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武勳點火,帝防奪門

第65章 武勳點火,帝防奪門

真的這麼巧嗎?

在看到周洪謨將責任推給已經致仕的謝一夔,大家不由得暗自懷疑地道。

只是現在謝一夔人都不在這裡,哪怕他們對此有所懷疑,亦是無法進行對質。真要想查清這個謠言的源頭,卻是要派人前往江西進行覈對,無疑要花費一番工夫了。

“工部尚書、禮部三堂官,你們都是先帝和朕所依重的重臣,但你們竟然散播先帝要廢朕,當真是興王的好臣子啊?”朱祐樘對現在的戰果已經感到滿意,便鎖定戰果地道。

“陛下,臣等斷無此念!”禮部尚書周洪謨和禮部左侍郎黃景知道這是逆臣的帽子,當即便急忙否認道。

禮部右侍郎倪嶽發現朱祐樘望向自己,便是進行表態道:“若是陛下今日不同意重開經筵,臣便以爲陛下確是不及興王!”

求你別說了啊!

在場的文臣看到倪嶽竟然還要繼續拱火,卻是很想將這個人塞回孃胎裡面,這不是又得被陛下借題發揮嗎?

只是所有人都猜錯了,英國公張懋跳出來語出驚人地道:“陛下,臣請罷經筵!老夫倒想要瞧一瞧,誰敢因這種事便行奪門之舉,本國公第一個斬了他!”

說着,他將所有文官都當成了假想敵,對東邊的文臣怒目而視。

“陛下,臣並沒有所見所聞!”

“英國公,休要帶頭在此挑事生非,我等文臣並沒有此念,此次請陛下重開經筵是按祖制而行!”劉溥一眼便看穿這幫武勳的心思,便是進行反駁道。

“不錯,陛下,臣願護陛下週全!”

重開經筵對文臣或許很重要,但跟他們武勳一文錢的關係都沒有。

事情至此,可以說是蓋棺定論。雖然暫時查不清楚最初的謠言從誰人最開始散播,但懷恩矯詔已經是蓋棺定論了,一個小小的太監摘掉首輔的牙牌無疑是自尋死路。

此話一出,當即得到一衆武勳的附和,紛紛將尿盆子往文臣的頭上扣過去。

“陛下,此乃倪嶽一人之言,臣等斷無此念!”劉溥看到事態已經遠遠超出自己的掌控,當即進行表態道。

雖然武勳在政治鬥爭上確實有所欠缺,不然英宗之後武勳亦不會被文官一度奪去了京軍的兵權,但見得多自然亦知道怎麼玩了。

“你休要在此胡攪蠻纏,本官不與你做無謂爭辯!”劉溥深知在此事上有所理虧,當即想要結束爭端地道。

英國公張懋並不想鳴金收兵,便是進行扣帽子道:“劉學士,我看你們文臣就是這般打算!剛剛本國公便覺得你們文臣如此逼迫陛下甚是不妥,而今你們的人露出了狐狸尾巴,以爲還能收回去不成?”

禮部右侍郎倪嶽目睹文武雙方的激烈爭執,再看到文臣這邊一致將矛頭指向懷恩,終於意識到自己亦很可能淪爲棄子。

在場的文官知道不能被武勳牽着鼻子走,便發揮人數優勢齊聲請命道:“處置懷恩矯詔,對擾亂朝綱之人嚴懲不貽!”

由於在木土堡之變中,張輔陣亡,張懋年僅十歲便繼承了爵位,而今數十年過去了,而他被成化帝授掌中軍都督府事,更是成爲了一個合格的政客。

“本侯先祖當年隨太宗殺盡南京奸佞,今願效仿先祖替陛下誅逆臣!”

朱祐樘知道這幫文臣是打算拋棄懷恩平息爭端,便對百官進行詢問道:“你們可有誰見到先帝揚言要廢儲,亦或者你們從何處聽何人提及先帝廢儲之事,這個事情還得先論個明白!”

“若是不開經筵便要奪門,本侯願披甲爲陛下守得此門!”

