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互信問題

楊豐猜的不錯,英國人猶豫不決的主要原因,就是不知道他的態度,現在這傢伙對歐洲局勢可是至關重要,他如果倒向威廉,那麼做爲他盟友的奧斯曼肯定也會倒向德國,哈米德二世本來就跟威廉勾勾搭搭,再加上巴爾幹戰爭勝利的刺激,要說對於俄國人從他們手中搶走的領土沒有點想法那纔怪呢!

除了奧斯曼帝國,另一個最近這些年跟中德關係越來越近的準列強西班牙,也很難保證會不會加入同盟國,如果卡諾瓦斯出兵法國,那麼面臨兩線作戰的就不光是德國人了,更何況西班牙海軍實力甚至超過意大利,四艘完美戰列艦橫在直布羅陀可是很要命的。

另外還有瑞典,事實上這時候的瑞典,已經可以算是列強之一了,雖然無論海陸軍規模都不算太大,但那恐怖的軍工生產能力卻讓人不寒而慄,博福斯鋼鐵年產量超過三百萬噸,而且專門生產高性能合金鋼,下屬的兵工廠是目前歐洲各國絕大多數主戰武器的母工廠,不論英法德俄士兵手中從機槍到大炮,至少有一半都是從它那裡獲得授權生產的,或者以它的產品爲母型發展起來的。

至於歌德堡的楊氏船廠就更不用說了,整整十座建造戰列艦的船塢能把人嚇死,而且還有五座可以建造五萬噸級油輪的船塢,每年造船量超過四十萬噸,光這一個船廠就能支撐一箇中等列強的海軍,另外還有汽車,煉油,尤其重要的是還有一座大型銻恩銻工廠,歐洲目前最大的銻恩銻工廠,在世界上也是僅次於中國。

而且一旦瑞典加入同盟國,那麼俄國波羅的海艦隊就永遠別想出來了,就算不加上德國在基爾港的艦隊。光瑞典海軍自己就能堵死波羅的海,那六艘淺水版小型戰列艦和大量驅逐艦會在波羅的海形成一道鋼鐵防線。

所以說英國人不想冒險,除非確定中國不會加入同盟國,否則他們是不會參戰的,必要時就算犧牲盟國,他們也不能捲入一場沒有希望的戰爭。

好在這時候中國外交部發布了楊皇帝的聲明,雖然仍舊不足以做出英國人需要的保證,但至少已經讓他們嗅到了楊豐準備繼續坐山觀虎鬥的味道。

“公使閣下,我本人和中國政府的原則從來就沒有變過,中華民族是一個熱愛和平的民族。我們不希望看到任何戰爭,雖然伊麗莎白皇后陛下的不幸令人悲痛,兇手的罪行也令人憤慨,但無論如何這都不足以成爲戰爭的理由,更不應該演變成整個歐洲的大戰,皇后陛下是爲了和平纔到貝爾格萊德去的,如果因此而變成歐洲的大戰,那麼相信她的在天之靈也無法安息。”楊豐一本正經地坐在他的御座上說道。

“陛下,您的意思是反對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採取武力的行爲。”薩道義試探着問。

“我反對一切訴諸武力的行爲!”楊豐厚顏無恥地說道。

“那麼如果奧匈帝國入侵塞爾維亞。您和中國政府會採取什麼措施呢?”薩道義又問道,他必須在這件事上得到楊豐的親口承諾。

“我反對一切訴諸武力的行爲。”楊豐端坐在那裡繼續重複着。

尼瑪,你別光反對啊,你拿出點實際的東西來呀!薩道義心中腹誹着。當然這話可不能說出來,要知道這可是一位皇帝陛下。

楊豐看了看他,這才淡淡的說道:“如果奧匈帝國和塞爾維亞不幸發生戰爭,並且導致更多的國家捲入戰爭。中國政府將嚴格遵守中立原則,不會向交戰方出口任何軍事物資,至於我本人所擁有的企業。也將嚴格遵守所在國家的法律。”

