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漢帝出巡

中平四年十月,有異鳥於北邙現身,生有五彩羽毛,名叫三聲,化虹而去。

有人認出,那異鳥頗似傳說中的神鳥鳳凰。

這是天降祥瑞,雒陽百官上書於漢帝,請求漢帝出巡,於泰山封禪。

所謂封禪,是帝王爲祭拜天地而舉行的儀式,也是規模最爲盛大,耗費最多的典禮。

【封】,就是天子登上泰山築壇而祭天。

【禪】,注意,這裡並非是發chan的音,而應發音爲shan。於泰山下小丘除地祭地。

封和禪連在一起,就是向天地宣告人間太平。

對此提議,漢帝頗有些心動。也許這鳳鳴北邙,真的是要他進行封禪大禮的預兆吧。

當下於百官商議,決定在新年的第一天,在泰山舉行封禪大禮。

而在此前,當出巡天下。其實自雒陽出發而往泰山,並不是很費事。但好不容易要舉行一次封禪大禮,當然要讓天下人盡知皇恩浩大才行。巡遊全國,那也不可能,就算是天下真的太平,漢帝也受不了那舟車勞頓之苦,故而袁隗出了個折中的主意。

自雒陽出,經河內走上黨,入冀州由趙國、高邑至清河國。再南下歷城,抵達泰山。

待封禪大典結束,至魯國而犒賞朱儁大軍。

再從魯國出發,經山陽、濟陰、潁川回雒陽。如此一來,司隸、冀州,青州,徐州,兗州,豫州都沾了邊兒,天下十二部州走了一半,也算是出巡天下,宣示皇威。

漢帝一聽,立刻表示同意。

能少走一點路,還是儘量少走一點路吧。反正,這意思到了就行,還真要出巡全國不成?

當下行程就安排妥當,自大將軍府往各地的軍令迭發。幷州、幽州以及司隸地區兵馬調動,嚴防胡人作亂,擾了皇上出巡的性質。同時又向各地兵馬號令,特別是針對於駐紮在魯國三州交界之地的朱儁,更是嚴詞指出,絕不可令流寇擾了聖駕。

這次出巡的意義很重大,也是自黃巾之亂後,漢帝的第一次出遊……哦,是出巡。

故而各地人馬立刻響應,管你是當地豪強還是世族大戶,總之要給我橫下一條心,皇上所到之處,必須是歌舞昇平。出了一點亂子,不論你出身,這邊屠刀伺候。

政令發出之後,各地雞飛狗跳。

而雒陽也亂了起來。您想想,這可是皇帝出巡,那派頭,那儀仗,那動靜,能小了不成。

位於司隸地區的羽林軍左騎奉命往河內集結,作爲開路先鋒。

北宮校尉董俷,帶北宮三營和鸞衛營人馬,共四千人爲中軍護衛,負責隨行護駕。

當董俷接到這一任命的時候,有點發懵。

在他看來,皇帝出巡,自應該有大將軍何進隨行纔是,他一個小小的北宮校尉,哪有如此資格?

“岳父,皇上這是弄錯了吧!”

“哪裡弄錯了?”

“我好像沒有這個資格,做隨行護駕的主帥吧。”

蔡邕卻是笑呵呵的一眯眼睛,“皇上說你有資格,你不就有資格了嗎?怕什麼,你又不是不會帶兵?元卓可是說了,你手下如今可是藏龍臥虎。介紹過去的晏明,亦是有萬夫不擋之勇,他很滿意……你能把那些老爺兵帶成虎狼之士,當主帥亦是易如反掌。”

一旁蔡琰可不樂意了!

“父親,帶兵打仗是帶兵打仗,我家阿醜怕過誰?可這是護駕啊,萬一有點差池,豈不是……”

“你家阿醜,你還是我女兒呢!”

