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彈汗山(四)

董俷決定收手了!

在連續奔襲了十七天,洗掠了大小帳三十餘處之後,董俷不得不決定暫時收手。

不爲別的,因爲他發現,這草原上的形式發生了突如其來的變化,變得讓他有點不知所措,變得讓他感到莫名其妙,變得讓董俷心裡,隱隱有一些不祥之感。

闕居鮮卑反了!

據說是和連想要殺死闕居,奪取闕居人在中部草原的土地,而闕居王自然不甘心就這麼被吞併。也顧不得什麼圍剿,很快的宣佈翻出彈汗山,與和連徹底決裂。

緊跟着,槐頭鮮卑和素利鮮卑,對闕居發動了偷襲。

兩個部落聯手,加起來足足有十幾萬的兵馬,和闕居打得是旗鼓相當,不分勝負。

而這個時候,慕容鮮卑不甘寂寞的跳了出來,和闕居王聯手擊潰了槐頭素利。和連發出絕殺令,不可放過闕居和慕容,於是又有柯最鮮卑出馬,雙方剿殺起來。

鮮卑草原大亂……

亂得讓人無法分辨出敵友。

徐晃自朔方出兵,賀齊自受降城出兵,一下子被捲入了這場亂戰之中。

鮮卑人忽而聯手對付乞活軍,忽而又相互殘殺。使得局勢一下子變得撲朔迷離。

也正因爲處處征戰,使得乞活軍沒前進一步,都變得非常困難。

本想借鮮卑人的兵馬調動,而對草原發動突襲。現在可好,還突襲個屁啊,整個草原都是戰火瀰漫,讓賀齊不得不小心應付,因爲這局面,實在是太混亂了!

董俷的人馬,停駐在一個名叫集寧的地方。

向南就是雁門郡的領地,那是袁紹的地盤,有大將牽招鎮守,董俷不會去自投羅網。

向東,就是大青山,翻過大青山,就是彈汗山。

董俷也不敢再向東部突進,因爲那裡的地形有點複雜,不適合元戎展開奔襲。

十七天的時間,元戎軍損傷近二百人,馬匹也丟失了不少。

幸好董俷每次偷襲,都會清掃戰場。把死傷的馬匹鎧甲,以及元戎士的藤甲銷燬。雖然說,這種西域天山地區特產的油滕在整個大漢疆域中,除了南蠻之外沒有地方能找到。可畢竟在目前來說,是董俷的秘密,實在不宜過早的暴露。

集寧,在陰山山脈灰騰樑南麓,只是一個不算太大的集鎮。

如果要認真分劃,集寧屬於幽州代郡的土地。不過由於後漢時期對於異族的退讓,實際上集寧已經不再是漢室的疆土。在檀石槐時期,此地被納入鮮卑領地。

這是幷州、幽州和鮮卑人的一個貿易集市。

往年的這個時期,應該是格外熱鬧。從幽州和幷州來的商人,會在這裡與鮮卑人進行各種各樣的貿易。合法的,不合法的,總之能出得起價錢,在這裡都是合法。

但是今年的集寧,卻格外的冷清。

由於草原上的動盪,人們已經無心在進行什麼貿易。而商人們也看得出,這草原上只怕是要有一番混亂。所以,在董俷等人從亂戰的草原上抵達這裡時,已經空無一人。

集鎮不大,最中心的趨於,有一個堡壘似的建築,應該是當地的管理者所建造。

元戎就駐紮在這堡壘之中。

青灰色的石頭砌成兩丈高的圍牆,有一個石甬似的通道,是唯一的出入口。

裡面有房舍二十多間,還有一個面積不算太大的庭院。三百元戎士進入之後就略顯擁擠,但是馬匹顯然是無法再進入其中,只能留在這堡壘的外面。

不過,獅鬃獸還是穩妥的進入堡壘,和董俷寸步不離。

秋風蕭索,董俷登上了瞭望臺,猶自不太明白,這裡面究竟是發生了什麼事情?