餘子俊的臉色一沉道:“你休要血口噴人,本官從未策劃奪門之事!”

英國公張懋看到劉吉將話題引向了懷恩,當即選擇偃旗息鼓,但“意圖奪門”的帽子一定是要不停地扣到文臣的頭上。

在周太皇太后掌控十二京營後,他被搶去了位置,而原本屬於他的揚威營提督一職,故而現在想要趁機索要回來。

現在京城公爵只有英國公、成國公和定國公三家。只是定國公徐永寧已經瘋掉了,你並沒有看錯,堂堂的國公竟然瘋掉了,至於成國公朱儀到南京出任南京守備,故而僅有英國公張懋坐鎮北京城。

雖然武勳亦存在着問題,但若是能夠利用好他們制衡文臣,對自己掌握這個大明王朝無疑是極大的益處。

……

“陛下,臣當年倒是在坊間聽聞,但已罵之,今悔當年未能撕碎其口!”

侯爵有撫寧侯朱永等十二家世襲,伯爵有武進伯、保定伯、寧晉伯等世襲,這些勳貴都還是處在當打之年,正是熱血剛方之時。

“餘尚書,你是擔心本伯重掌揚威營妨着你們奪門計劃了嗎?”武進伯朱霖看到餘子俊要擋自己的路,當即便針鋒相對地道。

在場的文官都是官場的老油條,現在自然不可能再惹禍上身,當即紛紛進行否認,亦有官員趁機進行表忠心道。

大明開國至今,得到封爵的人數不算少,雖然有像王越和石亨被削爵的勳貴,但很多勳貴的爵位都順利地世襲下來了。

現在文臣既然要做逆臣,那麼他們自然是要扮演忠臣,成爲皇帝最忠誠的一把刀。

身處於朝堂之中,政治鬥爭從來都不是文臣的專利。

朱祐樘本以爲奪門的帽子威力很快被會被削減下來,但看到武勳跳出來政治投機,便是饒有興致地看着這場爭端。

在看到英國公跳出來表態後,撫寧侯朱永等勳貴當即心領神會,便紛紛跳出來跟文官集團唱對臺戲道。

餘子俊的臉色更難看地道:“你休要在這此胡言亂語,當年明明便是石亨、曹吉祥和姦人徐有貞三人聯手所爲,與我們文臣何干?”

“我看你們便是懷揣如此心思,當年的奪門之變便是你們文臣策劃的!”武進伯朱霖當即提及舊事道。

雖然有一部分勳貴的世襲之地在南京和雲貴等偏遠之地,但京城的勳貴亦有三十多人,世襲的勳貴超過二十多人。

劉吉將下面的爭議看到眼裡,便向朱祐樘表態道:“陛下,重開經筵一事暫且不議,當務之急是處置懷恩矯詔,對擾亂朝綱之人嚴懲不貽!”

……

“陛下,奪門之事雖是猜測,但不得不防石亨之流。臣於上月被革去敢字營提督一職,今請許臣重掌揚威營,定如祖輩那般忠心護佑陛下週全!”武進伯朱霖看準時機,亦是進行政治投機道。

兵部尚書餘子俊一眼便看穿朱霖的心思,當即站出來指責道:“武進伯,今斷然沒有奪門之危,你休要在此危言聳聽!”

英國公張懋冷哼一聲道:“經筵是祖制,這是英宗八歲之時所制,你們文臣的心思當真認爲要瞞得了天下人不成?”

“陛下,臣不僅沒有所見所聞,聽之必不信此等荒誕之說!”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爲!徐有貞是你們推出來承擔惡名的,你們的心思騙不了英明神勇的陛下,你們文臣就是想要奪門!”武進伯朱霖寸步不讓地指責道。

餘子俊意識到這個伯爵就是一頭瘋狗,當即便服軟地道:“本官懶得與你做無謂爭辯!”

朱祐樘自然看穿武進伯的心思,卻是對一旁的劉吉淡淡地命令道:“內閣擬旨,遣內監十二人分往十二團營督軍,接管營中一切軍務!”

