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五章 辦學(上)

張居正這個態度,實際就是認可了范進的方案,同意他與勳貴聯合,專門盯着太監和皇親國戚打的這個方案。范進悄悄擦去頭上汗水,心中暗自叫了幾聲僥倖。如果不是兩下的關係從恩主門下變成翁婿,張居正這種人哪裡會給自己這麼多時間講道理,又怎麼可能聽自己規勸?

再一個要慶幸的,就是張居正並不是前朝那種以聖人標準要求自己的人物。他有私心有玉望也不以玉望爲恥。對於幫子孫開後門,給女婿撐腰之類的事做起來毫無牴觸,否則范進的日子怕也難過。他派兩個管家與勳貴子弟接觸,也就是代替范進應下了對方的請託。從勳貴角度看,范進當然是說話算數的大好男兒,夠朋友講義氣。以後張居正如果說了不算,他們也不會遷怒與范進。

“官場兇險不遜於沙場,爲了自己或是家族犧牲自己的兒女,這種事老夫也是見過的。好在如今天下太平,世道已經不像當年那麼險惡,這種事不至於再發生。至少以老夫而言,不希望這樣的事發生在自己家人身上。老夫爲朝廷效力,報先帝知遇之恩可以,但是不能搭上我的子孫兒女。世人多重兒,老夫偏愛女。舜卿的脾氣就是被我嬌慣出來的,你不在京師的這一年多,她隔三差五要到你家裡侍奉,還偷偷學習廣東話。這些事放在以前,她可是絕對不會做的。老夫看得出,卿兒對你的情義,如果讓你做出犧牲,她肯定不會歡喜。我把卿兒許配於你是要她歡喜的,不是要她難過,你對她好一些就足夠了。”

此時張居正已經轉而關懷范進,“你在上元做的事,老夫都清楚的很,把你安排做個縣令,着實屈才。老夫在想如果當日不是因爲老夫的緣故讓你南下,留在京城裡陪在天子身邊,於你個人乃至天下,或許好處更大。”

范進笑道:“小婿這點微末道行,不敢當老泰山美譽。在上元不過是做一循吏而已,上不得檯面。如果留在京師裡,其實也幹不出什麼成績,還不如在上元爲朝廷辦點實事來得放心。其實大明朝才智謀略在小婿之上的官員不計其數,只要善加挖掘,不愁我們的新法不成。”

“大明確實有很多有才之士,但是這些人裡,又有多少人能爲我所用?”張居正說到這裡,神情也有些落寞。對於自己門下這些人的行爲毛病,他並非一無所知。雖然號稱江陵用人不拘一格,不管是整理出萬曆會計錄的王國光、不久前去世的好友李幼滋,還是如今正在主持河漕事務,以束水攻沙法治理黃河的潘季馴,乃至於戚繼光、李成樑等國朝柱石武臣,都是當今天下一時俊彥,也都是張居正門下,可是這些人的比重實在太小了。

江陵門下客可以拉出上百人,但是能上臺面的不多。大多數只是依附於張居正的權勢,搖旗吶喊充場面而已。不但忠誠度不值得信賴,個人能力也並不出色。與他們的對手相比,這些江陵戰將不管人品還是才幹都沒有任何優勢可言,即便是張居正自己,也不大相信這些人能夠把新政順利的推行下去。

張居正不是一個糊塗人,他也知道用這些人推行新政的弊端,但是對他來說,也沒有太多的選擇。要推行新法就要觸動很多人的利益,乃至有人的家業會因此受累。加上張居正關閉天下書院,總攬大權等行爲,導致大批讀書人對張居正不滿。雖然他們不可能對張居正造成什麼影響,但是總可以保證自己不爲張居正效力,推行新法的工作肯定指望不上他們。

不幸的是在當今天下,這些不願意爲張居正所用的讀書人裡,操守和能力出色者大有人在,畢竟願意跟着張居正一起去破壞舊體系。爲了推行新法可以不擇手段的,大多是自身才具有限,在正常體制裡升不上去,才走這條終南捷徑。有才幹的人難以驅馳,服從管理的才能又有限,也是在這種大背景下,范進的出挑才越發顯得珍貴,乃至被一些人視爲張居正門下頭馬。

