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二章 枋頭之變

四月十六夜。王泰率五千精銳豫州軍爲前鋒,突襲守護官渡浮橋的新義軍工匠營。是夜子時,王泰兵分兩路,一路迅速控制了浮橋,一路潛到新義軍營地附近後突然發難。

石青一直很重視官渡浮橋的守護,河中有衡水營水寨,陸上專門立下一座旱營供協防步卒駐紮,這個旱營從來沒有空置過,先是陸戰營駐紮於此,陸戰營西進關中後,石青命令親衛步兵營趕來接防;步兵親衛營北上之後,工匠營又來了。

旱營、水寨相互依託,衡水營、工匠營合計近死前人馬,守護浮橋原本問題不大,誰知道慕容恪突入樂陵,衡水營東下協防歷城一帶河道,石青遠在幽州,不經意間把官渡浮橋這個平靜的角落給遺忘了,沒有額外向這兒增兵。這無疑讓豫州軍突襲、控制浮橋成爲可能。

變起於倉猝之間,工匠營大半士卒還未睡醒就被突進營地的豫州軍一一斬殺,剩下的一部分士卒失去編制,或三五成羣,或各自爲戰,終究沒能挽回局勢。雙方一夜廝殺,除十幾名落水者幸運逃生之外,新義軍工匠營自校尉張巧兒以降盡皆戰死,可謂全軍覆沒。

四月十七早。

王泰率本部先鋒繼續北上,攻擊目標指向西枋城和淇河渡口,意圖切斷枋頭和東邊黎陽、鄴城等地間的聯繫。

張遇率一萬豫州軍主力跨過黃河,直撲汲縣。與此同時,荊州刺史樂弘在懸瓠城一帶集結出一萬人馬,沿黃河向西,日夜兼程趕赴滎陽,試圖突入司州。

張遇的枋頭攻略是圍城打援,他試圖通過圍城把枋頭、河內的新義軍吸引到汲縣一舉圍殲,一戰安定河內、枋頭,接應幷州軍和蒲健氐人部出軹關佔據淇河西岸,以應付黎陽、鄴城趕來的後續魏軍。

枋頭攻略是豫州軍的一步,這一步實現後,豫州軍將會轉回河南,或向西配合樂弘取下洛陽、新安,或向東奪取陳留,窺視兗州,見機行事。

張遇對自己的計劃充滿信心,因爲他對司州和枋頭的虛實瞭若指掌。

前兩年,司州被樑犢的徵東軍禍害了一遭,後來又被石趙任命的刺史劉國禍害了一遭,民生因此凋零,以至比青兗豫諸州還要困僻,諾大的司州算上在崤函以及熊耳山裡避亂的也未必有五萬口人丁,石青任命的司州將軍魏統麾下最多不過三千衆,這點人手還被分散在金墉城和滎陽兩地;樂弘麾下人馬數倍於對手,應付起來自然是綽綽有餘。

枋頭以前比司州強得多,可在蒲洪和新義軍一戰後,境況和司州相差彷彿。枋頭的青壯不是戰死就是被裹挾到了幷州上黨,剩下的數量少得可憐。新義軍枋頭營之所以能夠組建,全賴石青從關中帶回兩千多名籍貫枋頭的屠軍士卒。校尉左敬亭以此爲班底,組建了一個四千餘人的枋頭營,分別駐守在西枋城、汲縣、修武、獲嘉四地,主要用於維持當地治安。

這點人馬原本不值得大動干戈,張遇之所以動用一萬五千大軍,爲的是防備淇河東邊的黎陽,那裡駐有張溫的兩萬人馬。

當天午後,張遇率部趕到汲縣城下,一萬豫州軍分作三支,堵住汲縣南、北、東三面城門,然後伐木立寨,連夜趕製雲梯、撞車等攻城器具。豫州軍人馬數量過少,無力對汲縣四面圍困。張遇索性在汲縣西門留下一道空隙,以此增加其他各地新義軍救援的信心。

