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南征祭旗

四月十八日,黃道吉日,利動刀兵。

天剛亮,鼓角齊鳴,各師團將士整隊從軍營開至城外開闢好的校場之上,軍容肅然,鴉雀無聲。所有人都靜靜的看着城門口,等待着大帥的到來。

今天,將是關寧軍正式南下徵清的誓師之日,也將是祭旗之時!

辰時三刻,趙強全身披甲,攜一衆部將自圖古爾思克南門而出,衛隊於前旌旗高舉,三百名全身盔甲,身披紅色披風的騎兵緊隨其後。

三聲炮響掠空而過,號手將長長的號角高高仰起,“嗚嗚”一陣鳴叫,空寂的峰巒迴音嫋嫋。耀眼的陽光下,一面明黃龍旗,在凜冽的寒風中瑟瑟舞動,上面繡着“驅逐韃虜、復我華夏”八個大字。之所以用這明黃龍旗,倒不是趙強想自立爲帝,而是此番南下徵清所用名義除了“驅逐韃虜、復我華夏”外,還要替“先帝”復仇。

劉德與奉命趕來的陳昂等人不同意趙強在南下檄文中用替吳三桂復仇的字言,因爲吳三桂的名聲已經在漢人心中不值一提,若關寧軍仍然奉吳三桂的大周爲正統,恐不會被關內漢人士紳百姓接受。對此,趙強也很無奈,帳下衆將之中,一多半是吳軍舊部出身,在他們的心目中,吳三桂可不是什麼“三姓家奴”,而是帶着他們從北打到南,又從南打到北的平西王、昭武皇帝!而且此番南征最大的兵源補充便是寧古塔和尚陽堡的六萬吳軍舊部和三萬多忠於吳三桂的滇民,若是不打出吳三桂的大周旗號,一不能讓衆將心服,二不能收吳軍舊部與滇民之心,如此,則無法迅速擴充兵力。

六萬多吳軍舊部一旦重新煥發生機與鬥志,可是隨時都能投入戰場的龐大力量。如果爲了一時名號而不能盡收這些吳軍舊部,對於關寧軍而言,無疑是最大的損失。

成者王,敗者寇!奉誰的名號,打誰的旗幟有何值得斤斤計較的!

趙強果斷拒絕劉德和陳昂等人的規勸,令他們連夜起草討清檄文,以示四方!

跟隨大旗來到校場之後,趙強擡手示意三軍,突然勒馬揚鞭,手發三矢,皆中目標,三軍將士頓時爲之歡呼雷動。演習完射箭,再演練各種武器。校場正面兩側擺列着大劍、畫戟、雕戈等長短格鬥兵器。趙強每馳馬一回,即馳至武器處,由侍衛飛遞一兵器,他在馬上穩穩接住,然後策馬疾馳,揮動兵器,如搏戰進擊,運用自如,風馳雨驟,英武絕人!

“大帥千歲!千歲!千千歲!”

在三軍將士的歡呼聲中,趙強登上將臺,緩緩掃視三軍,臉上滿是毅然與自信。稍後即命將周培公綁在旗下,向行刑手點頭示意。

昨日與周培公談到深夜,仍不能規勸其爲自己效力,讓他練兵不上陣也不同意,且口口直指自己爲叛逆、國賊,這讓趙強怒不可遏,心中再不存憐才之意,決定次日出師之時便將其拉出來祭旗,以顯自己徵清之決心,又可讓吳軍舊部出身的衆將心安,親眼看到這個雙手沾滿吳軍將士鮮血的漢奸是如何個斷頭法!

周培公知自己難逃一死,也不掙扎,也不求饒,更不害怕,昂着頭絲毫不畏的走到旗下,任由行刑手按住自己。初不跪,強按之,仍不跪,行刑手無奈,以刀背擊其後腿關節處。重擊疼痛之下,方雙膝落地,頭仍高擡,盡顯蔑視之色。見他這樣,趙強痛恨之下又極是不捨,暗道此人果然爲豪傑,雖爲滿清走狗,卻不失英雄本色。然現在已騎虎難下,總不能將周培公再拉走吧。當下,示意行刑。他不擔心周培公這會能開口怒罵自己,因爲此人的舌頭已經被割去。

葛飛虎神色莊重地大踏步升階登臺,對行刑的劊子手大聲道:“開——刀——祭——旗!”

