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視察東北

此時從甲午之戰以前開始斷斷續續修築的關內外鐵路,在經過了兩年全速修築以後已經全線通車,並且跟同時從安東和漢城兩地開始修築的沈漢鐵路在瀋陽接軌,再加上關內的京漢鐵路,火車可以直接從長江畔的漢口駛到遙遠的朝鮮漢城,如果再加上已經通車的粵漢鐵路和川漢鐵路,火車可以縱貫整個中華帝國的南北。

“接下來還要繼續修,一直往北修到這個地方,這個地方叫什麼名字?”楊皇帝在瀋陽鐵路局的辦公樓內指着地圖上滿州里位置問道。

“霍勒津布拉格!”瀋陽鐵路局局長詹天佑忙說道。

“改個名字,太長了不好記,這樣吧,這條鐵路能這麼快修起來你也算功不可沒,以後這東北的鐵路你還得繼續操心,這地方直接改名天佑,既然是國門,那就要名字響亮一些,天佑華夏嘛!另外再封你一個男爵爵位,封地就在這瀋陽,回頭記着把手續給他辦了。”楊豐轉頭對跟隨的袁世凱說。

大頭哥趕緊拿筆記下來。

詹天佑都傻了,他無論如何都沒想到修鐵路能把自己修成貴族,清醒過來以後激動得趴在地上感激涕零地在那裡山呼萬歲。

“不要這樣子,我不是已經有命令嗎?以後除了跪拜父母祖宗,對任何人都不興跪拜。”楊皇帝笑着把他扶起來,然後接着說道:“鐵路這東西是利國利民,福延子孫的大好事,辦好了自然是要受賞的,這和打仗保家衛國是一個道理,不過我這話也要說開了,該給你們的獎勵絕對不會少。但是你們這些人掌握着幾千萬甚至幾億的資金使用,可不能幹違法的事情,如果真要犯了法,那時候可就什麼都沒有了。”

詹天佑帶着一幫工程師。官員們趕緊拍着胸脯保證不會敢貪污受賄的。

楊皇帝很滿意地點了點頭。實際上像這些大工程,沒有一點貪污受賄那是不可能的。詹天佑清廉不代表別人清廉,這種事情不是他作爲皇帝需要關心的,國會下設獨立的廉政公署,有獨立完善的司法體系。剩下的只是具體運作而已,他只需要表現出對貪污受賄的零容忍就可以,在皇家爵位管理處的規定上早定死了,任何貴族或者勳民在擔任公職期間犯貪污受賄之類罪行,直接奪爵和剝奪勳民資格,這是沒有任何轉圜餘地的,反而一些其他罪行。還有可能考慮一下把爵位轉給繼承人。

視察完鐵路,接着就是遼寧省政府和省議會,現在東北已經正式建省,遼寧。吉林,黑龍江,熱河四省,除了黑龍江和吉林兩省因爲地曠人稀,再加上旁邊還有俄國虎視眈眈,爲了管理方便暫時由內閣直轄以外,遼寧和熱河已經正式按照關內各省標準實行自治。

至於那些內蒙古的王公們直接由皇帝陛下以賜爵方式解除了對領地所有權,反正就他們那點領地和牧民,一年也沒多大點收入,就像這種王公給他們在內地封個伯爵,賞一千畝比較好的封地,他們絕對更願意在內地生活,當然他們就是不願意也得願意。

至於原來蒙古牧民們直接變成自由民,按照內地標準自治,下一步楊皇帝準備把外蒙的王公們也按照這個標準處理,他在庫倫駐紮了整整一個師,現在正在修築從北京經張家口到庫倫的鐵路,等這條鐵路,再加上瀋陽到他剛剛命名的天佑縣的鐵路修成,直接就像一把鉗子一樣夾住了整個外蒙,想怎麼玩還不是一句話而已。

