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興盛不過三代

董俷萬萬想不到,王越竟然是要董鐵當他的弟子。

在此之前,他還以爲王越想要求個一官半職,畢竟許多人,甚至包括蔡邕在內,對王越這個人似乎都很鄙薄,言辭間很是不尊重。這種情況下,董俷是真沒有想到王越提出這樣的要求。

讓董鐵做王越的弟子,聽起來好像不錯。

“小鐵若能學得前輩的劍道衣鉢,自然是他的福氣。只是不知道前輩可有什麼條件?”

雖然王越一再說明,他對官場已經沒有興趣。

但董俷還是小心翼翼的問出了這句話。俗話說的好,天底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嘛。

王越苦澀一笑,自然能聽出董俷這話中之意。

沉吟了許久之後,他輕聲道:“條件嘛,談不上,只不過王某有個小小的要求。”

董俷說:“請前輩明言。”

“我生平授徒無數,至今受我悉心教導者有二。一是史阿,大人之前已經見過;這第二個人,卻……是當今皇上的大皇子辨,隨我修習劍術,屈指也有三年時光。”

大廳在座之人,除董俷之外,對王越瞭解的人並不多。

張繡算一個,不過也僅僅是從他授藝恩師童淵那裡聽過一些,可並非是特別瞭解。

當王越提出要收徒弟的時候,張繡的眼睛唰唰閃亮。

連童淵對王越也是非常的佩服,說生平能與他一戰的人,除遠赴東夷遊歷的鄧展之外,唯王越一人。鄧展劍法絕倫,但卻偏於陰柔,不合男兒陽剛之氣,走了偏鋒……而王越的劍法,卻是剛正凶猛,大開大闔之中,更有正大氣概,爲正道。

故而,張繡怦然心動。

不過在王越選定了董鐵後,張繡不免失落,也沒有聽清楚後面的話語。

而其他人,聞聽王越居然是皇子之師,頓時肅然起敬。

董俷說:“此事我曾聽岳丈說過。”

“皇家的事情,我一介落魄劍客自然沒有資格去管,但是辨皇子,隨我修劍三年,我對他還是有些瞭解。雒陽人常說辨皇子輕浮懦弱,其實也不盡然。只是生在皇宮大院,從未見過外面的事情,加之皇上不喜於他,故而這性子是越發的內向。”

“哦?”

市井小民,對這皇家事最爲上心。

即便是董俷這個有着未來時代記憶的人,一樣不免好奇。

評書中,皇子辨是個很悲情的人物,登基不到三十天就被他老子廢掉,而後又……

很同情這個人,哪怕今日站在董卓的立場上,董俷依舊不明白老爺子當時是怎麼考慮。好幾次聽到過皇子辨的傳聞,似乎沒有一個人說他好,唯王越說出了另一個版本。

“處在皇子辨的位置上,難免會受到許多人的注目。皇上的,大將軍的,朝臣的,內宮的……可所有人都好像忘記了一件事情,辨王子如今才九歲,還是個孩子,怎麼可能承受那麼多人的關注?這關注越多,他壓力越大,也就越發的沉默。”

王越這番話,說的頗有道理。

董俷點了點頭,卻沒有接口說下去。

王越說:“我與辨王子接觸三年,說實話他很聰明。只是因爲這性子的問題,時常會……一開始我也會責備他,可我越責備他,他就越不敢說話,甚至臉劍都拿不起來。我後來終於明白,非辨王子愚魯,實在是他心裡有個結。在座諸公,九歲時又在做什麼?或是享受童年之樂,或是與家人相聚,何曾有過如此巨大的壓力?”

滿座之人都沉默無語,但毫無疑問,王越的話打動了他們。

即便是董俷,雖然說這一世的童年過的有點艱辛,可更多的是因爲他上一世成熟的記憶。即便是被家中人視爲妖魔,依舊有奶奶,有姐姐的寵愛和關懷,很快樂。

不論是奶奶,或者是別人,從沒有給他過太大的壓力。

故而,王越的話,他感觸最深。

“前輩,有什麼要求,您就只管說吧。我能做到的,一定幫忙。”

“辨王子少有人陪伴,整日呆在皇城裡,沾了一身的脂粉氣。我想在大人練兵時,借用大人的場地,讓辨王子也來練武。這樣一來,也方便我傳授董鐵劍術,可否?”