汲縣新義軍守將是司州將軍魏統的弟弟魏憬。

新義軍裡有這樣一種人,這種人並非青兗出身,大多非福即貴,或多或少都有一支屬於自己的力量,地位不是尋常人可以比擬的。加入新義軍後,隨着時間的推移,這種人的部衆被石青或明或暗,使用各種手段巧取強奪了過去,他們則漸漸淪爲被人遺忘的羣體。魏統、魏憬、姚益、姚若等盡皆屬於這個羣體。

石青很不喜歡私軍。歷史上,中國有好幾次動亂都超過百年,石青認爲,動亂時間如此之長的根本原因就在於私軍的盛行,武力不能統一,國家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統一;若欲統一天下,必先統一武力。有了這個認識,石青對新義軍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新義軍只能有一個恩主,那就是他石青,新義軍只能體現他的意志,不能有其他意志存在。

這是一個私軍盛行的時代,大凡有點能力之士都習慣豢養私人部曲。儘管有以上認識,石青卻不能公然說出來,否則就是四處樹敵,不僅容易擾亂軍心,也不利於招撫四方英雄豪傑。因此,他只能暗中籌劃,小心翼翼地兼併姚益、魏統這類人的部曲人馬。這種舉動肯定會招來當事人的憤懣怨艾,當事人可能因此離心,關鍵時刻甚至倒戈相擊。爲了將潛在威脅造成的傷害降到最低,石青只得冷落這些人,將之邊緣化,讓其無力爲害。哪怕私下自覺有愧,但爲長遠計,他必須要犧牲一些人的利益。

這就是魏統、魏憬、姚益、姚若等邊緣人產生的原因。

魏統比較矜持,最初認識石青之時,石青是個默默無聞的私軍頭子,在他面前矮半截,見面必稱魏大哥或魏將軍。後來他協助石青對陣枋頭蒲氏,石青同樣很客氣。無形之中,魏統養成了一種優越感,將石青當作一個小兄弟。即使五千精騎被石青兼併,司州實際被軍帥府和青兗義務兵人士控制以後,明面上他也聽從石青調度,實質上一直不能放下面子,向石青低頭臣服。

魏憬年青心熱,想得和他兄長不一樣。魏憬清晰地認識到,中原無人能夠撼動石青的地位,如果沒有門路歸順大晉或者燕國,不如忘掉以前的不快,一心一意追隨石青。天可憐見,不定哪天就能感動石青,予以提撥重用,如此纔是魏家崛起正路。

有了這種認識,被石青打發到枋頭營左敬亭手下的魏憬一邊兢兢業業,行止不敢稍有差錯,一邊默默地等待時機。四月十七早晨,在官渡浮橋北端值守的兩名士卒連夜逃到汲縣,向他稟報豫州軍出兵偷襲一事,魏憬聽罷立時意識到,自己的機會可能來了。

枋頭營只有四千上下,難以對敵豫州軍。因此,魏憬沒把救援的希望寄託到獲嘉的左敬亭身上。得報之後,他一面召集四周農莊民戶即刻進城躲避,一面遣人快馬趕往黎陽報急求援。對獲嘉、修武、西枋城等地守軍只通知了一聲,沒有開口求救。

“快則三天,多則五天。援軍必到!只要守住汲縣,魏某必定稟報石帥,全城士民盡皆有賞。”

張遇大軍渡河之際,魏憬就開始在汲縣進行全城動員。當豫州軍抵達之時,汲縣已經忙碌起來,一千守軍在城頭上戒備森嚴,兩千五百名青壯男女組成的預備隊開始扒房拆屋,把石塊樑柱源源不斷地運上城頭。無數老人小孩在城中心架柴熬粥,爲守軍準備食物。

魏憬沒指望枋頭其他地方人馬來救,不等於其他人會坐視旁觀。西枋城距離極限最近,不過五六十里,守城將領劉圭當天午後就收到汲縣傳來的軍情通報。

劉圭原是佔據泰山縣的流民頭子王傳手下的小頭目;新義軍初到青兗,奪取的一個城池就是泰山縣。當時一場夜戰,王傳被左敬亭斬殺,劉圭、王甫等隨之投降。按照時間早晚計算,劉圭可謂是新義軍的老人了。這兩年石青東征西討,新義軍急速膨脹;劉圭按部就班,步步高昇,當年的流民小頭目隨之升爲一城守將,麾下節制一千志願兵。