從頭馬成爲東牀,一些原本能給的任務,未來就得換人去做。可是再想找一口比擬范進的快刀,又不是那麼容易的事。這也是困擾張居正的一個隱憂,也是個無解的難題。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的道理誰都懂,可是懂和能做到是兩回事。現在即便真有個大才出現在張居正面前,他也未必敢用。在才具與忠誠之間,張居正顯然對忠誠更爲看重,這也是治國者的常見想法不足爲怪,范進這次來見張居正帶來的真正禮物,也是他對於江陵系人才培養方面的計劃:建立學校。

張居正不是王陽明那種開創學派的人物,在學術領域的影響遠不如在正直上影響大。但是其本身的文學修養並不差,能做天子老師的人,學問自然了得,再加上張居正的身份地位,別看現在有不少人罵張居正,他如果建立學校講學,願意來讀書的人怕是會擠破門檻。

真正阻撓學校興辦的,還是張居正本人。他其實從做大臣的時候就厭惡講學之風,對於這種讀書人議論朝政行爲深惡痛絕。更何況關閉私學是他下的命令,再自己開辦學校,也難免讓人非議。

出於對范進的信任以及瞭解,張居正並不認爲范進要自己開辦的是真正願意的學校,因此也就沒急着否定,而是看着范進問道:“退思,你說的學校是要教授什麼?難不成要老夫教他們經義?這些人如今都是朝廷命官,你覺得他們還能踏下心去讀經史麼?就算他們能夠安下心來學,老夫也不耐煩教!”

“這自然不是教授經史子集的學校,也不該由老泰山來教。他們何等樣人,有什麼資格在泰山面前聆訊?小婿想來這所學校教授的內容,是教他們如何做官,如何做事。本來這些是他們自己該會的東西,但是這些人太笨了,沒人教就學不會,沒辦法只好從頭開始教授。就像老泰山賞賜的那本手札一樣。”

“當今天下夠資格看那份手札的人不會超過十個,那些人沒有資格。他們做官,就應該有拿俸祿的本事,如果這都要人教,就別坐在這個位置上。總不能去手把手教他們該怎麼施政牧民,咱們是朝廷,又不是蒙學。”

“老泰山見教的是,按說既然做了官,就該有對應的能力。能者上劣者裁汰,不合格者就摘了他的紗帽。可道理只是道理,大家總得順應現實。有人有忠心沒才幹,有人才幹足以勝任,但是忠心又不足。固然可以摘去他們的烏紗,可是換上來的人也未必好到哪裡去。沒辦法,我們只能自己動手教她們做官,告訴他們老泰山要什麼,以及他們該怎麼幹。如果肯聽的,就給個前程,不肯聽的,那就只好打發他們走路。所以小婿的想法是,以小婿治理上元的心得爲書目,小婿自爲講官先給幾個官職不高才具有限但足夠忠心的人來講。再找一些人很聰明,卻不聽話的人,教他們一些做人的道理。以後就以這些人爲教授,再去教其他人,所有的官員必須要在老泰山這裡受訓考覈合格,才能派出去任官,否則就別想等到好缺分。”

范進想出來的方式,說白了就是後世的X校。短時間的培訓,不可能真的提升才具。但是大明朝的官員本來就不缺乏才幹,更多的時候,他們只是懶得爲老百姓出頭,不想認真做事,只想要敷衍公務得過且過。范進不認爲自己在上元的行政手段真的無人能及,或許被培訓者可以想出比自己更好的方法。搞這個培訓的目的,是讓他們搞明白風向:張相爺是要你們幹活,但是目的是要讓大明天下太平,不是讓你們下去搞事。誰如果搞新法搞到天怒人怨民心鼎沸的地步,那就是新法的敵人,張相爺就先饒不了你。