雖然猜測到闕居鮮卑與和連之間有問題,可是不應該在這個時候,產生衝突。很明顯,這裡面有被人操縱的痕跡,是誰在操縱,又是因爲什麼?董俷想不通。

玉帶猶自在空中翱翔,不時的發出一兩聲清脆的鷹唳。

說實話,董俷挺喜歡這玉帶。十七天裡,如果不是有玉帶,還真的會碰上危險。

而現在的問題是,該如何與漢安軍取得聯繫?

“主公,要不我們設法殺入雲中,往五原方向行動?那邊的袁軍好像不是很多。”

“以前不會有很多,但是現在……”

董俷搖着頭,苦笑道:“那牽招用兵極爲老辣,在這個時候,肯定會派兵進駐雲中。牽招,牽招……奇怪了,爲什麼我對這麼一個人,卻一點印象都沒有呢?”

董俷所說的沒有印象,不是說他不知道這個人。

相反,根據情報所得,牽招和董俷,甚至很有可能面對面的有過接觸。

牽招,字子經,冀州安平觀津(今河北武邑)人,年三十三歲。曾擔任過何苗的長史。何苗死後,他收斂了何苗的骸骨,試圖將何苗的屍首送還南陽的老家。

途中被賊人所阻攔,從者皆逃散,唯有牽招就地挖了一個墳塋,把何苗埋葬。

賊人因此而感動,將其放還。

而後牽招就回歸老家,袁紹在冀州立足之後,牽招就投奔了袁紹,任督軍從事,兼領烏丸突騎。這烏丸突騎,是袁紹手下最爲精銳的兩支兵馬中的一支。另一支精兵,名大戟士,由冀州槍王韓榮之子韓瓊所掌控,足以見袁紹對牽招的器重。

韓瓊,字莒子,槍馬純熟,和袁家頗有交情,其父曾是擔當過袁紹父親的親衛。

可問題在於,演義中並沒有提到這兩個人。

好在董俷也算是明白了!

那羅貫中就是個大忽悠,天曉得有多少人被他所漏過?所以也是見怪不怪。

袁紹,端的好運氣。

堂堂河北四庭柱,被他殺了一個,收了一個,居然手裡面還有這麼多可用之才。

這四世三公之家的出身,果然是非同尋常。

董俷想到這裡,走下了瞭望臺。這寧集周圍,也沒有什麼部落存在,所以很安靜。

元戎士吃了東西以後,一個個睡下了。

董俷沒有要房舍,而是靠在石甬過道中,裹着大氅,閉目養神。

瞭望臺上,郭援帶着人守望。院子裡,則是鼾聲如雷,獅鬃獸站在董俷身邊,輕輕的打着響鼻。

“阿醜,這十幾天,可真的是辛苦你了!”

董俷笑着,伸出手撫摸獅鬃獸的臉。那獅鬃獸把腦袋湊過來,摩挲董俷的面頰。

好累……

董俷閉上了眼睛,不知不覺的,睡着了!

秋天的草原,天氣變化莫測。

凌晨時分,草原上飄起了稀薄的霧氣,越來越濃,到了後來,弄的伸手不見五指。

很靜謐,也很平和。

董俷在夢中,彷彿回到了長安……

突然,他猛然一個驚醒,驀地睜開了眼睛。側耳傾聽,寂寥的曠野中,有噠噠噠的馬蹄聲傳來。

有人!

董俷的睏意一下子消失無蹤,連忙起身,叫醒了靠在屋檐下沉睡的越兮。

“好像有人,叫大家快點醒來!”

越兮也是一個激靈,忙睜開了眼睛,爬起來去呼喊元戎士。

董俷噔噔噔上了瞭望臺,舉目向馬蹄聲傳來的方向看去。此時,天已現出了魚肚光亮,影影憧憧,董俷可以看見有一支人馬,但是看不清人數,朝集寧行來。

撤退,已經來不及了!

