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亂局(一)

兩大錢一冊書,的確是賤賣到了極點!

鹿門閣就建在正對着未央宮大門的泰平坊中,樓高三層,雕樑畫棟,帶有極爲古樸的先秦氣息。

這鹿門閣的主人,正是來自襄陽鹿門山的鹿門居士龐德公。

樓閣一二層,擺放了一摞摞的印刷出來的《六經註疏》。這六經註疏,是六經博士鄭玄臨終前最後一次經筵講學後,聚集各方士子整理出來的一套文典。據說除參與修訂的十數人各得一套之外,只有曹操、董劉表三人,得到了贈送。

曹操是青州之主,又兼博學,在文壇中有賢名。

劉表是在漢靈帝時期就名揚天下的名士,所以也得到了一套。

而董得《六經註疏》,則是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之外。從一方面來講,這也是以鄭玄爲代表的士人階級,向董發出的一個和解信號。不管以前士人們如何看待董,但自從劉辨登基,董在雒陽大勝聯軍後,關中的勢力越發穩固,已經隱隱的代表了一種正統的地位。

這六經註疏對董而言,實用的價值並不大。

雖說來到這個時代,而且對古文也有了一些造詣。但實際上呢?他還是不喜歡看這種書籍。

留着收藏,倒是不錯的選擇。

可如果能讓天下人都可以看到《六經註疏》地話。想必鄭玄在天之靈,也會非常開心吧。

而主持鹿門閣的龐德公,是比不得鄭玄,但也是最合適的人選。

當鹿門閣甚密的面紗被揭開之後,首印三千冊《六經註疏》在一天之內就賣了個精光。自古士人想要讀書,或是借閱,或是通過其他的手段,比如拓印,比如抄錄來滿足自己的需求。

而今卻不需要了!

《六經註疏》經鹿門閣發行。一色漢小篆排版。兩大錢,哪怕是對於普通人家也算不得什麼。一套書共二十六卷,統一價五十個大錢。令長安士子們在鹿門閣開業當天,一下子瘋狂了!

董在鹿門閣三層頂樓,看着樓下涌動的人潮,臉上露出了一抹笑容。

這算是有了一個良好的開始吧……相信不久之後,這鹿門閣出版的書籍,會遍佈大江南北。

讀書,將不再是世族門閥地專利!

李逵捧着一套書,恭敬的在董身後肅立。他和馬良都是讀書人,又怎能體會不出董地苦心。看着那雄獅一樣的背影,二人地眼睛都溼潤了……涼王此舉。端的是大利天下讀書郎啊!

“好了,我們走吧!”

馬良輕聲道:“殿下,一會兒鹿門居士還要在二層樓裡開設經驗,您難道不準備參加嗎?”

董忍不住笑了起來,“我參加那作甚。聽有聽不懂。說也說不過他們。與其在這裡坐而論道,倒不如做些實實在在的事情。再說了,我想那些老先生們,怕也不會高興看見我在吧。”

“那現在……”

“把這套四十二章經包好,我現在要去柏梁臺。覲見皇上。”

儘管董不喜佛教。但卻不能忽視了劉辨的感受。更何況,他命人在鹿門閣中題字:海納百川。有些東西也不能隨着他的性子亂來。只要能在掌控之中。隨便是什麼學說,都可以!

長安鹿門閣開業月餘,也整整熱鬧了三十天。

隨着長安士子們心滿意足的得到他們所需要的書籍之後,鹿門閣漸漸變得平靜了。此後,西平坊會源源不斷的印出各種書籍,送至鹿門閣。只要讀書識字的人越多,董的名聲也就越大。只看那鹿門閣進進出出,往來於各地地書商就知道,這書籍的需求有多麼的巨大。

關東,變得混亂起來了……

在呂布攻入南陽的第十七天,徐州劉備突然出兵。以關羽爲帥,許攸爲軍師,征伐汝南。

平輿城下,關羽走馬斬蔡陽。劉曄在大敗之後,以黑閭澗爲天塹,自柏亭至定穎築起了一道防線,死戰擊退了關羽大軍。

不過,劉曄也是真的不能在退後了!

