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相邀

所謂甕中捉鱉,關門打狗,大概是目前雒陽局勢最好的形容。

隨着偃師這道聯軍的退路被封死,整個雒陽地區,就形成了一個非常微妙的局勢。

二十萬大軍無路可退,在踏白軍和選鋒軍的聯手打擊之下,以雒陽爲依託,被擠壓在雒陽至北邙山一塊狹小的空間中。內無糧草,外無援軍,可說是飢寒交迫。

聯軍的情況,非常差……

可同樣的,董想要一口吃下這二十萬人馬,似乎也不太可能。

雖說缺糧少衣,但周瑜夏侯淵畢竟不是普通的人物,仍在雒陽周圍建起了一道又一道的防禦線。如果董強攻,那麼這一道道防禦線,同樣會令他損失慘重。

於是,在經過了近一年時間的對峙以後,董和聯軍再一次出現對峙。

這對於董而言,絕對不是一個好消息。在這個時候,他也不得不佩服,周瑜夏侯淵的韌性。雖然每天會有逃兵出現,但是在大局而言,依舊沒有太大變化。

踏白軍和選鋒軍,沒前進一步,都需要付出巨大代價。

與此同時,遠在塞北苦寒之地的幽州之戰,卻已經進入了尾聲……

在賀齊郝昭的算計下,樓班與蹋頓反目成仇。雙方在盧龍塞外發生了一場血戰,結果是兩敗俱傷……蘇僕延在這時候,做出了一個非常聰明的選擇,投降!

他打開盧龍塞,放乞活軍殺入遼西郡,將幽州斬爲兩段。

郝昭從代郡發動兇猛的攻擊,與此同時鮮于輔在涿郡做佯攻姿態,牽制住了衛仇的兵馬。閻柔在經過二十天的苦戰之後,最終因糧草不濟。麾下烏丸精騎出現波動,被郝昭設計伏擊,三萬精騎全軍覆沒,閻柔在親兵的指揮下。退回遼西。

而衛仇也未能抵擋住韋端的攻擊。右北平失陷,衛仇被典滿俘虜。押送往長安。

雖然只解決了右北平和漁陽兩郡,可事實上關中軍在幽州的戰事,已經趨於平緩。公孫度得知漁陽失守之後,病情加重,死於牀上。閻柔帶兵退向了樂浪郡。

就在董奪取偃師地同一天,賀齊攻入遼東。

不過,在奪取了遼東之後,賀齊並郝昭韋端聯名上疏。請求暫緩對幽州的攻勢。

因爲望北郡,實在無法在支撐他們進一步的作戰。

陳宮知道。幽州之戰依靠着望北郡的支持,能打到這一步,已經是一個極限了。

要知道,望北郡新建不久,特別是在幷州被收復之後。幾乎承擔了雲中定襄兩郡地物資供應。再加上新佔領地幽州。費沃所做的,可說是超出了許多人地期望。打到現在這種程度。也實在是不能再去苛求什麼,因爲他們做的非常出色。

所以,幽州之戰在孟春來臨前,停止下來。

大批的物資糧草,從朔方、漠北涌入了幷州和幽州,與此同時,關中也不得不面臨物資短缺的局面,陳宮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只得向大西州的李儒請求援助。

說實話,這並不是一個好消息。

各種情況表明,關中已經到了極限,根本無法繼續打下去。

可是雒陽戰事一日不結束,關中的壓力就不可能得到緩解。陳宮清楚,顧雍清楚,董陳到,呂蒙徐庶都清楚。同樣的,他們相信在滎陽地曹操,也很清楚。

“主公,如今這情況,想要一口吃下聯軍這二十萬人馬,怕是不太可能。”

徐庶和龐統已經抵達偃師,同時陳到張、麴義龐德四人繼續對雒陽施加壓力。

董坐在偃師的府衙大廳裡,認真地聽取各方的意見。

廳堂裡挖了一個火塘,裡面放着從西域運送來的火炭,吡啵的燃燒,發出聲響。

“元直的意思是……”

“主公,因這一場大戰,關中一年未有好好地休整。若不能在春汛抵達前結束這場大戰,勢必會耽誤今年關中地農耕。那麼來年,關中少不得要面臨災荒。”

龐統也說:“是啊,不管從那個方面而言,關中目前都不適合繼續打下去。”

“那你們打算怎麼辦?雒陽戰局已經到了現在的地步,難不成就這麼放棄嗎?”

典韋忍不住嘀咕道:“這樣做會不會太可惜了點?”

徐庶苦笑道:“這也是沒有辦法地辦法。畢竟我們的力量,還沒有到那一步啊……漆侯,我也想盡快結束這戰亂,我也想明天就攻佔整個關東、江東……可是不行啊。以我們現在的能力,打到這個地步,已經很難得,再打下去的話,恐怕……”

面對典韋,雖然徐庶也是董的近臣,卻不得不小心翼翼的說話。

典韋撓着頭,“主公,你說該怎麼辦?”

