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章 上黨風雲

三十二章上黨風雲

“伯父大人。汝意欲借刀殺人害死我父麼”蒲堅初生牛犢,怒視蒲健,大聲疾喝。

蒲健拍案而起,厲聲斥責:“忤逆子,好生可惡,目無尊長,以爲國法家規虛設乎來人——拖出去重責三十鞭”

“好威風,好厲害,伯父大人也就只能欺負我等孤苦之人了。”嘿嘿冷笑數聲,蒲法突然雙臂一擡,掀翻面前案几,一拔環刀,挺身而起,怒喝道:“誰敢動手”

永和八年二月初二,龍擡頭。

蒲健召集部落衆人會議,商量佈置春耕事宜,會議之上,蒲法、蒲堅兄弟突然發難,揭出蒲健斬殺鄴城使者之辛秘,直言蒲健之舉是借刀殺人、謀害蒲雄之計。蒲健矢口否認,反過來指責兩兄弟狂妄忤逆。雙方相互謾罵,各不相讓,直攪得會議中斷,與會之人大多神色曖昧地躲在一邊看熱鬧。

蒲健妻舅強平加入戰團,聯手蒲健指責蒲法、蒲堅兄弟心懷不軌,意欲謀反;蒲健之子蒲萇指揮一彪親衛上前意欲捉拿蒲法、蒲堅兄弟。兩兄弟早有準備,吆喝一聲,小耗子率一支衛隊殺進來,趁蒲健沒有防備之機,保護兩兄弟退回本部營地。

至此,雙方徹底撕破臉,兵戎相見。

二月初三,蒲健發酋長令,在左近各部徵集了兩千五百名青壯圍攻蒲法、蒲堅營地,蒲法兄弟力單勢孤,麾下只有幾百人丁,岌岌可危之際,蒲氏第代代人物、蒲健叔父蒲安突然率本部人馬趕來救援,接着洛陽人士樑安、京兆人士王魚也倒向蒲法、蒲堅陣營,各帶幾百子弟僕傭前來救援。

二月初六,雙方在泫氏縣(今山西高平市)西北的丹朱嶺大戰一場,卻是各有損傷,勢均力敵,不分勝負。

二月初七,聞報嶺南發生戰事,丹朱嶺北邊的馮家堡少堡主馮鴦率兩千五百堡丁趕來查探究竟,得知是枋頭氐人內部失和,便自薦爲中人,爲蒲氏子弟從中說合。

蒲安、蒲法一方欣然同意,蒲戒有不甘,然眼見部落即將四分五裂,最後也只好同意議和。二月初八,蒲健命令長子蒲萇留守營地,自己則在強平的陪同下前往馮鴦的營地,打算和蒲安、蒲法議和,誰知一入軍營,馮鴦即刻翻臉,勒令部衆擒拿蒲健。蒲健、強平率部強行突圍,亂戰之中,各自殞命。

馮鴦一不做二不休,斬殺蒲健之後,即刻聯手蒲安、蒲法,向蒲萇營地發起突襲。蒲健一死,原本看好他這一方的辛牢、魚遵相繼譁變,蒲萇控制不住麾下人馬,大敗而逃,馮鴦、蒲安、蒲法率部追擊,兩日夜間蒲健嫡系駒潰散,屯耕在泫氏縣一帶的兩三萬枋頭舊人歸順蒲安、蒲法一方。

二月十二,枋頭各部人馬齊集丹朱嶺南,重新會盟,推舉蒲安爲枋頭部氐人酋長。

“。。。。。。蒲健,心狠手辣,爲一己之私,無尊長血親之念,施借刀殺人之計,桀紂之輩焉能爲我等之酋,是可忍孰不可忍。。。。。。”

蒲安蒼老的聲音在陽坡上回蕩,枋頭舊部頭面人物無一遺漏地到場,各懷心事地聆聽;對他們來說,蒲健、蒲安哪一個擔任酋長並無很大區別,他們感興趣的是,兵變一事其中蘊含的意義:原來鄴城來使招降了。。。。。。原來蒲雄活着,還在鄴城擔任着職務。。。。。。原來馮家堡和蒲安、蒲法兩部早有默契。。。。。。

與會議諸人關心的不同,陽坡東側一座不顯眼的小帳裡,四五個人正圍着一張輿圖緊張地謀劃着。輿圖是簡易的上黨地形圖,平攤在案几上,皇甫真、伍慈、蒲法、馮鴦各據一方,四個腦袋湊到了一塊;窩盔緊蹙雙眉站在一旁,不時探頭向案几上的輿圖瞄上一眼。

