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且先住嘴,用心修養;世間事哪有處

老君自然不會告訴玉帝這話是諦聽那個小傢伙,偷聽了孫悟空的心聲,而後轉述給自己的。

至於說諦聽爲什麼會把這種事情告訴自己,也只能說這小傢伙爲了打消來自己的煉丹爐裡走一遭,可謂是使盡了渾身解數,抖摟出來了不少三界隱秘,甚至有些事情連老君都不是那麼清楚。

當真不愧是三界獨一份的神獸,若非他早早成了地藏王菩薩的愛寵,說什麼也得將他拴在八景宮中。

這般說來,諦聽與六耳皆有了歸屬,卻只剩下一個白澤還在三界之中躲躲藏藏.老君有意將他抓上天來,但卻又懶得動彈,便暫且放在一邊兒。

主要也是白澤乃上古妖神,老奸巨猾,即便是老君想要將他抓住,也得破費一番功夫。

一旁的玉帝見老君忽然神遊物外,便也不再打擾,拱手便告辭了。

雖然不知道老君是從什麼地方聽來的這話,但玉帝敢肯定自己是一點風聲都沒有聽到的.但他對此言卻並沒有太過質疑,因爲這根本就是那潑猴能做出來的事情。

這會兒那四大天王還在靈山,等他們回來之後,玉帝準備親自下令,若是見了孫悟空上天,就直接先把天門關了再說其他。

只是如此,還不能放心還得佈置下一套禁聲的陣法作爲防護。

不然那猴子見自己攔着不讓他進來,恐更是要在門外耍刁到時候整個天庭都要在他那“大聖雷音”之下陷入癱瘓。

當年怎麼就沒看出來他還有這般本領呢?

還在靈山的四大天王表示:陛下,這事兒根本不用您吩咐,往後你就看看誰家的山門敢給這位齊天大聖開吧!

就算是他師父立下的唯識宗,恐怕也是絕對禁止他在山門裡講經的!

靈山許久沒有這樣熱鬧過了,稍稍緩過來的四大天王雖然也在“大聖雷音”之下受難,但也覺着值回票價畢竟這樣的場面,一千年都不見得能遇上一次。

況且他們幾個暈的早,也不算太受罪。

支撐到最後幾個佛祖與菩薩,那纔是真的猛士,他們能當佛祖、教主與大菩薩,不是沒有道理的。

最起碼經過此事之後,靈山拿下先於他們承受不住的,是不得不承認對方的定力確實在自己之上。

而悟淨與降龍羅漢,更是兩個怪胎,已經超出了他們的認知.但無可否認的是,這位兩位至此之後,別說是在靈山佛門之中,便是在整個三界都要立下諾大的名聲,前途不可限量。

至於三藏法師也能聽到最後,衆人並不覺着奇怪.唯獨幾個險些入魔的大菩薩,正以法力撫蘊着自己身上久久不能平復的傷勢,心中卻對三藏泛起了嘀咕:下手這般狠辣怕是你也快到極限了吧?

卻正好拿我們幾個出氣?

大聖這會兒盤坐在大雄寶殿之上,而此刻的大雄寶殿卻早沒了之前萬佛朝宗之象,空空蕩蕩,一片冷清。

上首如來佛祖、燃燈古佛與彌勒佛三位,往下則是接引佛祖、藥師佛以及大日如來,諸佛也就只剩下了他們六位。

菩薩之中,則只有觀音大士、孔雀大明王菩薩與大聖國師王菩薩三位,那幾位沒忍住動了手的,也都主動退出了大殿,正在殿外反思。

再然後,便是法海、悟淨與降龍羅漢三位了。

悟淨與降龍羅漢也想要請辭,但如來不允,諸佛與三位菩薩也認爲理當如此。

“悟空好神通。”

佛祖緩緩開口,但他的聲音竟然不復以往莊雄,甚至還能聽出幾分疲憊來。

“咳咳.”

大聖清了清嗓子,強忍着的有些迷離的眼神,向着上首如來佛祖說道:“俺老孫學藝不精,竟然連一部《大般若經》也沒講完.”