蔡邕說完,又和顏悅色的對董俷說:“西平此去,定要保護皇上週全。我前些日子聽驃騎將軍董承說,皇上似有意要大用你。這次護駕也正是一個契機,說不定回來之後,你可就是我大漢朝冠軍侯之後的第一個十八歲的將軍……好好幹,老夫甚看好你。”

這老頭純粹是站着說話不腰疼。

將軍?董俷還真的是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就算是漢帝想要他當將軍,也要有命當纔是。君不聞:伴君如伴虎嗎?伺候皇上,那可絕對是一個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不過董俷也看出來了,想推卸是不可能。

推卸,那叫抗命,滿門抄斬;不推卸……

岳父啊岳父,您可真是給您女婿出了一個老大的難題。

送走了蔡邕之後,董俷在書房中,召集來了典韋等人前來開會。

“我即日將隨行護駕,大哥擔任下軍校尉當小心謹慎纔是。我總覺得這次封禪有些古怪,可是又說不出來。我隨行期間,將巨魔士全部調入大宅門內,嚴加防範。”

衆人點頭,董俷隨即又讓命唐周擔任典韋的助手。

典韋猛是猛,可有時候不夠機靈。有唐周在,當能有所裨益。

同時正式任命龐德爲北宮軍司馬,麴義爲北宮左都。出巡期間,北宮留守一營有二人掌管。任紅昌自然也要隨行,那麼宮內護衛,就由司馬香兒和李信接掌。這二人都是心思細膩的姑娘,而且麾下鉤鑲女兵,如今也是訓練出衆,裝備更加精良。

漢帝出巡,宮中不能沒有人。

董皇后年長,皇子協年幼,都不宜舟車勞頓,故而留在雒陽。

何皇后和王子變,則隨行。

董俷把這筆帳目裡的條條框框一一展開之後,頓時感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壓力。

一方面要保護皇上,另一方面要皇宮無憂,實在是個麻煩事。

帶走辨王子,留下協王子……

皇上莫非是在表達一個信號嗎?

董俷對於這檔子事情從來是敬謝不敏,如今看起來,他好像也要被捲入這場爭紛。

“張繡怎麼辦?”

典韋突然開口詢問,“二弟你不打算敲打他嗎?”

說實話,在座的人對張繡都有一點不滿意。這傢伙……自從擔任了典軍校尉之後,似乎變得非常傲氣。與昔日的袍澤,漸漸的有些疏遠,甚至不太願意交往了。

同時涼州人,而且同出於北宮。

張繡的這種行爲在許多人看來,無疑於是一種背叛。

董俷也不是不知道,但他是懶得去理睬那傢伙。走了就走了,只要別招惹我就行。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隨他去!”

董俷淡然道:“不管怎麼說,大家袍澤一場,他只要不來招惹我們,我們無需理睬。”

“也罷,就這麼說!”

典韋也很無奈,聳了聳肩膀,不再提這個人。

豈曰無衣,修我戈矛……

那說起來確實是很感人,可這世上,究竟能有多少人在利益面前,仍記得戰友之情?

“沙沙,你與我同行否?”

沙摩柯搖頭,“我不去,我要留在雒陽,給二哥看家?”

衆人聞聽,不由得用詫異的目光向沙摩柯看去。沙摩柯那張紅臉,頓時成了紫色。

“我可不是爲了玉娘!”

這呆子,誰又說你是爲了那甘玉娘?

這就叫不打自招,董俷忍不住哈哈大笑,書房裡的衆人,也不禁爲之莞爾,氣氛頓時緩解了不少。

十一月二日,漢帝啓程,自德陽門出,浩浩蕩蕩向孟津出發。

三營一衛,共四千人,簇擁輦車徐徐駛出了雒陽城門,沿途皆有官軍護送,好不威風。

董俷以王雙爲先鋒,領一營人馬開道。

又命成廉領一軍爲後軍。他自領一營一衛,以任紅昌爲副將,班咫爲軍師爲中軍護衛。

鸞衛營居中,北宮衛在外,一路下去,當真是威風的很。

何進、袁隗率領百官恭送,待車仗漸行漸遠,這才方散了去……

“本初,爲何最近不見伯求?”