再退地話,潁川門戶打開,關羽甚至可能打到許昌。四月中,曹操命興國將軍,陳侯曹仁假節,十萬大軍兵發汝陽,在項縣和徵羌一線築起防線。同時派使臣往荊州,與劉表解釋。

冀州,鄴城……

司馬朗不卑不亢的立於廳上,侃侃而談:“袁公,曹操篡權,立僞帝於許昌,實乃國賊所爲。今沛國王不甘皇室蒙羞,故而出兵汝南。小臣出使之前,玄德公曾叮囑小臣,見到袁公需格外恭敬。玄德公於危難時,得袁公收留,至今念念不忘。故而今出兵擊曹,亦不敢忘懷袁公。”

袁紹陰着臉,卻是一陣冷笑。

“不敢忘懷?他劉玄德倒是有心了……只怕是無力對付曹孟德,想要讓我出兵協助吧。”

司馬朗正色道:“袁公此言差矣。玄德公雖比不得曹操,但合劉荊州之力,也有一戰之力。如今我漢室江山,外有國賊肆虐,內有奸臣當道,正是我輩一展身手,報銷國家的好時機?袁家四世三公,於我漢室忠心耿耿,此乃人皆盡知的事情……玄德公曾言,復漢室者,非大將軍其誰?早在李郭肆虐關中的時候,袁紹曾自立幕府,不聽調宣。

後來曹操迎奉天子,奉袁紹爲大將軍。不管這大將軍地名號是否正統。袁紹常引以爲傲。

董雄踞關中,皇統轉入長安。

卻只奉了袁紹一個司空地頭銜,大將軍之位被廢除,董自領三軍大都督,令袁紹心裡很不舒服。可就算他心裡不舒服,又有什麼辦法?打?是絕對打不過關中……更何況,他和關中還有一屁股的爛賬。袁尚被董扣在手裡,再加上賀齊拒不歸還幽州二郡,惱火地很呢。

聽司馬朗稱呼他做大將軍。袁紹心裡有些美滋滋。

不過,想要他出兵。卻不太可能。畢竟剛和曹操大戰一場,大戟士尚在組建。元氣未恢復呢。

司馬朗正色道:“若大將軍願意,玄德公和劉荊州都會馬首是瞻。那青州錢糧廣盛,人口衆多。大將軍自冀州出兵,可取青兗兩地,敗曹孟德,乃至迎奉天子,盡得天時,豈不美哉?”

他這話說的很含糊。

迎奉天子?

迎奉哪一個天子?是許昌的天子,還是長安的天子?

但這句話,卻讓袁紹心裡那根弦……不自覺的顫動了一下。

雖然還是面無表情。可目光卻柔和了些許。司馬朗是什麼人物?四百年大族司馬氏的後裔,又經歷了許多磨難,察言觀色地本領,絕對一流。只那麼一下下,他就看出了些許端倪。

“玄德公願說服劉荊州。配合大將軍行動。到時候,大將軍據關東三州之地,我等則從潁川出兵……曹操又如何能夠抵擋?所謂機不可失,失不再來……還望大將軍三思再做定奪。”

意思表達的很明白。

消滅了曹操,青州兗州歸你。我們和劉表平分豫州。

如果真地出現這種格局。那麼袁紹將佔居關東霸主的地位。這種誘惑,讓袁紹怦然心動。

不得不說。袁紹對曹操早就不滿了!

