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6.第524章 爲政苛酷,蹄踏半島

漢城,西市。

天剛矇矇亮,身穿囚服的兵曹李寔被押送到刑場。

儘管現在時間尚早,但人們的好奇心和對血腥的渴望驅使他們從四面八方涌來,想要親眼目睹這一血腥的場面。

特別李寔可不是一般的死囚,而是朝鮮赫赫有名的重臣之一,早些年還傳言他的女兒有機會被大明皇帝納爲嬪妃。

只是誰都沒有想到,在朝堂可謂是呼風喚雨的重臣,而今竟然淪爲階下囚,更是被國王推上了斷頭臺。

李寔被幾名壯漢緊緊押住,他的雙手被粗麻繩緊緊捆綁在背後,無法動彈,卻是被強行押上了那個刑臺。

面對即刻到來的死亡,他的眼神卻出奇地平靜,彷彿已經接受即將到來的命運。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李寔已經年近五旬,從來都不是一個貪生怕死的人,現在面對着這個刑臺,心裡卻是能夠保持着冷靜和從容。

負責行刑的劊子手身材魁梧,面容冷峻,輕蔑地望向被押上來的李寔,眼神跟其他的死囚並沒有絲毫區別。

“行刑!”監斬官並沒有等到中午,而是直接擲下手中的令籤。

跟大明的行刑流程一樣,劊子手走到李寔身後,站定,取下插在身後的牌子,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然後揚起那把鋒利的鬼頭刀。

刀刃在晨光下閃爍着寒光,讓人不寒而慄。

此時,整個刑場鴉雀無聲,所有百姓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那驚心動魄的一刻。

只要這把刀落下,不管李寔生前是多麼的權勢滔天,亦不管李寔在京城如何受大明皇帝的賞識,所有的一切都將化作雲煙。

正是這時,東南角處傳來了一陣躁動,接着便是刀兵相撞的聲音,竟然有人想要劫刑場。

“來得正好!奉大王之命,將這幫逆賊當場格殺勿論!”監斬官顯得早有準備般,當即大喜過望地朝東邊拱手施禮。

東邊的閣樓上,朝鮮國王李正坐在那裡遙望着刑臺,在看到東南角的動靜當即大笑:“哈哈……果然上鉤了!”

說着,他的眼睛涌起一股濃濃的殺意:“殺!殺!通通殺光他們,我要讓李寔滿門一個活口都不留!”

兵曹李寔原本已經坦然赴死,但看到自己的兒子帶着一衆部下前來營救自己,心裡既是感到欣慰又是緊張。

他原本希望看到這個國家變得欣欣向榮,亦是一心輔助國王開創朝鮮盛世,但奈何自己竟然遇上了百年難得一遇的暴君。

如果真是一個跟大明那般擁有獨斷能力的帝王還好,但這個國王只懂得花天酒地,完全不考慮百姓的死活。

李寔看到大量的朝鮮官兵從四面八方涌來,知道自己已經成爲了一個誘餌,當即朗聲喊話:“尚明,速速逃去!今李取死,朝鮮不可興兵禍,請以朝鮮萬民爲重!”

“爹,孩兒不走!”李雖然身陷包圍,卻是仍舊掙扎地迴應道。

李寔感受到兒子的孝心,便是大聲道:“若是你不走,如何替爲父報仇?走,我李家不虧欠王室,而……王室當屠絕!”

“公子,這裡有埋伏,咱們快走!”由於這裡早有重兵防備,且伏兵從各處趕來,一個忠心耿耿的部下着急地勸道。

李尚明狠狠地咬牙,然後仰天大吼一聲:“我李尚明在此立誓,若不屠絕李氏王室滿門,來世爲禽畜!”

“將他射殺,絕對不能讓這個反賊跑了!”朝鮮國王李一直關注着這邊的動靜,此刻亦是指着李尚明所在的方向暴怒道。

雖然這裡佈置了大量人手,但這裡是以伏兵爲主,這個佈局終究防守有疏漏,何況並不見得人人都會盡力。

若是論到見評,現在的朝鮮國王降到冰點。

自從上一任朝鮮國王李娎因感染天花而死後,朝鮮的政治格局出現了重大變化。

因當時的世子李遠在北京城爲質,加上在京城期間難免缺少國內勢力的支持,所以李繼位後大有被臣子架空的趨勢。

只是熟悉朝鮮歷史的人都知曉,李並不是一個甘於被人架空的國王,而且他的生性十分的殘暴,甚至在歷代國王中能夠排名第一。

在《朝鮮王朝實錄》中記載:燕山性強戾好察,爲政苛酷,沉湎酒色,昏棄祀事。追崇出母,多殺大臣,惡聞規諫,誅竄言官。杖殺庶母,竄殛諸弟。日與娼妓,淫戲無度,亂人妻妾,無有所忌。改喪制,以日易月,綱常掃地,罪惡滔天,神人忿怨,竟及於此。……自古荒亂之主雖多,未有如燕山之甚者也。