窩盔沒有去軹關送信,爲麻秋招降張遇的豫州軍殘部。皇甫真告訴他,與其單純依靠韓氏的關係招降,不如先把張遇逼入絕境然後再拿出韓氏的書信予以招降,如此軟硬兼施,效果應該更好。

窩盔認爲皇甫真說得有道理,就留了下來和皇甫真、伍慈一起謀劃,商議出一個徹底顛覆上黨郡的計劃。

計劃第一步是以蒲雄的名義招降蒲法、蒲堅兄弟,以推舉其爲酋長的代價,暗中結納蒲安;同時聯絡馮鴦,暗中招降了馮家堡。

第二步由蒲堅兄弟向蒲健發難開始,挑起枋頭舊部內訌,然後馮鴦以中人之姿介入其中,設計擊殺蒲健,幫助蒲安、蒲法奪取枋頭舊部控制權。

第三步是以蒲安、蒲健和馮家堡的名義分別派人前往壺關求援,或說馮家堡試圖兼併枋頭而策動內亂,或說蒲氏子弟爲爭奪酋長之位反生叛亂,將泫氏形勢說得混亂不堪異常惡劣,引誘張沈前來調停;然後擒賊先擒王,幾方合力一舉擊潰或誅殺張沈,奪取長子、壺關兩地控制權,斷絕軹關、太原之間的聯繫,然後逼迫陷入絕境的豫州軍歸降。

計劃的前兩步進展的很順利,擊斬蒲健、奪取枋頭控制權、重立酋長整合舊部這些預定目標皆已達到,第三步也已經展開,代表‘蒲健’、蒲安、馮家堡的信使先後趕到壺關,向張沈求援,督請他出面解決公道。張沈不負所望,聞報後即刻率領一千五百幷州軍離開壺關,往泫氏縣而來。然而就在這時,連番出了兩個意外。

一個意外是,不知道是出於謹慎還是其他原因,即將進入泫氏的張沈突然轉向,先到長子去了一趟,又在長子調集了一千五百人馬,這才南下泫氏。

張沈雖然增加了一千五隨護兵馬,然而單是這個意外並不會令人擔心,猝不及防之下,三千幷州軍鐵定不是枋頭和馮家堡聯軍的對手。讓帳內諸人不安的是另一個意外。

這個意外就是突然冒出來的攪局者庫褥官偉。

泫氏東部邊緣、太行山西麓、壺關以南、軹關以北這一片廣大的丘陵地帶,聚集了許多天不管地不收的漢人山民和各種雜胡,鮮卑人庫褥官偉就是這一帶的霸主,是這夥人的首領,也是和馮家堡齊肩的上黨郡兩大地方勢力之一。

枋頭氐人部落人心散亂之時,有人暗中投靠了庫褥官偉,蒲健、蒲安剛一發生火併,消息很快就傳到庫褥官偉耳中;得報之後,對枋頭人丁早就垂涎三尺的庫褥官偉二話不說,急忙聚攏了四千餘人馬趕赴丹朱嶺,試圖趁機在枋頭部落培植出一方附屬自己的勢力。

若是單單對付庫褥官偉,馮家堡和枋頭聯軍並不在意,好巧不巧的是,探馬回報,庫褥官偉翻過鐵佛嶺,距離丹朱嶺還有四十餘里時,張沈也會合了長子守軍,逶迤南下,眼看着雙方就要同時到達丹朱嶺。雙方人馬加起來計有七千餘,這可不是馮家堡和傷痕累累的枋頭人馬能夠一口吞下來的;若不能一鼓作氣地擊潰張沈,一旦纏戰下去,馮家堡和枋頭聯軍有敗無勝;不說張遇的豫州軍兩三日間就能趕到,單單上黨郡幾十個小塢就也能湊出好幾千大軍增援張沈。畢竟,張平、張沈父子在上黨郡經營十數年,地方上的關係人脈十分深厚。