觀音菩薩見悟空神情萎靡,知道他自身心神損耗也絕對不小,便輕灑出了些甘露並一些玉清仙光,渡入悟空的體內,而後神情嚴肅,“你這頑猴,太不知深淺.幸爾及時住口,不然定當傷了本源.且先住嘴,用心修養。”

大聖嘿嘿一笑,也不反駁其實他聽的分明,菩薩這是還自責起來了。雖然自己早有這個打算,但這梯子畢竟是菩薩親手搭起來的。

大聖向着菩薩行了一禮,而後看向了師父,見師父點頭,便就着菩薩三光神水與玉清仙光,開始修養心神

觀音菩薩也往三藏處看了一眼,她很有理由懷疑,三藏適才出手並沒有刻意收斂,就是爲了要驚醒唸經“入執”的悟空。

並非那幾位大菩薩所想,是三藏也到了極限。

只看現在殿中諸位的模樣,便知除了悟淨與降龍羅漢之外,便屬三藏最爲遊刃有餘。

而消耗最大的,則是大聖國師王菩薩或者說是楊天佑。

至於爲什麼這樣說,因爲菩薩看得非常清楚,殘留在楊天佑體內的大聖國師王菩薩的佛性,竟然在大聖雷音之下,漸漸被消磨殆盡。

這會兒,他身上的佛門袈裟已然退去,換上了一身兒青色文士長衫,雖然面無血色,精神不振,但他的雙眸卻愈發明亮。

若是此前在小西天受了三藏法師的佛焰,讓他掙脫了“佛枷”,那麼如今聽了一遭大聖雷音,竟是陰差陽錯的徹底磨滅優婆羅陀佛下在他身上的佛門束縛.還得了一個真正自由身,一時心緒暢快。

這就導致彌勒佛與藥師佛在面對楊天佑的時候,竟不知道是否應該恭喜他。

好在他們當年在靈山的時候,打交道也不算多,這會兒師兄弟重逢,其實也沒有個什麼心境波瀾.當然,若是緊那羅菩薩歸來,自然情況又大不相同。

這位前任佛祖的二弟子,叛逆程度不在金蟬子之下。

當年化身魔羅,便已經強攻了一次靈山,可惜被如來佛祖鎮壓,如今修爲大成,更是匯聚魔界之力,成爲了魔界大聖.若當真歸來,他們能不能應付得了,也當真還是兩說。

“讓諸位見笑了。”

徒弟出了個大風頭,法海這個當師父的自然得站出來替他收尾,畢竟他一向“謙虛有禮”,這會兒也不例外,“門下頑劣之徒,心性尚淺,一時賣弄.卻是給靈山添麻煩了。”

只是這話出得三藏之口,入得衆僧之耳,怎麼就聽得這般奇怪呢?

你小子.是誠心實意的道歉的麼?

怎麼看起來更像是在顯擺?

場面話人人都會說,人人也都得說,即便是佛祖也不例外,“無妨,算不得什麼麻煩,正巧亦借悟空之神通,檢驗靈山衆僧之心性定力.如今所見,看來他們還差得遠。”

心性,在很大程度上是影響到一個人修行的上限的。

尤其是對於佛道兩家來說,這一點更是重中之重。

今日這個教訓,恐怕能夠讓靈山衆僧記一輩子,但因爲波及面甚廣,恐怕也不能到達佛祖此前預想的理想效果。

但這也不是什麼大問題,種子已經種下了,所謂萬事開頭難距離魔界現世還有些時日,這期間也足夠自己好好將他們調教一番了。

三藏畢竟不肯接掌靈山,否則自己也不必如此操心

對於油鹽不進的唐三藏,即便是佛祖拿他也沒有什麼辦法,以往他還是金蟬子的時候,還能以法力將其拿捏,可如今要動起手來,想要勝過他恐怕當真沒那麼容易。

或許佛祖佔了修行時間長的便宜,法力要比三藏更加深厚與凝實,但在修爲境界上佛祖非常肯定三藏已然迎頭趕上。

幾位“倖存者”在殿內一番交談之後,悟空的心神也恢復了七七八八。

事已了結,法海也無意在靈山久留,便欲起身告辭。

佛祖與菩薩一番挽留無果,便目送三藏出了大雄寶殿,喚了八戒與小白龍,直下靈山。

“本欲加升他們師徒大職正果。”佛祖看着他們離去的背影,難得輕嘆了一聲,“此番終是欠缺了幾分圓滿。”

“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卻笑道:“所謂大道五十,天衍四九世間事哪有處處圓滿?”

也是。

連他們這些佛與菩薩們求圓滿都求不來,那紅塵俗世間的種種遺憾又當如何?

