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飛將雄風

入九月,天氣越來越涼。

一夜濛濛細雨,給這深秋帶來了一絲隆冬的寒意,枯黃的樹葉灑落在地上,更顯蕭索。

官道旁,一朵不知名的白色小花隨風搖曳。

驀地從草叢中竄出一直灰色的兔子,蹦跳兩下,正準備將這小花吞掉,突然間又瞪大了眼睛扭頭眺望。

正是清晨,有薄薄的霧。

大地突然劇烈的顫動起來,一陣悶雷聲,從遠處傳來。

滾滾塵煙,席捲霧氣,如巨浪排空般的撲來。那轟隆的聲響越來越近,越來越清晰。

灰兔驚恐的鑽入了枯草從中。

一匹匹矯健的戰馬,極速馳來。無名的小花被一股風攔腰斬斷,飄舞的在半空。

落地的一剎那,一隻大腳踩了過來,緊跟着又是一隻……

大隊兵馬,順着官道,朝着成皋方向急行而去。

成皋,又名虎牢關。

位於水畔,南連嵩嶽,被靠河水,山嶺交錯,自成天險。

因西周穆王在此牢虎而得名,自秦置關、漢至縣以來,無不在此設防,是兵家必爭之地。

虎牢關號稱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呂布在三日前抵達,抖擻精神,要在這裡建立奇功,以洗刷早先的恥辱。故而,他出奇的勤奮,率領兵馬巡視城關,整點軍備,將一應守城物資,全部準備妥當。

此時,他正立於關上。向遠處眺望。

晨霧如絲。浮游於空中。萬物蕭索,帶着濃濃肅殺。

這種景象對於呂布而言,並不是非常的陌生。相反。當年在草原,在塞外,他不止一次的見到過這樣地景色。原以爲已經厭倦了草原地一望無際,可其實,那份眷戀,已經埋藏在心中。呂布手扶城垛。呼吸空氣中,那肅殺的氣息,整個人都精神起來。

“報……”

一個拖着長音的喊聲,把呂布從沉思中喚醒。

只見探馬沿着馬道飛奔,跪在呂布面前地時候,恰好是那‘報’字的長音止息。

“啓稟溫侯,關東諸賊先鋒軍已經過了河水,正向此逼近。約三千騎軍。七千步軍,預計會在一炷香後,抵達關下。”

探馬這活計,可不是隨隨便便的人就能做。

不但要馬上步下皆有武藝。更要眼疾手快,頭腦靈活。只一口氣把話說完的肺活量。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凡軍中斥候,都能稱之爲精英。眼前這探馬年紀並不大,只有十三四的模樣,可是看上去就透着一股子靈氣,令人頓時心生喜愛之情。

呂布並沒有在意這少年。

事實上,軍中不少強勇的年紀都不大,特別是在幷州軍體系當中,由於幷州苦寒,又兼時常有戰事,人地壽命都不是很長。而軍中強勇,十一二歲就當兵的多了去。

不爲別的,能吃上一口飽飯,足矣!

呂布臉上,浮起了一抹青色,頓時令那面頰原本柔和的曲線,呈現出一種殺意。

“下去吧……”

探馬站起來,正準備退下。

哪知道呂布卻突然把他喚住,“慢着,你速往陽,稟報侯,就說關東諸賊,已經抵達。”

“喏!”

小校立刻應命,轉身飛奔下關上。

爲什麼要通知董俷?是呂布向董俷臣服嗎?

當然不是……

呂布這等性情高傲的人物,豈能輕易向人臣服?不過,武人間有一種惺惺相惜,董卓麾下,董俷是唯一一個能和他打個平手的人物,兼之薰俷又爲他討來了這個差事,他對董俷是有感激之意。從地位上而言,二人爵位相差不多,但呂布是董俷的部曲。

作爲部曲,自然無法再向董俷討教。

呂布自認爲他胯下嘶風赤兔獸,掌中方天畫戟,當能勝過董俷。可說出來,誰又相信?

這股氣,就憋在心裡頭。

呂布要借這個機會,告訴董俷:兄弟,對不起了……這一次看來,是我要拔頭籌。

可以算是一種示威吧。

但這種帶着善意的示威,在武人之中,也只是平常事。

所以呂布並不擔心,會因此而得罪了董俷。能有董俷那樣地勇武,又豈能心胸狹窄?

“高順,集合陷陣營!”

“喏!”

“文遠守在關上,爲本侯坐鎮。其餘諸將,隨我出關……此次正要讓那關中諸侯知道,我呂布的高明!”