袁紹心裡一驚,忙做出茫然之色道:“這個……侄兒也不知道。叔父您也知道伯求先生的脾氣,他若是想出去走走,誰也不會說。再者,想來伯求先生也是心情不甚好吧,故而出去走走,散散心,所以也沒有和我們說。”

袁隗奇怪的看了袁紹一眼,“本初,你這是怎麼了?我不過隨口問問罷了。”

“呵呵,侄兒這不是害怕您擔心嘛……”

“我有什麼好擔心?”袁隗搖着頭說:“你最近有點古怪,別是有什麼事瞞着我吧。”

“侄兒怎敢……”

“好了,好了,我知道你處事有分寸,也就是這麼說說而已。不過,公路近來有點不像話。我知道他還心念着蔡家女,可那蔡家女已經兩嫁了,讓他莫要再招惹是非。董家子多少還是個明事理的人,他一走,那家中的兩頭老虎,可不講理。”

袁隗說的是典韋和沙摩柯。

典韋如今是命官,還多少好一些。若是惹了沙摩柯,那可是個正經的蠻子,會在乎誰?

“侄兒一定好生勸說公路,讓他莫要再招惹是非。”

“如此甚好,甚好……”

袁隗一邊走,一邊嘀咕:“人老了,總是會變得疑神疑鬼。這份家業,遲早都是要交給你們兄弟。你還好一些,可是公路,實在讓我不放心。雖說他結交名士,可王允此人,才能是有的,也懂得機變。只是心胸不夠寬宏,只怕將來不得好死。”

這不得好死,並非是一句罵人的話。

非生老病死的死亡方式,都可以稱之爲不得好死。

袁隗,是在替王允擔心。但有些話又不好說的明白,只能借袁紹的口,來轉達了。

袁紹哪有心情管這個。

剛纔袁隗的兩句問話,險些讓他嚇得半死。

越想,越覺得何顒的那個主意不夠妥當。成功了,士人們或許能有機會,可如果失敗了呢?那士人們,恐怕是死無葬身之地。當務之急,要儘快從此事脫身出來。

想到這裡,袁紹忍不住深吸一口氣,平靜心中的躁動。

“本初,你這是怎麼了?”

恰有曹操路過,見袁紹心思不寧,就忍不住問了一句。

“我,我很好啊,我一點事都沒有,孟德過慮了!”

我過什麼慮了?

曹操弄的有些莫名其妙。袁紹也意識到,自己似乎有些失態,連忙打了個哈欠道:“我最近總是思緒過多,睡的不好,故而……呵呵,孟德休要見怪。說起來,自我回雒陽後,還沒有和昔日好友一起聚會過。不如今晚我來做東,孟德以爲如何?”

誰做東那都是小事,曹操還是覺得袁紹有古怪。

不過他也懶得去過問……但袁紹說的也不錯,這兩年,昔年的友誼,似乎卻是淡了許多。

“那就翠鶯閣吧,我來找人。”

“呵呵,那就拜託孟德了……”

曹操笑道:“你我相交多年,本初怎地如此客套?可惜董西平不在,否則倒也有些樂趣。”

又是董俷!

袁紹現在極爲膩歪這個名字,若不是他,何顒又何必兵行險招呢?不過臉上還不能表露,當下笑道:“董西平一介武夫,又有什麼樂子?要是他在,恐弱了情調。”

曹操搖頭說:“本初,如果你認爲董西平只是武夫,那可真的就錯了。其外表雖魯,卻也是懷憂國憂民之心。你還沒有回來的時候,我們曾有一次聚會。當時文舉,孔璋皆在。原本是想要取笑那董西平一番,故而行酒令於酒桌上吟詩作賦。”

“他?能作詩?”

袁紹冷冷一笑:“若沒有蔡翁和蔡家女在後面爲他搖旗吶喊,他能有今日名氣?只是那一本道德經,卻讓他給標註的是亂七八糟,不倫不類,他還能做什麼詩賦?”