這話就比較有實際意義了。

薩道義很清楚,這就等於楊豐承諾不會加入任何一方了,而且也不會偏向任何一方,只要穩住了他,那麼奧斯曼,西班牙,瑞典這些國家就可以放心了,至於他承諾的遵守中立原則,信他這種鬼話纔是傻子呢!真要歐洲列強打起來,以他這個奸商的風格,那還不得拼命賺錢,雖然說了不賣軍事物資,但什麼是軍用什麼是民用,哪有那麼容易分清楚。

就像鋼鐵,原油,甚至機牀這些東西,他就說是賣給民用的誰還能奈何他?再說了這些東西協約國集團也是非常需要的,尤其是這裡面技術實力最差的俄國,到現在連裝甲鋼都從瑞典購買呢!這種細節性的東西就沒必要計較了,得到了楊豐的親口承諾這纔是真的。

有了這份保證,薩道義就算放心了,不過爲了保險起見,他覺得還是最好再給楊豐點甜頭,以此爲藉口雙方籤一個條約之類的東西,目前中英還存在爭議的,無非也就是中緬邊境的劃界問題,另外還有藏邊的劃界問題,簡單點說就是原本歷史上後來徹底丟掉的江心坡和現在已經丟掉的哲孟雄。

英國人的意思是在雙方簽署一個永久性的劃界協議,在中緬邊境劃分問題上儘量給中國好處多一些,同時把目前的印藏邊境以文字形式確立下來 ,不過對此楊豐並沒有太大興趣,很顯然這對他來說算不上足夠的好處,江心坡一帶本來就在中國手中,此前英國人的滲透早已經停止,雖然被他們控制的緬甸依然對此有想法,但這點想法在中國的強大軍事力量面前也只能繼續維持在想法的狀態。

英國人不過是以文字形式確立不再對這一帶繼續有想法而已,對中國來說算不上實質性好處,既然想籤友好條約,那就至少得拿點實際的東西出來,別的不說把哲孟雄的宗主權先還回來。

雖然那點小地方對楊皇帝來說不值一提,但至少可以拿來預先經營一下,好作爲進攻印度的橋頭堡,他這些年已經把藏區經營得很好了,這傢伙給了趙爾豐整整十萬大軍,而且配備了抗高原反應的藥物,然後仿照他在西康的做法搞改土歸流,聽話的酋長們弄到內地,賞塊兒土地封爲貴族,不聽話的直接消失。

爲此楊皇帝還特意給他從四川招募了整整四十萬民工,修築了從成都到拉薩的川藏公路,麒麟汽車專門爲這條公路開發了大馬力卡車,現在正修着的是青藏公路,甚至這傢伙還雄心勃勃地要修青藏鐵路,雖然自己也感覺有點想象力過於豐富,但好在這項工程也不需要太急,從現在開始修他個十幾二十年總能夠修通的。

大名鼎鼎的趙屠夫用了三年時間,把整個藏區變成了中國的青海,前藏和後藏三省,至於這傢伙腳下踩了多少白骨和鮮血,這個就沒有人關心了,那地方遙遠到幾乎被人遺忘,沒有誰會去關心的。

雖然現在已經完成改土歸流,但仍舊有三個師常駐前後兩藏,其中有一個師駐日喀則,一個師駐拉薩,另外還有一個師駐紮公路沿線的幾十座兵站以保障道路的安全,畢竟他搞得這種強制性改土歸流,容易製造一些仇恨留下一些隱患,這樣重要的道路沒有軍隊駐守是肯定不行的。

在楊豐的計劃中,以後一旦對英國人動手,那麼陸軍將分別從雲南和後藏進軍,尤其是亞東山口這是最重要的咽喉,如果能夠預先拿回哲孟雄或者另一個名字錫金,無疑就徹底打通了這條道路。