自古荒亂之主雖多,未有如燕山之甚者也。

單是如此的批評,可見李的名聲多臭,更是被釘在了恥辱柱上。

不過他的名聲越臭,越是說明他在這場君臣博弈中,成爲了那個勝利者,對朝中的重臣更是舉起了屠刀。

在前些年的忍辱負重後,隨着他漸漸以朝鮮國王的大義掌握朝局和兵權後,亦是開始露出了他的獠牙。

只是這個勝利者有些飄了,在不斷虐殺重臣的過程中,僅僅是因爲李寔反對停止向大明進貢生鐵,竟然被扣上了通敵國的帽子。

通敵國,這個敵國自然是指大明王朝了。

李雖然曾經質於大明,而且在北京城爲質期間對大明文化顯得十分嚮往,但有多少作戲的成份只有他自己知曉。

現在他在誅殺諸多重臣後,如今是徹底掌握了朝局,不僅選擇跟大明王朝翻臉,而且對親明的代表人物李寔下手。

誰都知道,李寔是朝鮮國內親明的代表人物。

如今李寔竟然膽敢反對他停止向大明王朝進貢生鐵的決定,那麼他自然是要借李寔的腦袋殺雞儆猴,更是要對李寔一族趕盡殺絕。

該死!

李看到李尚明成功逃走,當即憤怒地將手中的茶盞摔了粉碎。

雖然他已經成功搶奪兵權,但李寔出任兵曹多年,而李尚明更是朝鮮有名的悍將,此次無疑是放虎歸山。

監斬官看到李尚明等人逃走,此時臉色鐵青地憤怒地道:“殺!”

劊子手高舉鬼頭刀,在一縷金燦燦朝陽的照耀下,觀刑的百姓可以清楚地看到刀刃上的冷光和李寔脖子上那道若隱若現的刀影。

“噗嗤——”

一聲悶響劃破刑臺的寂靜,只見劊子手的刀落下,李寔的頭顱隨之滾落在地,鮮血如注般噴涌而出,染紅了刑場的石板。

李寔的身體搖晃了幾下,終於無力地倒下。

“死了?”

“真的死了!”

“李尚明跟王室要不死不休了!”

……圍觀的人羣中看到李寔被斬下腦袋,頓時傳出一陣陣驚呼和竊竊私語。

刑場上則瀰漫着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沉重氛圍,劊子手默默地收起刀,轉身離去,只留下李寔無頭的身體和那顆孤零零的頭顱。

誰都知曉朝鮮國王是要殺雞儆猴,自然無人敢替李寔收屍。

在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裡,越來越多的官員被推到這裡行刑。

朝鮮國王李開啓了屠殺模式,繼續誅殺跟自己作對或親明的官員,紛紛給不少官員直接扣上了私通敵國的帽子。

其實通明不過是一個藉口,他想要徹底掌權,那麼就需要這麼一場大清洗,要忤逆自己的官員通通下地獄。

只是他明顯低估大明王朝現在的強勢,亦低估大明對戰爭的嚮往,就在他展開殺戮的時候,大明的鐵騎已經渡過鴨綠江南下。

大明其實還沒有收到朝鮮國王李竟然將大明定義爲敵國的做法,但朝鮮拒不向大明進貢生鐵,便已經觸碰到了大明的底線。

凡不向大明納鐵之國,當滅!

此次由遼東總督張錦親自掛帥,遼東總兵愈元贊率領遼東鐵騎先行南下,勢必要給朝鮮一個深刻的教訓。

琉球國的事情爆發後,大明已經表明了態度。

既然朝鮮不肯向大明進貢生鐵,不願意幫助大明開啓一個全新的交通時代,那麼朝鮮王室通通都下地獄吧!

“一萬鐵騎南下,找死!”

“真當我們朝鮮軍隊當紙糊的不成嗎?”

“即刻吃掉這一萬鐵騎,讓大明知道咱朝鮮不是好欺負的!”