曹操正色道:“本初此言差矣……董西平並非是剽竊蔡翁的詩賦,只怕是確有真本事。當時孔璋就讓董西平以桌上的佳餚作詩。董西平只沉思片刻,就奉上一首: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雖不華美,卻是真切。”

袁紹聞聽,心裡不禁咯噔了一下。

“想必是那蒙上的,沒什麼值得稱道……呵呵,我們莫要再提這董西平了,我還有點事情,就先走了。孟德莫要忘記叫上公達他們,晚上我就在翠鶯閣恭候你們。”

說完,袁紹匆匆的走了。

曹操看着袁紹的背影,不由得暗自嘀咕:今天本初是怎麼了?卻如此的急躁不安?

冀州刺史,治於高邑。

時已值隆冬深夜,滴水成冰,酷寒無比。

冀州刺史王芬的書房中,卻依舊是燈火通明。火盆子裡的炭火噗噗直竄,令這房間裡,流轉着一種令人心情浮躁的暖意。

王芬坐在上首。

除了他之外,還有幕僚周旌,是沛國名士,曾師從鄭玄,精通於六經。二人神色肅穆,在周旌對面,赫然坐着何顒。同樣的,何顒此刻面色陰沉,看上去很嚴肅。

“聖駕已經到了趙國,王大人……該下決心了!”

何顒的聲音帶着一絲陰森之氣,“在下思忖,唯有此,我士人方能獲喘息之機。”

周旌說:“那萬一失敗呢?”

“失敗了,你我皆死無葬身之地。”

王芬沒有說話,依舊是顯得非常猶豫。何顒在數日前抵達高邑,直接找到了王芬。與何顒,已經相識了多年,早在李膺、陳蕃行北軍之變的時候,二人都是最爲堅定的黨人。後來李膺、陳蕃誅殺閹寺王甫失敗後,何顒流落江湖,而王芬則被關進了牢獄。一晃這麼多年過去了,王芬因交好何進而成爲了冀州刺史,何顒依舊一介白身。但這身份上的差異,並不能斬斷二人的友情。當何顒到來時,王芬還是非常高興。

可誰知道,何顒居然上來就提出了一個讓王芬瞠目結舌的問題。

刺殺漢帝……廢立新君!

雖說皇權已經不再如當年那般強大,可漢帝立新軍,天下動盪即將平息,這皇權正有興復的趨勢。弒君……這可是誅九族的大罪。就算王芬膽大,也是嚇了一跳。

何顒把朝堂上的情況說明白了之後,開門見山的說:“王兄,武人主政,皇權興立,則當年李大人、陳大人的理想再無實現的一天,而我黨人,只能淪爲芻狗。”

“有這麼嚴重嗎?”

“只比這更嚴重……”

王芬藉口要考慮,一方面軟禁了何顒,另一方面又和心腹周旌商量。

經過十數日的反覆斟酌,王芬終於下定了決心。

“若弒君,由誰爲帝?”

何顒道:“合肥侯劉真,可爲新帝。”

王芬瞪着何顒,“合肥侯劉真,性情溫和,確是我等輔佐的對象。只是此舉實在……”

“王兄,莫要再猶豫了!”

何顒說:“如今我等已經成弦上之箭,不得不發。若能成事,則你我將爲伊尹、霍光。大漢江山,也將因你我而得以中興。我已經拜託許攸賢弟,請他聯絡冀州士卒豪強襄助。預計也就是這一兩日,子遠就會抵達高邑。我只問你,你如何做?”

“我聽聞,此次隨行護駕的,乃是那虎狼之將,誰能抵擋?”

“虎狼之將?”何顒冷笑一聲,“就算他生了三頭六臂,又能怎樣?子遠已經聯絡了各地豪強,能湊足五萬人馬。只要你王兄能點頭,這五萬人馬,歸你指揮。”

“當真?”