一宦家子弟,憑什麼佔居了三州之地?還有那董,不過良家子,又有何德何能,高踞廟堂之上?我,袁紹袁本初,四世三公地出身,天下人聽聞我的名字,哪個不鼓掌稱讚?我爲司隸校尉的時候,董曹操不過是一草芥耳。如今卻竊據廟堂之上,霸佔廣袤的良田……

“此時,且容我三思吧。司馬先生可暫居我府上,一有消息,我當通知於你。”

司馬朗卻笑道:“大將軍盛情,朗非常感激。不過兵事繁重,還需早些趕回徐州,否則就來不及了!言下之意是說:你也趕快行動吧,否則等我們打敗了曹操,你可就來不及了!

送走了司馬朗,袁紹這心裡開始盤算起來。

片刻後,他命人找來了田豐朱靈等人,商議出兵擊曹的事情。

“我欲傾冀州之兵,奪取青兗二州。曹賊竊據國土,實乃禍國殃民之賊,諸公以爲如何呢?”

田豐一聽就急了!

此前袁紹以中山常山河間三國的糧草,換回戰馬萬餘。田豐就不太樂意……沒錯,馬匹對冀州的確是非常重要。可是你可以那錢,乃至用其他的方式和對方交換,怎麼能用糧草呢?

冀州錢糧廣盛是不錯,但是也經不起這麼折騰啊。

是,只待秋收,冀州的糧草就能恢復過來。可萬一出個什麼差池,你這庫府之中,可就空了!

而且,你把糧草給誰,也不能給董啊!

那是一頭老虎,原本正餓着呢。等他吃飽了,接下來就是收拾你袁紹,你又該怎麼辦呢?

道理是沒錯,可是田豐這個人,的確是不懂得說話地藝術。

直來直去的就和袁紹頂起來了。袁紹也是好面子的人,又豈能容忍田豐那般刻薄尖銳的言語?

於是,馬匹就是買了!

你田豐好端端的,不去辦理我讓你做地事情,管我怎麼和誰交易?沒有戰馬,我又如何與曹操對決。就算是和董交鋒,沒有強大的騎軍,又怎麼能打得過董那幾十萬關中大軍?

一腐儒耳!

如今,田豐聽袁紹要去打曹操,又急了。

“主公,萬萬不可啊!”

袁紹心裡頓時不高興了,蹙眉沉聲問道:“元皓,有何不可?”

“曹操,雖爲國賊,卻雄踞關東,可爲友,絕不可爲敵。曹操在,足以爲我們分擔大部分的壓力。如果曹操不在,主公就將獨自面對董賊大軍。而今冀州虛弱,正是韜光養晦,保存實力的時候。冒然興兵,且不說能否戰勝曹操,就算是打贏了,焉知那關中董賊無動於衷?”

看這話說的……

朱靈高覽等人心中苦笑,老頭你說話柔和點啊,你這麼一說,豈不是讓主公生氣?

辛毗和審配,卻默然不語。兩人相視一眼後,猶豫了片刻,卻沒有站出來爲田豐說話。

袁紹果然大怒:你個老東西,先是詛咒我冀州出事,現在又說我打不過曹操,鬥不過董?

強壓怒火,袁紹淡然道:“元皓,你不知兵事,還是不要再管這件事了。這件事,我意已決。”

田豐跪地,用頭碰撞地板,“主公,不可以出兵,不可以出兵啊。劉玄德,乃奸雄也……那是一頭喂不熟地狼!他說是那麼說,可您怎麼能相信他呢?想當初,他去徐州地時候,我就不同意。可您不聽……結果,劉玄德一出去,就不回來了,還帶走了您幾萬人馬……

還有,沮授許攸的事情,您忘記了嗎?

劉備這是在算計您呢!您和曹操打得兩敗俱傷,到時候他可以漁翁得利,您怎麼就不明白呢?”