董在這時候,卻閉上了眼睛。他沉吟不語,心裡面也是格外的猶豫,難以決斷。

說實話,對於這種兩難的選擇,他真的是有些爲難。

片刻之後,董細目微閉,手掌輕輕的搓*揉麪頰,“我們難受,曹操一定也很難受,對不對?”

“正是!”

“既然我們沒有能力一口吃成胖子,那不妨細嚼慢嚥。”

董站起來說:“我想起一句老話:我們今日大踏步的後退,就是爲了明日大踏步的前進。元直、士元、子明、子山……你們認爲,如果我們這一次放過周瑜,下一次再交鋒時,可以取勝嗎?”

徐庶冷然一笑,“能勝他一次,就能勝他十次,百次!”

“很好!”

董點頭道:“既然這樣,又怕他個鳥。該怎麼辦。你們立刻拿出主意,但不管是什麼主意,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們不能吃虧。已經佔領的地盤。必須寸土不讓。”

“末將明白。”

董點點頭。長嘆了一口氣,“如此的話。那麼就準備派人往滎陽,和曹操議和。”

正說着話,有技擊士跑進了大廳。

“主公,城外有一人,自稱是主公故人,曹操的使者,要求見主公。”

董一怔,輕聲道:“我在許昌還有故人嗎?”

似乎是沒有了吧。若說早先曹操那裡還有一個郭嘉可以稱之爲故人的話。郭嘉已經死了,自然也就不太可能。再有什麼人能被稱作故人。如果有,那怕就是曹操了。

“那使者可有通報姓名?”

“來人說,他姓陳,名羣……”

“陳羣?”

董先是一愣,但旋即反應過來。“陳長文突然前來。不知會是什麼事情呢龐統一笑,“主公先前也說。我們不好受,曹操定然也不會好受。”

“你是說……”

龐統點頭道:“想來陳羣到訪,應該就是爲了此事。不管怎麼說,那陳羣總歸是和主公你有過交道。看樣子曹黑子也很瞭解主公……不過,他來得也正是時候!”

董細目一眯,“士元計將安出?”

龐統嘿嘿笑了起來,在董耳邊低聲細語了片刻,說的董連連點頭,眼中閃爍異彩。

“既然如此……那就依士元所說。大哥,你和元直代我出城相迎,就說我如今正在北邙巡視,不在城中。士元,你把你的計策告訴子山和子明,讓他二人前去安排。”

說着話,董轉身就出了大廳。

龐統把徐庶幾人召集過來,輕聲道:“陳羣前來,必是爲了議和之事。這件事情,誰先開口誰吃虧,誰愈是能坐地穩,所佔得便宜也就越大。咱們就這般如此,如此這般……大家都清楚了?”

徐庶等四人聞聽,不由得笑了起來。

“士元,你這傢伙,還真的是有幾分急智。如此甚好,就依士元所說的行事。”

典韋和陳羣沒有見過面。

當初在潁川血戰波才的時候,典韋被留守到了宛城。不過,如今地典韋身份不同,貴爲縣侯,而且是威名顯赫。畢竟,他可是漢帝親口點名地古之惡來

“先生此次前來,不知有何貴幹?”

典韋把陳羣迎入了府衙之中,笑呵呵的詢問。

陳羣說:“奉曹丞相之命,有要事與董侯相商。只是不知,董侯何事能夠回來?”

在入城地時候,典韋就已經告訴了陳羣,董不在偃師。

陳羣身負曹操的重託,不免有些心中焦慮。

典韋說:“大都督如今正巡視北邙,不日當攻克雒陽,故而需幾日才能迴轉。先生若有急事,不妨告知與典某人。大都督在臨行之前,曾託付我有便宜行事之權。”

“啊……”

陳羣心道:就算你有便宜行事的權利,這種事也不能和你說啊,而且你也做不了主。

“漆侯情意,羣心領之。只是這件事情,還是和董侯當面說比較好。”

“唔!”

典韋憨憨一笑,“既然如此,那某也不勉強先生。大都督巡視北邙,需三四天的時間。先生若不嫌棄,不妨在此住下。我那兄弟在平時,也常對我說先生大名。”

“那羣就打攪了!”

當晚,典韋在偃師府衙中,設宴款待陳羣。

酒席宴中,典韋開懷暢飲,那一觴又一觴的烈酒入口,只看得陳羣是目瞪口呆。

“漆侯何故,如此開心?”

典韋道:“無他,只需再過些日子,這雒陽就可拿下,某是爲我那兄弟而開心。”

“啊?”

陳羣心裡不免一咯噔,“雒陽尚有大軍十數萬,想要在數日間拿下,怕也不是易事。”

“哈哈哈,區區十數萬大軍,與我兄弟而言,不過是烏合之衆……”

“典侯,還請慎言!”

一旁徐庶連忙開口,打斷了典韋的話語。

可這句話,卻在陳羣的心中,掀起了滔天的駭浪。難道說,董已經找到了方法?

典韋嘀咕道:“怕個甚,就算告訴他,他還能撲騰出什麼水花?”

