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章 蟄伏

十六章蟄伏

次日一早,石青離開歷城,繼續他未完的巡視行程。王猛、祖鳳也告別司揚,帶着荀羨、王羲之等人趕回肥子。

四輛牛車載着七個文人慢悠悠地在泰山西部餘脈、平阿一帶的丘陵間穿行。王猛獨乘一車,小郗超被石青帶走了,江左剩下的六人分乘三輛牛車,祖鳳披甲持刃,騎乘白夜,親率一隊衛士在四周護衛。

王羲之和荀羨同乘一車。

望着兩側莽莽蒼蒼,闐無人跡的荒原,王羲之喟然嘆道:“北地風光,古樸蒼涼,與纖細秀麗的南方截然不同。說來好笑,吾祖籍琅琊,算是青兗士人了,竟然未曾登臨過泰山。思之實是憾事。令則,他日有暇,我等一道前去賞玩岱嶽風光可好?”

荀羨無聲地笑了一笑,俄頃,他收攏笑容,正色道:“逸君兄可曾聽說過雪地受杖一事?”

‘雪地受杖’指的是去年冬何惜等一幫世家子弟在肥子南門外受石青責打一事。這事在江東傳的沸沸揚揚,王羲之自然聽說過。他聽說的版本起因是何惜等人打算去泰山遊玩,不知爲何觸動了石青,藉故將他們狠狠羞辱了一番。

想到傳言,王羲之疑惑地問道:“令則。吾觀石青並非桀驁無禮之徒,怎會做此反常之舉?難道去泰山遊玩也算罪過麼?”

牛車軲轆啞啞作響,御者揮鞭吆喝,專注地駕馭着牛車,在起起伏伏的坡道上行駛。

荀羨瞥了御者一眼,隨後挪了挪身子,湊近王羲之,附耳說道:“石帥最看不慣江左遊玩賞談的風氣,嘗言:江左士子,能用者百不餘一,便是這個一,也不知被滾滾世風捲到哪個角落去了;青、兗百廢待興,軍帥府看重的是經事實幹之才,養不起虛言空談之輩。。。小弟在北地半年,一直戰戰兢兢,如履薄冰,逸君兄初來乍到,還請小心在意,千萬不可自誤。”

王羲之吸了口涼氣,訝異道:“石帥年紀輕輕,有此見識,有此手段,確實不凡啊。”

荀羨悻悻道:“石帥手段本事都是有的,令則佩服有加,只是不識得大體,不知我大晉朝廷纔是天下正溯,無心歸降,思之着實令人可惱。”

“若是不識大體,不知綱常;任他再是聰明也是枉然。”

王羲之緩緩點頭,目光一閃,低聲問道:“令則。青兗士民呢?北地民衆呢?他們一定是心向朝廷的。對吧?”

聽到這個問題,荀羨有些尷尬,猶豫了一陣,說道:“逸君兄。朝廷南渡經年,北地士民新老更替,換了一兩代人了。新生士民沒有受過朝廷教化,難免。。。唉!逸君兄,實話告訴你吧,如今中原士民,只有走投無路了,纔會想到江東躲禍;要不然就是蒲洪之流,需要豎旗造反,纔會假借江東的名號。其他的,嗬——記得朝廷的不多了。”

“什麼!”王羲之驚異之下,聲音不由得大了許多,慌得他掩住嘴巴,覷了眼御者,發現並無異常後,這纔再次壓低聲音,問道:“北地若成如此局面,殷淵源此計還能成否?”

“盡人事,安天命。”

荀羨有些無奈,回思着說道:“石帥說過,若是把結果寄託在陰謀詭計之上,那說明離失敗已經不遠了;剩下的唯一希望,就是等待老天爺的垂憐。”

“是嗎?”王羲之蹙緊了眉頭,默默思索起來。

這支隊伍中途在黃河南岸的榆林歇了一宿,第二天再度啓程,午後時分,回到了肥子。

王羲之隨着車隊剛剛進入北門,就被一陣朗朗的讀書聲吸引住了。

“。。。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比百乘之家;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爲不多矣;苟爲後義而先利,不奪不饜;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後其君者也。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

王羲之細細咀嚼書中之意,若有所悟,他詫異地循着讀書聲看去,只見三四十位大小不一的少年郎跪坐在城牆根下的陰涼處,每人手捧一本書讀的正自入神,一個衣裳襤褸的年青文士拿着一根木條在少年之中來回巡視,聽到有人讀錯,便用木條在地上寫寫畫畫地講解。

看到少年郎們儉樸的衣着,王羲之大爲訝異。什麼時候,庶民百姓也能進學讀書了?“令則。這些是新義軍官吏家的子弟嗎?”