一旁接引佛忽開口道:“三藏小乘佛法不在貧僧之下,可爲小乘‘解脫天’。”

“既如此”佛祖沉吟片刻,開口道:“傳吾法旨於三界,尊三藏爲小乘‘解脫天’,大乘‘大乘天’。”

不願意成佛不要緊,但靈山不能一點表示都沒有,況且這兩個稱號講出去,佛門中人恐也無人不服。

“另尊三藏爲‘正遍知’。”

若說前兩個稱號,殿中的諸佛與菩薩們還能接受,那這個“正遍知”的稱號,還是讓他們感到了驚訝。

同時更讓他們確定,佛祖此前說要將靈山之主的位置傳給三藏,絕非戲言。

正遍知,又稱三藐三佛陀,乃是佛陀十號之一。

知法界名正遍知,能正遍了知一切之法。

謂具一切智,於一切法無不了知,故號正遍知。

以一切法平等,開覺一切衆生成無上覺,故號正等覺。

通俗來講,便是其智慧正真而又圓滿,周遍含容,無所不包

而此三號,也以最快的速度,傳遍了三界。

北俱蘆洲的妖魔與東勝神州的仙宗暫且不說,反正西牛賀洲與南贍部洲的衆生,對此十分信服,認爲三藏法師正該是當仁不讓。

天竺與大唐的兩位皇帝,以及諸國的國主,聽聞了這個消息之後,不約而同的做出了同一個決定——“大赦天下”。

當然了,那些重刑犯不在赦免之列。

他們都是個跟三藏法師打過交道的,自然知道三藏法師的對待惡人的脾性,明正典刑纔是他們真正的歸宿。

隨着三藏師徒的離開,匯聚在靈山的衆僧,也各自散去,回到了自己的道場。

風雨欲來,經此波折之後,大家心裡都很清楚,就連表面上都不算平靜的靈山,更是暗流涌動,幾位佛祖與教主各有各的打算,他們這些尋常僧人,最好還是不要陷入這漩渦之中

有些回去之後,依舊是把自家山門一關,宣佈閉死關修行;還有些乾脆就直接跑去了陰司,向地藏王菩薩求情,讓他們可以轉世輪迴。

前者幾乎都是當年被西方二聖拐帶回來的截教的三千紅塵客;後者便是原本就在西方教的一些邊緣人物.畢竟那些個有點地位的,都投向各大淨土了。

而韋陀菩薩、金吒與木吒三位,目的非常明確.他們準備要退出佛門。

至於說是不是再回闡教,對於韋陀菩薩來說,他師父道行天尊依舊是闡教大仙,而他們兩個的師父,則還依舊是佛門三大士,自還是有些不自在的。何況現在崑崙山玉虛宮連山門都關了.

還是韋陀菩薩提議,“先入人間歷練一番吧,至於別的事情,不妨順其自然。”

“善。”

金吒與木吒也沒有什麼好主意,便採納了韋陀菩薩的建議。

韋陀菩薩褪下了袈裟,卻也沒有重新穿起道袍來,而是作凡人打扮,去尋子輿先生拜師學藝去了,只是精通佛道倆家還遠遠不夠,此番也正該他學習一下儒家經典了。

畢竟是未來全真第一人,韋護在儒釋道三家之上,皆有得天獨厚的根性與天賦。

況且他對於儒家學問原本就有涉獵,子輿先生自然也不會將他拒之門外。

至於金吒與木咋,本來也沒剃光頭,此番還俗之後,自然就是先回家裡拜見母親,然後

“娘,小妹呢?”

兩位兄長回到陳塘關之後,並沒有發現小妹的蹤跡,自然就向母親詢問。

“就知道你們兩個急匆匆回來不是爲了看爲娘,貞英拜了三聖母爲師,如今在華山修行。”殷夫人見他二人按耐不住,這就要走,便又說了一句:“你們這會兒去華山,怕是要撲空.二郎真君正月時喜得麟兒,三聖母與貞英應該都在灌江口。”

兄弟兩個嘿嘿一笑,連忙向母親告罪一聲,又趕緊道一聲:“楊兄得子,我兄弟二人也該上門恭賀。”

