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四章 裱糊匠出手

胡大姐的婚禮辦得自然不能與張舜卿相比,既沒有鳳冠霞帔也沒有賀客滿門,只不過是一家人一起吃了頓飯,給張舜卿敬了杯茶,儀式就宣告完成。胡大姐對於儀式之類的場面並不在意,只要能陪在范進身邊,她就心滿意足。

張舜卿與范進完婚,已經過了一月有餘,接下來就該銷假,然後等着吏部安排位置。傻子都知道,范進不可能再回上元去當縣令,就算他自己想回去,應天府也不會同意。好不容易送走的瘟神,誰也不願意再接回來。但不管怎麼說,朝廷承認的婚姻就只有正室,納妾是不給假的,張舜卿趁着范進還沒銷假,就把納妾的事完成,也算是對相公以及胡大姐的關照。

今天是胡大姐,轉過天來就是薛五,剛過門一個月,還在蜜裡調油的階段就一口氣給丈夫討兩個小妾,這種行爲足以稱爲夫人典範,賢妻良母的標杆。不過范進心裡有數,張舜卿這一手玩的還是分化瓦解。薛五跟她有些淵源,兩人之間練習易筋經的時候,還有些親密接觸,雖然還沒到磨鏡的地步,但是也就差一步之遙。再張舜卿看來,薛五可以算作半個自己人,至少可以羈縻。

胡大姐則是自己的青梅竹馬,給她一個名分,就足以堵住悠悠之口,讓誰都無法指責張舜卿善妒。樑盼弟、鄭蟬這些,則是想都不用想,肯定不會給她們名分。偏生又有胡大姐、薛五兩人在前,又不能說張舜卿嫉妒。最終目的,還是希望在幾個女人之間製造矛盾,保證張舜卿自己大權獨攬。

范進倒不是不能說話,但是他這個時候顯然閉嘴比較好。畢竟這個家裡他不能待一輩子,這個時候過分維護鄭蟬與樑盼弟,對兩人來說,反倒不一定是好事。好在鄭蟬因爲那段黑暗的過去,很有些自慚形穢,自己就覺得不配得名分,范進許了帶她宦遊,就把她歡喜的不得了,於名分的事並沒去爭。她的底牌還是壓在孩子上,只要有了骨肉,張舜卿就沒資格擋路,沒有孩子,做了妾侍也不硬氣,隨時可能被頂掉。

樑盼弟這裡由於之前已經有覺悟,也不覺得有什麼委屈處,如果張舜卿一反常態給她個名分,樑盼弟才真要害怕。雖然今晚應該是陪大姐,范進卻還是先鑽到樑盼弟的房間裡抱着她安撫,樑盼弟靠在他懷裡任他親熱,卻不許他真的劍及履至。

“今晚是大姐的日子,我跟她那麼個老實人搶不作興。等輪到張舜卿的時候再說。她跟我談過了,講得是道理,話裡話外的意思就是我如果跟你有了名分,對你不是好事。若是有了孩子,就更是一條罪狀,萬一有了也得寄到別人名下。她多半以爲我聽了這些,就會自己離開你,省了她好大手腳,笑話!我搶錢樑什麼人,會被她三幾句話就騙到?我就是要留下,跟她搶相公,爭男人!”

“不過一碼歸一碼,我雖然看她不爽,但是對她的本事和做人是很佩服的。張家那個管家婆子,想讓自己那瘸腿兒子娶阿巧,阿巧不肯她就找了個由頭罵人,欺負阿巧是個瞎子,安排她乾重活,就是想要擠兌她屈服。我把那管家婆一頓好打,本以爲張舜卿會袒護着自家人,沒想到她問清楚原因之後,直接就把管家婆一家全趕出府了,連身契都還了他們,不算張家人,任一家三口說破了嘴皮子也沒用。就憑這一手,我就佩服她。處事公平,是個能服衆的,管理賬目操持家業的本事,也不是我們這些女人能比的。範家由她的人管,確實比我們的人管更好。進仔找了個好娘子,是你的福氣,不管她對我們怎樣,你都要對她好知道麼。”

范進點着頭,並沒開口。張舜卿管家有方這是不用說的,但是她這種一視同仁的態度,其實也是自己努力換回來的。那些張家人在相府橫行慣了,骨子裡沒拿範家當成主家,連范進在內,很多人也都是當他是入贅到自己家的人。這種態度表面上看不出來,但是一些細節的地方還是可以感應到。