劉圭也是心熱之人,收到汲縣的軍情通報,他沒有爲之緊張,反而非常興奮,自認這是難得的立功良機會,當下一不做二不休,留下兩百人馬守衛西枋城,自己親率八百士卒出城南下,打算連夜前去救援汲縣。新義軍縱橫天下,怕過誰來?區區豫州軍算得了什麼!這兩年石青率領新義軍連戰連勝,威名赫赫,即便是很少參戰的劉圭都有了幾分驕兵悍將的模樣。

魏憬以爲汲縣是豫州軍渡河後的首要攻擊目標,不知道對方兵分兩路,傳給各地的軍情就沒有提到沿淇河而上的王泰這一路人馬。劉圭更不知道有一支豫州軍正自北上。懵懵懂懂之中,黃昏時分,他和王泰部迎頭撞在一塊。

豫州軍前部先鋒偷襲工匠營之時損折了五六百人馬,眼下不到四千五百人。王泰發現劉圭部之後,沒有一絲猶豫,厲聲叱喝中帶着四千多豫州軍衝了上去。在枋頭遇到的人馬不可能會是豫州軍的朋友,根本不需要辨認。

劉圭的反應慢了一拍,在他辨認對方旗號之時,豫州軍先行殺了上來,他這才知道不妙。

“兄弟們!隨俺殺啊!讓這些豫州軍嚐嚐俺們新義軍的厲害——”劉圭根本沒把幾千豫州軍放在眼裡,面對數倍於己的對手不是退縮防守,而是以攻對攻。

“兄弟們殺!讓對手知道俺們的厲害——”八百新義軍士卒厲聲疾喝,迎頭撲向豫州軍。

這些新義軍士卒一般都是多年老兵,跟隨麻秋先後經歷了枋頭、關中兩場耗時許久的戰事,論起戰陣廝殺比劉圭經驗更爲豐富。他們知道,在這種遭遇戰中首重膽氣,只要膽氣豪邁敢於拼殺,膽怯的對手即使人馬衆多也往往會被嚇得狼狽逃竄。是以,一聽劉圭招呼,衆人沒有一人落後,狂舞亂吼着殺向豫州軍。

可惜的是,他們的對手不是弱者,而是豫州軍中精挑細選出來的精銳悍卒,帶兵將領更非等閒,乃是赫赫有名的悍民雙璧之一王泰。

“找死!”大喝聲中,王泰縱馬率先衝進新義軍中,手中鐵槍連續兩挑,兩名新義軍士卒翻身栽倒。

“啊——隨俺去殺了他!”看到這一幕,劉圭瘋了一般,招呼了七八個親衛向王泰衝過來。只是還沒等他靠近,豫州軍潮水一般涌上來,將他和八百新義軍將士包圍的嚴嚴實實。

兩軍猝然相遇,顧不得列出陣勢,一個衝擊便糾纏在一處。雙方都是精銳,都是不怕死的悍卒,短兵相接之際,來不及躲避,來不及招架,只能你砍我一刀,我捅你一槍,以命換命,以命搏命。

“殺!兄弟們——讓敵人嚐嚐俺們新義軍的厲害!”

“殺!兄弟們——讓敵人嚐嚐俺們新義軍的厲害!”

“殺!兄弟們——讓敵人嚐嚐俺們新義軍的厲害!”

………

暮靄重重,曉月初升。蒼茫沉靜的夜空籠罩之下,劉圭鬼哭狼嚎,瘋狂地叫着喊着,瘋狂地砍殺着,每叫一聲,新義軍就要倒下一批士卒,每多叫一次,剩下的新義軍就會更少一分。然而,他依舊狂叫着,不知疲倦,忘記了停歇。

“殺!兄弟們——讓敵人嚐嚐俺們新義軍的厲害!”

當剩下最後十幾名士卒之時,似乎受劉圭感染,十幾名士卒不約而同地狂呼着揮舞着刀槍衝向對手,身體被洞穿之時,他們也將刀槍送入對方身體之上。

“殺!兄弟們——讓敵人嚐嚐俺們新義軍的厲害!”