金吒、木吒與楊戩的關係雖然比不上哪吒,但也有一番交情,於情於理都得去一趟纔是。

第228章 人可勝天第280章 吾乃陛下特使,爾等還不見駕相迎?第479章 有緣人;該出手時就出手第380章 誰說死後一了百了?第402章 魔界大聖與白衣僧人;這寺中還有一第161章 人心不可控,更不可欺。第705章 破陣之法,無非是兩種;再不做決斷第540章 好一個三界凡僧;諸聖已經漸漸習以第250章 以往天庭可有司法天神?第707章 但聖人們就不一樣了;最大的突破口第77章 不妨將這家財拿出來供奉靈山諸佛,日第276章 又失算了?第449章 屬於是清理門戶了;你若是反悔,還第23章 老和尚,你哭什麼?第69章 最近兄弟可聽說了一樁不太正常的事情第525章 有點秩序,但不多;怎麼唯獨不見貴第554章 自作自受,害人害己;三藏法師並非第370章 震天箭;靈山外見血光第328章 落伽山,算是俺老孫半個家第504章 你日後似乎還有一場水災;這個熱鬧第658章 把“三藏魔祖”放出來;八戒在池底第284章 爲什麼不讓蛟魔王率軍下界?第17章 雕蟲小技,竟敢班門弄斧!第264章 我豈是那貪圖富貴功名之人?第493章 開宗獻禮;大威天龍!第11章 師父爲何不渡化了他們?第273章 果真不出真君所料第275章 這不是巧合!第286章 觀音菩薩舉薦,平天大聖叫陣第751章 他們是問心無愧的;氣運所鍾,那自第655章 有些事情它就是這麼巧;好一個卑鄙第574章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算不算是把賊頭第720章 會念頭不通達;小人報仇從早到晚(第656章 老豬風評被害;小弟去去就來第505章 御弟觀之,如何?那就讓太子一同前第650章 能用武力解決的那都不是問題;吾命第660章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老身也是賭一第388章 祖爺...您想吃唐僧肉麼?第514章 神仙的責任;向着佛珠的方向爬過去第588章 楊家之顯赫,恐爲三界之首;“天子第544章 一身反骨唐三藏;他們李家,倒是人第258章 什麼時候,你是什麼時候發現的第541章 不知道怎麼輸;準提道友,你還要將第19章 佛祖一張嘴,菩薩跑斷腿第362章 希望我佛慈悲,不要因弟子妄言,而第221章 孤已發誓,絕不叫再被迷了心智第43章 師父所料不差第696章 竟然跟自己玩心眼子;你似乎也只能第731章 總要有個正當的理由;最好躲着他們第395章 母子平安;那猴頭說的不錯,朕的心第218章 二師兄,金兜山乃是妖山第746章 吃了敗仗,怎能不付出代價;不要面第53章 道友請留步第438章 主人,您好像可以成佛了;要試試三第150章 看來又是個有跟腳的怪第725章 不如一聲“皇叔爺爺”悅耳動聽;貧第494章 佛門大興,已成定數;養成之後,或第699章 本身就是一次試探;天命也當真是不第773章 好像引出來一個了不得的東西;師尊第705章 破陣之法,無非是兩種;再不做決斷第412章 原來是誤會啊;這緊箍咒是什麼名堂第762章 罵的還挺髒;他問了什麼?第601章 白素貞:難道是他?連哪吒與李天王第710章 良禽擇木而棲;三界之中能騙過貧僧第176章 玉帝:只叫你二人看一眼第122章 氣運轉嫁的左道之術第344章 大王叫我來巡山呦,小白龍去了獅駝第484章 人族之中竟有如此高手;公主殿下,第202章 你怎麼也下凡來了?第745章 未免太有失身份了吧;貧僧怎麼可能第131章 大聖動了殺心第767章 他們兩個是故意的;靈寶上的劣勢第420章 凌雲渡 獨木橋,脫卻胎胞骨肉身?第54章 弟子不孝第525章 有點秩序,但不多;怎麼唯獨不見貴第707章 但聖人們就不一樣了;最大的突破口第123章 不好了,禍事臨頭!第634章 正是貧僧;盟書是用來撕毀的第791章 道友莫要陷害於貧道;御弟,朕是來第765章 他們已經飢渴難耐了;如來究竟在搞第116章 除非忍不住——第18章 五哥:只有我受傷的世界...第113章 佛焰焚心第422章 佛祖的顧慮;打的你們不省人事第421章 大唐聖僧,唐玄奘到了;我佛慈悲,第230章 本該以身相許,可聖僧卻是出家人..第705章 破陣之法,無非是兩種;再不做決斷第165章 地藏法眼——顯!第59章 快,把他超度一番第416章 管家連夜出城去了;大聖憋了一路第346章 是真是假,吃上一口自然就知道了第267章 這不是去兜率宮的路第210章 看老孫道法!第508章 何談超脫?何必超脫!玉帝穩賺不賠第128章 終究是弟子錯付了第282章 蛟魔王請酒,李長庚招安第294章 無恥妖猴第360章 血肉人心;持劍斬昏君第417章 請務必帶上我;再哭,豬爺爺就吃了第426章 朕之御弟歸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