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拿四二零毫米攻城炮來對付設計僅能承受二一零炮打擊的列日要塞,未免也太殘忍了點,正常情況下一枚二一零毫米炮彈彈頭重量,僅僅也就是一百多公斤,而現在比利時人需要面對的是一噸級的彈頭。帶延時引信的巨大彈頭,恍如天外飛來的流星一般狠狠砸在炮臺的鋼筋混凝土穹頂上,然後就像砸碎蛋殼一樣輕而易舉地穿過這層脆弱的保護落在炮臺內部,緊接着就是天崩地裂一樣的巨大爆炸,恐怖的威力在瞬間把比利時人數年心血變成了廢墟。
看着遠處炮臺方向,猛然噴上天空的那一堆碎塊,舉着望遠鏡的小毛奇,臉上露出了矜持地笑容,不過他並沒有讓部下早已經待命的士兵們,向着馬斯河對岸發起進攻,作爲一個有着豐富實戰經驗的指揮官,這種無謂的送死他是不會幹的,在把能夠影響他架設浮橋的比利時炮臺全部砸開之前,他的士兵只需要等着就可以了。
德國人的超級巨炮,僅僅第一輪炮擊,就把十二座炮臺中的一座幾乎夷平的消息,把比利時人直接嚇傻了,他們真得無法想象,德國人居然能夠造出這樣的恐怖怪物,這種炮彈炸燬的可不僅僅是一座炮臺,還有他們的信心,他們的希望,可憐的比利時國王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心都快碎了。
好在德國的大炮威力雖然巨大,但射速卻非常慢。打一發炮彈得十幾分鍾,至於第一輪炮擊就命中目標,純粹是小毛奇走了狗屎運。實際上這種短管榴彈炮的精度並不高,接下來在第一天剩下的一個多小時裡,他再也沒能摧毀任何一座炮臺。
不過這已經不重要了,他需要的無非就是一點點時間而已,雖然德國人的時間比較緊張,但三天五天還是能夠承受的。
他這邊輕鬆自在地開始慢慢用巨型攻城炮硬砸列日要塞,那邊法國人急了。很明顯德軍的目標就是穿過比利時然後直插巴黎,而現在法軍的法比邊境上不說空無一人。防禦也基本上形同虛設,法國政府一面匆忙從德法邊境抽調兵力,趕往法比邊境佈防,同時不等比利時人邀請就向比利時派遣了援軍。很顯然他們想把德國人阻擋在比利時境內,畢竟這樣就算打爛,也不會打爛法國人的國土。
同時要求英國趕緊出兵,以最快速度踏上歐洲大陸參戰,不過英國陸軍規模很小,目前只有不到三十萬人,畢竟養軍隊可是很費錢的,這些年大英帝國諸事不順,接連兩場莫名其妙的戰爭讓國庫的黃金嘩嘩往外流。可撈到的東西卻少得可憐,至今尼日利亞油田也還沒有穩定投產,時不時有個游擊隊過去爆破一下。去年一年纔出了不到二十萬噸。
另外再加上對美國的扶持花費也是不少,雖然買下美國算得上一步好棋,但也是實實在在要掏錢的,而工業上雖然曾經的競爭對手美國被廢了,但卻又崛起了中國,德國。瑞典這三頭更兇猛的餓狼,玩新技術玩不過中國。瑞典,玩工業規模玩不過德國,這些年英國經濟可以說每況愈下,財政收入不停減少,甚至連搶都沒地方可搶了。
可還又得拼了命和德國人搞軍備競賽,一艘戰列艦兩百多萬英鎊,就算是驅逐艦那也得幾十萬英鎊,這些年英國海軍一下子增添了幾百艘新式柴油機戰艦,流出去的可都是錢哪,唉,現在的大英帝國,就像一個打腫臉充胖子的破落貴族,沒錢還要硬撐着架子!
維護了海上霸權,那這陸地上,自然就難免能省則省了,陸軍數量少一些並不奇怪,實際上如果不是剛剛結束不久的尼日利亞戰爭,英國陸軍數量說不定還少,這還幸虧議會覺得只維持二十萬陸軍,實在有點不夠用。
而且就這不足三十萬的英國陸軍,還有很大一部分在殖民地,不論是南非還是尼日利亞,甚至遙遠的印度和新加坡,這些地方都是必須有人保護的,誰讓日不落帝國的土地太多了呢,現在本土能夠調動的就十幾萬人,很顯然這點兵力也就是聊勝於無而已。
當然聊勝於無也比沒有的好,英軍的戰鬥力還是讓人放心的,畢竟也是打了兩場大戰的,雖然對手一個是幾萬農民,一個是黑鬼,但終歸也是有着豐富實戰經驗的。
可問題是調兵需要時間的,不論是德法邊境上的七十多個法軍師,還是英國剛剛組建的遠征軍,要想輾轉數百公里跑到法比邊境,或者進入比利時作戰,這都得需要時間,就算法國鐵路運河甚至公路網絡發達,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部署就位。
別說一九零五年了,就是二零零五年,百萬級別的軍隊調動也不是短時間能夠完成的,所以法國人的希望,還得寄託於比利時人能夠擋住德軍,畢竟他們不只有列日要塞,還有那慕爾要塞呢!
