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雒陽一夜(二)

孟津的戰鬥打響,對於雒陽的震動,甚至遠遠超過了成皋、滎陽等地的戰鬥。

相比之下,各地戰鬥動輒數萬人,乃至十幾萬人的交鋒。孟津加起來也不過萬多人的戰鬥,爲何會有如此影響力呢?原因很簡單,從孟津到雒陽,直線距離不超過三十里,曲線距離最多一天的時間就可以到達。孟津一旦失守,則雒陽危矣。

明眼人可以清楚的感受到,雒陽城中瀰漫着一種很詭異的氣氛。

早些天還在對成皋等地的戰鬥指指點點的人麼,彷彿一下子偃旗息鼓,沒了聲息。

當重傷的華雄被送回雒陽之後,董卓大吃一驚。

華雄,可以說是他手下的心腹大將,也是除董俷以外,涼州軍中的第一位猛將。

怎地就受了重傷,還險些丟了性命。

一邊調派太醫爲華雄診治,董卓同時緊急召來在雒陽的親信,商討各種對策。

李儒也沒有想到會出現這樣的事情,顯得憂心忡忡。

“文開重傷,孟津只靠龐德和氏儀,只怕危險。”種拂輕聲說道。

李儒卻說:“未必,不是說安門校尉徐晃在孟津嗎?此人我也見過,曾在宛縣與黃巾交鋒,頗有本領。軹侯對此人非常賞識,我想有他在,應該可以支撐一下吧。”

種拂冷笑道:“安門校尉?我不是很清楚,只是聽說這個人長期在張溫麾下效力,還是張溫保奏,升任安門校尉。張溫死於太師之手,難保此人和關東諸侯有染。”

這一句話,彷彿警鐘一般,在李儒和董卓耳邊敲響。

兩人相視一眼,董卓點頭道:“穎伯說的不錯,這徐晃和我們只有一面之緣,雖說軹侯對他非常賞識,可分別多年,我也未曾聽說二人有來往,只怕是懷有二心。”

“那……”李儒似乎是在詢問董卓的意見。

董卓沉吟片刻,突然陰冷一笑,“區區毛賊,我當親自討之。明日我就率軍兵發孟津。文開,你隨同我一起出發,爲我軍師中郎將。我倒要看看,反賊如何囂張。”

李儒似乎不願,一蹙眉道:“那雒陽……”

“雒陽方面,無需擔心。我只帶幷州軍出征,尚有涼州軍在此坐鎮,當無大患。”

李儒道:“可是朝中不可一日沒有主事之人,皇上年幼,誰能主政?”

“太尉楊彪,司空黃宛,皆幹練之臣。可以代爲輔政……士孫瑞也在雒陽,可命之協助。”

說好聽,叫做協助,說難聽一點,就是監視。

這士孫瑞是司隸扶風人,表字君榮。此人少傳家業,有博達無所不通之能,著有文集,在士人之中頗有名氣。士孫瑞剛投靠董卓的時候,董卓對他並不是很信任。

不過隨着幾年來的相處,此人在各方面給予了董卓很大的幫助,得到了董卓的重視。

如今,士孫瑞官拜尚書僕射,屬於一個閒官。

經過長時間的觀察,董卓對此人,也算是比較信任。

在董卓想來,有士孫瑞在,可以監視楊彪等人。而雒陽兵權,在樊稠、徐榮、張濟等人手中。內有宮衛可以依持,自然不會有問題。徐榮三人,可都是他涼州的老人。

董卓做出了決定,雒陽立刻動作起來。

太師親征,其規模自然非同小可。兩萬幷州軍在整備之後,於第二日浩浩蕩蕩的開拔出雒陽。董卓率麾下將官三十餘人,坐鎮中軍,以幷州軍督軍從事魏越爲先鋒,向孟津進發。

這魏越,是李儒從幷州軍中提拔出來的軍官。

原本只是一個牙門將,不過帶兵很有一套,武藝也非同凡俗。只是早前幷州軍中不缺將官,魏越也沒有什麼出頭的機會。李儒從軍中破格提拔,令魏越更是感激。

董卓出發了,雒陽城卻並不平靜。

種拂家中聚集了一羣人,一個個面色凝重。

“諸公,如今董賊離京,雒陽兵力空虛。我等苦等了一年,放有今日的機會……老太傅被囚於牢籠,日夜等待着我等救援。關東諸侯也在浴血奮戰,我等當有所行動。”

“穎伯公,董卓雖然離京,可是京中尚有數萬涼州軍,我等如何行動?”

說話的,是朝中少府陰偱,也是雒陽名士。

這時候,種劭從外面走進來。

“申甫回來了,事情如何?”