這理由聽上去合情合理,而且也沒什麼難度。

蔡邕說過,擔任北宮校尉以後,鸞衛營就要進駐北宮,同時讓出西園的場地來。

外部有巨魔士,內部有鸞衛營,不管那個場地,隨辨王子選擇吧。

當下,董俷答應了王越的要求,並且讓董鐵在衆人的注視下,向王越行了拜師禮。

送走王越,已經是月上柳梢頭。

董俷飢腸轆轆,卻不能馬上吃飯,因爲他還要去感謝那兩個恩人。

讓典韋和沙摩柯做東,在議事廳中擺下了酒宴。董俷在董鐵、成蠡的帶領下,穿過夾道,來到了一個偏僻的小院中。門口有衛士站崗,見到董俷,立刻插手行禮。

董俷笑着和他們打了個招呼,就進了院子。

一個大樹下,兩個魁梧的漢子正在月光下對酌。

董鐵說:“平叔大哥,晏大哥,這就是我家主人,特來看望和感謝二位。”

二人身上還纏着繃帶,顯然當時受了不輕的傷。

聞聽連忙站起來,“草民班咫(晏明),見過俷公子!”

“二位快快請起,莫要客套。若非二位壯士,我那娘子定然……俷感激萬分!”

說着,董俷拱手深施一禮,那二人連忙還禮,顯得非常激動,也有些手足無措。

不過也就是這一禮,董俷看出了二人的區別。

班咫,身高七尺五寸左右,體魄壯碩,相貌俊朗,舉止間頗有進退,顯然家教不俗。

而另一人,也就是那晏明,身高八尺,膀闊腰圓。

一張蠟黃色的臉,殘眉環眼。大蒜頭鼻子,闊口白牙,手掌青筋畢露,孔武有力。

董俷一怔,心道:怎麼又是一個醜鬼?

但臉上卻沒有表露出來,笑呵呵的擺手示意:“實在是抱歉,直到這會兒我纔來道謝。怠慢了兩位,還請原諒……正好,我到現在也沒吃東西,若二位不嫌棄,可否容我加入?”

班咫、晏明二人相視一眼,連忙說:“能和大人同桌用餐,是我等的福氣啊!”

“哈哈哈,莫要說這些俗氣的話語,你我都是武人,這裡也沒有外人,不用客氣。”

說着話,董俷坐在石凳上,一手拉着班咫,一手拉着晏明坐下來。

“小鐵,讓廚房再做些飯菜。兩位大哥都是好漢,這些女人吃的玩意兒撤掉,好酒好肉的送過來,聽明白了嗎?”

“小人這就去吩咐!”

晏明咧開嘴笑了,“大人,您這話我愛聽,這些飯菜好是好,卻不夠爽快。俺還是喜歡大碗觴酒,大塊吃肉,那纔是爺們兒的飯菜,只是憋在心裡,不敢說罷了。”

這也是個直腸子人……

董俷哈哈大笑,“晏大哥是個爽快人,我喜歡。”

班咫苦笑道:“晏明,你也真是不客氣啊。”

不一會兒的功夫,有巨魔士送來的酒肉,擺滿了桌子。

班咫觴一碗酒,端起來說:“草民雖然在雒陽,可早就聽說過大人您的勇武之名。只是草民鄙賤,無緣和大人相識。前些日子的事情,我和我兄弟也是恰逢其會,這些日子來叨擾,實在是感激。敬大人一碗酒,一爲大人勇武,二爲這些日的招待。”

董俷舉起海碗,和班咫的酒碗一碰,二話不說,一飲而盡。

看的晏明瞪大了眼睛,連聲說:“好漢,大人真是好漢……”

一碗酒水,足以拉近彼此的距離。

董俷讓董鐵和成蠡也去議事大廳用餐,然後和班咫、晏明二人推杯換盞,如同多年不見的好友。在班咫二人看來,董俷如今已經是有七百石俸祿的朝廷大員。卻能不計身份,和他這兩個草民在一起如此痛快的喝酒,這份情意,當真讓二人感動。

“班大哥,晏大哥,你們如今是在何處得意?”

酒過三巡,董俷開口詢問。

班咫和晏明相視一眼,苦笑着長嘆了一口氣。

“不瞞大人,我兄弟二人哪有什麼得意,無非是東一處、西一處的找口飯吃而已。”

晏明更直接,“大人,我二人也沒甚事做,只是在谷城門附近召集了一些兄弟,混口飯而已。”

所謂的混口飯,說穿了就是地痞。

Wωω ◆тt kдn ◆¢o

班咫一直在觀察董俷,發現董俷在聽到這些之後,居然沒有半點反應。

“英雄莫問出處,今日二位大哥落魄,可又有誰能說,他日不會飛黃騰達?”

“飛黃騰達?”

這四個字好像重錘一樣,狠狠的敲在了班咫的心頭,眼睛不由得一紅,潸然淚下。

“班大哥這是怎麼了?”

