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七章 范進新政(下)

依舊是詢問,但是情形已經有了很大區別。一開始王士騏發問,實際是代替父親,行使上司的問責權力,以發問的方式表達上級的不滿,希望范進改弦更張。而此時的問題,則變成了真正意義上的詢問。不管范進的方案能否說服王世貞,當下已經成功說服了王士騏,讓這位世家子弟對於范進的方案充滿了興趣。

出身官宦世家的王士騏並不缺乏學習的機會,他的起點遠比范進高,學習的條件自然就更好。從小就生活在這個圈子裡,對於官場手段以及權謀手段這些東西一點也不陌生。但是范進的思路和想法,卻與當下大明的官吏大不相同。既不是一味天馬行空,脫離時代,亦不是單純復古全無個人見解。正是出身於仕宦門庭的世家公子,才能聽出范進這個方法的不凡之處。

以王士騏的出身和學識,註定是要出來做官的,他的年齡比范進大不了幾歲,固然爲人老成些,但也終究和老一代人想法不一樣。自己父親那種做官方法,他其實是看不慣的,如果到了地方上,還是想要自己能夠發號施令獨當一面。

由於接觸過方面官的工作,他自然知道這種事做起來有多難。如何戰勝胥吏、衙役,如何與士紳合作,這是一項複雜的工作。眼下范進這個現成的成功案例,於王士騏而言就有着巨大的參考意義。當范進提出這些主張後,又讓他看到范進並不是滿足於只收服一羣衙役爲己用,接下來還有更偉大的計劃,自然就有了聽下去的興趣。他現在問的問題或可以看做代替王世貞問,也可以看做自己問。

“做親民官首在錢穀,尤其如今朝廷推行考成法,對於錢糧上的事管的更嚴。完不成賦稅,是要受處分的,我輩書生恥於言利是對的,可是到了這個位置上,就不能再不言利。這個其實要分清楚主次,自身恥於言利,是自身的修養,爲國家辦事,這利字就不是什麼恥辱,就該大談特談,不能有什麼放不開的地方。可是一味催科過甚,又可能激起民變,這同樣是一件極麻煩的事。一般這種情況發生的原因,無不是地方官昏聵,所用非人,導致胥吏衙役盤剝過苛,讓百姓走投無路。把自己的官管界治理成這樣的官,被革職都是輕的。要避免這一點,除了要管好下面的吏役,更重要的一點,是搞清楚課稅的主體。這就要根據各地情形不同,因地制宜。”

范進頓了頓,見王士騏聽入了神,心內大爲安定。他要說服的不是眼前這個公子哥,而是他背後的王世貞。大明朝的制度,府縣不見面,知縣和知府是不能當面說話的。一切公事往來,都通過書信形式傳遞。自己要想讓王世貞這個修仙愛好者以及潛在的緋聞男主角支持自己,就只能通過眼前這位大少從中傳話。

“以我們江寧爲例。上元縣土地出產不多,指望農戶交稅,那真的是要逼死人的。最主要的課稅對象,就是商賈。而當下大明商稅的情形,冏伯應該很清楚吧。”

王士騏是官場中人,當然不會說出大明沒有商稅這種蠢話,於大明的商業稅構成也最清楚不過。眼下大明的商稅非但不少,反倒是項目龐雜。以江寧本地爲例,貨物進江寧之前,先要在鈔關交稅,按照船隻大小,以料計稅。等到卸貨之後,又有官府派出的專人對商人貨物估價。估價完成後,照其所估價值的百分之十向商人收稅。

這裡麪包括塌房捐,也就是倉庫使用費,商稅,以及牙捐也就是牙行的費用三項。在投入經營後,還要按月交納兩筆稅金,一筆爲門攤課也就是固定營業稅,以及每月經營流水的所得稅。由於眼下大明沒有發票這種概念,所以根據流水收稅基本辦不到,屬於看運氣的事,主要就是門攤。

自嘉靖年以來,江寧實行兩稅合一,把門攤與商稅合併,原本各店鋪每月交納門攤課不等,現在則改爲上中下三個級別,根據不同級別制定具體稅金,按月繳納。可是這部分收入中,大部分是戶部的勢力收益範圍,落到上元縣口袋裡的就很有限。真正歸屬上元的利益,則是終有明一朝都爲人深惡痛絕的鋪戶當行。