種拂起身,沉聲詢問。

種劭笑道:“叔父放心,董賊前軍於午後已經過了谷城,我預計董賊中軍將會在傍晚抵達谷城修整。如今只等谷城方面的消息,只要董賊一到,我等大事可成。”

種拂笑了,笑得非常開心。

他隱忍一年有餘,不惜揹負罵名,爲的就是今日的一搏。

想當初,他得到了袁隗的囑託,奉命投靠董卓。說實話,種拂看不起董卓,從來都看不起。想當年在涼州和董卓相識,也不過是因他的父親對董卓頗爲賞識而已。

董卓,區區一良家子,一鄙夫,怎敢當權?

若非袁隗苦苦哀求,種拂甚至不願意理睬董卓,哪怕是董卓身居高位,依舊是一鄙夫。

“陰少府剛纔問我,涼州軍如何辦?”

種拂一笑,“我爲大家引薦一人,或許可以爲諸公解除心中煩憂。”

說着話,他笑着衝門外道:“君榮,請進吧。”

只見門外走進一文士,青衫高冠,手持一把白綢摺扇,一派淡然之色。

“士孫瑞,你……”

有認識這文士的人,忍不住驚叫起來。

來人,正是董卓把雒陽託付的士孫瑞,向衆人一拱手,“諸公,一切都在掌握中。”

種拂說:“君榮早在前年先皇雍丘遇刺時,奉太傅之命依附於董卓,謀取今日的局面。君榮掌南宮,介時他會調走南宮衛,我等揮軍直入宮中,到時候大事可成。”

“太傅實乃神機妙算啊!”

一員武將起身鼓掌,“王環所轄越騎一營,願聽從調遣。”

卻見執金吾胡母班冷笑起來,“僅越騎一營,不過千人,且能控制宮中?我這個執金吾,手中除了幾百家將以外,全城軍士,誰也調動不起來,又有什麼用處?”

是啊,只憑越騎一營,只怕……

卻見士孫瑞笑道:“諸公莫要擔心,此事我亦有安排。只要今晚谷城傳來消息,一切就可以見分曉。倒是諸公,我有一語,請三思之。諸公皆雒陽大族,家中都有私兵。若將私兵聚集起來,少說,也有四五千之中。配合越騎,足有佔領皇宮。”

種拂鼓掌而笑,“不錯,只要皇上在我等手中,則董賊士氣必然大落。成皋、滎陽等地的戰局,說不定將會因我等的行動而出現轉機。到時候,中興棟樑,非諸公莫屬。”

中興棟樑嗎?

這可是一個老大的頭銜!

大鴻臚韓融拍案而起,“就這麼辦。總不成總被一羣鄙夫壓在我等頭上作威作福。老夫願將私兵奉出,助穎伯、君榮成事。只是還有一點,需要穎伯給予解惑。”

“韓公請講,某知無不言。”

“我等是尊帝,還是尊王?”

其餘衆人,不由得愕然的向種拂看去,眼中流露疑問。

這的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尊帝,就是現在的漢帝劉協。若是尊帝的話,那麼似乎於情理之中有些說不過去。

爲什麼呢?劉協是董卓立的皇帝,他們尊帝,等同於是說關東諸侯,皆爲反賊。好吧,不尊帝,我們尊王,也就是認可陳留王劉辨的皇統正宗。這的確是可以把一切問題都掩蓋過去,可唯一的一個問題是,陳留王和董俷之間……有些爲難。

種拂低下頭,沉吟片刻後回答:“其實,董卓廢立,確有先皇詔書,可說無甚問題。關鍵是在於……所以老太傅以爲,我等當尊王,亦應當尊帝,纔是最爲高明。”

尊王,亦尊帝?

這屋子裡的人,一個個都說得上是人精。

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含義。尊王,是要把劉辨重新扶上帝位,而尊帝,也是遵循先皇遺詔。只是這廢立之舉,當有三公完成,而不是那涼州的鄙夫。如此,名正言順。

士孫瑞在一旁聆聽,心裡面突然感到了一絲悲哀。

如此這麼一折騰,漢室的尊嚴,只怕是再也不剩下一丁點了,可稱得上是悲哀啊。

可哪有什麼關係?

只要我等執政,定能再給大漢一個朗朗乾坤!