這一番話,說地是苦口婆

但忠言逆耳,袁紹再也壓不住火氣。

劉玄德是喂不熟的狼?你田豐呢……吃我的俸祿,卻不給我辦事。我讓你追查內賊,你卻至今沒有動靜,推三阻四。這也就罷了,你剛纔那話,分明是說我是個傻子,被劉備耍着玩

“田豐,你不要再說了……看你最近是太勞累了,先下去歇息吧……來人,送元皓先生回家。”

眭元進帶着幾名大戟士,叉起田豐就往外走。

田豐還要爭辯,眭元進低聲道:“田先生,您別再說了!沒看見主公都快要發火了嗎?您先回去吧,等主公氣過去了,自然會在來找你。”

田豐在外面,手杖邦邦邦的頓地,“天亡我冀州,天亡我冀州!”

正是這一句話,卻讓人聽到了。當天晚上,袁紹派人將田豐捉拿起來,關押在鄴城大牢內。

趕走了田豐,袁紹看了一眼廳中衆人。

“出兵一事,就這麼決定了……十日後,我當親率大軍,高覽韓瓊隨軍聽令。辛毗,你且再往長安一趟,與那董賊交易戰馬軍械。此次,我當一戰功成,一定要把那曹阿瞞擊敗!”

“主公……英明!”

衆人起身,齊聲喝道。

只是這些人心裡究竟是怎麼想?卻無人清楚。

第381章 陳宮論連橫第342章 名士之殤(一)第244章 曹孟德躍馬汜水第167章 雒陽名士皆瞽目第52章 再戰黃巾第361章 小溫侯(四)第138章 亦幻亦真第19章 綠漪心思(2)第337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五)第50章 荒野偶遇第228章 狼煙四起第119章 初見孟德第2章 董卓幼子第312章 戰徐州第280章 雒陽烽火紀(四)第313章 兗州鉅變第349章 南榮彧第462章 沒落陸家第43章 父子一諾(1)第285章 亂亂亂(二)第211章 帝非帝,王非王第317章 幽州牧呂布第164章 塵埃落定第164章 塵埃落定第381章 陳宮論連橫第105章 父子相逢第365章 彈汗山(三)第89章 絞肉機(一)第94章 絞肉機第114章 明主條件第424章 錦帆賊(二)第13章 殺戮一(下)第46章 武夫無名第380章 魯肅獻策合縱第8章 大姐(2)第264章 雞鹿塞(四)第273章 陰謀與背叛第301章 隴西大會師(一)第288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297章 涼州亂第21章 敲山震虎(2)第301章 隴西大會師(一)第337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五)第150章 郎心死鐵,風情不解第70章 諸葛一家第5章 欲學萬人敵(2)第28章 走馬震金城(二)第48章 緣深緣淺第197章 漢帝崩,大亂將起(二)第220章 孺子心歹毒(三)第182章 雍丘之戰(一)第173章 籌謀建新軍第476章 四猛八大錘(四)第444章 二子分家第412章 老招數第182章 雍丘之戰(一)第414章 大亂第96章 董卓會三英第312章 戰徐州第264章 雞鹿塞(四)第467章 溫侯(五)第339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七)第451章 陽謀(二)第92章 絞肉機(四)第130章 美女野獸第452章 張任露崢嶸(一)第183章 雍丘之戰(二)第358章 小溫侯(一)第293章 先秦大匠第373章 長安之亂(五)第143章 雒陽城內大宅門(一)第184章 雍水畔,董俷戰三英(一)第194章 賢士無蹤,武鬥丹陽第30章 身處險境(2)第148章 鸞衛軍第240章 雒陽一夜(一)第204章 千乘萬騎走北邙(一)第466章 溫侯(四)第211章 帝非帝,王非王第400章 獅虎第24章 西部都尉(2)第363章 彈汗山(一)第112章 江東猛虎第447章 覆沒第482章 長安(一)第322章 大決戰(五)第464章 溫侯(二)第47章 鄙夫之怒第393章 十年(三)第138章 亦幻亦真第70章 諸葛一家第314章 西域暴虎(一)第356章 諸侯亂,何去何從第52章 再戰黃巾第125章 毒士賈詡第260章 江東起風波第51章 飛白絕倫第136章 未雨綢繆第30章 身處險境(2)第109章 奉孝出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