這座要塞的實力,絲毫不輸於列日要塞,再加上沿途阻擊一下,法國人相信比利時軍隊拖半個月時間還是足夠的,這段時間裡面無論是法軍還是英軍,都可以調過去一定數量的軍隊投入到阻擊的行列。
當然,法國人還有一個選擇,就是在抽調兵力防禦法比邊境的同時,以德法邊境的主力,向阿爾薩斯和洛林發起猛攻,實際上到現在,法國人還沒能夠確定德國人的真正目標。德國人目前投入戰場的,只有小毛奇的馬斯河集團軍,總兵力不過十萬人,而在西線根據他們的情報,至少有六十萬德軍,如果小毛奇向比利時的進攻僅僅是虛晃一槍,當法軍辛辛苦苦跑到法比邊境等待德軍的時候,正面的德軍主力突然發起進攻怎麼辦?
如果說現在雙方在邊境的實力不相上下,那如果法軍大幅削弱以後,還能擋住德軍的攻勢嗎?這一點法國政府必須得考慮到,所以說法國人的主要目標,還是寄希望於英軍能夠快速增援,哪怕只有十幾萬英軍,再加上比利時軍隊也勉強夠了。
如果到時候德軍繼續加碼,這樣就可以確定他們的主攻方向是比利時,而英比聯軍就算擋不住德軍主力,也足以遲滯他們的速度,那時候法軍就可以放心地大舉調兵進入比利時,和德國人在比利時境內決戰,輸了還有廣闊的周旋餘地,贏了可以直搗德國境內,左右打爛的是比利時又不是法國。
如果德國人沒有再繼續加碼,那麼也就意味着他們此舉不過是聲東擊西,想誘騙法軍把主力調往比利時,然後再集中力量突破正面,只要法軍主力不動,他們的計劃自然也就落空,那時候德國人反而白白爲自己增加了兩個敵人,也算偷雞不成蝕把米了。
說到底法國人還是對德軍的進攻速度缺乏足夠的警惕,他們可不知道將爲自己的優柔寡斷付出多麼沉重的代價,基於這種心理,法軍總參謀部除了抽調一個集團軍向法比邊境增援之外,剩餘四個集團軍,同時向對面的德軍發起了進攻。
六十萬法軍就這樣傻乎乎地爬出了戰壕和堡壘,就像施利芬伯爵現在最期待的那樣,向着德軍發起了進攻,數千門大炮掩護下,端着勒貝爾步槍的法國士兵們,帶着滿腔民族仇恨,在空曠的西歐平原上,如同潮水般衝向德國人陣地,然後等待他們的是不計其數噴射火焰的機槍槍口,生命瞬間卑微如草芥,在後方那些穿着筆挺軍服,帶着雪白手套的將軍們指揮方遒中腐爛成冬日的泥漿。
進攻的第一天,三萬法軍倒在了德國人的槍口下,這個數字令整個世界瞠目結舌。
而法國人不知道的是,在他們的對面總共只有不足二十萬德軍。
到現在爲止德國已經動員起了一百二十萬陸軍,得益於這些年美國被楊豐禍害得民不聊生,而英國同樣被布爾戰爭和尼日利亞戰爭拖累,德國工業實力目前已經站在了世界第一位,而且對外掠奪的收入大幅增加了德國的國庫,使得威廉在同英國展開海上軍備競賽的同時,仍然有能力維持一支規模僅次於俄國的龐大陸軍,摩洛哥危機之前,德國陸軍數量就已經接近一百萬,在危機爆發後更是大幅擴軍。
這一百二十萬陸軍中三十萬在東線,十萬在殖民地,剩下八十萬全部在西線,而不是法國人認爲的六十萬,施利芬爲了他的右勾拳,只留二十萬在德法邊境,那些有着豐富作戰經驗的參謀們告訴他,如果運輸補給不出現問題,二十萬德軍,足夠在邊境上擋住法軍的進攻,看來他的參謀們沒有誇張。
而剩餘整整六十萬大軍,全部在德比邊境集結,現在就等小毛奇打開列日要塞,然後這六十萬大軍將如同決堤的洪水般橫掃法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