以往類似的話張居正也會安排人去說,可是沒有實例在那,這話說了也沒人聽。大多數人的反應就是:又讓馬兒跑又讓馬兒不吃草這活沒法幹,不是我們不願意幹,而是實在幹不了。而且不是自己幹不了,是所有人都幹不了。現在有上元這個例子在,這種話就沒法說。范進的手段不算出奇,說到底就是能放得下身段,能夠把百姓當一回事而已。

范進相信,這種事不需要非說在明處,只要把意思點到了,那些官員自然就會明白,自己到了地方上該怎麼辦事。這幫阿諛張居正的人自身品行未必好,但是他們絕對是逢迎上意的高手,在原本歷史時空裡,他們爲了迎合張居正清丈土地,擴大稅基的需求,能把墳地荒田當成良田丈量進去。現在告訴他們考評標準就是能不能保證地方不亂,百姓不罵娘,他們自然也會挖空心思去討老百姓歡喜。

至於那些忠誠不足,不能託付大事的,比起這些有德無才的更容易對付。從張居正門下走出去的,天然就帶着江陵黨標籤,再經過這個學校培訓出來任官,你說你不是張居正門下也不會有人信。不管他們想不想忠於張居正,都已經沒了退路,江陵黨把他們綁在自己的戰車上,你想下也下不來。

至於不願意參加培訓的也好對付,現在吏部尚書王國光是張居正的鐵桿嫡系,給誰授什麼官都在其控制之內。至於說掣籤云云,誰也不會傻到信這套把戲的公平性。到時候不入學校的就得不到好缺分,自然而然,能把那些人吸引到學校裡來。

這種學校說起來,多少有點擦邊嫌疑,所以就必須掛一個講道書院的名義。這一點其實就是參考另一個時空中,明末東林書院的方法。以一個書院爲載體紐帶,把人團結起來,弄到一條船上,將來纔有與敵手頡頏的能力。

張居正關閉了天下私學,禁止民間講學。除去交通欠發達的邊遠山區,偉大皇帝陛下榮光照耀不到的所在之外,大多數省份及大城市都嚴格執行了這條禁令。眼下京師裡沒有私人書院,可是大明的文士學子以及普通百姓又有着講學或聽講的需要。在范進看來,這個時候搞一批官方書院出來正當其時。既填補了空白,還能把自己的真實意圖埋藏其中。

至於民間輿論問題,也早在謀算之內。這些官學肯定是以朝廷名義辦,只是裡面的講官換成張居正的人罷了。這種模式,也有着成功經驗,就是范進在上元搞得官學。

范進作爲張黨頭馬,到任之後把整個上元民間書院全部取消,順手還讓鳳鳴岐找人把江寧的書院燒了幾家代替鄰居完成績效。

在東南那種文風盛的地方,這樣做其實是要冒很大風險的,可是范進在任上並沒受到太多文士層面的壓力,反倒得到大好名聲。除了張居正的牌子以及士紳的揄揚之外,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他不止關閉學校,同時還開辦學校。

那些新辦的官學其實就是在私學原址上換個牌子,有的連牌子都不換,然後規範一下講學內容。原先聽課的人都可以來,普通百姓販夫走卒全都有聽講的資格。除此以外,還在上元縣設立了旨在科普基礎知識,只教授寫字,不講文章句讀的幼學,目的只在於讓儘可能多的人認識字,能夠看懂衙門告示,順帶教導百姓要遵紀守法,不能對抗衙門等道理。

在范進擔任上元縣令後,城市的文教事業比較之前實際更爲發達不是倒退,學子們依舊有講學的資格和條件,最多就是在內容上受控而已。普通百姓依舊可以近距離聽講,對於生活來說沒受什麼影響。

少數利益受到損害的人找不到支持者,形不成人數優勢,想鬧實際也鬧不起來。各地關閉私學工作中,上元縣速度不算最快,效率也不算最高,但是整個過程最爲和善,未發生一起官民衝突。

“所有腦子正常的人都想過好日子,只要自己生活受影響不大,就不至於鬧事。如果越過越好,就會感恩戴德。小婿在上元建立官學的目的,在於讓百姓能夠守規矩,懂畏懼,知道有事找官府不能自己揮拳頭。當這種觀念深入人心,衙門就好管理,所謂牧民便是實至名歸。小婿牧民,老泰山牧官,牧民以和風細雨,牧官以無聲驚雷。告訴他們老泰山要什麼,他們自己就會做。”

張居正看着范進,“你這是在結黨!”