士孫瑞安慰自己一番,那心頭的一絲悲哀,隨即也就煙消雲散了。

當晚,自谷城方面,傳來了令士人們關心鼓舞的消息。

董卓大軍已經抵達谷城……

種拂等人立刻召集人馬,越騎當先。

不過讓衆人感到吃驚的是,在越騎之後,尚有一支人馬,竟然是原西園新軍助軍左校尉張繡。

火光中,張繡一身戎裝,俊臉上殺氣騰騰。

執金吾胡母班拉住了種拂,奇怪的問道:“這張繡……不是董賊的人嗎?怎麼會出手幫我們?”

種拂看了一眼隊伍中的張繡,笑了起來。

“胡母大人難道忘記了嗎?當年先皇立八校,曾試圖拉攏張繡。那張繡原本在董家子麾下效命,因爲這件事,而疏遠了董家子。後來董卓入京,張繡雖然重回帳下,可因爲董家子的緣故,再也難得重用。如今,董系人馬皆有封賞,唯有張繡……嘿嘿,一個金墉門侯,手下八百老弱殘兵,你說張繡又怎麼可能能忍的下去?”

胡母班恍然大悟,“亦爲君榮傑作?”

“正是!”

“張繡心中,多有不滿,故而君榮一勸說,立刻相應。休看此人品性不好,但武藝卻是最爲出衆。過一會兒,王環率領越騎襲擊太師府,張繡隨我等攻入皇城。”

胡母班還是感到疑惑,要知道那張繡的叔父張濟,如今可是雒陽北大營的主將啊。

張繡就不怕和叔父張濟翻臉成仇?

但這念頭一轉,胡母班立刻恍然大悟,明白了其中的奧妙。

只怕今日這件事,張濟也有份兒參與吧。怪不得種穎伯不把雒陽的涼州軍看在眼中。

若是張濟在,而士孫瑞手中又有虎符,當能令涼州軍安定。

想到這裡,胡母班心中的最後一絲疑慮也都消失了,振作精神,隨衆往南宮而去。

在正陽門口,兵分兩路。

王環率人直撲太師府,也就是早先的大宅門。

而張繡領三四千人,往皇宮而去。南宮很安靜,大門洞開,卻不見一個守衛士卒。

士孫瑞帶領一干親信,在南宮城頭上眺望。

遠遠的看見種拂等人前來,忙帶着人下城頭來。

“老太傅……”

種拂等人一眼就認出了士孫瑞身後,由兩人攙扶着的袁隗。只見袁隗蓬頭垢面,面容憔悴。外罩一件厚厚的錦袍,但是可以看到內裡襤褸的衣衫,和身上的血跡。

“老太傅,您……受苦了!”

種拂跑過去,一把攙扶住了袁隗的手臂。

袁隗老淚橫流,“若非君榮暗中照應,只怕老夫已成枯骨,今日能見穎伯,實開心哉。”

種拂咬着牙,強忍心中的悲痛。

一手扶着袁隗,向士孫瑞問道:“太傅家人……”

士孫瑞的面頰抽搐了一下,輕聲道:“凡活着的,我都已經救出來了。穎伯莫要怪我,非是我不肯盡全力照拂。有些事情,我若是做的太過了,則大計就會敗露。”

袁隗也道:“此事怪不得君榮,怪不得君榮……董賊欺我,我偏不死。今日,正是我等人揚眉吐氣之時。申甫,你帶一千人鎮守南宮,其餘人隨老夫前往永安宮。”

強壓着心中的興奮,種拂等人連連點頭。

張繡一馬當先,帶着數十個親衛往皇宮裡走。種拂等人陪伴袁隗,緊緊的跟隨着。

從南宮進入,需要穿過青瑣門,繞過嘉德殿,而後在穿過一個夾道,就到達了永安宮。早已經探明,那永安宮只有五百鸞衛鎮守,今夜當值的鸞衛官,是司馬香兒。

說實話,不論是誰,都沒有把鸞衛放在眼中。

區區女人,就算是再厲害,又能厲害到什麼地方?別看她們今日鬧得歡實,總有一日,要她們跪下求饒。

張繡跨坐一匹白龍駒,下意識的緊了緊掌中大槍。

皇城中,寂靜無聲,不見半個守衛。

士孫瑞笑道:“今日我把南宮衛調走,所留下的人,也都是我的親信。城外涼州軍,有張濟坐鎮,隨時都可以聽從我等的命令。穎伯,我們隱忍了許久,終於可以出頭了。”

“當殺董賊,董賊滿門,都不可留!”

