法修也沒了影蹤。

他們只好折回。

野哥兒肋下夾着監寺法玄大師,慌不擇路直往山上飛奔,半個時辰後聽不見追兵的聲音,方纔把大師擱在樹下。

法玄受傷頗重,臉色蒼白,胸襟前血跡斑斑,被他一路顛跑,已昏了過去。

不過,他並不着急。

師傅教過他治傷的點穴法,還教了他推宮過穴以及在靈臺穴注入真元的救治辦法。

他先運起真氣,伸出右掌,虛空沿着經絡走向以氣按摩,不到一盞茶時分。法玄大師便醒了過來。

野哥兒大喜:“大師醒啦!”

法玄深吸一口氣,覺得氣機通暢,當即翻身坐起,點點頭,也不說話,當下運動療傷。

智野無事可幹,便離大師丈外坐着,給他護法,一面回想今日在大殿的爭鬥。

方丈大師的遺體不見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顯然,靈方和尚怕驗屍,故意說方丈屍體不見了……不過,靈方和尚當時十分驚恐,看樣子似乎不象作僞。

莫非是方丈又活起來了麼?

荒唐荒唐,這是子虛烏有的事。

那麼,被人盜走了?

可是,有誰會這樣幹?除非他是傻瓜!

智野想不透,便去想今日動手的情形。

他問自己爲何只知道逃命,就不敢跟和尚們大打一頓。就是拍在那兩個俗人幫兇身上的巴掌,也是極輕極輕的。

他如此膽怯,是師傅教的功夫不行麼?

這個,他不知道,不過,有一點十分清楚,他要是逃跑起來,別人似乎很難捉到。

這一點,他對師傅十分滿意。

記得古人曾說,三十六計走爲上計。所以,一旦不願和人交手,或是根本就鬥不過人家,那麼可以提腳就走。走爲上計,走得快當然也就是上乘功夫,這上乘功夫練得好,不管遇到什麼惡人,也就不必擔心受怕。

他對師傅教的功夫開始有了信心。看來,他學得糊里糊塗的功夫,也並非毫無用處。

接下來,他又想起南北禪宗之爭。

雖說自小就在廟中生活,他對拜佛並不熱心。特別是長大來到臺懷鎮與百姓接觸後,他更喜歡的是世俗生活。

因此,每日大半時間的坐禪修行,他都花到了修習內功上。每日方丈或是東序西序的大師在法堂講經,他從來未認真聽過。爲了排遣時間,他就習練內功.如此這般,十幾年的僧侶生活,並未在他腦袋裡塞進多少佛理,對禪宗南宗北宗的分歧,可說是一竅不通!

依他想來,南宗也好,北宗也好,不都是信佛麼?有什麼可爭的?你愛南宗那一套,你說按南宗所說的修行法去修就是,你愛北宗的那一套,說照北宗的辦,有什麼可爭吵的呢?

就大興寺而言,似乎奉行的是南宗一套,而知藏法淨、知客法明以及靈方靈惠他們,竟然勾結外人,害死了方丈,爲的就是在大興寺恢復北宗。這樣做,不是太過份了麼?

別的地方他不知道,就大興寺而言,法淨等大師的做法未免也太狠辣。因此,他覺得應該幫首座法修大師、監寺法玄大師,讓他們重返大興寺,將害人的法淨等人逐走.他就這麼坐着發呆,半個時辰後法玄大師醒了過來也不知道。

“野哥兒,本座有話說,你過來。”

智野這纔回過頭來,見監寺已醒,連忙站起向上座高僧致禮。

“本座向你謝救命之恩,未料到野哥兒也有一身出類拔萃的本領!”

智野道:“大師,弟子不過就是跑得快些,哪有什麼本領?”

“誰教你的輕身功夫?”

“我師傅。”

“師傅是誰?”

“懶和尚。”

“什麼?竟然是他!”

“大師傷好了麼?”

“雖未盡愈,但已不妨事。”

智野在上座大師前有些拘束,不再說話。

法玄又道:“方丈的死,你親眼目睹麼?”

“是的,昨晚弟子想去方丈室……”智野把昨夜所聞所見,詳詳細細講了一遍。

“你在樹上偷聽,未被他們發覺?”