“不!他們不是官吏子弟,而是難民;也許要不了多久,這些人都會成爲對新義軍忠心耿耿的官吏。”

荀羨眼神複雜地盯着那羣少年郎,悶悶地說道:“據荀羨瞭解,新義軍治學司辦得這等簡易學校至少有五十所,識字讀書的進學蒙童不下一兩千。”

“啊——”

王羲之被這個數字驚得呆住了。過了一陣,他又問道:“他們讀得是什麼書?吾聽得甚爲陌生。再個,青兗哪裡來得多書籍供蒙童就讀?”

“他們讀的是《孟書》。共有七卷。逸君兄不用着急去借,至遲明日便會有人送書與你。軍帥府規定,青兗但凡識得字的,都必須會背誦《孟書》,但凡寫得字的,都必須抄錄兩本《孟書》,以爲治學司教授之用。除了《孟書》,青兗似乎沒其他書可以讀了。治學司爲此想了個辦法,自己湊起了一份千字表,以此教導蒙童進學。”

荀羨解釋的時候,顯得很是蕭索。王羲之聽後,心裡像是打翻了五味瓶,不知道說什麼好。在這個時代,書籍珍稀無比,家藏書籍的多寡是衡量門戶高低的主要標準,讀書因此成了上等士族的特權,新義軍弄出一個千字表,教庶民百姓讀書識字,等於間接剝脫了士族獨享的讀書特權和榮耀。

“逸君兄、令則兄。。。”

一聲招呼打斷了王羲之的遐想,王猛笑吟吟走過來說道:“兩位一路辛苦,今日就到此爲止,都回去安歇吧。明日辰正,還請準時趕往軍帥府。軍帥府有一大堆事情,等着諸位英才分擔了。”

王羲之、荀羨應下後,王猛一揖手,告辭而去。

江左諸人帶着各自的門生管事,分別住在相距不遠的四個宅子裡;荀羨和王羲之、兩郗、一謝一一告別,然後會合了兄長荀蕤迴轉住處。

用過晚飯,荀羨、荀蕤兄弟二人褪下寬袍,袒胸露肚坐在庭院納涼,荀羨將青兗風情人物一一向荀蕤詳細介紹。兩人正敘着入巷,院牆根在咕咚一聲響,一個黑影躍了進來。

荀蕤吃了一驚,剛想開口喊人,被荀羨攔住了。

荀羨經歷了好幾次生死陣戰,膽氣頗豪,遭遇意外並不驚慌,盯着黑影沉聲問道:“什麼人?”

“荀大人。是戴某——”黑影在身上撲打了一陣,隨後從容走過來,對荀羨、荀蕤作揖行禮,道:“戴施戴行義見過二位大人。”

“行義啊。。。勿須多禮。來——請坐。”

荀羨鬆弛下來,將戴施介紹給荀蕤。

荀蕤謙和道:“原來是向令則獻計的義士。好,北地有汝等忠臣義士,實是我大晉之幸。”

荀羨引着戴施坐下後,問道:“行義爲何如此舉動?羨已交代過門上管事,行義隨時來隨時可進。”

“戴施並非擔心被府上阻攔,實是爲了遮人耳目,身處新義軍腹心之地,還是謹慎一些的好。”

“這話在理。行義此來,找荀羨可是有事?”

“適才軍帥府通知,各地流散民衆需集中定居,以便於組織護衛;襄邑的幾百鄉親也要遷往孫家塢;因此戴施需要趕回陳留,組織鄉親搬遷,這一去只怕秋後才能回來。”

解釋了幾句,戴施略頓了頓,口氣一變,肅然說道:“戴施離開之前,有幾言相勸,還請兩位大人留意。”

“哦?是什麼?行義請說——”

戴施道:“戴某來到泰山後,這段時間一直在細心留意,戴某發現,新義軍中能人確實不少,很難對付。北上的諸位大人若是不小心謹慎,很可能露出破綻,以至於功敗垂成。”

“是嗎?”

