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國的武者,可恨啊,竟然與我爲敵——”
第一時間,鈴川令法想也不想,直接將飛行推進器打開,一瞬間撞碎頭頂的天花板,將其臨界運轉,以確保在最低限度時間內產生最大推動力後彈跳——起飛——滑翔。
轟然一聲巨響,四周的景物消失,裝甲刺破暗紅色的天空化作一羽利箭,升入凌霄之中,這簡直能稱之爲無謀的緊急加速,真改的裝甲卻出色完成了。
這個男人並沒有選擇對抗,而是見機不妙,率先逃跑了,果然跟他那懦弱的根器一樣,只會對弱者揮刀的渣滓。
“主君!”
自己的劍胄低聲詢問,封寒呵呵一笑道:“放心吧,不會讓他逃掉的,我們追……”
裝甲背後的推進裝置噴射出強大的氣流,黑鋼劍胄騰空而起,追着那劃破長空的軌跡,星馳電發而去。
事到如今,鈴川纔想了起來,他認真試過飛行性能也只有那麼一次,畢竟,遭遇同樣武者之事,他從一開始就沒考慮。
不能再飛了,繼續這樣飛行下去就要越過關東防空圈了,六波羅的雷達警戒網雖然幾乎不對防空圈內部多加註意,但對越過、接近邊境的獵物卻能準確無誤地捕捉……對於未持有六波羅識別信號的人來說,那便意味着,死亡。
但是,必須甩開敵人。
那個異國的男人是真正的武者,身披鋼之甲冑,如風雷般疾行,舉手投足,都是破壞力、毀滅力、強大暴力的象徵。
遭遇就會死,觸碰即會亡,鈴川令法深知自己一旦與之爲敵,那絕對是必死無疑的下場。
加速、加速、再加速!
“敵騎,[上方丁未]上方二〇〇度。距離三五〇。來襲。”
真改不動分毫的聲音響起,隨即。側腹內部周圍有如毛蟲蠕過,這種感觸是……當被利刃刺中時所能感知到的,那種雞皮疙瘩四起、汗毛倒豎,並非來自肉體外部而是由內襲來的寒氣。
“嗵!”
鈴川發出一連串慘叫。他拼命側翻,迴轉機體改變方向往遠處逃避。
可是敵人還是追了上來,他的側腹受到猛烈衝擊,振動一直傳至體內,翻攪着五臟六腑。腹中彷彿有鐵球在滾動一般感到胃液上涌,只能憑藉意志力抑制住感覺。
“受傷了嗎?真改?”
“裝甲腰部受到若干損傷。對飛行及戰鬥並無影響。”
“可惡呀!所有人都在阻礙我。”
鈴川咬緊牙大吼道:“你說戰鬥無阻礙?”
“沒錯,可以戰鬥,而且,敵騎速度在我方之上,脫離戰場極其困難。”
“那提高速度不就行了!你本就該還能飛得更快吧?”
“確實,但是需要時間,以現在的高度,迅速提高速度很難。”
原來如此,是因爲低空空氣阻力強。這也導致着騎航的劍胄無法高速飛行。
但是要提升高度,就無法進行迴旋以避開敵人的追蹤。
“若想甩開敵騎追蹤,犧牲速度驅使迴旋是爲定律。然此亦需以確保自騎速度充分爲前提。現狀並不匹配。”
真改冰冷的複述着現狀,無論其駕駛者如何焦急,它也不慌不忙的應對。
“判定抗戰最爲合理。”
(抗戰?難道讓我戰鬥嗎……和武者之間,和武者之間!憑藉劍胄之力殺人我已習慣,可是和武者,和力量與自己不相伯仲之人的戰鬥。)
他猶豫了,畢竟他從未接受過武者的訓練,也沒有與其他的裝甲完畢的劍胄進行戰鬥。以目前的狀況與敵人交手,絕對會對他不利。
他會敗亡,然後死去。
然而男人並不畏懼死亡,他唯一畏懼的是自己死亡之後。世間的美麗之物逐漸陷入不可逆轉的凋零。
“真是醜陋啊,鈴川令法,你連與我一戰也不敢嗎?你這這麼畏懼死亡嗎?”
劍胄傳音中傳來那個異國男人的聲音,那是充滿嘲弄的語氣,還有赤祼的殺意。
他被殺掉,會被殺掉的。最終……空將那些美麗之物,留在這醜陋的地平線之上。
“……真改,那傢伙有報上什麼名字嗎?”
鈴川目光越發陰沉,他深知自己恐怕沒有選擇。他微微猶豫了一下,最終咬牙做出決定。
“怎樣都好,不能死……我不能死,我還有事要做啊!真改!”
真改的回答依然簡潔。
“明白。開始戰鬥。敵騎位置,[上方醜寅]上方四五度。”
機體反向迴旋,將不知何時再次佔據上空的敵影收入視野,長驅直入。
武者對上武者。最強戰力對最強戰力,有史以來,不斷重複上演的空中決戰。如今又出現在,鎌倉的空中。對戰的一方竟由自己擔當,這種事要是昨天的自己聽到只會一笑置之吧。
鈴川令法心知肚明,這一次,在劫難逃。
同一時間,黑鋼之劍胄傳來女性的聲音。
“臨死之際到了,可憐的愚蠢之徒,在黃泉路上爲了送別之際,就告訴你吾之名號。”
猶如流星一樣墜落下來的神秘劍胄,緊握着唐制的長刀,飛速接近着自己。
“吾名爲‘七星’,歐冶門殘甲——七星龍淵。”
“什麼?”
鈴川聽到真改驚訝的聲音。
“唐國第一名甲,傳說中西楚項羽的名物,征伐天下的霸軍之鎧,萬乘之器!”
在隔海毗領的唐國,有過關於這件絕世名甲的傳說,據說霸軍之鎧“七星龍淵”就誕生在春秋戰國的時代,七星乃是名甲中的名甲。
鍛造的工匠乃是歐冶一脈的山越之民,所謂山越之民,與大和國的蝦夷一族相似,都是特別的少數民族,他們大體上有着黝黑的皮膚,金色或白的毛髮,長耳。總體壽命不長,但一定年齡會停止老化……其一族有着擁有相當優秀的鍛造技術,大部分優秀的鍛造師和真打都是出自山越之民手中。
據傳,大陸的山越之民幾近遷徒來到了大和,也是大和的蝦夷的祖先,大和的劍胄技術,十有八九就來自於山越之民所遺。
當然,這說法不一定正確,按照歷史研究得出的結論是……傳播鍛冶技術的主要是朝鮮遷徒的工匠羣體,以及一部份歸化人。不過,山越之民與蝦夷人的關聯確實被很多人所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