不過漢民在蒙古的墾荒讓楊皇帝直接給叫停了,這一點倒是讓蒙古牧民對他感激涕零,實際上向牧區的墾荒完全是一個錯誤,後世內蒙的沙漠化主要就是這個原因,楊豐可不想自己以後天天在北京等着吃沙塵暴,他不但叫停了牧區的墾荒,而且還在牧區鼓勵植樹造林運動,給每戶造林並且保證成活的牧民,按照成活的數目給予獎勵,至於原來那些向牧區墾荒的漢民,說白了也就是爲了吃飽飯而已,他在東北和蒙古大修鐵路,缺的就是民工,這些人全讓他弄去修鐵路了。

視察完遼寧省的各機構,接下來就是駐軍了,瀋陽是瀋陽軍區司令部駐地,司令官是陳忠,他這個軍區是全國八個軍區中實力最強大的,而且也是轄區範圍最廣的,包括朝鮮,東三省在內。

部下共有五個師,要知道全國就二十八個師的野戰部隊,超過六分之一在這個軍區,其中一個師駐朝鮮的清津,目前從義州到那裡的鐵路正在修築,一個師駐依蘭,一個師駐龍江,因爲目前鐵路網沒有建成,對於北部的邊防只能依賴水運,這兩地有嫩江和松花江航道可以運輸補給,等以後東北鐵路網修成,然後大規模從內地移民填充,那時候對東北的真正控制纔算完成。

另外還有兩個師,一個駐吉林,一個駐瀋陽,前者通過鬆花江航道負責龍江和依蘭的後援,後者通過鐵路負責朝鮮方向上的支援。

“兵力還是有些不足,這麼大片的地方,雖說多數都沒有幾個人,但要想防禦俄國人,還是有些捉襟見肘,五個師九萬人的確看似不少,但撒在兩三千公里的國境線上,就看不着影了,如果想形成有效防禦,最少也得二十萬人以上。”陳忠說道,他也算皇帝陛下的親信了,自然有什麼說什麼。

“而且還有一點,隨着關內經濟發展,尤其是工業發展,移民的數量也越來越少了,大家在關內就能找到工作吃飽飯,那麼幹嘛非要跑到這苦寒地方呢?就算鐵路修成,以後隨着關內繼續發展,肯定還是無法改變這種狀況。”他接着說道。

這一點倒是楊皇帝沒想到的,照這樣看中國的人口還是少了,現在還不到四億人口,的確很難產生什麼人口壓力,以前是老百姓除了種地沒有別的活路,現在還可以進工廠做工。而且爲了壓制地主勢力,引誘農民進入工廠,楊皇帝對進口國外糧食一直採取鼓勵措施,這更是大幅壓低了國內糧價,種地越來越不受歡迎,很多地方甚至出現地主主動把地租降到法定的四成以下,甚至還有三成,兩成的。但這樣依然有大批佃農離開農村走上外出打工的道路,反正以現在因爲工人越來越缺乏而日漸上漲的工資水平,就算買糧食過日子也能輕鬆養活老小,那誰還願意給地主種地去。

這樣的情況下,遙遠的東北苦寒之地就更沒什麼吸引力了,即便是已經遷移到這裡的,這些年也更喜歡跑到鐵路上討生活。

不過壓低糧價這是楊皇帝的一項基本政策,在把地主徹底打垮之前他是不準備關閉從美洲和東南亞進口糧食的大門的,現在他正準備實施皇家土地回購計劃,從那些自認爲已經無法維持生計的地主手中低價回購土地,然後再以一成地租的方式回租給農民,在這項計劃完成之前,糧食依然必須保持讓地主無利可圖的低價,同時也逼他們把手中的資金投入到工業中。