荀羨一笑,傲然道:“行義放心,新義軍確是有幾人不俗。不過,荀羨敢說,此次北上的諸位大人更非俗流。斷斷不至於誤事的。”

“戴某就怕諸位大人作如此想。大人還記得戴某在徐州冒昧求見的那一晚嗎?被石帥撞到之時,大人解釋說,因見戴某面生,故此過來相詢。事實上,那晚夜色甚暗,無論如何,大人是看不清戴某面貌的,怎知‘面相甚生’。這句話原有一個老大的破綻,只因石帥信任,沒有深思,才被大人糊弄過去。但是,這次許多大人北上,以石帥的精明,他便是不疑,也會留心的,日後若是再出什麼破綻,只怕就。。。”

荀羨、荀蕤面面相覷。荀羨這才知道,原來自己早露出過馬腳。

戴施嘆了一聲。憂慮地說道:“若論民生國政,諸位大人當仁不讓,自是朝廷之棟樑,經世之良才。奈何此番北上,做得不是佈政施仁,而是竊取人心民望,謀奪新義軍之勾當。這等事不僅需膽大心細,反應敏銳,還得忍得、耐得,時機不到,不可妄動;時機一到,一擊致命。。。。。。”

兩兄弟聽得心服口服,暗自點頭。戴施之言,深得作奸之精髓。

荀羨已沒了傲氣,很誠懇地問道:“以行義之見,我等當如何做方爲妥當?”

“諸位大人所爲之事,絕非一朝一夕可以成功。故此,戴施請諸位大人暫時忘掉北上的使命。誠心爲新義軍做事,爭取獲得軍帥府的信任,然後再說其他。”

戴施說罷,起身一揖道:“戴某魯莽狂妄,言語多有冒犯,請兩位大人恕罪。”

六十章 襄國之戰十四十二章 中毒六十章 襄國之戰十四十三章 楊羣應聘記六十四章 王猛的用意三十四章 書聖是這樣來的第1章 智與勇的選擇題二十四章 進位五十四章 心籠打開五十五章 盟友就是用來吞併的五十七章 敵我同行四十四章 四月初八四四十一章 難阻五十九章 朋友越多越好三十四章 鄴城的陰影三十三章 鄴城換主下五十四章 心籠打開十五章 給你個馬紮坐不坐五十七章 大禮的回報二十一章 不怕死的女人二十三章 狩獵下二十三章 繼趙李八十八章 順風順水第1章 小耗子歷險記(上)四十七章 慕容恪的謀算四十五翻臉不認人二十一章 血色浪漫二十四章 殺恩五十五章 襄國之戰五五十一章 失望四十一章 博陵的幽州軍五十傾巢而出十一章 安離趙諫黎半山六十三章 司州的形勢六十一章 記住這個日子四十九章 合肥遇險十八章 開戰二十八章 意外的邂逅四十七章 腳不沾地三十九章 男人的眼淚十六章 惡狼志願兵八十二章 就叫新華吧四十三章 血修羅六十四章 王猛的用意六十五章 全面開花二十五章 奏對八十三爲了勝利八十五章 選擇和算計三十一章 三個戰場五十二章 襄國之戰二四十章四十五翻臉不認人七十三章 兵不厭詐六十三章 建制四十三章 楊羣應聘記十六章 南安雷弱兒第5章 會合四十九章 再見佛圖空一百零一章 水火無情十三章 論兵六十一章 記住這個日子十七章 關中來得喜訊三十五亞聖後裔六十三章 王猛之請四十四章 進入幽州第7章 佈政第一步四十一章 四月初八一七十六章 這個險值得冒十四章 偶遇第6章 姚氏兄弟四十四章 進入幽州二十章 全面開戰上二十七章 因果循環四十二章 虛驚一場二十二章 嗬哈五十九章 不能打下去了三十九章 北上盧奴八十八章 順風順水第5章 會合十九章 舉中原以降晉五十九章 朋友越多越好八十九章 困窘的燕國四十一章 博陵的幽州軍八十三章 博浪八五十三章 及時抵達二十八章 彌合七十一章 人要有覺悟三十七章 包養倆男人三十六章 緩兵之計十一章 禍福由天五十五章 意料之外的大魚十七章 免費的晚餐五十七章 不起眼的轉折六十九章 張遇的真實意第7章 禽獸不如!四十三章 血修羅第8章 紙老虎三十二章 上黨風雲三十一章 雙贏二十七章 流言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