“諸位。事急從權,先前的方略需要做出改變了。”皇甫真擡頭向另外三人望去。

“怎麼做?楚季先生儘管吩咐。”蒲法慨然應答,得知父親在鄴城,他和蒲堅對皇甫真的驅使最爲死心踏地。

馮鴦默默地向皇甫真點了點頭,馮家堡深陷其中,已不容許抽身後退了。

皇甫真指節一下一下敲擊着輿圖上的壺關,思酌着說道:“我等若想在上黨郡穩着跟,壺關最爲重要。只要奪下壺關,就可得到鄴城的支持,進可攻略長子,斷絕軹關、太原之間的聯繫,逼迫張遇歸降;退可依關而守,自保有餘,且隨時可保持窺視西進的態勢。如此,即便一時失利,也有再度取勝的可能。是以,我等當趁張沈前來丹朱嶺,壺關空虛之機,派遣一支精銳人馬,走金泉嶺,或詐取或突襲,爭取一戰奪下壺關。”

“好主意”伍慈大聲附和。

蒲法躊躇片刻,猛一點頭,決絕道:“好蒲法聽先生的。”

蒲法的這個決定下得極爲艱難,眼看張沈、庫褥官偉兩路大軍開到,枋頭和馮家堡聯軍能夠抵擋依然不易,如何還能抽調出一支精銳人馬奇襲壺關?抽調人馬意味着不再謀求丹朱嶺方面戰事的勝利,這也意味着枋頭部落舊部可能會因失敗而徹底崩潰。

馮鴦沉吟片刻,娓娓說道:“張平北上太原之時,給張沈留下五千人馬,其中兩千駐守長子,三千駐守壺關。此番來丹朱嶺調停,張沈帶有三千人馬,另外兩千其中有一千五駐守壺關,有五百駐守長子。壺關險隘,若是能夠詐取自然最好,若詐取不成,就算從背後奇襲,有一千五守軍在,等閒三五千人根本不可能攻下來。楚季先生,壺關雖然重要無比,我等卻不可孤注一擲,將生死安危全部繫於此啊。。。。。。”

皇甫真緩緩點頭,他理解馮鴦的想法,他和伍慈此來上黨郡,抱定的宗旨是能策反就策反,不能策反就把上黨郡攪亂,只要讓上黨郡不能成爲鄴城的威脅就行,哪管枋頭氐人舊部和馮家堡結局如何。馮鴦卻不得不慎重,勝了固然一切好說,若是敗了,馮家堡一門老少未必能逃脫一個,馮鴦怎敢有絲毫大意呢?

“以少堡主之見如何纔算妥當?”皇甫真小心地探問,關鍵時刻,他不願讓對方心裡留有絲毫裂隙陰影。

“要玩就玩一場大的”馮鴦眼中兇光一閃,在另外三人臉上一轉,狠狠說道:“馮鴦有意兵分四路,虛虛實實,有攻有守,把上黨郡徹底攪個底朝天。”

聽到把上黨郡徹底攪個底朝天的話,伍慈頓時來了精神,抓耳撓腮地問道:“如何兵分四路,請馮堡主快快賜教,急死個人了。”

馮鴦冷聲說道:“馮鴦這樣打算的。長子乃郡治所在,向爲上黨郡中心要樞;若是攻取,雖然不能和鄴城建立聯繫,卻足夠震駭人心,先聲奪人,氣勢上我方已經勝了一籌;而且長子只有五百守軍,戒備鬆懈,無論是詐取還是奇襲,皆易如反掌,嘴邊之肉,我等爲何要輕易放過?此地可爲首選目標,應派遣一千五百人先行取之。這一路可謂之實。”

“壺關溝通太行,位置至關重要,若能詐取,誠爲最佳;只是此關太過險要,戒備森嚴,若是詐取不能成功,實沒必要在此徒增傷亡,因此,可遣兩千人馬前去試探,若能詐取,兩千人馬足以奪城守關;若是不能,便不要糾纏,迅速撤回長子。這一路可謂之虛實相間。”

“庫褥官偉亂世一方豪雄耳,所來不過是爲了兼併人丁,這等人可敵可友,未必一定要以力擋之。此人只知枋頭部落有變,並不明瞭其中詳情,趁這個間隙,我等不妨遣一得力之士,多帶禮物前去犒勞攔截,多許言諾,只讓他不要攪入是非之中即可。此一路可謂之虛。”

“第四路應對的是張沈兵馬,要奪上黨郡,必得擒殺張沈,這一路必須爲實。壺關、長子兩路去了三千五百人馬,丹朱嶺眼下還能湊出五千餘青壯,突襲之下,擊敗三千幷州軍應該綽綽有餘。”

馮鴦一口子說完自己的打算,然後目視皇甫真道:“楚季先生以爲如何?”