“是的。”

“咦,你的武功不凡呀,懶和尚教了你些什麼功夫?”

“弟子不知。”

“不知?此話何意?”

“師傅未說,弟子也就不知。”

法玄大師今日與知客法明和兩個漢子動手,發覺法明武功高強,以此類推,知藏法淨、書生杜漢金等人一定不弱,智野爬在方丈室外的樹上偷聽,居然未被發覺,若不是室中人忙於對付方丈,沒有注意樹上的人,依他們的功力,不會發覺不了,除非野哥兒的功力很高。

故所以,法玄有此一問。

結果,問不出所以然來。

法玄道:“法淨早就蠢蠢欲動,若不是忌憚老衲與法修師兄,他們早就動手了。沒想到他們仗恃着有杜漢金一夥支持,居然膽大妄爲,害死方丈,搶奪大興寺方丈大位,以復甦北宗。如今,他們已經得逞,老衲愧對大興寺列代宗師,眼看大興寺流於旁門左道,卻是束手無策。但老衲絕不氣餒,定要邀約佛門高手,奪回大興寺。今日蒙野哥兒相救,他日定當補報。”

“哎喲監寺大師,請匆再提此事,愧煞弟子,弟子有一事不明,還望大師指點。”

何事不明,望道其詳。”

“禪宗南宗北宗到底爭個什麼?何以出手相殘?同是佛門子弟,供奉的佛祖相同,爲何要分彼此,甚至成了冤家?”

“這南北之爭,說來話長,老衲就將一些情形。長話短說吧。”

達摩祖師駕舟渡海,梁武帝曾以熱忱歡迎,交談之後,武帝不能解悟達摩祖師的禪語,達摩祖師便辭別而走。武帝的師傅志公禪師進來,見武帝一臉不高興,詢問原因,武帝照實說了。志公禪師大驚,不禁讚道:“達摩大士所述禪理如此精深,就像觀音大土化身而來說法!”

梁武帝一向敬奉佛法,倒也不是平庸愚鈍之輩,當下懊悔不已,立即傳命追趕達摩。

當武士們追到達摩祖師時,他正走到揚子江邊,回頭瞧見那麼多人追趕,不禁微微一笑,順手在江岸上折了一支蘆葦,抖手擲於水上,輕輕一躍,腳踏葦葉渡江北去。

以後,達摩祖師在嵩山少林面壁靜觀九年,連小鳥在肩上築巢都不知覺,達到悟通佛理的無上境界。

傳法的同時,達摩祖師還教門人習武,傳下了七十二種絕技。

達摩祖師以《楞伽經》闡揚佛法,普施法雨,獨樹一幟,遠近聞名。

由於老人家的禪法與當時盛行的調息止心、靜坐修習的修行方法不同,引起各方的譏刺攻擊,特別是奉行佛法的達官貴人、文人學士,多以達摩祖師的禪法爲不齒。四海之內,不斷有人來找達摩祖師論道,相互娜,但往往大敗而去,於是就有人掀起是非風浪,並派人暗害達摩祖師,但達摩祖師武功絕倫,又豈是彼輩害得了的?之後,敵方改了辦法,千方百計在祖師的飯菜飲水中下毒,先後五次均被祖師慧眼識破。

第六次,飯菜中又下了巨毒,但仍逃不過達摩祖師的法眼。由於自忖圓寂之期已到,身後有了可靠的傳人,便安然服食,端坐辭世。

達摩祖師的事蹟,不正好說明即使是佛門弟子,也因佛理之爭而妄開殺戒麼?

慧可法師繼承了達摩祖師的衣鉢,被稱爲二祖。以後傳到五祖弘忍法師,達摩祖師首創的禪法已是遠近聞名,禮崇者無數。

弘忍法師欲選衣鉢傳人,以爲六祖。

門下弟子中聰穎者不少,但他獨具慧眼,看中了一名長相粗鄙、其貌不揚,蓬頭跣足的襤襟漢子。

初見此人時,兩人有一番精采對答。

漢子:“嶺南。”

弘忍:“有什麼事?”

漢子:“想求作佛。”

弘忍笑道:“嶺南人沒有佛性,怎麼能修成佛?”

