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章 大兵壓境

炸彈之母的威力把正在進攻的中國士兵們都驚呆了,在他們看來這已經脫離了武器的範疇,這簡直就是神蹟。

實際上楊皇帝版的這玩意兒和高腳櫥櫃還有着很大的不同,因爲對他來說並不是有需要這種炸彈的目標,他純粹就是向俄國人顯示威風的,那些俄國堡壘連一噸半的都無法承受更何況是六噸級的。所以他不需要考慮太高的侵徹能力,簡單點說就是不用造得彈殼太厚了,這樣的話裝藥量就可以增加,因此不到六噸的炸彈裡面塞了整整三噸鈍化黑s金和鋁粉的混合物,這比正版的高腳櫥櫃可是狠多了,無論裝藥量還是裝藥威力都要狠得多。

三噸這種混合裝藥瞬間在一個封閉的罐體內燃燒所產生的威力將周圍數百米夷爲平地,而且製造了一個數十米深的巨大彈坑,更重要的是爆炸所產生的地震效應震塌了周圍無數俄軍暗堡,甚至就連他們的地下指揮部都差一點被毀,即便是沒完全坍塌,那些震落的混凝土塊也把裡面打得一片狼藉,可憐的卡列金將軍一條腿都被砸斷了,整個面部血肉模糊,就算能救活也成殘廢了。

這枚炸彈徹底摧毀了俄軍的意志,面對這樣的武器,堅守已經沒有了任何意義,就算沒有指揮部的命令,那些看着天空中盤旋的解放者機羣,隨時擔心自己成爲下一個目標的灰色牲口們,也開始成羣的走出自己那殘破的堡壘向對面的中國士兵繳械投降。在第二枚炸彈之母落下後,明白大勢已去的卡列金將軍在救護所的病牀上,向所部剩餘九萬四千名官兵下達了投降的命令,隨後所有俄軍相繼走出自己的藏身處投降,庫爾幹被攻陷了。

緊接着在全力以赴修通戰爭中損壞的鐵路同時,以裝甲一師開道的第一集團軍向着車里雅賓斯克開始了狂飆,而南路的第十一集團軍也開始北上。準備和第一集團軍合圍車里雅賓斯克,另外北線原本停止前進的第七,第九兩個集團軍再次發起進攻,目標直指卡緬斯克。

庫爾乾的陷落如同一記重拳般把尼古拉斯大公直接打懵了,他的整個計劃完全破產,他實在無法想象自己的十幾萬大軍怎麼就無法守住一座彈藥物資充足的城市哪怕半個月,不過很快當解放者轟炸羣出現在車里雅賓斯克上空的時候,他忽然明白卡列金這些天是遭受了多麼沉重的壓力。

“用炸彈摧毀俄國人的城市摧毀他們的精神,讓他們在恐懼中日日夜夜的哀嚎,讓車里雅賓斯克變成一個熊熊燃燒的火炬。讓我們那高高在上的形象,永遠銘刻在他們的腦海,讓今後的漫長歲月裡,他們面對我們的時候,只有徹骨的恐懼。”巴甫洛達爾的軍用機場上,王士珍看着面前起飛的一架架解放者得意地說道。

這實際上就是楊豐非要他們搶在冬天到來前攻下車里雅賓斯克和葉卡捷琳堡的目的,這兩座城市纔是俄國真正的大門,在這兩座城市以東,無論把俄軍打成什麼樣。尼古拉都不會真正害怕的,只有打下這兩座城市才能讓他真正感到恐懼,這是一個心理上界限。當然這也是一個軍事上的界限,如果在葉卡捷琳堡和車里雅賓斯克修建大型機場。解放者轟炸機從這兩地起飛,可以覆蓋幾乎整個俄國,帶一噸半炸彈就能直接轟炸莫斯科或者聖彼得堡。

楊豐不會犯拿破崙和小鬍子的錯誤,他不會在冬季的俄羅斯發起進攻的。中國人沒有俄國人的耐寒能力,如果冒險在零下三十度的嚴寒中發動進攻作戰弄不好也要像他的兩位前輩一樣折戟沉沙的,這段時間裡他最多也就向南清理一下哈薩克殘餘部分。往伏爾加河流域進攻這種事情是堅決不幹的。