袁隗咬牙切齒的說道:“特別是那董家子,亦應斬除。此人留着,終是一個禍害。”

衆人輕聲細語,已經繞過了嘉德殿,從夾道穿過。

前方,就是永安宮。司馬香兒早已經發現了不對勁,集結鸞衛,與宮前結陣等候。

“前方何人,再不停步,就格殺勿論。”

那聲音傳入張繡的耳中,卻激起了他胸中的怒火。

鸞衛,貌似是董西平的人。不管他,且殺了這些賤女人,出了我心中這口惡氣再說。

扭頭看去,只見袁隗輕輕頷首。

掌中大槍撲棱棱一顫,張繡厲聲喝道:“我乃張繡,特來求見陳留王,擋我者,死!”

胯下白龍駒一聲暴嘶,風一般的衝向鸞衛。

幾乎就在同一時間,四周戰鼓聲齊名,喊殺聲震天。一具具火把出現在四周宮牆上。

從永安宮內,大步流星的走出了一行人。

爲首的,身高八尺,膀闊腰圓,體態略顯臃腫。一件黑色錦袍,外罩特製的軟甲。肋下佩劍,形容威猛,赫然正是董卓。

在他身旁兩側,一邊是李儒,另一邊卻是典韋。

二人面帶森然冷笑,凝視永安宮前的衆人。四周,宮牆之上,燈火通明。有無數軍士立於牆上,手中持強弩。

宮牆下的無數個角門中,涌出一隊隊的人馬。

爲首一員大將,黑盔黑甲,胯下鐵驊騮,掌中一杆大槍。身後跟隨八百精壯,一個個全都是鑌鐵罩面盔,鑌鐵鎖子甲。爲首一排,大盾長刀,盾後藏有弩兵,長槍兵,長矛兵,林立其後。

這一支人馬出現,帶着一股子肅殺之氣。

迅速橫在了鸞衛身前,整齊迅速,卻沒有發出半點聲息。

鸞衛隨後,退入宮內,宮門緊閉。

那黑甲將軍厲聲喝道:“張繡,背主小人,還不下馬投降,麴義在此,恭候多時。”

第406章 水淹七軍(三)第13章 殺戮一(下)第177章 西園立八校(二)第499章 決戰之殤逝第485章 長安(四)第47章 鄙夫之怒第373章 長安之亂(五)第455章 泰平問對第177章 西園立八校(二)第43章 父子一諾(1)第397章 十年(七)第170章 辨王子(三)第9章 擂鼓翁金錘(1)第135章 俸祿三百石(二)第253章 董氏一門第336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四)第277章 雒陽烽火紀(一)第466章 溫侯(四)第371章 長安之亂(三)第190章 奉旨募兵第64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7章 金城破羌(2)第495章 決戰之襄陽第233章 猛虎斃命第147章 董俷掌兵第375章 長安之亂(七)第186章 雍水畔,董俷戰三英(三)第366章 彈汗山(四)第355章 孫劉聯盟第466章 溫侯(四)第245章 國運昌盛第8章 大姐(1)第85章 南宮鉅變第24章 西部都尉(2)第282章 請主公上坐第151章 鐵馬金戈入夢來第12章 心思(1)第396章 十年(六)第60章 雙醜會第303章 大遷徙第464章 溫侯(二)第72章 火燒盤龍谷(一)第318章 大決戰(一)第365章 彈汗山(三)第356章 諸侯亂,何去何從第305章 大生意第270章 董卓籌謀未來(一)第137章 春宵一刻值千金第190章 奉旨募兵第190章 奉旨募兵第265章 雞鹿塞(完)第447章 覆沒第482章 長安(一)第427章 長阪坡第369章 長安之亂(一)第163章 韓與馬(完)第235章 滎陽大戰(一)第13章 殺戮一(上)第21章 敲山震虎(1)第20章 董衛聯姻(2)第293章 先秦大匠第43章 父子一諾(2)第126章 一手黃金一手屠刀(一)第186章 雍水畔,董俷戰三英(三)第8章 大姐(2)第446章 無題第287章 郭汜焉能爲人第155章 流言四起第461章 宮孫乎?第282章 請主公上坐第121章 虎女營第4章 殺人歌(2)第391章 十年(一)第424章 錦帆賊(二)第104章 日趨嚴重第12章 心思(1)第93章 絞肉機(五)第318章 大決戰(一)第488章 長安(完)第283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462章 沒落陸家第179章 惡來逞威第115章 兄弟重逢第132章 龐家有子名令明第65章 巨魔襲來(一)第23章 阿醜相隨(1)第284章 亂亂亂(一)第239章 那一刀的風情第335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三)第326章 盧龍塞第359章 小溫侯(二)第34章 巨魔兒第67章 斬雷公第92章 絞肉機(四)第135章 俸祿三百石(二)第406章 水淹七軍(三)第449章 賈詡二謀荊襄(二)第236章 滎陽大戰(二)第481章 蒼亭之殤第345章 徐州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