張舜卿並不支持丫頭們把自己當成贅婿看,不過對她們的一些囂張態度未必反對,尤其是對自己家人的欺壓,原本可能得到了張舜卿的默許。一朝天子一朝臣,張舜卿想要在家裡立威,肯定會對上一批家人做出調整,最早祭刀的多半就是範家舊人。之所以演變成拿自家人開刀,歸根到底還是自己努力的結果。

張居正對於氣功以及鳳四編練的培力養身拳沒什麼興趣,可是張舜卿回門時,幾乎是按着脖子逼老爹點頭,那模樣快趕上當初寧死也要嫁給范進一樣。張居正拗不過女兒,也就只好答應下來,至於能否兌現,就只好由阿古麗監督。

回門那天搞得很隆重,江陵門下給范進道賀,給相爺賀喜,場面很熱鬧。但是從相府回來之後,張舜卿的情緒就一直不高,倒是侍奉范進時更爲用心,迫切地想要懷上個孩子。

同樣的事用不同的視角看,就有不同結果。得到范進的提醒之後,張舜卿重新審視自家,就能發現在浮華表面確實存在着巨大的危機。她特意問了遊七以及家裡幾個負責熬藥的下人,得到的答案顯然讓她心驚肉跳。父親爲了維護精力以及某些方面的尊嚴,對於藥物的濫用讓人心驚肉跳。是藥三分毒,按他這麼個吃藥吃補品的方法,肯定會有後患。再者江陵門下這種驕縱,也讓張舜卿很有些覺得不對頭。

由於上元新法的順利推行,加上京畿丈量土地工作阻力減小,江陵門下已經開始紛紛表態請功,保證兩三年內就能讓新法遍行全國。爲了在人前露臉,甚至出現彼此競爭的現象,你說三年可以推行新法我就說兩年半,另一個人就說兩年。至於地方輿情如何,鄉紳的力量多大,民風怎樣全都不考慮。

這種激進的作風如果是在戰爭時期,或許可以算作有效率。但是眼下太平盛世,這幫人的心態更是爲了在相爺面前表現才能而不是保證民生。這種情緒和態度到了下面,不出問題纔怪。

雖然內宅裡,女眷逢迎誇獎她,外面一堆人視范進爲新貴,但是夫妻兩人的情緒都不高,心情都頗爲沉重。這幫人太順了,以至於有些忘乎所以,王安石新法之敗,有很大程度上,就是下面用了這麼一羣辦事人員,總想自己這一任必須出成績,從沒考慮過事緩則圓自己爲下任打好基礎,以保證民生不出亂子爲第一目標。

范進在張居正那已經踩了幾次剎車,提醒老岳父變法不能急於求成,否則必然遺害。現在變法能推進這麼順利,是因爲自己這邊肯放下身段和一些人談交易,借力打力的結果。換了這麼一羣瘋子下去,跟誰也談不攏,結果只能是一團糟。張居正不是不明白這個道理,而是在他那個位置上說話不方便,他固然擔心新法推行的過於激進更怕下面的人陽奉陰違因爲自己一句話就徹底停擺。畢竟他是親眼見過大明官吏的怠惰程度,只想着用鞭子抽他們前進,不想給他們鬆一鬆勁。

“我的前面是聰明的敵人,後面是無能的同伴,我必須同時與這兩者搏鬥。而且我自己也不是衆望所歸的目標。”范進當晚在妻子身上馳騁時,低聲唸叨出這句前世最喜歡的提督名言之一,張舜卿雖然不知所以,但也能明白丈夫心情,她所能做的就只是以更爲溫馴的態度進行服侍,儘量消弭丈夫的怨氣。

范進當初在船上,許下當粉刷匠的諾言,本以爲自己兩世爲人,對於這個時代有着相當於先知的瞭解,又有跨時代的認知。自己動手改變什麼或許做不到,指手畫腳做個裱糊匠總沒問題。可到此時才發現,這裱糊的工作原來一點也不輕鬆。

不怕神對手,只怕豬隊友,有這麼一羣急功近利的同門,不出事才叫有鬼。楊四知因爲代上建立學校的奏章有功,被恩賞做巡鹽御史。眼下揚州鹽商鬧罷支,朝堂上雖然沒有大規模發作,但是也有人暗戳戳詢問,如果真罷支了今年的收入怎麼辦。這事說到底是范進引出來的,大家不說話看張居正,自然是要他拿個交代。楊四知這個時候請命巡鹽,也算是臨危受命,動機是好的,可是具體方略上就是另一回事。