當然他也不可能眼看着尼古拉舒舒服服地過冬天,在這期間他要不停地對俄國城市進行戰略轟炸,就拿廉價的凝固qiy彈燒,就像原本歷史上美國對付日本和德國一樣。弄上幾千架轟炸機,雷霆轟炸近距離,伏爾加河流域都是沒問題的,帶五百公斤炸彈都能飛到喀山去。遠距離用解放者,他現在給鯤鵬航空的任務就是一個月至少生產兩百架解放者,調動所有工業能力,必須保證這個數字,然後這些解放者全堆到俄國戰場上去,只要天氣允許就不停地炸下去。瑞典境內的導航站已經建成,如果在車里雅賓斯克和葉卡捷琳堡再建幾座,就足夠保證對整個俄國境內的導航。

而且俄國也沒什麼空中能力,他們手中的戰鬥機最快速度連解放者的一半都達不到,別說追上了,就是解放者等着它們最後空戰一場誰輸誰贏都很難說呢,就跟刺蝟一樣的那一堆大口徑機槍也不是吃素的。

當然尼古拉斯大公是不會想到這一點,隨然空中轟炸已經成爲常態,但戰略空襲這種高端理念他還是不懂的,他現在需要考慮的是怎麼想法子保住這兩座城市,可是看着天空中呼嘯墜落的炸彈,這位皇叔殿下實在有一種渾身無力的感覺,地面的敵人他可以迎戰,可天空中的敵人他怎麼去迎戰?

地面的高炮?到現在那些高炮已經打出去幾千發炮彈了,連一架轟炸機都沒打下來,甚至絕大多數炮彈都根本夠不着這些空中巨獸,能夠着的射速太慢,炮彈飛到高度人家早走了。

飛機嗎?他手中的五十多架戰鬥機倒是起飛迎敵了,但那些飛機同樣沒什麼用,要知道這時候解放者都在五千米以上呢,反正這樣的轟炸,只要把凝固qiy彈扔下去就可以,至於瞄準就無所謂了,就算瞄不準只要扔進車里雅賓斯克就行了,這樣的高度對俄國人那些一戰中期水平的飛機來說倒也能夠得着,但已經差不多極限了。

一架架昂着頭拼命開火的俄國小飛機,就像一羣麻雀一樣徒勞無功地攻擊着龐大的解放者,後者稍稍把高度提高一下它們就無可奈何了,一些投彈完成的解放者甚至直接飛到這些小飛機頭頂,然後一挺挺大口徑機槍噴出火焰,一架敵機沒打下來的俄國戰鬥機就像受驚了的鴨子般一鬨而散,幾架倒黴的緊接着冒着火焰開始墜落,這景象看得尼古拉斯大公一陣悲憤,戰鬥機打不過轟炸機,這是什麼世道。

就這樣在地面的百萬大軍分別向着各自目標前進的時候,天空中數百架轟炸機也開始對葉卡捷琳堡,車里雅賓斯克,卡緬斯克三座城市進行着每天不間斷地持續轟炸,中國士兵還沒趕到,整個烏拉爾山脈以東就已經被炸得一片狼藉,那些普通的俄國民衆紛紛逃離自己的家園,一個個扶老攜幼以各種方式向西而逃,至於那些留守的士兵們,在每天忍受轟炸煎熬的同時,戰鬥的勇氣也在一天天耗盡。

從庫爾幹到車里雅賓斯克無非就是兩百多公里而已,速度最快的裝甲一師在三天後就已經開始進攻俄軍的外圍防線,和聶憲藩一起的還有一個乘坐卡車的步兵師,隨然僅有三萬多人,但坐擁十幾萬大軍的尼古拉斯大公仍然不敢出去主動進攻,實際上這也是聶憲藩期待的,在他看來最好的就莫過於俄國人主動找自己送死了,他正好可以試驗一下一直沒有機會使用的戰車環形防線。

