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定遠作戰(外篇)

連日來關注各路兵馬動向的趙強本來也沒想起臺灣來,但不知爲什麼,北上開拓隊出發後,他就有些睏意,想到自己已經很久沒有好好休息過了,便將一些事務交待下去,回到住處矇頭大睡。不過奇怪的是,明明有睡意,卻怎麼也睡不着,無奈之下,趙強只好呆坐在牀上,尋思自己這是怎麼了。許久,他才意識到,是南方的臺灣牽動了自己的神經,雖然他一直不去想這場註定失敗的戰爭,不去想這場讓漢人爲之魂牽的戰事,但是這場讓康熙所謂“統一”中國的戰事實在讓趙強悲哀不已。

哀漢人不幸,哀鄭家不爭,哀己無能爲力,哀天道不公,亡我大漢!

趙強對鄭家沒什麼好感,但無論他們的政治集團出於何種目的扶保明室,畢竟在臺灣,漢人文化、衣冠得到了傳承。鄭家還是功大於過的,趙強暗歎一聲,腦中閃過一幅幅畫面。,

康熙十九年,鄭經和清朝的戰爭失利,放棄廈門、金門,退往臺灣。福建總督姚啓聖打算趁勢進攻臺灣,但遭福建水師提督萬正色反對,加上一些大臣支持萬正色的看法,康熙也顧慮在西南的吳世璠未解決,決定暫緩進攻。

康熙二十年,鄭氏王朝發生政變,年僅12歲的鄭克塽繼任延平王,大權實際上爲馮錫範、劉國軒掌握,鄭氏官員的向心力開始動搖,負責與清朝談和的傅爲霖甚至願當內應。姚啓聖認爲是進攻臺灣的好時機,但萬正色仍反對出兵。姚啓聖知道施琅仇視鄭氏王朝,必能幫助他擊敗鄭軍,便向康熙帝推薦施琅。康熙帝也不滿萬正色反戰的態度,便同意施琅擔任水師提督,萬正色調任陸師提督。

按照康熙的規劃,應由姚啓聖、萬正色、巡撫吳興祚一起商討作戰,施琅卻打算排除姚啓聖等人的節制,以便能全權進攻臺灣,不過康熙帝只同意吳興祚負責後勤,仍然命令姚啓聖和施琅共同出兵。

康熙二十一年五月初五,清軍抵達銅山島,姚啓聖和施琅卻在出兵的時機產生爭執,姚啓聖主張利用冬天的北風,施琅主張利用夏天的南風,導致清軍無法順利出兵。最後康熙於十月初六裁定施琅負責前線作戰,姚啓聖改任後勤作業,才讓施琅如願取得統帥權。十一月初三施琅率領約21000人,軍艦238艘前往興化平海衛訓練軍隊。

姚啓聖軍權旁落後,爲避免施琅獨得戰功,轉而和鄭氏王朝談判。但是施琅主戰意志堅決,且負責談判的劉國軒不接受剃髮易服,談判因此破裂。康熙二十二年五月廿三日,康熙下令施琅儘速進攻,因此爆發六月的澎湖海戰。

永曆三十三年(臺灣沿用永曆年號)起,滿清實施遷界令,嚴重打擊鄭氏王朝的貿易,糧食補給也出現問題,鄭經下令每戶人家每個月必須多繳一斗米,將領也必須用自己的俸祿充軍,仍沒辦法解除危機。當時英國商館就如此看待鄭氏王朝:“臺灣王之境況甚不安定,不易抵抗滿清人,滿清人常施恫赫,國王因其財富被消耗,故每日向人民橫徵暴斂,亦不能使軍隊滿意。是以我國不惟受敵人(清軍)之威脅,亦恐軍隊(鄭軍)因缺餉而叛變。”

