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清原保衛戰(十一)

南線折損鐵騎三千餘,前鋒營基本打殘,護軍營只餘七百多兵,驍騎營還好,尚有兵一千多,虎槍營戰損一半,只餘不足三百人。六千鐵騎衝陣,傷亡一半,敗訊不用傑書來報,康熙也看得到。

當那如炒黃豆般的銃聲一陣接一陣響起的時候,康熙就知道不妙,雖然他看不清黑煙後的賊兵,但他卻能看到自己的騎兵如割麥般一片片的倒下,毫無還手之力。

火器,康熙是看重的,也深知其厲害,否則也不會組建漢軍旗火器營,更不會全權委任南懷仁爲大清朝的築炮總監,短短十幾年功夫,就先後造了各式大將軍四百多門。但康熙不明白的是,爲什麼賊兵的火器不僅威力巨大,而且還能持續不間斷的發射,這和前明的軍隊、三藩之亂的吳三桂軍,乃至自己的火器兵完全不同。那種密集的火器連射不但威力驚人,殺傷力巨大,還讓人的心裡發慌、發麻、發急,卻無可奈何,只能眼睜睜的看着八旗將士一個接一個的倒下,那短暫的數十步距離好像就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一般,讓人望而生畏。

爲什麼?爲什麼呢?

一連兩個爲什麼,卻是沒有人能給康熙解答,他自己不知道,王爺們也不知道,臣工們更不知道,那些宗室子孫和八旗將校們也是茫然一片,他們也是頭一次看到一支軍隊可以將火器利用得如此全面快速。有經驗的將領從賊軍的陣勢和戰鬥的經過一眼就可以看出,對面的吳逆這是將火器當做主要兵器,而置長矛和大刀與次要的武器了,甚至對方的手中連弓箭都稀少得很。

這到底是怎樣的一支軍隊呢?他們究竟是不是當年的吳軍呢?如果是,爲什麼好像脫胎換骨一樣,完全變了模樣呢?他們所用的火銃又與自家軍中的火銃有何不同呢?

疑問在每一個人的腦海中盤旋,所有人都沉默了,他們都在沉思對面的軍隊到底是怎樣的一支軍隊,以至於當賴塔和安珠瑚發回戰敗的奏報時,人羣中都沒有起一絲波瀾。

最能打最精銳的兵馬已經摺損了一半,這仗還能不能打了,看這架勢,接下來又要怎麼打,難道當真要拿八旗將士的性命去填這個無底洞嗎?如果不打,任由這支讓人摸不透且十分強大的叛軍崛起,對大清而言又是何等的禍事呢?若不趁賊軍弱小之時一舉蕩平之,等他們坐大了再來收拾,豈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腳嘛,到頭來害得還不是大清嘛!

康熙也是躊躇不已,拿不定主意這仗是打還是不打了,他吃不準,三千多騎兵的傷亡讓他也有些心虛了。直覺告訴他,先前自己真的低估了這支吳三桂留下的殘軍,自己輕敵了。

“皇上,今日已不能戰,奴才請皇上下令收兵,待整兵後再與賊兵一較高低!”

明珠的額頭上明顯有汗水滲出,因爲他有種十分不安的感覺,卻又無法說出這種感覺是什麼,又爲什麼會有。本能告訴他,這仗不能再這樣打下去了,此趟帶往關外的大軍中,除了京營的幾個營頭、直隸和山東的八旗兵以及盛京的人馬,其他都是由京中豪奴組成的,現在戰事不順,安珠瑚和賴塔手下的折損暫且不算,光是京營騎兵就沒了一半,餘下能打得了硬仗,啃掉了骨頭,稱得上精兵的不足萬人。如果再按這般拿人命去填的打法,這一萬人看樣子也塞不滿賊兵的嘴巴,等這一萬精兵死光後,靠着這些奴才難不成還能打贏嗎?就算打贏,又拿什麼再回師入關去對付那支正窺視京師的賊軍偏師,又拿什麼去抗擊正星夜南下的葛爾丹呢!

家底就這麼多,不能都丟在這,這仗不能打了,得趕緊勸皇上收兵,趁對面賊軍沒有回過神來前,立即揮師入關,先把家裡的賊兵繳了再說,到時再徵調各省八旗並集全國綠營之力出關,那時以舉國之力,以衆擊寡,以強對弱,任賊軍有三頭六臂,這仗總是能贏的,這天下還是愛新覺羅的,翻不了天!但償若再在這無謂的拿僅有的家底去填,不論輸贏,這後果總是難料的。爲安全起見,當務之急還是撤兵的好,留點人馬守住盛京,憑着盛京的高牆,賊軍們一時半會也是休想攻下盛京的。只要有了喘息之氣,只要能將入關的那支賊軍滅了,朝廷佔着那麼大的地盤,有着那麼多的百姓兵丁,揮手之間要滅掉這幾萬賊兵還不是小事一樁。

但先前說能勝的是自己,說道咱八旗將士有勇,賊兵無勇,以有勇對無勇定能勝之也是自己,這會敗了,卻要改口讓皇上趕緊撤,明珠臉皮再厚,也開不了這口,只能走一步是一步,先勸着皇上不要意氣用事,收兵再說。其他的等和幾位王爺商量一下再做定奪,皇上再不聽自己的,總要聽聽幾位王爺的吧。