接着又是三聲巨響,周培公那顆血淋淋的人頭滾落在潮溼的草地上,虎目圓睜,猶顯不甘。葛飛虎又高喊一聲:“諸位將士,肅立靜聽大帥的討清檄文!”

頓時,趙強以下,各師團將士全部跪立於地,俯首靜聽討清檄文。

“蓋聞唐虞揖讓,固稱上古之聖人。而湯武徵誅,亦系中天之景運。漢鼎已遷於新莽,劉文。亦復中興。徽欽既虜於金人,宋康王依然反國。是故日一旋坤轉,乃歷代之常情。革故鼎新,本累朝之故事。惟我大明之太祖,曾開國之南京。傳至季世懷宗,遂亡身於北厥。奈天心已去,闖王大亂於中華,痛帝位之難留,皇之逃奔於吳越。呈卿失計,當爲驅虎逐狼。攝政不良,恰似長蛇封豕。縱然成功者退以身,殉國何難。有德者居以位,讓賢何恨。獨是外夷僭竊華夏,腥風燥羯稱尊,夜郎自大,曠野之珠玉皆空,縱貪吏以害民。閭里之脂膏已盡。鈔糧重斂,荼毒生靈。

茲彼夷君無道,奸邪高張;道義之儒,悉處下僚,斗筲之輩,鹹居顯職。君昏臣暗,吏酷官貪,水慘山悲,婦號子泣,以至彗星流隕,天怨於上;山崩土震,地怨於下;官賣爵,仕怨於朝;苟政橫徵,民怨於鄉;關稅重徵,商怨於塗;徭役頻興,工怨於肆。

先帝大周昭武,仰觀俯察,伐暴救民,順天應人之日也。率文武臣工,共襄義舉,甲寅年正月元旦寅刻,推奉三太子,郊天祭地,恭登大寶,建元周啓,檄示布聞,告廟興師,調集水陸官兵三百六十萬員,直搗燕山。長驅潞水,出銅駝於荊棘,奠玉灼於金湯,然先帝出師未捷身先死,致使神洲陸沉,重複蠻夷之手。今我等奉先帝遺命,再舉大旗,誓雪天人之憤。振我神武,剪彼氛,宏啓中興之略;踊躍風雷,建劃萬全之策,嘯歌雨露;倘能洞悉時宜,望風歸順,則草木不損,雞犬無驚;敢有背順從逆,戀目前之私恩,忘中原之故主,據險扼隘,抗我關寧,即督鐵騎,親征蹈巢覆穴,老稚不留,男女皆誅;若有生儒,精諳兵法,奮拔谷,不妨獻策軍前,以佐股肱,自當星材優擢,無靳高爵厚封,其各省官員,果有潔己愛民、清廉素著者,仍單仕;所催徵糧谷,封貯倉庫,印信冊籍,賚解軍前。其有未盡事,宜另頒條約,各宜凜遵告誡,毋致血染刀頭,本帥幸甚,天下幸甚!”

檄文讀完,趙強又轉過身來,向點將臺正中供奉的“大周昭武皇帝”吳三桂的牌位,行了三跪九叩首的大禮。端起一杯酒來,朝天一擎,輕酹地上,這才又回身向衆將發佈軍令:

“關寧軍總制府五軍大都督、元帥趙,謹告三軍將士:清廷北征大軍雲集黑龍江,今我等共討之,望我三軍將士,奮勇殺敵,一舉蕩平清廷大軍,揮師入關,光復漢室江山!”