漢子答道:“人地雖有南北,佛性豈有東西?”

弘忍大師一驚,此人慧根上乘,非同小可,但當着許多人的面,不想流露出來,以免此人遭同門嫉妒,有性命之憂。當即叱令他到碓房舂米,意爲不屑。

弘忍大師爲避人耳目,連說法講經都不讓漢子來聽。

有一天,弘忍大師召集徒衆七百餘人,聲稱要尋衣鉢傳人,命僧衆各寫一偈出來,看看有誰能深切領悟佛法,便將衣鉢傳與他。

衆弟子中,當以上座神秀大師爲最傑出。

他寫的惕語是:

“身是菩提樹,

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

勿使惹塵埃。”

一時之間,僧衆爭相傳頌。

神秀大師姓李,從小熟讀經書儒學、詩詞歌賦、佛教經籍,出家後聞弘忍大師盛名,便到蘄州雙峰山東山寺拜謁弘忍五祖.五祖讓他幹了六年雜役,方任命他爲上座僧,讓他代爲向徒衆講經說法。

此偈作出,無人能及,大家都以爲衣鉢定由他繼承,爲禪宗六祖。

不料在下房勞作的漢子聽見此偈後,卻認爲這首偈境界雖高,然而表達的是逐漸修成佛的方法,仍然未領悟到最高境界。

他聽說神秀上座的偈語寫在寺壁之上,便跑去觀看。

這漢子姓盧,祖籍范陽,父親做官遭貶,流徙在嶺南新州。他大字不識,卻對佛經有很高的悟性,只要別人將經讀出,他在旁聽着就能悟解。

此刻他來到寫偈語處,適逢一官老爺香客正誦讀研討偈語,便請老爺又念一遍。

聽完,漢子道:“我也想好了一偈,敢請尊駕田諞書於壁上,不知可否?”

當官的聽了不禁大笑,一字不識的苦力,居然也想做佛理高深的偈語,這未免太不自量,也太讓人好笑了。

當下笑道:“好啊,只要你做出偈來,本官定替你書之於壁上,不過……”他頓了頓,譏諷道:“你小子要是偈做得好,受到五祖賞識,得了達摩祖師的法衣,傳了衣鉢,當了六祖,可要先把我這俗人度離這無邊苦海啊,怎麼樣?”

盧姓漢子不答,只微微點頭。

當官的更覺好笑,便親自取來筆墨,磨好墨,飽蘸於筆,捋袖子道:“做好了麼?念出來讓本官寫吧!”

嘴裡這樣說,心裡卻覺得有趣,將他胡謅他的所謂偈語寫在神秀上座偈語的旁邊,那無疑是全寺僧人的笑料。

漢子不慌不忙念道: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當官的寫完最後一字,驚得半晌說不出話來,只將手中毛筆一扔,納頭便拜。

過往僧衆見當官的老爺拜碓房舂米的下人,便都擁過來看,一見牆上偈語,頓時轟動起來。有的跪下叩頭,口稱“活菩薩……”

五祖弘忍聞聲趕來,一見這偈語便知作偈人已悟透佛法,清楚地表述了“頓悟”成佛的是高境界,心中的歡喜,難以形容。

但是,盧姓漢子無權無勢、地位卑下,怎抗得住有錢有勢的修行人?若是起意害他,他必性命難保。

五祖心念一轉,脫下鞋子擦去牆上揭語喝道:“吵什麼?此偈一般,並未見性?”

說完頭也不回,徑自走了。

衆僧聽五祖如是說,許多人又笑起來,馬上指指戳戳,譏笑偈語不過爾爾,哪值得大驚小怪。一些人心存疑慮,覺得五祖的話未免過份,但也不敢出聲道出,逐一散去。

第二天,五祖悄悄來到碓房,以竹杖在石磨上敲擊三響,不言不語便轉身離去。

盧姓漢子領會其意,當晚三更偷偷來見五祖。五祖遂將達摩祖師的法衣授予漢子,道:

“此係達摩祖師寶衣,代代祖師以此爲憑傳法,今將此衣傳爾,爾即是禪宗六祖。”