這種鋪戶當行制度說白了類似當初胡屠戶趕上的採辦役,官府會指定某一行業經營者爲官府指定供應商,所需貨物由其負責承辦採買。大到辦公用品,小到鮮果蔬菜都包含在內。這種工作被大明官府看做商人替官府服役,而不是一個商業行爲。採辦的貨物給錢多少全看官員心情,乃至不給錢拖幾年給錢,也是常有之事,被指定爲鋪戶行頭的商人破產、逃亡甚至自殺的現象屢見不鮮。

范進現在要動的,就是這一部分的蛋糕。先是以收稅多少劃分服務級別,讓商人向上元縣交稅,其次就是把鋪戶當行制度徹底廢除,變鋪戶當行爲鋪捐。所有商店按月交納一筆錢,就當作是爲官府服役,與折銀代役的思路一樣,只要出錢其他什麼都別管。至於不願意出錢或者無力出錢的,就改爲供應對等貨物,官府出錢採購。這樣屬於誰也不吃虧,也不會影響正常的商業貿易。

在范進看來,大明眼下的最大問題不是收不上來稅,而是對稅收認識有嚴重偏差。只想收稅不想服務,沒想過爲納稅人做什麼,只把人當肥羊斬。這種把國家當成山寨經營的模式,翻船就是個時間問題。是以他在楊家提出的服務理念不是偶然興起,而是早有考慮。

“衙門力量有限,不可能對所有人都一視同仁,必然有優先側重。而其中首要服務的,自然是對朝廷有幫助,對衙門也有利的商人。那麼以納稅爲依據,就非常公平了。這是一個互相督促的事,衙門做的不好,商人對服務不滿意,稅就交的少。反過來商人享受了服務不肯好好好交稅,衙門也可以減少服務,改去支持其他的商人。大家做官的,總歸是比商人有辦法不是麼?過去大家只想收錢,商人當然要想辦法跑,現在讓他們明白,交錢是用來買服務,交稅的熱情肯定比以往要高出許多,這便是兩全其美的事。”

范進頓了頓又道:“交了稅,就能享受到服務,就像我們到酒樓一樣,花了錢,就能吃到好東西。給的小費多,小二就格外熱情些,這樣對彼此都是舒服的事。非要拿捏着架子,對誰都沒好處。至於是否被商賈把持,這純粹是自己的事,不在於商賈而在於自身,比起我們來,顯然商人更害怕不是麼?而讓商人蔘與到衙門的事裡,則是增加商人的榮譽感和自我認同感,讓他們覺得自己也是這個朝廷的一分子,衙門的事關係到自家的利益,兩下的關係就能變的親密,這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那與商人合作,退思就不怕物議……”

“這一點我早想過了,等過兩天小弟會在衙門門口張貼一份佈告,記錄縣衙門每天的收入及開支明細。每一筆辦公開支及日常花消,都會登在上面,讓老百姓看清楚。事無不可對人言,這麼筆明帳放在那,誰還能說我什麼?至於和商人合作的內容,也與正項無關。正如冏伯所說,衙門放貸以田土爲抵押,有的人沒有田地怎麼辦?總不能餓死。又或者不想以田土爲抵押,反倒是有古董或是寶貝來抵押,這時候就由商賈出面,代爲估值計價,完成借貸。衙門在裡面只擔任中人,保證商賈的貸款利息不高於二分,利不過本,也保證賴帳者不能賴帳不還。這就是一件兩便之事,皆大歡喜,誰如果有意見就放手來查,範某歡迎之至。”

范進這帳目公開的辦法,事實上在原本的時空裡也有人幹過,也就是幾十年後的宛平知縣沈榜,率先在衙門外公佈了衙門的日常開銷內容,後收錄入《宛署雜記》一書,成爲明萬曆時期歷史研究的一項重要資料。范進屬於提前幾十年把這個搞出來,思路不算怎麼出奇,可是意義非同小可。