說話間,身後諸將齊聲應諾。

呂布下了關城,跨上嘶風赤兔馬,掌中方天畫戟,只帶三百精騎,就衝出虎牢關。

高順的陷陣營,於關前肅立。

千人的戰陣,在這雄關之前看上去有些單薄。可是卻給人一種窒息般地壓迫。

關東諸侯,在酸棗會盟,昭告天下,兵伐董卓。

可真正有心伐董的人,有幾人?這一點只從那會盟時地景象就能看的出來。

路諸侯,不是刺史就是太守,最差的也將軍。可挑然連個主盟的人都沒有選出來。

這主盟者,就類似於後世的司儀之類的角色。

主要就是祭告天地等一系列的儀式,而後宣高關東同盟成立。但要主意的是,這樣一個司儀的角色,一旦討伐失敗,就會成爲首惡。因爲從理論上而言,他是發起者。

諸侯推諉,曹操原本想爲主盟者,卻被戲志才和伊籍攔住。

“主公,我們這時候,可不要強作那出頭鳥……”

最後,還是廣陵太守張超的部曲,廣陵功曹臧洪實在看不下去了,站出來主持會盟。

反正有人做出頭鳥,管你是什麼官職?

而且臧洪也頗有賢名。做這個‘司儀’。貌似也不弱了聲勢。

由袁紹爲盟主,曹操爲參軍。諸侯兵分三路,分別自成皋、陽、陽翟三地進發。

袁紹主持北路軍。納漁陽太守公孫瓚、上當太守張揚等十路諸侯兵馬,共二十萬大軍由河內出兵,攻打成皋。

曹操、袁術爲中路軍兵馬,轄十五萬人自延津出兵,曹操爲中軍,孫堅爲前軍。自延津出兵,意圖攻佔陽,奪取敖倉。剩下南路軍,亦十萬餘人,自陽翟攻打大谷。

三路併發,以袁紹最爲積極。

剛成爲盟主,正需要建立奇功以震懾麾下。

河內太守王匡是袁紹的至交好友,哪能不明白他的心思?

自告奮勇。率領本部人馬爲先鋒,一萬大軍自河內出發,渡過了河水,撲向虎牢。

大軍氣勢洶洶。來到虎牢關下。

王匡卻發現對方早已經在關前列陣等候。

呂布一磕馬肚子上地飛虎蟾,嘶風赤兔馬自門旗下闖出。

只見他。頭戴三叉束髮紫金冠,稚雞翎隨風搖擺。身披大紅錦袍,佩掛麒麟面吞頭連環鎧。腰繫玲瓏獅蠻帶,一件大紅色披風在風中抖動,隱約可見那披風上所繡金絲麒麟圖案。人如虎,馬似蛟龍,在戰場上走馬盤旋,就如同一團烈焰滾動。

火焰中,隱隱可見麒麟浮游。

掌中一杆方天畫戟,胯下戰馬,更是嘶聲龍吟。

只這一個亮相,把個王匡就嚇了一跳。

薰賊麾下,竟然有如此猛將?

“呂布在此,等候爾等多時!”

聲若洪鐘一般,在肅殺戰場上,迴盪不息。

王匡一皺眉,“誰敢迎戰?”

“我來……”

陣中有一人大吼,拍馬舞刀,衝出本陣。話說,鮑忠這心裡憋了一口氣,想當年他可是西園新軍地中軍校尉,何進身死,董卓廢帝,他隨着袁紹一同離開了陽。

原以爲,憑他的本事,怎麼也能混個名堂。

可誰成想,袁紹麾下的戰將不少,比他能耐地人,可多了去。就連那一隻耳的傢伙,也比他厲害。這可讓鮑忠鬱悶壞了……打不過人,而空並不代表心裡服氣。

此次憋足了一口氣,要建立首功,讓袁紹知道他的本領。

飛馬衝向呂布,卻不想,當初他比武的時候,能讓董俷看着打哈欠,呂布有怎會把他放在眼中。

催馬迎上,嘶風赤兔走馬盤旋,呂布在馬上連動都不動,只靠着戰馬的靈性,輕鬆的讓過鮑忠地大刀。

“小賊,只此本領嗎?”