永曆三十四年鄭經退守臺灣後,澎湖成爲前線要地,防守卻很薄弱。直到十月,施琅抵達廈門以及傅爲霖爲清軍內應事情爆發,劉國軒才前往澎湖強化守備。劉國軒抵達澎湖後,在娘媽宮、風櫃尾、四角嶼、雞籠嶼築城;東蒔、西蒔、內塹、外塹、西嶼頭、牛心山設置炮臺。同時在海邊建造矮牆並配置火銃,阻止清軍登陸。

永曆三十七年,劉國軒得知施琅準備進攻,便從臺灣本島調度鄉兵到澎湖,並將商船以及私人用船都改爲軍艦,準備決戰。

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四日,施琅從銅山島出發,姚啓聖也撥3000人同施琅出征。十五日鄭軍哨船發現清軍已到花嶼、貓嶼一帶,趕緊回報劉國軒,當晚清軍在八罩島過夜。

十六日施琅進攻娘媽宮,以速度快的鳥船當作先鋒。劉國軒讓林升、江勝指揮水軍;邱輝爲先鋒,自己在娘媽宮港口督戰。當時受風勢阻擾,清軍不敢前進,只有以藍理爲首的7只艦隊突入鄭軍。

施琅再派出第二波鳥船部隊,交戰不久後開始漲潮,一些清軍船隻被海水衝向岸邊,鄭軍趁勢將艦隊分成兩翼包圍清軍。施琅見狀趕緊突入鄭軍,想解救被圍困的船隻,卻被林升率軍包圍。施琅在交戰中被火銃射傷右眼,不過沒有失明;林升也被大炮打斷左腿。林升負傷讓鄭軍失去指揮,施琅藉機撤離戰場,到西嶼附近的海上休息。

施琅於十七日返回八罩島,八罩島地形險惡,船隻遇暴風很容易撞上島邊的暗礁,農曆六月又是容易發生颱風的時節,施琅卻很幸運沒碰到颱風。劉國軒得知清軍在八罩島休息,親自進攻卻被施琅擊退。施琅趁勢於十八日佔領虎井嶼、桶盤嶼。

二十二日,施琅決定發動總攻擊,將艦隊分成三路進攻,剩下約80艘當後援部隊:中路:共有56艘船,分成8隊,每隊有7艘船。由施琅親自指揮,作爲主力進攻娘媽宮。右路:共有50艘船,從東蒔攻入雞籠嶼、四角嶼,之後會合中央部隊夾攻鄭軍。左路:共有50艘船,從內塹攻入牛心灣,讓鄭軍誤判清軍要在此地登陸。

天亮前,開始颳起颱風。辰時受颱風影響,海上吹起西北風,鄭軍順着風勢進攻,一時處於優勢,清將朱天貴被炮擊而死。到了中午,颱風受到赤道鋒面帶的影響,海上開始吹起南風,風向轉變成對清軍有利。施琅命令全軍反攻,順着風勢發射各種火器,並且以數船圍攻鄭軍一船,鄭軍全面崩潰,江勝戰死、邱輝自焚。劉國軒眼見大勢已去,率領殘餘部隊從吼門退往臺灣,澎湖各島的鄭軍都向施琅投降。施琅戰勝後,考慮臺灣水道非常險惡,進軍困難。施琅決定暫緩進攻,採取攻心戰術,讓鄭氏王朝從內部崩潰。施琅派人醫治受傷的投降鄭軍,並配給他們衣服、糧食,再將士兵送回臺灣。還拉攏鄭軍將領爲內應,防守淡水的何佑首先私通施琅,其他將領也跟進。

鄭軍戰敗的消息傳到臺灣,人心開始不安。爲了延續政權的生存,有將領提出進攻菲律賓,得到馮錫範的同意。卻傳出遠征軍只想搶劫,還打算逃往海外,因此劉國軒阻止此計劃。後來在劉國軒大力主張下,鄭克塽於七月十五日向施琅投降,並於八月十八日剃髮易服,正式宣告鄭氏王朝的滅亡。