畢竟衙門裡有很多公務招待費用,是不怎麼適合見光的。他這麼一搞,就等於讓自己在公事上賺不到一文錢,甚至有些招待要自己倒貼錢進行。大家做官都是爲了發財,像范進這種搞法,既不是海筆架那種讓大家陪自己一起吃苦,又擺出不想中飽的態度來,讓王士騏頗爲讚賞。原本對他搞衙役食堂還有些懷疑的心態,此時已經全變成敬佩,不住點頭道:

“退思高風亮節,小弟佩服。若像你所說,衙門與商人合作放貸,倒也不是不能爲之,只是這商賈選擇可要小心,不能所託非人。”

當然……范進心內暗道:我比你們任何人都關心商賈的選擇,畢竟關係到我的錢袋子,哪能放個不放心的人進來。這幫人腦子是有的,但是見識終究是差了一些,以爲把開支公開就沒了做手腳的餘地。自己放一個商人進來合作,除了互相監督,以及保障衙門裡的辦事人員不至於一家獨大外,另一個最大好處,就是自己的收入有保障。

通過商人的手,把銀子放到自己口袋裡,這一手本事范進同樣精熟。事實上他在羅山辦軍務期間,就是扮演這麼個角色,爲凌雲翼經營私財。這回之所以要把楊家擺弄服帖,也是爲了將來不出問題。

這個私心外人看不出來,而手段上也更隱蔽,王士騏這種大少爺又哪裡想的明白,因此在心裡已經把范進看成了海瑞第二。對於范進的人品認可,於放貸以及范進提出按收稅高低不同,制定衙門不同服務標準問題上,也就沒了話說。心裡暗自決定等回到家裡要對父親詳細說明,自己一家人或許該考慮支持下范進的這些主張,於江寧乃至應天而言,或許都是件寶貴經驗。

大事談完,接下來就是閒聊。王士騏主動問起,接下來衙門還有什麼困難,是否有什麼府衙可以幫忙之處,只要有自己盡力擔待。又向范進表示今後再有向府衙求辦的事,可以直接來找自己。固然府縣不能見面,但自己和知縣見面是沒問題的。或者讓手下僕人去找自己的書童,誰敢再要門包或是回扣,自己就可以出面干預。

范進笑道:“做門子的就這麼點進項,要是把這項砍了,囧伯家裡的廚子轎伕,怕是都要在背後罵我了。好在一點門包錢倒不是出不起,我輕易不會驚動老兄。至於說困難,倒是真有,接下來想必有人告我,還望仁兄替我在大京兆面前多多美言,讓他老人家一定要支持我纔好。乃至於秀才們擺破靴陣也好,縉紳到上憲衙門越衙上告也好,只怕都是少不了了的事,只求到時候府裡能撐住腰,別因爲一有人鬧事,就來叫停。”

“何事如此嚴重,居然要鬧到這般天田地?”

“重定帳冊!”范進對他沒有必要隱瞞,衙門做事不是兩軍打仗,藏頭露尾毫無意義何況也根本藏不住。他坦言道:“江陵相公實行一條鞭法,除去雜稅折銀外,另一個大事,就是要改變過去的派役方法,改按戶派役爲按田派役。這就需要重新訂立魚鱗冊頁,把舊有的魚鱗冊重新修訂,這是個機會啊。衙門裡的書辦吏員,依靠手上那本父傳子,祖傳孫的戶冊,可以要挾官員分庭抗禮。這回重新編制,他們的法寶就沒了用處。這一來,整個上元就要都動起來,七區十八鄉一百五十個裡,哪個也跑不了。不知道要動多少人的錢袋子,他們鬧事,也是早在預料之中。”

王士騏皺眉道:“這倒確實是個麻煩。這些魚鱗冊頁誰都知道不好用,可是想要重新弄工作量太大,更別說人手問題。用胥吏等於沒換,用其他人,又無人可用。總不能我們這些讀書人,親自下田吧?”

“是啊,那是官府體統,不能丟了。小弟也沒準備親自下田裡去弄髒了這雙官靴。但是十八鄉總歸是要都走一走看一看,該去坐鎮的時候要坐鎮,該捱罵的時候要捱罵,甚至挨磚頭。總之這派役的規矩是得改改了。人們都說百姓逃役,卻不提每個役下來,動不動就要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不逃纔怪。有了裡甲櫃銀,按着他們交稅多少結合田畝編制冊頁,把有錢有田的放在前面,作爲主要承擔服役之人,但只要他們出錢,不用他們出人。在冊頁最尾的,都是無錢無田窮困潦倒之人,雖不派他們役,卻不許他們離開住處,到時候等着拿銀子替有錢人服役,這樣一來,便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的最好結果。”

王士騏道:“那新編的帳冊可有名字?”