三軍將士聞言齊聲高呼:“關寧軍萬歲,大帥千歲”

這震天動地的山呼聲,使得趙強的心情十分激動。多年來,他想的、盼的就是這一天!今天,終於可以率領自己一力打造的關寧大軍南下徵清,若能一舉全殲康熙的北征大軍,關外可定,中原可定!到那時,漢室江山恢復有望,百年恥辱將永成回憶!也不枉自己來到這個時代!

“衆軍聽令!即刻出發!”

第一百六十二章 緊鑼密鼓第一百二十六章 建設(四)第三十五章 書房第一百四十二章 定遠作戰(十六)第四十八章 事到臨頭 明哲保身第二十九章 清原保衛戰(七)第十三章 尚陽堡暴動(六)第二百三十四章 南下劫糧(一)第五十六章 朕不虧待你第一百零二章 征服之血(一)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帥第一百三十二章 定遠作戰(六)第一百六十五章 關鍵時刻第七十七章 協領何保第三十九章 清原保衛戰(十六)第二十二章 橫行不法第五十六章 焚書坑儒(上)第二百五十章 大義殺人第六章 同隊皆斬第八十八章 水晶之夜(一)第七十三章 哥薩克僱傭軍第二十五章 水師就是海盜第二百三十四章 南下劫糧(一)第二百一十七章 屠城(上)第一百五十二章 定遠作戰(二十六)第八十七章 血色京城(八)第六章 學士和太監第二十六章 兵進尼布楚(一)第一百六十九章 巴海的主張第五十五章 北上第四十四章 渡江第五十二章 正紅旗副參領第五章 車馬行的奇怪來客第九十四章 強徵擴軍(五)第六十四章 錯一句,殺一人第二十五章 清原保衛戰(三)第一百二十五章 建設(三)第二卷 三姓第二百五十七章 兒女情長發稿費了,請假一天第一百四十一章 定遠作戰(十五)第一百六十五章 關鍵時刻第二百二十七章 伙頭兵情報官第五十五章 北上第四十一章 清原保衛戰(十八)第一百二十二章 關寧軍團(四)第六十五章 尼布楚銀礦(求收藏)第十三章 尚陽堡暴動(六)第一百六十四章 馮家的婚約第六十二章 南下!南下!第一百八十九章 杜吉根思克會戰(十)第一百八十二章 杜吉根思克會戰(三)第五十七章 火藥買賣第一百零三章 征服之血(二)第五十九章 滿洲人博物館(上)第十四章 法國人的燧發槍第十四章 語不驚人死不休第一百七十九章 醫院和翻譯學校第二百一十四章 勸降失敗第二百二十章 七殺碑第五十五章 吃飽喝足上路第三十六章 羅剎人的小隊騎兵第二百四十六章 南下劫糧(十三)第一百三十章 定遠作戰(四)第二百二十九章 一兩銀子一次第七十二章 萬事開頭難第十三章 突擊強化第一百零七章 征服之血(六)第十七章 大淩河第五十一章 遠東的號角第二十章 鎮壓第十八章 她不能管,我能管嗎?第六十八章 兵行險招(上)第二百三十八章 南下劫糧(五)第七十六章 奇襲北京(七)第六十九章 兵行險招(下)第三十五章 土地換出兵第九章 高士奇第三十九章 僞軍的僞軍第五十七章 血洗烏拉(下)第八章 尚陽堡暴動(一)第四十一章 報名第四十六章 養心殿第一百五十章 定遠作戰(外篇)第六十一章 發誓第一百八十六章 杜吉根思克會戰(七)第二百零七章 杜吉根思克會戰(二十八)第二百一十七章 屠城(上)第七章 南懷仁、火炮第二百五十三章 天才戴梓第二十三章 盡屠 不封刀(上)第七十二章 萬事開頭難第五十三章 巴海完了第五十六章 保證(求收藏)第二百四十四章 南下劫糧(十一)第五十六章 保證(求收藏)第五十三章 挺進盛京(求收藏)第七十九章 吳逆造反第五十章 刀槍不入(中)第十七章 剝皮(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