……

面對大明鐵騎突然南下,朝鮮方向亦是表現出極大的自信心。

朝鮮方面的兵力其實超過十萬,但由於朝鮮的開國國王是武將奪權的緣故,所以朝鮮學習華夏重文抑武的做法。

任何國家的精兵強將都不是憑空冒出來的,唯有充足的財力,這樣才能讓將士吃飽肚子,手裡的武器能夠及時更新迭代。

只是現在的朝鮮軍隊戰力堪憂,否則前幾年亦不會爲了倭寇的事情搞得焦頭爛額。

正當朝鮮方面積極應戰的時候,大明的鐵騎宛如鋼鐵洪流般南下。

俞元贊正是年富力強之時,渾身散發大將的氣息。

經過這麼多年的磨礪,他已經不再是當年那個只有一腔熱血的武狀元,而是在戰爭中得到充分成長的大明戰將。

在坐鎮呂宋期間,他並沒有一刻忘記自己的使命,既有跟風暴搏鬥的生死時刻,亦有代表大明治理南洋的浴血征戰。

作爲弘治朝的第一位武狀元,既是他的一份榮耀,亦承擔着給後來者樹立好榜樣的責任。

由於鎮東伯被任命爲琉球總督,所以他前年便被朝鮮從呂宋徵調回來擔任遼東總兵,而他本人十分珍惜這個機會。

俞元贊一直假想的敵人是野人女真,但沒有想到朝鮮竟然膽敢挑釁大明,此刻率領鐵騎猶如一股黑色的風暴席捲南下。

隨着他們的到來,整個朝鮮半島彷彿讓大地爲之顫抖,天地都爲之變色。

俞元贊騎在一匹黑色的戰馬上,身姿挺拔,神采奕奕。

他的鎧甲在陽光下閃閃發光,一根長槍在手,猶如戰神降世。他的眼神堅定而銳利,彷彿能穿透一切迷霧,直指敵人的心臟。

身後的遼東鐵騎,個個都是精銳之士。

自從大明興起京衛武學後,而今每年都有大量的年輕軍事人才送到軍隊裡面,而這幫年輕將士都渴望着軍功。

他們渴望戰鬥,渴望榮譽,面對膽敢挑釁大明的朝鮮,心裡有着絕對的信心血洗這個附屬大明的國度。

他們身披鐵甲,手持利刃,目光炯炯。馬蹄聲整齊劃一,彷彿是一首激昂的戰歌,在朝鮮半島中迴盪。

這支大明最精銳的鐵騎之一,無論是行軍還是戰鬥,都保持着嚴整的隊形。在俞元讚的率領下,他們勇往直前,無所畏懼。

“這便是明軍?”

“咱們那些老弱病殘的軍隊還怎麼打?”

“咱們國王壓根就是取死,怎麼膽敢跟大明公然叫板呢?”

……

他們的氣派和威武,讓沿途的城鎮和村莊都爲之震撼。人們紛紛駐足觀望,爲這支強大的鐵騎所折服。

由於消息傳遞快捷,他們都已經知曉自己國王的種種惡行,不僅誅殺大量的賢臣,而且還公然挑釁大明王朝。

現在大明的王師南下,而且大明似乎僅僅派出遼東的駐軍,眼前這支鐵騎僅僅是先頭部隊,這壓根是一場不可能取得勝利的戰場。

第一場大規模戰事很快打響,朝鮮的邊軍集結三萬人的隊伍,由朝鮮國王李的心腹金贊煥率領,卻是試圖阻止俞元贊南下。

只是雙方剛剛交手,朝鮮將士的眼神中透露出驚恐與無助,他們的陣型在鐵騎的衝鋒下瞬間崩潰,而朝鮮國王李的心腹金贊煥嚇得倉皇而逃。

大明的馬蹄聲如雷鳴般轟鳴,手中的燧發槍不停射擊,大明鐵騎如一股不可阻擋的洪流,席捲了整個戰場。

戰鼓聲中,俞元贊揮舞長槍,他的身影在戰場上快速穿梭,每一次衝鋒都伴隨着敵人的哀嚎。鮮血染紅了他的鎧甲,但他的眼神卻越戰越勇,彷彿戰神降世,無可匹敵。

朝鮮將士雖然人數衆多,但在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大明鐵騎面前,他們的抵抗顯得那般的蒼白無力。