算來臺灣已經失守了,可惜那十萬漢民了,趙強心情有些沉重,曾幾何時,他也動過將臺灣的漢民遷移到遠東來的念頭,但是組建一支龐大的水師卻讓他只能望洋興嘆。

澎海之戰鄭軍表現只能說一般,爲國捐軀者有,不願投降而自殺的也有,大將戰死自焚者更有,但慘烈程度遠不及崖山之戰來得那樣慘烈,那樣讓人痛不欲絕。

趙強承認,他看澎湖之戰的心情與看崖山之戰的沉重完全不同,澎湖之戰讓他覺得遺憾,崖山之戰卻讓他情不自禁落淚。

同樣的異族入侵,同樣的漢人最後一戰!南宋與南明是何等相似,但在民族氣節的最後一戰上,二者的相差卻是天地之別。

南宋朝廷在臨安雖然投降蒙元,但福建、兩廣大片地區仍處在流亡小朝廷的控制之下,李庭芝也在淮東、淮西地區進行着頑強抵抗。但淮東、淮西等地相繼失陷,李庭芝戰死。景炎元年十一月,元軍逼近福州,此時福州有正規軍17萬,民兵30萬,淮兵萬人,足可一戰,但由於主持朝政的陳宜中膽小怕事,因此小朝廷立足未穩,就又開始了逃亡。離開福州之後,小朝廷只能四處流亡,輾轉泉州、潮州、惠州等地。景炎三年春,來到雷州附近。逃亡途中,宰相陳宜中藉口聯絡占城,一去不返。端宗在逃亡途中患病,四月十五日病死,年僅11歲。端宗死後,羣龍無首,眼看小朝廷就要分崩離析,陸秀夫慷慨激昂,振作士氣:

“諸君爲何散去?度宗一子還在,他怎麼辦呢?古人有靠一城一旅復興的,何況如今還有上萬將士,只要老天不絕趙氏,難道不能靠此再造一個國家麼?”衆臣便又擁立年方7歲的趙昺爲帝,改元祥興。

元軍步步爲營,不久雷州失守,形勢危急。張世傑數次率軍反攻雷州,但都沒有成功,於是將流亡政權遷至崖山。歷史似乎註定了要選在這裡翻開空前悲壯的一頁,宋軍到達崖山時,尚有正規軍和民兵20萬人,而進攻的元軍只有數萬,僅就兵力而言,雙方相差懸殊,且元軍不善水戰,宋軍無疑佔有優勢。但張世傑此時指揮出現了嚴重失誤,他判斷蒙古人的優勢是騎兵,不擅水戰,必須依靠水軍與之作戰,因此放棄了對崖門入海口的控制,把千餘艘戰船背山面海,用大索連接,四面圍起樓柵,結成水寨方陣,把木製戰船兩側用襯墊覆蓋,以防禦元軍的火箭和炮弩,趙昺的御船居於方陣之中,打算在此死守。張世傑此舉失誤在於,一是放棄了對入海口的控制權,等於把戰爭的主動權拱手交給了對方;二是把千餘戰船貫以大索,結成水寨,雖然集中了力量,卻喪失了機動性。此後張弘範率大批元軍趕到,控制了崖山之南的入海口,又從北面和南面兩個側翼切斷了宋軍的所有退路。宋軍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此後10多天的中,宋軍只能以乾糧充飢,飲海水解渴,飲過海水的士兵嘔吐不止,戰鬥力嚴重削弱。

當時,張世傑有個外甥在元軍中,張弘範一連三次派其至宋營對張世傑勸降,張世傑說:“吾知降生且富貴,但義不可移耳!”。

張弘範又叫囚禁中的文天祥寫信招降張世傑,文天祥說:“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呼?”於是他寫出了那首千古傳誦的《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張弘範再派人向崖山的士民說:“你陳(宜中)丞相已去(占城),文(天祥)丞相已執,你們還想怎樣呢?”然而軍民無一叛變!