此言一出,羣臣俱震。

(本章完)

第338章 君臣佳話,萬安有禮第209章 帝遣使擇,誰能爲後?第46章 滿朝滑臣,治之不易第157章 有刀雪楓,神盾將危第66章 陛下,臣沒教啊!第197章 奸黨?抄家(求月票求訂閱)第99章 滑臣難纏,知縣有愚第98章 開中有弊,羣臣保廉第40章 美人迎歸,君問何人第329章 兇徒在畔,帝有嗣憂第118章 弘治修政(求月票)第112章 國母有缺,帝指軍政第341章 知恩圖報,如此清官?第447章 科技之光,重歸舞臺第560章 百姓向東,艦隊朝西。第441章 大內遇火,寄情江南522.第520章 我是大明王朝的一員第443章 苦撐遇霜,帝計深遠第271章 帝出難題,京勢漸顯第61章 臣爲刀殂,君爲魚肉。第240章 軍功封爵第三文臣第52章 黑化就會變強?第419章 皇帝這是要轟炸江南吧?(求月票)第32章 文臣一心,殺器終現第229章 刀兵不止,斬破虛妄第164章 成公高士,帝闢蹊徑第59章 京山風波6第167章 大風起兮,興益之宗第292章 萬丈豪情,先建後朝?第5章 漩渦外的太子府第83章 帝指懷恩,臣有異心第378章 陰盛陽衰,重傷垂死532.第530章 唐寅遇墨,帝心無私。第475章 弘治要畫一條線第315章 日不落帝國的第一步第199章 取勝的鑰匙第154章 妙筆喜恩,畫中帝王第433章 大話東西,豆中黃金第248章 良辰美景奈何天第563章 陸交海攻,入我華夏第352章 文氣在贛,命途多舛第122章 投石現窩鼠第277章 有宴榮恩,武將亂文?第264章 悍臣還朝,喜有雙至(月票3)第551章 海上歸客第316章 又是血流成河的一年第179章 江西張,鳳陽朱和我第470章 預言成真,帝國動盪第244章 年關前的最後一炸第468章 刀割王喉,生死不論第307章 初雪第299章 王越行正,脫羅計奇第472章 尿如飛瀑,滿朝皆震(求月票)第364章 銘窺世道,靜妃多動。第34章 考場多汗,良材兩棵第262章 帝陷規矩,放榜終至第12章 登基之日,美不勝收503.第501章 美洲新總督遇上天崩開局第187章 八商伏法蒙軍犯邊第320章 一件被當事人遺忘的大事第364章 銘窺世道,靜妃多動。第60章 血災降臨第12章 登基之日,美不勝收第125章 操練實況第555章 待其子孫與常人不同第390章 弘治要開啓貨幣戰爭第364章 銘窺世道,靜妃多動。第322章 化作春泥更護花第441章 大內遇火,寄情江南第134章 市井有官,旨意降臨第551章 海上歸客第449章 九州易位,淚別故土(求保底月票)第86章 科道營救,王相獨支第442章 忠將出動,叛國者死。第199章 取勝的鑰匙第39章 徐溥迷途,謝遷轉身第412章 乾清宮夜裡的一場火第97章 神盾遇阻,葉淇獻計第325章 寶船明遠,明迎革命第27章 臣有野望,君芒初現第128章 真兇第215章 東海之城,紛爭在己第305章 五倍不敵,王爲魚肉第92章 踐行共謀,宋澄負恩第218章 再無廷和,王越獻策第294章 相思之苦,早朝遇雷第351章 宋金可期,黑袍再現第36章 牀暖有香,爾雅事君488.第486章 西方社會對東方財富的執念第439章 再使大內,亮至尊牌第250章 抽絲剝繭(補更)第407章 世間再無家家皆淨第311章 熙熙攘攘的京城第4章 一帝落百官肥?第438章 江南反噬,軍動九州第278章 越說荒謬,帝指金融第175章 夷狄奉中國(月票加更)第189章 該誕生的終究還是誕生了!第62章 朕的首輔呢?第425章 賊不在外,帝欲親征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