弘忍大師還命他連夜出走,離開此地,以免遭人追殺,搶奪寶衣。要他到南方隱匿十年方可出來傳道。

是夜,弘忍大師親自將他送到九江驛,在長江邊又送他上船。

他走後,衆僧猜到五祖已傳衣鉢於他,不少僧衆悄悄離開寺山,分幾路追趕,要將漢子殺掉,搶奪達摩法衣。

此後,追殺者層出不窮,盧姓漢子在曹溪不得安生,只好逃進山中混跡於獵人中謀生度日。

十五年過去,他覺得弘揚禪宗佛法的時候到了,便來到廣州法性寺,在寺中剃度,法名慧能。法性寺方文對慧能極爲尊崇,放棄自己以往對佛理的見解,跟隨慧能並拜在慧能門下,充任弟子。

慧能下山的第三年,五祖圓寂,神秀大師來到荊州當陽玉泉山傳法,名聲大噪,女皇武則天恭請神秀進京,倍加禮遇。

這樣.便形成了北宗。

六祖慧能則成了南宗。

武則天數次請慧能上京,均被六祖拒絕。

信奉北宗的,多爲達官貴人,而南宗秉承達摩不立文字、見性成佛的法理,多爲一般士紳和平民百姓信奉。

之後,慧能的傳人神會法師與禪宗辯論不休,因達摩祖師法衣已獻給則天皇后,神會不再稱七祖。他奮力宣揚慧能南宗爲達摩正統,因而屢次遭人暗殺,險象環生。

安史之亂後,北宗漸漸洇滅,南宗佔了上風,愈傳愈廣,地不分南北。

然而也還有些駕信北宗者耿耿於懷,這就是大興寺方丈之死的原因——

bigcat掃校,

第8章 抱恨離別第10章 慧眼識君第16章 不速之客第24章 旁敲側擊第7章 白馬飛賊第14章 祁連三怪第29章 種瓜得瓜第8章 抱恨離別第4章 拙不識君第28章 舊事重提第17章 撲朔迷離第1章 木魚驚魂第23章 方丈還魂第17章 撲朔迷離第29章 種瓜得瓜第16章 不速之客第7章 白馬飛賊第9章 播下情種第20章 紫鷹鬥魔第29章 種瓜得瓜第9章 播下情種第10章 慧眼識君第10章 慧眼識君第23章 方丈還魂第4章 拙不識君第8章 抱恨離別第4章 拙不識君第21章 威鎮長安第22章 紫鷹怪俠第20章 紫鷹鬥魔第23章 方丈還魂第5章 代人受過第13章 結夥長安第15章 禍起蕭牆第15章 禍起蕭牆第28章 舊事重提第11章 情場受挫第10章 慧眼識君第23章 方丈還魂第9章 播下情種第15章 禍起蕭牆第16章 不速之客第8章 抱恨離別第11章 情場受挫第4章 拙不識君第4章 拙不識君第29章 種瓜得瓜第26章 雙鷹鬥魔第2章 方文之死第1章 木魚驚魂第7章 白馬飛賊第3章 南宗北宗第18章 紫鷹展威第25章 泰山風雲第11章 情場受挫第18章 紫鷹展威第4章 拙不識君第5章 代人受過第19章 初露端倪第4章 拙不識君第21章 威鎮長安第10章 慧眼識君第3章 南宗北宗第29章 種瓜得瓜第9章 播下情種第24章 旁敲側擊第29章 種瓜得瓜第26章 雙鷹鬥魔第24章 旁敲側擊第23章 方丈還魂第7章 白馬飛賊第5章 代人受過第21章 威鎮長安第21章 威鎮長安第12章 紫鷹出世第20章 紫鷹鬥魔第2章 方文之死第3章 南宗北宗第12章 紫鷹出世第13章 結夥長安第4章 拙不識君第9章 播下情種第28章 舊事重提第1章 木魚驚魂第4章 拙不識君第14章 祁連三怪第2章 方文之死第18章 紫鷹展威第9章 播下情種第24章 旁敲側擊第11章 情場受挫第12章 紫鷹出世第20章 紫鷹鬥魔第22章 紫鷹怪俠第6章 相鬥結夥第6章 相鬥結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