二月初六早晨,元軍發起總攻。元將李恆指揮水軍利用早晨退潮、海水南流的時機,渡過平時戰艦難以渡過的淺水,從北面對宋軍發動了一場突襲,到中午,北面的宋軍已被元軍擊潰。南面的元軍又在張弘範的指揮下,利用中午漲潮、海水北流的時機,向宋軍發動了另一次進攻。宋軍南北受敵,士兵又身心疲憊,無力戰鬥,全線潰敗。戰鬥從黎明進行到黃昏,宋軍陣腳大亂,張世傑下令砍斷繩索,率10餘戰艦護衛楊太后突圍。張世傑率帥船殺到外圍,見趙昺的御船過於龐大,無法突圍,便派小舟前去接應。當時天色已晚,海面上風雨大作,對面不辨人影,陸秀夫惟恐小船爲元軍假冒,斷然拒絕來人將趙昺接走。張世傑無奈,只得率戰艦護衛着楊太后殺出崖門。

宋軍敗局已定,陸秀夫知道已沒有逃脫的可能,便把自己的妻子兒子趕下大海,然後對趙昺說:“事已至此,陛下當爲國捐軀。德佑皇帝受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

趙昺身穿龍袍,胸掛玉璽,只說一句“我知道”,便隨陸秀夫跳海自盡。數天之後,陸秀夫屍體浮出海面,被當地鄉人冒死收葬。元軍在清理戰場的時候,發現一具身穿黃衣的幼童屍體,身上帶有金璽,上書“詔書之寶”四字,送交張弘範,經確認是趙昺所帶玉璽。張弘範再派人尋找趙昺屍體時,已下落不明。

張世傑保護楊太后衝出重圍,聽到帝昺的死訊後,楊太后手掩胸口大哭:“我不顧生死,萬里跋涉來到這裡,爲的是存趙氏血脈,現在已經無望了!”於是跳海身亡。元軍繼續派重兵追擊張世傑,處於弱勢的宋軍且戰且走。張世傑計劃到占城後整頓軍馬,再圖恢復,五月初四,船到南恩州平章港遭遇颱風。部下勸他登岸,他說不用了,焚香仰天拜道:“我爲趙氏亦已盡心盡力,一君亡,又立一君,現又已亡,我不死,是想爲趙氏存宗祀。天若不讓我光復趙氏,大風吹翻吾船!”此時,風浪更大,舟覆人亡,倖存士卒爲張世傑焚屍殮葬,墓今仍在海陵島上。南宋這支殘存的抵抗力量至此完全覆沒。

在大勢已去的情況下,爲了不使戰艦落入敵手,宋軍將數百艘戰艦自行鑿沉,然後,超過十萬衆的南宋軍民,包括官員、士兵、婦女、百姓,不願被殘暴的蒙古政權所奴役,紛紛韜海自盡……

蒙元所編的宋史客觀的記載了這段史實:七日之後,海上浮屍以十萬計……10萬人自殺。

在浩如煙海的中國歷史長河中,有關崖山之戰只留下了這麼一行字,但它背後的震撼意義,令趙強嘆息不已。

南宋雖然覆沒,但輸得是這樣的悲壯,這樣有節烈之氣,而南明與之相比,卻讓人愕然不已。澎海海戰後,大批鄭軍將領投降,偌大一個臺灣島,爲大明殉節者不過千人。千人之數與十萬之數,這絕不是一個數字的比較!

爲什麼?我們漢人的氣節哪裡去了!難道崖山之後真的無中華了嗎,真的沒有漢人之氣節嗎?不!想到痛心處,趙強一腳踢翻桌子,近乎咆哮的在屋內吼叫起來,嚇得外面的衛兵推門而入,目瞪口呆的望着師團長,搞不清師團長這是怎麼了。

“去,給我設個靈堂。”

趙強痛苦的出了一口氣,不管澎湖海戰如何,那些戰死的將領和士兵總要有人爲他們設個香堂,自己無力改變結局,只能略盡心意,祭奠他們。

........