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徹底清洗國內的白銀流通,封閉海關白銀輸入以後,讓主要存在這些地主手中的白銀全部轉到人民銀行,根據黃金和白銀比價兌換給他們等值的華元。可以想象當金本位制改造完成之後,國際上白銀價格肯定會繼續下降,現在依然使用銀本位的國家貨幣將繼續貶值,尤其是美國的白銀生產商會遭到沉重打擊。而從中國抽到列強手中的白銀,同樣也將無法再用於中國市場,只能轉向那些白銀國家,這實際上就是原本歷史上中國實施金本位,逼得日本不得不放棄蠶食政策轉入全面入侵的一個重要原因。

但現在楊皇帝不怕外部威脅,中國白銀主要在英國人手中,但英國的市場太多了,墨西哥,印度,南美這些國家都是銀本位,雖然多少會有一些損失,可絕對不值得爲這點損失跟楊豐撕破臉,畢竟他們的損失可以轉嫁出去,但楊豐是的柴油機是獨一無二的,再說這時候的中國也不是那麼好惹的。

最終損失最慘的,依然是美國,所以說金本位絕對不只是換一種貨幣那麼簡單,它代表着中國從被殖民時代徹底割裂出來。

至於收回的白銀,對人民銀行並沒有太大影響,老百姓誰也不會全拿着華元去把楊皇帝那幾千噸黃金全換出去,黃金還在他的金庫裡,他放出去的只不過是印刷的鈔票而已,但卻從國內抽出來大批現銀,然後用這些白銀去掠奪別的國家的資源,比如說給他在日本的工人發工資,給墨西哥的桑托斯搞革命,從南美爲楊氏財團在德克薩斯的工廠購買原料,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他是從國內一下子撈了不計其數的資金。

第581章 覆滅第645章 皇冠第512章 迴歸原點第382章 **大國的嘴臉第617章 利益第323 送禮第648章 印度皇帝第203章 炮哥的消息第370章 一萬兩千噸原油的威脅第199章 背信棄義第260章 運河公司第638章 背後一刀第468章 燃燒的多瑙河第154章 楊豐的陰謀第156章 新艦到來第463章 轟炸倫敦第178章 原形畢露第573章 先分贓第293章 夜襲第302章 製造的勝利第388章 大鍊鋼第68章 地獄之門第347章 順化事變第31章 金礦到手第99章 一戰預演第532章 協約國的曙光第520章 虎落平陽第589章 碾壓第334章 視察東北第61章 仁川海戰第594章 三百億英鎊賠款第27章 速度紀錄第526章 非洲第577章 第三次奧特朗托海峽之戰第459章 德國人的進攻第623章 令人崩潰的談判第549章 宣戰第547章 吹響號角第11章 大金主第407章 造艦狂潮第336章 巴黎和會第663章 黃俄羅斯第406章 落幕第107章 兵變第178章 原形畢露第259章 美國的恥辱第557章 政治家第556章 友誼第636章 艦隊到達第672章 屈服第32章 金色一英里第643章 羞辱之旅第333章 文化入侵第403章 戰局逆轉第550 摧枯拉朽第270章 軍事同盟第130章 炮灰第197章 人道主義救援第139章 較量第644章 光之山第455章 金山第506章 國王被俘第87章 營救宋慶第318章 突襲華盛頓第553章 航母登場第658章 白衛軍第312章 紐約之戰(二)第623章 令人崩潰的談判第103章 日軍的要挾第552章 協約國的糾結第407章 造艦狂潮第263章 墨西哥人民大起義第193章 請願團第400章 霸王龍們的遊戲第674章 樹倒猢猻散第251章 目標紐約第211章 光緒之死第645章 皇冠第89章 八國聯軍第191章 計劃展開第85章 洗劫與毀滅第39章 推銷第278章 侵略者第182章 革命者的誕生第203章 炮哥的消息第437章 華元霸權時代的揭幕第29章 大津事件第303章 登陸邁阿密第268章 毒害世界第139章 較量第192章 光緒的新政第385章 美國式的求饒第640章 目標冬宮第207章 滅門第411章 英國人的收買第95章 攻陷東京第529章 鐵甲狂飆第358章 政治家的本質第117章 東京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