晏明按住了班咫的手臂,輕聲道:“大人,俺不瞞您。俺家哥哥,原本也不是這樣子。俺們二人從小一起長大,就住在雒陽谷城門外。哥哥家中本來也頗有田產,俺家卻是窮的很,靠着哥哥的救濟,這才活下來。幾年前,俺惹了一場是非,是哥哥散盡了家中的田產錢糧,才保住了俺的性命……休看俺兄弟二人如今落魄,可俺哥哥也是名門之後。這些年,因爲俺的關係,卻是連過往的熟人都不敢見。”

說到這裡,晏明忍不住嚎啕大哭起來。

倒是班咫深吸一口氣,止住了哭聲,拍着晏明的肩膀,“兄弟,你我從小一起長大,親如手足,說這些話做什麼?大人,草民剛纔失態了,還請大人不要見笑。”

不知爲何,董俷的腦海中閃過了一句話:一世人,兩兄弟。

記不清楚這是那本書上的話語,可足以說明了這二人之間的友情。

想起了典韋、沙摩柯……若他日自己也遭了難,相信他們二人,一定會護家人周全。

“這有什麼好笑,晏大哥如此,方爲真性情人,來……我敬你一碗!”

晏明咧開嘴呵呵的笑了,那醜醜的臉上還掛着淚珠,但是看上去卻是極爲真摯可愛。

董俷又問:“班大哥祖上是何人?”

班咫猶豫了片刻,輕聲道:“咫實在是沒臉提起先祖的名諱。不過既然大人您詢問,我也實話實說。先祖彪,本是光武皇帝下司徒掾,曾著《史記後傳》一部;先祖膝下有二子一女,咫爲定遠侯之玄孫,曾祖勇,曾經也擔任過西域長史……”

董俷被這三個名字嚇了一跳。

三國的牛人衆多,可在東漢時代,同樣是將星雲集,牛人輩出。

班勇,董俷記憶不深;班彪,也無甚瞭解。可那班超,那可真的是大名鼎鼎,如雷貫耳。

“可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班定遠?”

董俷一把握住了班咫的手,大聲的問道。

班咫點點頭,“正是!”

“沒想到大哥竟然是班定遠的後人,俷實在是,實在是失敬,還請手小弟一拜。”

說着話,董俷一揖到地,向班咫深施一禮。

第500章 大結局第392章 十年(二)第162章 韓與馬(四)第313章 兗州鉅變第318章 大決戰(一)第87章 以漢之名(一)第43章 父子一諾(2)第481章 蒼亭之殤第43章 父子一諾(1)第293章 先秦大匠第256章 曹孟德的退讓第39章 中原無戰事(二)第184章 雍水畔,董俷戰三英(一)第96章 董卓會三英第176章 西園立八校(一)第10章 獅鬃獸(1)第364章 彈汗山(二)第401章 關中橋頭堡(一)第180章 疑似太平盛世來第397章 十年(七)第374章 長安之亂(六)第490章 野望第303章 大遷徙第136章 未雨綢繆第64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140章 三醜戰三英(一)第482章 長安(一)第230章 飛將雄風第341章 大戰起,誰是晃去(完)第214章 昭寧大事記(一)第2章 董卓幼子第400章 獅虎第287章 郭汜焉能爲人第34章 巨魔兒第401章 關中橋頭堡(一)第385章 建安二年的雪(一)第353章 鳳雛第一謀第454章 機關算盡太聰明第154章 老實人發怒(二)第412章 老招數第458章 亂局(二)第238章 宿命相逢第237章 戲志才之死第116章 回河東(一)第401章 關中橋頭堡(一)第462章 沒落陸家第348章 一場風花雪月事第424章 錦帆賊(二)第77章 騎牛童子第61章 惺惺相惜第17章 求官(2)第500章 大結局第420章 煮酒(二)第284章 亂亂亂(一)第228章 狼煙四起第453章 張任露崢嶸(二)第477章 四猛八大錘(五)第4章 殺人歌(1)第407章 大軍天降第203章 誰爲虎狼將第296章 並非那麼簡單(三)第37章 再遇裴元紹第446章 無題第15章 關二哥怎麼辦(2)第224章 孺子心歹毒(四)第63章 再遇唐周第380章 魯肅獻策合縱第249章 一紙詔書諸侯亂第89章 絞肉機(一)第478章 四猛八大錘(完)第115章 兄弟重逢第43章 父子一諾(1)第332章 曹呂聯姻第373章 長安之亂(五)第40章 董卓喪女第196章 漢帝崩,大亂將起(一)第17章 求官(2)第375章 長安之亂(七)第454章 機關算盡太聰明第8章 大姐(2)第276章 司馬防(二)第258章 公孫瓚之死第379章 顏面存幾何第336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四)第232章 賈詡毒謀第443章 賈詡一謀蜀中第305章 大生意第104章 日趨嚴重第40章 董卓喪女第145章 雒陽城內大宅門三(下)第487章 長安(六)第462章 沒落陸家第3章 天生力王(2)第148章 鸞衛軍第374章 長安之亂(六)第31章 再見,姐姐第167章 雒陽名士皆瞽目第262章 雞鹿塞(二)第71章 一語點醒夢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