“我若食言,當死無全屍。”

王芬越發心動。聖駕隨行不過三四千人,加上在河內集結的羽林軍左騎,也不過萬人。而己方卻有五萬人,還沒有算上駐紮在高邑附近的三萬人馬,八比一,可與之一戰。

正在這時,書房門突然被人敲響。

“老爺,門外有一位先生名叫許攸,自稱是您多年故交,有要事與你相商。”

何顒聞聽,鼓掌大笑:“王兄,還擔心嗎?您看,子遠已經來了,我等大事可成。”

王芬忙起身道:“快快有請。”

不一會兒的功夫,就見許攸披着厚厚的雪氅,走進了房間。在他身後,尚跟隨三人。

爲首的一人,身高八尺,面如冠玉,齒白脣紅。

只是美中不足的,卻是少了一隻耳朵。在原本儒雅的風度之中,平添幾分彪悍之氣。

左右兩邊,各有一大漢。

一赤面美髯,一豹頭燕頜。這三人一出現,周身所散發出的彪悍殺氣,令空氣爲之一滯。

王芬奇怪的道:“子遠,這三位是……”

“犯官劉備劉玄德,特來向大人請罪!”

那白麪黑鬚漢子,上前一步,屈膝跪地,恭聲回答。

第13章 殺戮一(上)第408章 羣虎出閘第211章 帝非帝,王非王第9章 擂鼓翁金錘(2)第371章 長安之亂(三)第159章 韓與馬(一)第309章 皆爲漢民第249章 一紙詔書諸侯亂第312章 戰徐州第345章 徐州一夜第490章 野望第23章 阿醜相隨(1)第441章 千里草第448章 賈詡二謀荊襄(一)第460章 科舉第217章 昭寧大事記(完)第203章 誰爲虎狼將第115章 兄弟重逢第72章 火燒盤龍谷(一)第26章 宴無好宴(2)第425章 當陽(一)第422章 五蠻第16章 所爲何來(2)第17章 求官(1)第38章 中原無戰事(一)第59章 古之惡來第180章 疑似太平盛世來第417章 議和第328章 西域二三事(二)第371章 長安之亂(三)第441章 千里草第289章 南山桃花源(一)第11章 馬奴小鐵(1)第306章 沙沙有心事(一)第293章 先秦大匠第480章 家與國第259章 紛亂開局第466章 溫侯(四)第265章 雞鹿塞(完)第19章 綠漪心思(1)第441章 千里草第438章 另有蹊蹺第331章 涼州詞第90章 絞肉機(二)第456章 兩大錢第89章 絞肉機(一)第11章 馬奴小鐵(1)第345章 徐州一夜第380章 魯肅獻策合縱第208章 大宅門之匪從何來第265章 雞鹿塞(完)第346章 昔日重現第183章 雍丘之戰(二)第400章 獅虎第7章 金城破羌(1)第120章 河東一霸第91章 絞肉機(三)第157章 建春門血案(二)第216章 昭寧大事記(三)第147章 董俷掌兵第237章 戲志才之死第3章 天生力王(1)第342章 名士之殤(一)第105章 父子相逢第255章 求賢令第76章 五溪蠻人第150章 郎心死鐵,風情不解第6章 伏波遺寶(1)第208章 大宅門之匪從何來第275章 司馬防(一)第439章 封國第329章 西域二三事(三)第59章 古之惡來第442章 如此簡單第87章 以漢之名(一)第143章 雒陽城內大宅門(一)第5章 欲學萬人敵(1)第34章 巨魔兒第299章 鏖戰(二)第194章 賢士無蹤,武鬥丹陽第324章 大決戰第356章 諸侯亂,何去何從第483章 長安(二)第48章 緣深緣淺第263章 雞鹿塞(三)第182章 雍丘之戰(一)第69章 轉戰青徐第191章 徐庶求學第79章 張機辭官第424章 錦帆賊(二)第21章 敲山震虎(1)第399章 十年(九)第450章 陽謀(一)第106章 將軍威武第8章 大姐(2)第101章 義真之死第481章 蒼亭之殤第384章 郭嘉之死第172章 有女文姬第381章 陳宮論連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