皇甫真緩緩點頭。馮鴦的主意同樣能達到攪亂上黨郡的目的,但是少了強攻壺關,這讓他頗些遺憾。他非常希望在攪亂上黨的同時奪下壺關,爲日後民軍進攻幷州預備一條進出門戶。

窩盔不知道皇甫真、伍慈的真正心思,他在一旁聽出來蹊蹺,當下開口問道:“既然有人前去攔截犒勞庫褥官偉,何不按照原定計劃,不急着分兵攻取壺關、長子,而是重兵設伏于丹朱嶺,擒殺了張沈,再行攻略壺關、長子?”

“因爲無法預測庫褥官偉的心思,不知道他是否會置身事外。”馮鴦陰沉地說道:“這四路人馬其實是四條活路,馮某不敢希望全部見功,但若有一兩路成功,就能保馮家堡暫時安然無恙。”

蒲法心有所感地點頭附和道:“上黨郡只怕要亂上一陣子了,也不知道枋頭人最後是個什麼了局。”

“兄弟不要擔心,只要拿下長子,馮家堡和長子城足夠安置枋頭舊部人丁,你我雙方聯手,有千人馬,有城堡相互依託,張沈若不湊出三兩萬人馬,能耐我何哼哼——”

說到這裡,馮鴦冷笑兩聲,截然道:“諸位可能低估了鄴城的影響力,試想如馮某這等人私下裡都有了攀附之心,上黨郡如馮某這等念頭的還不知有多少,只要亮明鄴城民王旗號,上黨本地豪雄不定是幫張沈還是幫我聯軍呢”

帳內衆人聽到這話,心裡一亮,精神俱是大振。

十一章 雛形十四章 齊人之福五十傾巢而出四十一章 難阻七十九章 博浪四六十九章 張遇的真實意第2章 小耗子歷險記(中)五十三章 下一個目標第6章 郎闓的發現四十一章 還是稱帝的好十九章 勝利的頂峰六十九章 張遇的真實意三十二章 急轉直下三十五章 對決序幕拉開六十五章 夜襲下三十六章 那就戰吧第10章 軍帥府長史五十五章 臨戰前的軍議三十一章 祭竈節上六十三章 司州的形勢四十四章 悲傷十七章 密謀二十九章 天網恢恢四十章 端倪初現二十二章 全面開戰下八十五章 結束與開始第3章 目的何在?十二章 離開鄴城六十八章 根絕仇恨第9章 勝未必可喜第4章 人吃人的年代二十七章 因果循環五十五章 盟友就是用來吞併的四十一章 博陵的幽州軍第9章 勝未必可喜第4章 抵達鄴城四十四章 進入幽州十五章 精雕細琢的風情五十二章 誰會記住第1章 天塹變通途七十一章 有理由嗎八十六章 逼近對壘八十四章 虛晃一槍第5章 韓氏入宮十九章 穩住三十二章 鄴城換主上二十七章 流言的解析十五章 給你個馬紮坐不坐六十七章 意外叢生第1章 煎熬九十九選擇退路八十一章 博浪六十五章 接戰一百章 四面楚歌五十四章 心籠打開十三章 後現代的審訊二十章 郗愔迴轉十三章 反覆七十七章 博浪二六十二章 板蕩識英雄四十章 翁婿重逢六十章 慕容恪的疲憊五十八章 張遇複姓四十三章 契機五十五章 將星閃耀一百零七章 折戟白溝河四十七章 跳河六十六章 山重水複四十五向西追第3章 無法選擇八十七章 傳說是怎樣誕生的第1章 序三十五章 假傳軍令六十七戰事第10章 匕現一百零一章 水火無情五十三章 用什麼下酒八十三爲了勝利五十三章 用什麼下酒十五章 給你個馬紮坐不坐四十章 兩個密使第4章 桓衝北上十一章 亂局三十二章 踏上旅程三十五亞聖後裔十一章 意外地收穫十七章 密謀二十五章 聯軍三十二章 鄴城換主上一百零三章 沙發過短四十五向西追第5章 再續前盟八十八章 順風順水四十七章 夜戰六十一章 記住這個日子第9章 好大的一盤棋四十一章 四月初八一二十三章 接風宴上的變故五十八章 橫江之策七十七章 不是那麼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