想要偷襲,只怕時間也未必能來得及。

董俷一蹙眉,翻身跨上了獅鬃獸,越兮和郭援爲他拎過來雙錘,催馬衝出堡壘。

後邊元戎士,也紛紛起身,從石甬過道中走出。

對面的人,顯然也聽到了馬蹄聲。呼的停止了前進,片刻後大聲呼喊:“前面是什麼人?”

聲音洪亮,中氣十足。

可董俷卻覺得,那聲音聽上去有點耳熟,好像在什麼地方聽過,卻想不起來。

沉吟了一下,猛然大喝一聲:“爾等何人?再往前,開弓放箭!”

對面的人沒有在回答,很顯然那開弓放箭四個字,卻是令他們感到了一絲猶豫。

就在雙方對峙的光景中,元戎士紛紛上馬。

不過,雙方都沒有輕舉妄動。越兮和郭援靜靜的列在董俷的身後,神情格外緊張。

天,漸漸的亮了!

霧氣,也慢慢的消散……

人影憧憧,董俷看清楚了對手的模樣,不由得啊的一聲驚叫。

而對方也看清楚了董俷,顯得格外吃驚。

胯下馬希聿聿一聲長嘶,那馬上的將領大喝一聲:“董西平,你卻讓某家好找!”

第417章 議和第483章 長安(二)第446章 無題第252章 忠奸難辨第17章 求官(1)第399章 十年(九)第253章 董氏一門第277章 雒陽烽火紀(一)第180章 疑似太平盛世來第326章 盧龍塞第6章 伏波遺寶(1)第40章 董卓喪女第127章 一手黃金一手屠刀(二)第234章 一個小人物第377章 長安之亂第238章 宿命相逢第130章 美女野獸第287章 郭汜焉能爲人第404章 水淹七軍(一)第143章 雒陽城內大宅門(一)第114章 明主條件第262章 雞鹿塞(二)第493章 鐵鎖橫江第137章 春宵一刻值千金第36章 一氣韓九曲第154章 老實人發怒(二)第340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八)第378章 請君移駕長門宮第108章 羣英會第52章 再戰黃巾第35章 破羌之難第343章 名士之殤(二)第315章 西域暴虎(二)第312章 戰徐州第300章 鏖戰(三)第115章 兄弟重逢第258章 公孫瓚之死第330章 西域二三事(完)第152章 蔡邕歸來第306章 沙沙有心事(一)第430章 夏侯蘭(二)第255章 求賢令第108章 羣英會第21章 敲山震虎(2)第3章 天生力王(2)第213章 廖化怎能做先鋒(二)第402章 關中橋頭堡(二)第83章 一進雒陽第354章 拉虎皮,扯大旗第16章 所爲何來(2)第82章 三醜結義第435章 僧與帝(一)第376章 長安之亂(八)第256章 曹孟德的退讓第412章 老招數第489章 西行第293章 先秦大匠第265章 雞鹿塞(完)第452章 張任露崢嶸(一)第186章 雍水畔,董俷戰三英(三)第279章 雒陽烽火紀(三)第110章 黨人憂患第169章 辨王子(二)第309章 皆爲漢民第423章 錦帆賊(一)第120章 河東一霸第86章 雒陽喋血第396章 十年(六)第341章 大戰起,誰是晃去(完)第3章 天生力王(1)第198章 奔走雒陽第366章 彈汗山(四)第5章 欲學萬人敵(1)第26章 宴無好宴(2)第56章 李儒之謀第246章 氣節壯士第24章 西部都尉(1)第286章 一念惡漢第398章 十年(八)第130章 美女野獸第92章 絞肉機(四)第143章 雒陽城內大宅門(一)第306章 沙沙有心事(一)第453章 張任露崢嶸(二)第191章 徐庶求學第483章 長安(二)第47章 鄙夫之怒第128章 涼州之亂第189章 袁隗計,二虎爭食第305章 大生意第5章 欲學萬人敵(2)第219章 孺子心歹毒(二)第217章 昭寧大事記(完)第496章 決戰之奇兵第103章 單福先生第264章 雞鹿塞(四)第421章 短歌行第306章 沙沙有心事(一)第198章 奔走雒陽第500章 大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