“若是天子不知,自然是結黨。若是天子知道,有明發上諭,就不是結黨。就連講官也可以由天子選派,所有學員都是天子門生,難道還有人要說天子結黨?”

張居正一愣,隨即眼睛一亮:“這……倒是個上好的試金石,你現在就把本章擬一份,老夫讓人謄抄上奏,你忙着成親就好,這事不要出頭。”

第五十章 臨陣磨槍第一百七十九章 背叛的滋味(上)第三百六十二章 初施手段第三百一十一章 涅槃(下)第一百九十九章 困境(上)第四百七十五章 小寒(下)第三百七十五章 入城第五十六章 丹青(下)第十六章 特殊考題第五百一十八章 大明的秘密戰士第二百三十七章 融冰第二百四十一章 緩兵計第五百四十章 落子(上)第二十七章 考前(上)第三百三十章 奪情第四百九十七章 新貴第一百六十九章 誅心(下)第十五章 闖關第一百八十五章 有冤報冤第二十五章 夜話(上)第二百七十三章 恩重如山第一百七十六章 夜遊第二十五章 夜話(上)第六百零六章:浮光掠影第二百零一章 夜茫茫第二百六十一章 范進的反擊第五百二十九章 接駕第四百五十六章 熄滅的火第三百六十一章 醜聞第七十九章 講斤頭(下)第一百零九章 風雨飄搖第一百九十四章 武狀元(下)第三百零五章 背後推手第十三章 初陣告捷第二百八十七章 千瘡百孔的卷宗第五百一十七章 將計就計第一百二十四章 絞索(上)第二百一十三章 溫馨時光(下)第五百二十二章 謀事(上)第三百七十四章 好兆頭(下)第五十四章 矛盾激化第三百一十六章 奪情的代價第二十三章 謀劃第四章 坍塌的祠堂第四百六十六章 江陵到來(下)第一百八十二章 惡吏第二十一章 簪花第一百八十八章 張千金的決斷第一百四十章 神仙睜眼第一百四十七章 一路向北第四百五十五章 白麪包公範退思(下)第九十八章 天大官司 地大銀子第二十章 依稀往夢似曾見(下)第二百九十章 月黑風高(上)第二章 同居長幹裡第五百一十二章 新的對手第一百二十二章 定策第七十三章 考覈第二百八十一章 傳臚大典第五百八十三章 以身爲餌(上)第一百四十章 神仙睜眼第五百章 娶親(上)第五百四十三章 開門揖盜(下)第四百一十八章 再給一個機會(下)第二百九十一章 月黑風高(中)第一百三十二章 羅定第六十七章 圍棋第二百四十七章 一本一利第三百五十一章 鐵娘子(上)第一百六十三章 吉王的禮物第五百二十四章 謀事(下)第五百五十六章 替天行道第一百八十八章 張千金的決斷第六十二章 飛來禍第二百六十五章 門生與座主(上)第二百八十章 大好局面第二百二十六章 底線與退讓第五百零七章 帝王心思第二百九十四章 整肅京師第五百九十三章 草原驚雷(上)第二百零七章 相依爲命第一百零九章 風雨飄搖第二百零四章 救星(下)第四百四十六章 算盤(下)第四百一十二章 幾樣心思第四百六十三章 官商合作第二百二十八章 薛五的考驗(上)第四十三章 案首送糧第一百七十二章 秦淮會(上)第二百六十三章 會元誕生第六十三章 錦衣來訪第三百四十四章 得窺天顏第三百六十九章 我愛這夜色茫茫第三百三十三章 霸道首輔第九十章 殺豬第三百八十五章 清除障礙第四百五十四章 白麪包公範退思(上)第三百二十八章 黔國公案第四百九十九章 舊情難忘第四百一十九章 貢使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