除了劉圭,所有的新義軍士卒都倒了下去,他似乎依然未覺,瘋狂地招呼着,隨後舞刀向前衝。

“噗噗噗——”一連串洞穿的聲音響起,十幾支長槍前後左右交叉,將他牢牢釘住。

“哦!兄弟們——”似乎因爲痛疼難受,劉圭聲音低了下來,咧嘴吸了口氣,僅僅過了一瞬,他霍然揮刀一剁,劈斷面前的三支長槍桿,隨即身子向前一撲,瞠目大喝:“讓敵人嚐嚐俺們新義軍的厲害!”

喝聲中,劉圭手中環刀閃電而出,從兩個呆怔的豫州軍士卒頜下劃過……

戰圈外王泰面無表情地看着這一幕。從對方服侍兵刃可以看出,這支突然遇到的敵軍並非新義軍真正的精銳,可在如此慘烈的遭遇戰中,面對數倍於己的對手,對方無一人逃跑,無一人請降。這到底是爲什麼呢?難道他們如此固執,一定要讓豫州軍嚐嚐新義軍的厲害嗎?

王泰清楚,他真的嚐到了新義軍的厲害。八百敵軍面對圍攻,讓豫州軍付出了近七百傷亡。這一仗,實際上應該算新義軍贏了。

“石青。新義軍都是如此嗎?你是怎麼帶出來的?”

王泰轉首向北方遙望過去,這一刻,他對豫州軍突襲行動能否成功充滿了懷疑。過了好久,他平靜地命令道:“命令全軍,就地進食休整,半個時辰後開拔,本將軍今夜就要拿下西枋城。”

第9章 勝未必可喜第9章 反覆六十一章 議和五十三章 下一個目標三十三章 祭竈節下八十章 必須付出代價十三章 南下東枋城四十四章 四月初八四十六章 義士的失望五十二章 你在害怕什麼六十五章 南下陳留三十三章 大英雄前來犒軍七十二章 輿論戰心理戰五十傾巢而出六十四章 消息二十二章 全面開戰下二十章 關中的意外十二章 離開鄴城四十五章 逃遁六十一章 議和第9章 反覆二十三章 繼趙李四十一章 賤人喜歡硬的四十四章 悲傷第3章 談婚論嫁八十六章 逼近對壘三十章 王猛王景略三十一章 雙贏五十二章 誰會記住第6章 郎闓的發現二十七章 財帛動人心五十八章 張遇複姓三十一章 荒唐的政治六十一章 記住這個日子五十九章 媾合四十六章 壓力六十九章 張遇的真實意第4章 抵達鄴城二十七章 第一次較量四十八章 三月三十四十五章 逃遁六十六章 登陸作戰第7章 禽獸不如!二十九章 天網恢恢四十五章 宣誓與族旗十四章 齊人之福三十二章 踏上旅程四十一章 還是稱帝的好十五章 給你個馬紮坐不坐十六章 義士的失望二十六章 並肩十八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二十六章 不期而遇三十四章 書聖是這樣來的四十六章第2章 青兗的政治二十二章 辣手未摧花六十六章 夜襲孫家塢三十四章 書聖是這樣來的十一章 意外地收穫二十八章 彌合三十八章 雷弱兒的煩惱九十七章 猛虎脫籠第3章 目的何在?五十四章 浮光暗影第7章 義士第2章 小耗子歷險記(中)十三章 鄴城的框架六十章 驚變中十六章 放膽直言第2章 博彩十四章 隔岸觀火三十一章 雙贏第6章 石虎死了二十四章 殺恩五十三章 及時抵達九十五章 焉有退路第7章 義士三十八章 變味的歡迎七十二章 輿論戰心理戰三十一章 需要等級嗎五十七章 不起眼的轉折第5章 隨時指點你四十五章 四月初八五三十八章 進城二三事第3章 目的何在?三十一章 荒唐的政治四十九孫威來了第4章 抵達鄴城八十五章 選擇和算計第7章 禽獸不如!二十三章 繼趙李第10章 匕現二十二章 辣手未摧花五十九章 媾合七十章 突破方向廣陵十一章 安離趙諫黎半山五十四章 襄國之戰四五十二章 先勝一局四十七匆忙慌亂中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