先把已經修到日喀則的公路往前延伸,有個三年功夫足夠修到哲孟雄了,等開戰後憑藉川藏和到時候肯定開通的青藏公路支撐,不說多了維持一個軍的作戰應該足夠,這樣就可以從哲孟雄殺出,不需要再擔心喜馬拉雅山區的阻隔,直接進入恆河平原,同時南線幹掉英國海軍後在吉大港登陸,以恆河航道爲支持向北進攻,這兩路南北齊進可以在最短時間把孟加拉和阿薩姆從印度切下來。

不過他的這個要求,讓薩道義可是很爲難,畢竟哲孟雄是當年他們和清朝政府簽了條約的,明文規定把宗主權轉到他們手裡,如果再還回去,這樣面子上很不好看,況且楊豐能想到的,他也同樣能夠想到,喜馬拉雅山區就那麼一個最主要缺口,一旦拱手讓給中國,那也就意味着把出藏的大門交出去了。

“信任,公使閣下,信任是相互的,我信任大英帝國,所以我把價值數千萬英鎊的資產留在英國,那麼我覺得大英帝國也需要用實際行動來對我表示信任,如果互相猜疑那麼我們友誼的基礎又何在?”看着他的表情楊豐淡淡的說道。

薩道義尷尬地笑了一下說道:“陛下,這樣的事情必須內閣和議會才能決定。”

“那就行動起來,我們的時間可是不多了,奧匈帝國的最後通牒只有四十八小時,到現在已經過去二十四小時了,如果他們的軍隊已經進入塞爾維亞,那麼歐洲的和平可就無法挽回了。”楊豐說道。(……)

第393章 解決方案第324章 完美型戰列艦第676章 世界仲裁者第472章 突破第622章 戰略轟炸第123章 擴軍第29章 大津事件第125章 古田教案第96章 征服者的義務第573章 先分贓第223章 流血之地第423章 各懷鬼胎第483章 平衡第488章 暗度陳倉第91章 登陸鎌倉第51章 目標甲午第149章 王爺遇到兵第257章 大計劃第71章 截擊第498章 南美的戰爭基礎第483章 平衡第397章 得按規矩來第469章 空戰第461章 楊豐的卡爾巨炮第404章 海上防線第225章 美國人的困境第626章 航母時代第385章 美國式的求饒第239章 力挽狂瀾第185章 糜爛的菲律賓第64章 沖繩戰役第388章 大鍊鋼第508章 都跳出來第509章 打個劫第347章 順化事變第567章 外星人事件第329章 意外事件第497章 難題第183章 楊帕夏的義務第280章 爲了南方的公正第161章 另立新君第163章 鎮南王第94章 風起雲涌第440章 巴黎第231章 突襲第34章 暗殺第602章 空中橋樑第336章 巴黎和會第462章 悲劇的英國戰車第278章 侵略者第385章 美國式的求饒第524章 最後的淨土第341章 桑托斯的歡樂大進軍第633章 縮頭烏龜第214章 加勒比陰雲第616章 大兵壓境第646章 乞討者第46節 奇蹟第229章 查爾斯頓的毀滅第66章 第二次牙山之戰第128章 引蛇出洞第168章 出賣第165章 薊運河之戰第429章 德國人的歡樂大進軍第429章 德國人的歡樂大進軍第477章 造勢第58章 剪辮子第80章 日本人的危機第278章 侵略者第87章 營救宋慶第183章 楊帕夏的義務第423章 各懷鬼胎第300章 楊皇帝的陰謀第294章 利誘第561章 美式戰爭第378章 原油問題第173章 入城第625章 風水輪流轉第550 摧枯拉朽第385章 美國式的求饒第603章 挖坑第547章 吹響號角第214章 加勒比陰雲第50章 威廉二世第95章 攻陷東京第92章 初戰第343章 越南第625章 風水輪流轉第46節 奇蹟第435章 江東六十四屯第164章 袁壽山的抉擇第21章 黃金第320章 海上圍毆第424章 值得信賴的朋友第309章 美軍投降第414章 華夏炎黃第80章 日本人的危機第582章 出賣第228章 志願軍第194章 國際監督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