“小弟想了個名字,叫虎頭鼠尾冊,用來取代魚鱗冊。而服役法就叫做銀首力尾役,公平合理,各取所需。”

王士騏點點頭,“範兄既已有了全盤打算,小弟就不多言。家父原本是擔心範兄熟習文章,疏於庶務,如今看來,是我們多慮了。上元有退思這樣的縣令,我想到了明年,一定能變個模樣!小弟到時候帶上家中的好酒,來給範兄慶功!”

第一百二十五章 絞索(下)第二百九十八章 聯合錦衣第二百一十三章 溫馨時光(下)第二百九十一章 月黑風高(中)第一百五十八章 十面埋伏(上)第一百零七章 死地(上)第四百三十三章 幽蘭居(下)第五百一十四章 金口玉言第四百四十七章 一石二鳥(上)第二百六十八章 提前殿試(上)第一百四十四章 發解第三百六十四章 施壓第五百三十三章 初會鄭洛第五百三十一章 線索第二百四十六章 討債第一百二十七章 封鎖線第五百一十七章 將計就計第二十七章 考前(上)第五百二十章 迷弟第九十八章 天大官司 地大銀子第三百九十八章 一封書信,兩樣心思第二百一十一章 牛痘第一百六十九章 誅心(下)第三百三十三章 霸道首輔第四百五十三章 甜美果實(下)第七十五章 我有寸鐵可殺人第一百八十七章 郎心如鐵(下)第五百四十六章 告狀第三百六十章 巧設羅網(下)第四百九十四章 翁婿第三百六十九章 我愛這夜色茫茫第四百零二章 紅杏第五十八章 砸攤子第一百七十章 取捨難定第五百一十五章 魔女逞兇第六十七章 圍棋第四百三十八章 窮途末路(下)第四百二十五章 治水之議第五百二十八章 代朝廷還債第一百九十五章 女兒心(上)第五百一十一章 大明海上代言人第三百八十章 家家有本難唸經第二百八十章 大好局面第八十六章 螳螂捕蟬第二百八十三章 六部觀政(下)第二百二十六章 底線與退讓第一百一十四章 戰旗第一百八十二章 惡吏第三百六十九章 我愛這夜色茫茫第三百六十六章 內訌(下)第四百三十二章 幽蘭居(上)第六十三章 錦衣來訪第三百二十三章 舉步維艱第三百章 合縱(上)第八十八章 分功第四百五十七章 範氏新政(上)第一百一十四章 戰旗第三百三十五章 操控清議(上)第五十五章 丹青(上)第三百七十四章 好兆頭(下)第三百八十二章 翻江水與燎原火第六十二章 飛來禍第四百九十二章 踐行第二百四十一章 緩兵計第一百七十八章 病倒第四百零八章 救場第二百三十八章 捉拿范進第一百零三章 刺青第一百九十一章 魏永年的真性情第八十九章 京城第四百五十九章 節婦清官(上)第三百二十七章 膽大包天第三百五十三章 有室如牢第四百九十四章 翁婿第二十八章 考前(下)第一百五十七章 掘坑待虎第一百九十三章 武狀元(上)第四百三十二章 幽蘭居(上)第一百九十五章 女兒心(上)第五百六十五章 辛愛第四百五十四章 白麪包公範退思(上)第十八章 小店佳人第二百四十一章 緩兵計第四百一十九章 貢使真相第五百二十四章 謀事(下)第五百九十七章 旭日(下)第三百三十五章 操控清議(上)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局爲重第九章 范進出馬第三百零四章 小卒過河第七十四章 互相利用第七十九章 講斤頭(下)第七十三章 考覈第三百八十八章 整治捕快(下)第四百八十五章 蘭花開第九十九章 招安(上)第一百二十九章 擺明車馬第二百一十二章 溫馨時光(上)第五百一十一章 大明海上代言人第九十章 殺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