在酒席間范進詢問他到了揚州何以應對鹽商的詰難時,楊四知的回答卻是隻需給自己調兵權力,揚州鹽稅保證一文不缺。

先不說揚州的兵到底聽不聽調遣,只說他考慮的手段,就是最爲簡單直接不費勁,自己不用走腦子就能完成任務,但同時也是貽害無窮很可能激起民變的方式。這不是楊四知一個人的問題,而是江陵黨的普遍問題。大明大部分地方官是得過且過,當和尚撞鐘,地方上只要不出事自己就可以混日子。跟他們比,江陵黨算是極難得的人才,個個都肯幹活,想要做出事業。但他們走上的另一個極端就是片面追求事功,想要追求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對於維護穩定局面,保證不出亂子根本不在意。

不懂得維持平衡,語不驚人死不休的主,在范進看來,比那些混日子的強不到哪裡去。自己沒辦法約束岳父的部下,就只好給他們定枷鎖,加限制。這段時間趁着沒有地方接收,他在家裡就只做寫條陳的事,連納兩妾之餘,對於范進沒事偷吃樑盼弟以及鄭蟬都當看不見,就是張舜卿對丈夫的酬勞。

條陳的內容說起來可以算作業績考覈標準,參考的是後世現代公司管理方面的東西,結合了眼下官場實際以及吏部銓敘標準。之前張居正搞考成法,在范進看來有個最大的毛病就是太相信數據。官員的升降全由錢穀數據決定,變成誰能完成課稅賦役誰就是好官的奇葩標準,對於民生治安全都不考慮。這樣時間一長,必然導致官員漠視百姓訴求,官民相仇的現象發生。

是以范進這次寫的條陳,就是針對這種現象做的補充。考覈官員錢穀只是一方面,其他方面也要考慮。尤其大家的管地不同,江南富庶錢穀上確實要在意,陝西那種窮地方也要當完糧模範,即使逼不出李自成,也能培養出撞破天、紫金樑之流。對這些地方考覈的就不是錢穀,而是治安以及民生。

除此以外,文教、社會秩序都納入考量範圍內,由朝廷的監察機構進行考覈。文教不興,百姓遇事只想揮拳頭動刀子,地方上有活力的社會組織比衙門還受歡迎,不管你能搞到多少錢糧,都別想升遷,如果地方官搞到百姓切齒就要準備丟紗帽。

這種綜合性的考評手段對於眼下的官僚來說,並不算難懂,主要就是麻煩。明朝的官吏不是腦子想不到這些,只是單純的懶惰而已。即使是那些勇於任事的,骨子裡也是想着要在人生幾十年裡得個功名富貴順帶還要名標青史。踏下心去做瑣碎而不會在後世留下名聲的工作,就沒什麼興趣。

之前范進不拿出這個,也是知道這種事沒人樂意幹,自己拿出來也沒人聽,萬一被張居正誤會是惡毒攻擊偉大宰輔張江陵,自己就連女婿都沒得做。現在左右是老婆都娶完了,大家成了一家人,有什麼就敢說什麼,纔敢拿出這個遭人恨的建議。靠張居正的強權鐵腕,把這些推行下去,官員們不管怎麼不滿也得執行。至於誰在背後罵自己,就只當是多打幾個噴嚏的事。

除此以外,范進另外上的三個條陳,則是針對整個國家。

一是改變舊有規矩,對越衙上告的管理制度重新規劃。在大明原有的司法體系裡,固然給百姓留了府控省控乃至到刑部告狀的門路,但是在實際操作時,這種越衙上告的處理意見基本都是:發回重審。范進這次提出的就是實行交叉審訊,上控回訪制度。所有上控的人,發回重審同時,必須有衙門派專人回訪,保證上控之人不被打擊保護,如果連續上控三次,就要啓動交叉審訊預案,由鄰縣以及上一級衙門加上御史組成會審,確保公正。

二是開放藩王禁令,允許宗室參加文科並授官,同時建立藩學,專門教導宗室子弟研讀經義。同時嚴禁宗室典兵也不準讀兵法,凡宗室被人檢舉私下練兵並且坐實的,一律入鳳陽圈禁終身,檢舉人則可得到被檢舉人一半傢俬,徹底堵死宗室帶兵之路。在開放宗室科舉、經商禁令之後,宗室俸祿將實行七鈔三米制,百分之七十俸祿將以寶鈔……沒錯,就是大明朝眼下文字意義上的法定貨幣寶鈔發放。