本章是外番,因同時期澎湖海戰發生,所以用些筆墨寫下大致經過。崖山之戰實屬骨頭心血來潮,淚流之下,多敲了出來,與本書無關,就當是骨頭自言自語說的廢話吧。

二三更稍晚發佈。

第一百五十六章 定遠作戰(三十)第十八章 魂兮歸來第一百七十二章 黃羊野人(下)第九十九章 強徵擴軍(十)第二章 新君登基(二)第四十九章 火燒吉林水師第二章 披甲人爲奴第十三章 清算漢奸(六)第五十章 進攻吧,勇士!第三十四章 清原保衛戰(十二)第二百一十三章 英宗故事第二百一十章 炸燬城牆(上)第一百二十九章 定遠作戰(三)第十二章 胡言亂語第一百七十九章 醫院和翻譯學校第二十九章 退讓第十四章 酷刑(上)第一百八十三章 杜吉根思克會戰(四)第一百七十章 黃羊野人(上)第一百二十五章 建設(三)第一百四十六章 定遠作戰(二十)第一百一十四章 兵臨城下(四)第一百九十二章 杜吉根思克會戰(十三)第五章 兇性大發的伍楓秋(下)第四十八章 羅剎人來了!第六十四章 御駕親征(中)第一百零一章 強徵擴軍(十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定遠作戰(三)第十七章 剝皮(求收藏)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下劫糧(三)第九章 加速同化第三十三章 兵進尼布楚(八)第五十九章 欠了高利的張大少第六章 綠營接收(三)第五十一章 雅克薩大屠殺(二)第十六章 酷刑(下)第六十八章 護衛第二十三章 清原保衛戰(一)第三十七章 上馬(求收藏)第二百四十三章 南下劫糧(十)第二百三十三章 獅子大開口第十八章 熱情的東方將軍第三十三章 黃三第二十四章 盡屠 不封刀(中)第一百七十一章 黃羊野人(中)第四十三章 清原保衛戰(二十)第四十七章 朕只要糧食第六十章 滿洲人博物館(中)第一百九十五章 杜吉根思克會戰(十六)第四十二章 訓話(求收藏)第二十章 鎮壓第四十五章 演練第二十一章 喪盡天良(下)第二百二十一章 大軍回返第十七章 大逃亡(二)第一百六十九章 巴海的主張第五十六章 血洗烏拉(上)第十四章 法國人的燧發槍第九章 高士奇第二百零一章 杜吉根思克會戰(二十二)第六十五章 尼布楚銀礦(求收藏)第二百零九章 杜吉根思克會戰(三十)第一百二十五章 建設(三)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下劫糧(三)第八十八章 水晶之夜(一)第二十五章 活閻王遏隆?第五章 綠營接收(二)第二十三章 清原保衛戰(一)第一百章 強徵擴軍(十一)第十六章 上三旗、下五旗第二十一章 我們是關寧軍!第四十五章 清原保衛戰(二十二)第十五章 酷刑(中)第九十二章 強徵擴軍(三)第六十六章 慈寧宮第十一章 尚陽堡暴動(四)第二百三十三章 獅子大開口第二十九章 不遵軍令者殺第一百九十三章 杜吉根思克會戰(十四)第二百二十五章 總結與整編(下)第八十三章 血色京城(四)第二百零三章 杜吉根思克會戰(二十四)第一章 松花江邊第二十八章 兵進尼布楚(三)第八十九章 兔兒嶺之戰(五)第七章 衝動(求收藏)第三十九章 僞軍的僞軍第十七章 剝皮(求收藏)第十五章 火器司與製造局第二十六章 兵進尼布楚(一)第一百三十四章 定遠作戰(八)第二百一十九章 劉德的進言第二章 殺人淫威第二十一章 喪盡天良(下)第十六章 酷刑(下)發稿費了,請假一天第二百四十四章 南下劫糧(十一)第四十九章 刀槍不入(上)第三十三章 巴海聞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