而北線這時候第七集團軍輕鬆奪取沙德林斯克,俄軍在那裡只有一個不滿員的軍,不足四萬人怎麼擋二十多萬大軍,更何況那裡也不是庫爾幹那樣的堅固要塞,在大量火箭炮的轟擊下俄軍直接被趕了鴨子。

從秋明向葉卡捷琳堡進攻的第九集團軍速度最快,因爲他們手中不但有一個裝甲師,而且還在秋明奪取了好幾列火車,前面戰車突襲,後面火車加卡車一塊兒運兵,還沒等第一集團軍大舉開到車里雅賓斯克,他們就已經到了卡緬斯克北部。一路從中亞打過來的苗海寧根本沒管卡緬斯克的俄軍,他比秦城更清楚一個裝甲師在野戰中的威力,在留下裝甲六師和他們的老搭檔一零六師警戒卡緬斯克俄軍之後,剩餘二十萬大軍越過卡緬斯克直撲葉卡捷琳堡。

卡緬斯克俄軍傻乎乎以一個軍北上企圖切斷第九集團軍後路,結果讓韓元和跟李廷玉迎頭給打了回頭,不但沒有完成任務,反而損失了超過一個師,有他們這一個機械化集團在旁邊虎視眈眈地盯着,卡緬斯克俄軍也斷了這個念頭,再說第七集團軍都快打到門口了,誰還有工夫管別人。

就在第九集團軍的火箭炮朝着葉卡捷琳堡開火的同時,第一集團軍主力終於開到了車里雅賓斯克,緊接着速度最慢的第十一集團軍也在南線攻克葉曼熱林斯克,四路大軍全部就位,開始向烏拉爾山以東俄軍最後的三個集團軍發起了總攻。未完待續。。

第277章 目標費城第395章 小國大野心第360章 職業革命家第486章 生意興隆第153章 忠臣義士第84章 大阪的陷落第44章 侵略者第457章 應對第37章 楊豐的海盜基地第348章 法越戰爭第79章 留下吉野第511章 sha林兇殘第598章 突襲第203章 炮哥的消息第401章 非洲戰火第76章 漢城宮變第259章 美國的恥辱第645章 皇冠第579章 哥薩克第37章 楊豐的海盜基地第7章 鋁合金首飾第121章 三八線第621章 往死裡坑第633章 縮頭烏龜第533章 聖彼得堡慘案第497章 難題第102章 遼東戰場第661章 反面教材第239章 力挽狂瀾第659章 可憐的尼古拉第111章 古城炮聲第580章 海參崴第287章 登陸舊金山第451章 階級第575章 初戰第306章 超級陷阱第313章 紐約之戰(三)第567章 外星人事件第589章 碾壓第221章 屈辱的護航第341章 桑托斯的歡樂大進軍第313章 紐約之戰(三)第241章 劃界第119章 兵臨海參崴第620章 迴光返照第129章 福州暴亂第610章 攆羊第252章 炮轟紐約第324章 完美型戰列艦第496章 戰爭的良性循環第432章 歐佩克第311章 紐約之戰(一)第328章 歐戰陰雲第254章 拉偏架第646章 乞討者第660章 沙皇之死第207章 滅門第280章 爲了南方的公正第339章 紅臉白臉第448章 帝國主義者第264章 革命驚雷第381章 陰謀家的表演第86章 戰局變化第239章 力挽狂瀾第402章 奧斯曼人的反攻第472章 突破第90章 八國聯軍侵日第193章 請願團第411章 英國人的收買第235章 陰謀家第541章 波羅的海的戰鬥第316章 紐約之戰(六)第101章 其心可誅第323 送禮第64章 沖繩戰役第664章 君主制扞衛者第640章 目標冬宮第362章 越南人的決戰第304章 被戳破的氣泡第312章 紐約之戰(二)第22章 交流電第505章 登陸第647章 養狗第587章 傳奇第241章 劃界第500章 畫餅第174章 慈禧出逃第597章 空降作戰第566章 金手指第85章 洗劫與毀滅第496章 戰爭的良性循環第47章 陷阱第5章 一夜暴富第537章 參戰條件第69章 絞肉機第336章 箭在弦上第44章 侵略者第351章 入城第74章 增兵第258章 國內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