不過,經徐庶這麼一打岔,典韋后面地話就再也沒有說出來。酒過三巡,典韋興致大發。拉着陳羣就出了大廳,笑指着庭院左右軍士,“此乃我兄弟麾下屯田之卒,可雄壯否?”

所謂屯田之卒,就是種田的兵。

陳羣見這些屯田之卒,一個個虎背熊腰,膀闊腰圓,頂盔貫甲,持戈執戟,端地是殺氣騰騰,威武不凡。不由得倒吸一口涼氣,輕聲說:“此乃熊虎之士也!”

有拉着陳羣出府衙,至倉廩處,只見糧草堆積如山。

“此乃我兄弟自西域調撥而來的糧草,先生以爲足備否?”

陳羣也聽說了,長安自西域調撥糧草,可沒想到,居然會在這偃師城中確認。

“真兵精糧足,名不虛傳!”

“哈哈哈,我軍中有熊虎之士,又有足備糧草。只待來年春……”

緊隨而來的徐庶怒聲喝道:“漆侯,你過量了!莫要忘記,大都督走之前如何吩咐。”

說心裡話,陳羣現在快要膩歪死徐庶了!

但是很明顯,徐庶在軍中頗有地位,一聲厲喝之後,令典韋一下子清醒了不少。

和陳羣回到府衙中,又開懷暢飲,直至酩酊大醉。

這一夜,陳羣與廂房裡,是輾轉難寐。典君明說,待到來年春……春什麼?

他苦思冥想,終於在天亮時想出了答案:春汛……典君明一定說的是春汛。想當年黃巾之亂,太平賊張燕曾借春汛水淹宛城。難道說,董準備要水淹雒陽嗎?

越想,就越有可能!

雒陽外有雒水、伊水、澗水等三條河流,一俟春汛到來,水勢必然會格外可怖。到時候三河決堤,水淹雒陽……縱有十萬大軍,又能有什麼用處?莫忘記,夏侯蘭的兵馬,可就是在汛期一下子被摧毀。若如此地話,周瑜夏侯淵危矣。

不行,我定要設法說服董議和,不論是付出什麼代價。

第209章 大宅門之四小虎第255章 求賢令第354章 拉虎皮,扯大旗第155章 流言四起第153章 老實人發怒(一)第448章 賈詡二謀荊襄(一)第82章 三醜結義第382章 黑名單第392章 十年(二)第439章 封國第237章 戲志才之死第255章 求賢令第320章 大決戰(三)第4章 殺人歌(2)第49章 太平教徒第298章 鏖戰(一)第197章 漢帝崩,大亂將起(二)第101章 義真之死第381章 陳宮論連橫第90章 絞肉機(二)第241章 雒陽一夜(二)第323章 大決戰(六)第21章 敲山震虎(2)第121章 虎女營第323章 大決戰(六)第193章 知我者謂我心憂第368章 各方雲動第84章 董卓不立危牆下第16章 所爲何來(1)第450章 陽謀(一)第5章 欲學萬人敵(2)第68章 斷頭溝第457章 亂局(一)第21章 敲山震虎(2)第76章 五溪蠻人第290章 南山桃花源(二)第258章 公孫瓚之死第490章 野望第43章 父子一諾(1)第379章 顏面存幾何第136章 未雨綢繆第197章 漢帝崩,大亂將起(二)第194章 賢士無蹤,武鬥丹陽第370章 長安之亂(二)第176章 西園立八校(一)第421章 短歌行第480章 家與國第237章 戲志才之死第274章 他是誰?第243章 雒陽一夜(四)第10章 獅鬃獸(1)第171章 漢帝心中存躊躇第498章 決戰之一子絕殺第102章 陰錯陽差第143章 雒陽城內大宅門(一)第299章 鏖戰(二)第85章 南宮鉅變第407章 大軍天降第44章 巨魔士(一)第107章 王佐才也第30章 身處險境(1)第340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八)第464章 溫侯(二)第37章 再遇裴元紹第136章 未雨綢繆第439章 封國第475章 四猛八大錘(三)第13章 殺戮一(下)第465章 溫侯(三)第1章 重生(1)第277章 雒陽烽火紀(一)第13章 殺戮一(下)第43章 父子一諾(1)第36章 一氣韓九曲第376章 長安之亂(八)第175章 驚州來人第157章 建春門血案(二)第357章 有女文姬第444章 二子分家第182章 雍丘之戰(一)第391章 十年(一)第337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五)第458章 亂局(二)第7章 金城破羌(1)第411章 呂蒙獻三關第346章 昔日重現第144章 雒陽城內大宅門(二)第471章 關中總動員(一)第284章 亂亂亂(一)第154章 老實人發怒(二)第355章 孫劉聯盟第241章 雒陽一夜(二)第49章 太平教徒第13章 殺戮一(下)第249章 一紙詔書諸侯亂第104章 日趨嚴重第91章 絞肉機(三)第119章 初見孟德第235章 滎陽大戰(一)第282章 請主公上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