把個鮑忠羞的臉通紅,心中火氣,也顧不得自己不是呂布的對手,舞刀劈向呂布。

他昏了頭,王匡卻看出來了端倪。

“方悅何在,快救鮑忠……”

話音未落,從王匡身後衝出兩匹戰馬。

一匹馬上是鮑忠的部下,名叫孔秀;另一人,正是王匡麾下河內名將,方悅。

那方悅,身高八尺,掌中也是一杆方天畫戟。

呂布見有人用畫戟,那眼睛頓時亮了起來。也不理鮑忠,催馬迎着方悅就衝了過去。

這世上還有什麼事情,能比這更讓人感到羞辱。

鮑忠舞的正興起,突然發現人家不甩他了,找別人去了……

眼睛都紅了,厲聲吼道:“呂賊欺我太甚,納命來!”

在那個呂字出口的時候,呂布已經撲至方悅面前,擡手一記挑斬,鐺的就逼退了方悅,孔秀此時恰好跟上,被呂布反手一記怪忙翻身,撲棱一下就斬於馬下。翻身又衝到了鮑忠的面前,恰好是鮑忠喊出那個‘來’字,戟雲突現,一抹寒芒掠過。

鮑忠地人頭,噗的就被呂布砍飛了出去。

這眨眼間,兩員大將跌落塵埃。卻讓方悅有點懵了……

撥馬就走,卻見呂布不慌不忙,探手摘下雕漆寶弓,朝着方悅就是一箭。

呂布的弓,那可是正經的五石強弓,弓弦是用金絲和狼筋混雜製成,其力道可達到二百八十步地距離。方悅耳聽弓弦聲響,胸口噗的一涼。胸前就多了一根箭頭。

二人相聚。接近

十步。

方悅不可思議地回頭看了一眼呂布,撲通就跌落馬下。

關上,張遼看地是熱血沸騰。厲聲喝道:“擂鼓,爲溫侯助威!”

幾乎是在同時,呂布舉起了方天畫戟,口中一聲厲喝:“殺!”

三百精騎在宋憲、曹性的帶領下,隨着呂布就衝向了敵陣。與此同時,高順揮展令旗。

“陷陣無雙……陷陣無雙……”

長槍矗立。七百陷陣營在大地上捲起了一股洪流,如同千軍萬馬馳騁一般,令王匡魂飛魄散。

“擋住,擋住他們……”

王匡嘶聲吼叫,卻見一團火焰已經殺入了陣中。

呂布左衝右突,真的就好像烈火一樣,所到之處捲走吞噬河內軍地性命。那方天畫戟,猶如巨龍遊走。赤兔馬更是嘶聲長嘯,鐵蹄踏碎大地,河內軍人數雖衆,卻被呂布殺得膽戰心驚。抱頭鼠竄。緊跟着,精騎席捲而來。隨着呂布不斷遊走。

宋憲、曹性二人各領一支人馬,忽而散、忽而聚,帶起滿天腥風血雨。

河內軍的陣型,被撕扯,分割成了碎片。而這時候,一股洪流撲至,長槍寒光閃閃,把個河內軍殺得是慘叫連連。王匡一看這情形,就知道完了……

“退兵,退兵!”

王匡嘶聲叫喊,卻引來了呂布的注意。

在敵陣中衝殺,死人無數。可呂布的身上,卻還是乾乾淨淨。

見王匡撤退,呂布怎肯放過?催馬向王匡就撲了過來,方天畫戟上下翻動,血肉橫飛。

殘肢斷臂,拋灑於地面。

許多士兵被撞倒在地,還沒來得及爬起來,就被一陣亂蹄踩成了爛肉。

“賊子,休走……”

呂布如劈波斬浪一般,自亂軍中殺開了一條血路,撲至王匡面前。手起戟落,將王匡挑於馬下。鏘的抽出寶劍,砍下了王匡的人頭,而後將其掛在了赤兔馬地頸上。

如此一來,首功當是我的了!

呂布歷嘯連連,一千人追着一萬人漫山遍野的狠殺起來。

張遼在關上看的清楚,不禁暗自點頭:這世上武將,舍溫侯其誰?

不過這念頭剛起,又不由自主的搖起了頭來。

也不一定,至少陽城就有兩個,陽還有一個,與溫侯不分伯仲。嘿嘿,關東諸賊,不知死活啊……

一場戰鬥,從晨間殺到了正午,河內軍被殺得四散奔逃,死傷不計其數。

若非袁紹不放心,在王匡出發之後,緊跟着就派出了橋瑁和袁遺,說不定這剛過了河水的河內軍,就會被呂布追殺的退入河水中。如果那樣,聯軍可真的是丟大臉了。

即便如此,呂布以微小地損失,斬殺河內軍兩千餘人,俘虜三千,其餘士兵,四散逃離。

可正如他所說的那樣,拔了頭籌。

掌得勝鼓回關,卻發現張遼並不是很開心。

“文遠,何時愁眉苦臉?”