打着這心思,明珠便奏請康熙收兵,語氣上沒有猶豫,只說整兵再戰,隻字不提這一收兵就不能再戰的話。

康熙也有些意動,他和明珠君臣相處十多年,如何不知道明珠的話外之意,但心中就是按不下這口氣,堂堂大清天子御駕親征一幫被自己發配在關外的吳三桂殘兵,卻奈何不了,還得灰溜溜的回去,這叫他面子往哪擺,又如何面對天下百姓,面對一幫文武。

“幾位王爺,你們的意思呢?”康熙將皮球踢給了肅親王富綬、簡親王雅布、信郡王鄂扎他們,希望他們能夠說出自己猶豫不決的答案。

“臣以爲應避敵鋒茫,賊軍火器厲害,我軍全力進攻卻無功而返,憑白損失數千人馬,實得不償失,依臣看來,賊軍多爲步兵,並無騎軍,困守在清原無疑如籠中之兔,皇上只消使一軍留於此地,這賊兵就不能動彈,圍上一段日子,賊軍缺糧,軍心便去,屆時再調大軍合攻之,則必能贏。”

雅布的分析還是十分有理的,而且聽起來也是現今最合理的辦法,但雅布也並未明提班師入關,所以康熙還得等富綬和鄂扎的意見,只消這二人附議雅布的話,並提出回師入關,自己也就就着這個臺階下,先領兵馬回師入關再說。

富綬察顏觀色,知道皇上意動,心中也是想回師的,正準備開口成全皇上,卻見國舅佟國綱撥開人羣,近到跟前對着皇上一拜,爾後大聲道:“皇上,臣以爲不必懼敵,只消有一件利器在手,這賊軍必破!”

“噢?”

一聽舅舅這麼說,康熙不由眼睛一亮,脫口便問道:“舅舅所說利器是指?”

佟國綱擡頭大聲道:“臣說得便是盛京城內那四十門紅夷大炮!”

第四十七章 變色第二十四章 擴建水師第二十六章 清原保衛戰(四)第四十九章 火燒吉林水師第三十三章 兵進尼布楚(八)第二十七章 清原保衛戰(五)第六十七章 羅剎女人(求收藏)第二十章 屠殺是會傳染的發稿費了,請假一天第六十七章 羅剎女人(求收藏)第二百四十章 南下劫糧(七)第一章 新君登基(一)第一百六十九章 巴海的主張第七章 衝動(求收藏)第二十八章 兵進尼布楚(三)第九十二章 強徵擴軍(三)第一百七十三章 定遠銀礦(一更)第十四章 狗是我殺的第一百一十九章 關寧軍團(一)第八章 尚陽堡暴動(一)第五十一章 雅克薩大屠殺(二)第五十一章 雅克薩大屠殺(二)第八十六章 兔兒嶺之戰(二)第四十七章 敵不動,我不動第一百三十八章 定遠作戰(十二)第六十五章 尼布楚銀礦(求收藏)第十五章 火器司與製造局第一百四十八章 定遠作戰(二十二)二更第二章 殺人淫威第八十五章 兔兒嶺之戰(一)第五十五章 吃飽喝足上路第十三章 清算漢奸(六)第二百零四章 杜吉根思克會戰(二十五)第一百六十八章 直指其心第七十一章 留辮不留頭第一百八十八章 杜吉根思克會戰(九)第三十四章 疑惑第二百四十六章 南下劫糧(十三)第五十二章 正紅旗副參領第十一章 招爲己用第一百八十章 杜吉根思克會戰(一)第三十一章 保臺六疏第二十一章 視察後衛師團第十五章 火器司與製造局第七十一章 留辮不留頭第二百三十七章 南下劫糧(四)第二十七章 兵進尼布楚(二)第三十章 生是大清人,死是大清鬼第二十一章 豪格之子第二十三章 盡屠 不封刀(上)第二百零七章 杜吉根思克會戰(二十八)第四十九章 應戰(求收藏)第五十五章 北上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帥第三十五章 城下之盟(中)第三十六章 羅剎人的小隊騎兵第五十六章 焚書坑儒(上)第六十四章 鴻儒取士第四十八章 羅剎人來了!第九章 加速同化第十四章 狗是我殺的第十章 尚陽堡暴動(三)第二百三十一張 取財有道第三章 犯官子弟第二百四十三章 南下劫糧(十)第二百四十七章 江東六十四屯第九章 營盤(求收藏)第六十三章 康熙之死(下)第二百二十八章 防寒保暖第二十二章 熟人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下劫糧(三)第二章 新君登基(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定遠作戰(二)第一百零五章 征服之血(四)第十九章 兵進寧古塔第七十二章 奇襲北京(三)第二百四十六章 南下劫糧(十三)第七十六章 奇襲北京(七)第一百一十九章 關寧軍團(一)第三十四章 好你個高士奇第四十五章 彈劾明珠第三章 龍顏大怒第三章 龍顏大怒第四章 察覺第二百四十章 南下劫糧(七)第一百三十三章 定遠作戰(七)第一百一十五章 兵臨城下(五)第七十九章 吳逆造反第二十四章 盡屠 不封刀(中)第六十六章 慈寧宮第九十四章 強徵擴軍(五)第五十六章 焚書坑儒(上)第二百一十章 炸燬城牆(上)第二百三十一張 取財有道第二百四十七章 江東六十四屯第八十二章 血色京城(三)第二十三章 永平府官差第二百四十五章 南下劫糧(十二)第八章 相伴進京第一百三十一章 定遠作戰(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