一時間,戰場上充滿了刀光劍影,鐵騎所過之處,朝鮮軍隊節節敗退。三萬的大軍,眨眼前便僅剩下三千殘兵。

戰鬥結束後,戰場上留下了一片狼藉。朝鮮的將士們紛紛投降,他們的將領金贊煥面色慘白地被押了回來,顯然已經被這場突如其來的打擊嚇破了膽。

在擊潰朝鮮這支邊軍之後,俞元贊沒有停歇,他立即下令全軍南下,直指漢城。

大明鐵騎如同一條巨龍,在遼闊的大地上蜿蜒前行,他們的目標,是那個象徵着朝鮮權力中心的城市。

隨着大軍的行進,沿途的城鎮和村莊紛紛投降,沒有人敢阻擋這支強大的鐵騎。

當俞元贊率領的大軍抵達漢城時,整個王城已經陷入了恐慌之中。

第550章 南宮有禁,帝國有憂526.第524章 爲政苛酷,蹄踏半島第100章 文臣真容,王越殺王第219章 清丈有成,揚威大明第170章 朕被演了嗎?(求月票)第55章 京山風波2(求月票)第169章 王聖人又逃婚了?(求月票)第232章 橫山(求訂閱求月票)第297章 禍從口出,以血忠君第256章 以鐵爲契,帝陷兩難第467章 火燒白蓮,刀槍不侵第16章 巧破朝局,新君新觀第403章 慫包興王還犯了情癡515.第513章 國之重臣讓皇帝很失望第248章 良辰美景奈何天第289章 王炸兄弟,血流四月第24章 文有徐溥,弘治可興第180章 先帝未成之偉業542.第540章 宋澄遇挫,帝教王后第304章 風捲楓嶽,王臣惶惶第130章 英公上岸,十勳下水第351章 宋金可期,黑袍再現第305章 五倍不敵,王爲魚肉第125章 操練實況546.第544章 忠義難全,外妾窺心第122章 投石現窩鼠第5章 漩渦外的太子府第177章 吏治大壞而清名在第430章 官不似官,甘做帝刀第169章 王聖人又逃婚了?(求月票)第29章 君君臣臣,好夢易醒第142章 收網行動4502.第500章 萬國的使臣迎來了反哺時刻第312章 弘治新年消一國第289章 王炸兄弟,血流四月第554章 深宅大院多齷齪事第78章 治水求禹,風起南湘第95章 荊楚美人,兵不厭詐488.第486章 西方社會對東方財富的執念第280章 荒政三策,民聲訴天第453章 相思難醫,帝治頑疾第554章 深宅大院多齷齪事第449章 九州易位,淚別故土(求保底月票)第171章 朝堂的爭鬥要蔓延了第18章 帝有謀略,潤物無聲第327章 有部赤山,命由主定第313章 紫禁城飛來“天災”550.第548章 聾瞎貴後,終現演技第12章 登基之日,美不勝收529.第527章 天下海明,後宮憎狐!第13章 給你機會,你不珍惜?第325章 寶船明遠,明迎革命第48章 西苑初駕,有監二十第154章 妙筆喜恩,畫中帝王第55章 京山風波2(求月票)第412章 乾清宮夜裡的一場火第122章 投石現窩鼠第215章 東海之城,紛爭在己第195章 爆大雷了(求訂閱求月票)第238章 忠君的三千將士第315章 日不落帝國的第一步518.第516章 弘治八年的主旋律542.第540章 宋澄遇挫,帝教王后496.第494章 出乎意料的印度洋總督人選第318章 弘治三年春天的小苗第446章 蛟龍出海,脣亡齒寒第206章 賜號平反,佳麗三百494.第492章 邁向四萬萬人的超級王朝496.第494章 出乎意料的印度洋總督人選第156章 有豹十三,京城突變第238章 忠君的三千將士第108章 外有神盾,內有書堂第189章 該誕生的終究還是誕生了!第262章 帝陷規矩,放榜終至507.第505章 貫徹思想:神君上民下夷第305章 五倍不敵,王爲魚肉第73章 餘波5第145章 有禮耕藉,帝播新種第183章 弘治朝臣的最高禮待第163章 帝治風奏,宋澄破謎第276章 難測帝心,恩榜現世第13章 給你機會,你不珍惜?539.第537章 御用青天,宮廷水深第233章 軍魂(求訂閱求月票)第419章 皇帝這是要轟炸江南吧?(求月票)第79章 鹽事鄰私,官卻無恐第176章 王砍頭持刀入洪都城第308章 小驚喜第153章 五國來使,帝寵朝鮮第111章 夜有巨銀,之清通天。第264章 悍臣還朝,喜有雙至(月票3)第192章 斬盡魑魅魍魎549.第547章 大王亮牌,禍降於世第404章 一年八億兩白銀要到手了?第225章 好火逢直,狠人治夏第268章 察院新觀,越說正奇。第370章 兵部雙傑,侯陷絕境第202章 帝敲百官,牟斌言忠第260章 一招制敵,帝國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