“溫侯,今日雖然獲勝,但只是小勝。只怕不日會有大軍抵達,那時方爲血戰啊。”

呂布不由的一蹙眉,有點覺得掃興。

歷史上的呂布,是個桀驁不馴,很剛愎自負地人。也許,是因爲在陽城下連遭敗績的緣故,此時地呂布,心裡雖然不高興,可是卻變得,能聽取部曲的合理建議。

“以文遠之見,我等當如何是好?”

張遼很欣慰,因爲這樣的溫侯,纔是他所希望見到的主將。

“溫侯,我有一計,當能再搓諸賊士氣。”

說着,他在呂布耳邊輕聲細語,說出了計策。卻聽得呂布連連點頭,大笑不停。

“文遠智將,果然不俗,就依你所言。”

第二天,得知王匡戰死的消息,已經渡過河水的袁紹,不由得放聲痛哭。

“我誓取賊人首級!”

袁紹大怒之下,命公孫瓚爲先鋒,率領麾下白馬義從,再次撲向虎牢關。而他則親督三萬大軍緊隨其後,於當天正午時分,抵達虎牢關下。

虎牢關偃旗息鼓,卻看到城頭上一根竹竿,挑着一具無頭死屍。

那死屍被拔得精光,腳下還掛着一塊大布,上書幾個大字:從賊者,皆如王匡。

眼見到好友死了還要受此屈辱,袁紹在馬上,氣急攻心,一口鮮血噴出,一頭載落下馬。

第252章 忠奸難辨第54章 分道揚鑣第167章 雒陽名士皆瞽目第176章 西園立八校(一)第344章 名士之殤(三)第124章 敕勒歌第40章 董卓喪女第363章 彈汗山(一)第61章 惺惺相惜第332章 曹呂聯姻第453章 張任露崢嶸(二)第500章 大結局第159章 韓與馬(一)第38章 中原無戰事(一)第59章 古之惡來第74章 飛燕南行第186章 雍水畔,董俷戰三英(三)第383章 沿着錯誤軌跡第102章 陰錯陽差第111章 孟德登場第464章 溫侯(二)第493章 鐵鎖橫江第144章 雒陽城內大宅門(二)第7章 金城破羌(1)第8章 大姐(1)第61章 惺惺相惜第245章 國運昌盛第109章 奉孝出馬第213章 廖化怎能做先鋒(二)第122章 疑似夢中第55章 行路難第261章 雞鹿塞(一)第26章 宴無好宴(2)第158章 天人感應第275章 司馬防(一)第38章 中原無戰事(一)第89章 絞肉機(一)第341章 大戰起,誰是晃去(完)第307章 沙沙有心事(二)第256章 曹孟德的退讓第403章 袁紹亦躊躇第4章 殺人歌(2)第72章 火燒盤龍谷(一)第185章 雍水畔,董俷戰三英(二)第157章 建春門血案(二)第128章 涼州之亂第112章 江東猛虎第332章 曹呂聯姻第144章 雒陽城內大宅門(二)第113章 文臺受辱第160章 韓與馬(二)第334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二)第304章 開始吧第250章 漢安軍第287章 郭汜焉能爲人第138章 亦幻亦真第420章 煮酒(二)第40章 董卓喪女第377章 長安之亂第177章 西園立八校(二)第88章 以漢之名(二)第18章 放長線第430章 夏侯蘭(二)第223章 那是誰?第9章 擂鼓翁金錘(2)第291章 南山桃花源(三)第295章 並非那麼簡單(二)第377章 長安之亂第110章 黨人憂患第498章 決戰之一子絕殺第53章 追悔莫及第102章 陰錯陽差第440章 暗藏殺機第239章 那一刀的風情第19章 綠漪心思(2)第152章 蔡邕歸來第374章 長安之亂(六)第360章 小溫侯(三)第466章 溫侯(四)第222章 大文章第7章 金城破羌(1)第185章 雍水畔,董俷戰三英(二)第398章 十年(八)第1章 重生(1)第209章 大宅門之四小虎第396章 十年(六)第288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103章 單福先生第122章 疑似夢中第37章 再遇裴元紹第106章 將軍威武第50章 荒野偶遇第296章 並非那麼簡單(三)第105章 父子相逢第461章 宮孫乎?第10章 獅鬃獸(1)第198章 奔走雒陽第68章 斷頭溝第159章 韓與馬(一)第38章 中原無戰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