至於第三條,則比之前兩條加起來更爲驚人:簡而言之就是大明減稅計劃。

這三條計劃將以張居正的名義上陳,其影響深遠與新法以及百姓都利益相關,更重要的是,這樣一旦推行開來,張居正的功勞就不容抹殺。未來天子看在這些功勞上,對於張家的怨念總歸會小一些。

范進殫精竭慮思考方略,自己卻不居功,張舜卿自然也要對丈夫有所彌補,於偷香之事能擡一手就擡一手。就在范進與樑盼弟調笑的當口,房門推開,胡大姐怯生生站在門口。

樑盼弟神色有些尷尬地推着范進,“大姐……不是你想得那樣,進仔找我來是說事情,現在說完了,他也該回去了,今晚是你正式得名分的日子,他肯定要在你那裡阿。”

胡大姐本已經治好的眼睛又有些紅,但她很快就在臉上堆出個笑容,低聲道:“我……我房間裡的牀很大,三姐要是不嫌棄……就一起來吧。”

第二百七十五章 這個殿試不尋常第一百九十一章 魏永年的真性情第六百零三章 山西變革(中)第一百八十一章 孰輕孰重第三十三章 閱卷第二百二十四章 水盜第四百三十九章 爲奴第三百零六章 張國維上門第二百七十六章 天下之政出於一第四百五十一章 名利雙收(下)第三百八十七章 整治捕快(上)第四百八十六章 宋家麒麟兒第五百三十八章 不歡而散(上)第三百九十九章 心懷異志第二百八十七章 千瘡百孔的卷宗第四百九十章 孤臣第四百一十七章 再給一個機會(上)第一百四十四章 發解第五百九十五章 動盪之夜第二百五十三章 賜範魚第五百一十三章 萬曆的野心第四百零一章 楊家遭難第一百一十六章 送別第一百六十八章 誅心(上)第三百五十一章 鐵娘子(上)第三百七十七章 友誼和利益(下)第三十二章 造勢第三百六十二章 初施手段第二百二十二章 甜蜜之旅第四百八十五章 蘭花開第三百六十六章 內訌(下)第二百九十三章 擒兇第二百三十四章 大鬧崇文(下)第二百五十四章 會試(上)第一百七十三章 秦淮會(下)第二百六十九章 提前殿試(下)第二百九十五章 善惡到頭終有報(上)第二百四十三章 京師不太平第四十四章 被捕第十章 刁民第一百二十章 術道之論第四百二十二章 復興希望第四百五十六章 熄滅的火第三百一十五章 喪報第四十一章 普法(上)第一百一十六章 送別第四百零四章 祭品第三百六十九章 我愛這夜色茫茫第二十二章 籌備進城第二百九十六章 善惡到頭終有報(下)第四百九十六章 辦學(下)第三百八十一章 起步第五百三十二章 鄭洛的下馬威第二百八十四章 舊案第五百二十二章 謀事(上)第二百零七章 相依爲命第三百七十六章 友誼和利益(上)第三百三十一章 巫山神女第二百零五章 慧劍斷前緣(上)第三十五章 發財第二百八十一章 傳臚大典第四百零六章 無心合作第四百六十二章 鬱悶的朱璉第五百五十六章 替天行道第十七章 打蛇隨棍上第一百一十六章 送別第五百零八章 海珊朝貢(上)第二百五十五章 會試(下)第一百九十六章 女兒心(下)第五百四十二章 開門揖盜(上)第四百二十八章 女記室第五百二十二章 謀事(上)第四百九十八章 忽然之間明白了第一百二十章 術道之論第五百三十二章 鄭洛的下馬威第八十三章 海王請賢第五十七章 閒來寫就青山賣第三百九十九章 心懷異志第四百二十九章 流言第二十三章 謀劃第四百零四章 祭品第一百三十七章 考前第二百五十九章 蜚短流長(下)第三百九十五章 願做冰人第二百零三章 救星(上)第二百三十二章 周進第一百九十三章 武狀元(上)第五十二章 國事家事考事事必關心第八十七章 根由第一百四十四章 發解第一百四十章 神仙睜眼第四十三章 案首送糧第五百六十六章 對症下藥(上)第五百二十三章 謀事(中)第八十一章 託付第二百三十章 幕後黑手第二百四十四章 膽大包天範退思第四百二十七章 吏員的傳家寶第四百四十二章 豪雨(中)第四百五十七章 範氏新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