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君臣佐使,己酉工程

御書房,落針可聞。

雖然人終究有自私的一面,但很多文臣一開始都有一顆“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的心,只是往往敗於虛僞的現實罷了。

如今大明王朝迎來這麼一位英主,他們哪怕不爲自己的前程考慮,亦想要親眼目睹華夏的盛世,甚至還想要參與其中。

現在朝廷面臨妥善安置百萬級災民的大難題,只是古往今來都沒有解決這個頑疾的良方,正如刑部尚書何知新所說的自生自滅纔是王朝最常見手段。

偏偏地,在場很多人跟戶部右侍郎吳裕差不多的心思,卻是相信這個難題仍舊難不倒這位英明神武的皇帝。

出來了!

戶部尚書李嗣看到出現在閣樓護欄邊上的朱祐樘,眼睛不由得閃過一抹興奮。

經過諸多種種,現在越來越多的重臣被皇帝的智慧所折服,所以心裡期待弘治能拿出方法破局。

在以往,賢臣之所值錢,那是因爲皇帝事事要依仗他們。只是現在的弘治帝簡直就是一位妖孽皇帝,他們最大的作用是“少空談,多實幹”,將皇帝的決策貫徹下去。

不論是整頓鹽政上的果敢,還是用刁民冊助推清丈田畝上的智慧,亦或者軍政上的主抓精兵能將都透露着這位帝王的執政智慧。

現在安置百萬災民雖然困難重重,但他們相信在這位英主的主導下,未必不能迎刃而解。

“瘋了吧?皇帝能破這種難題,真是病急亂投醫!”

刑部尚書何喬新跟衆臣的心思不一,看到這個踩狗屎運的戶部右侍郎竟然意圖求助皇帝,心裡不由得一陣鄙夷。

雖然他承認這位皇帝登基以來做得還算不錯,但並不見得朱祐樘多麼優秀,僅僅只是朱祐樘是一個剛愎自用的皇帝罷,加上起用的王越和汪直兩條瘋狗。

要是自己在他的位置上,絕對比朱祐樘強十倍,啓用王恕、馬文升和劉大夏等賢臣,這天下必定大治。

至於自己都無法解決的難題,這個小皇帝自然不可能破解,純粹就是在鬧大笑話。

朱祐樘剛纔在樓閣上接受美人伺茶,稍作猶豫便走到護欄前淡淡地道:“既然如此,那便即刻開戰吧!”

開戰?

禮部尚書徐瓊等官員面面相覷,卻是一時間凌亂了。

明明大家正在討論河南百萬災民的安置問題,結果皇帝突然說要開戰,似乎是答非所問。

至於皇帝口中的開戰無疑是指屯兵遼東的大明將士血洗建州女真,只是現在國內出現重大災情,此時不是更應該休戰嗎?

“果然,這小小的戶部右侍郎不靠譜,這位已經大權在握的帝王簡直是戰爭狂魔。明明大家正在商討安置百萬災民,結果硬生生扯到遼東戰事,這皇帝想戰想瘋了吧?”刑部尚書何知新是心在曹營心在漢,面對朱祐樘不靠譜的回答,卻是暗暗進行腹議。

“陛下,可是要征討建州女真?”吏部尚書李裕試探性詢問。

朱祐樘輕輕地搖頭,致使下面的重臣當即一愣,卻是沒有想到竟然猜錯了。

朱祐樘的眼睛炯炯有神,顯得語氣堅定地道:“錯矣!吾天朝百姓爲上國之民,今建州女真內附而多不忠,數次向朝鮮獻媚足見其狼子野心,先帝曾言絕其種類。今朕不願百萬百姓流離失所,所以此次是要蕩平建州女真,收歸我大明舊地以安我大明百萬災民。”

啊?蕩平?

內閣首輔萬安等人傻眼,不由齊刷刷地望向高高在上的皇帝。

就在他們苦苦思索如何補貼百姓,讓百萬百姓重獲生計,結果這位皇帝跳出了“國門”,卻是將目光落向建州的肥沃之地。

建州女真已經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遊牧民族,之所以正在向半農耕社會過度,正是得益於建州得天獨厚的土地條件。

若是能夠將那塊肥沃的土地收回來,再興修水利,還真是安置百萬災民的好去處,讓百萬受災的百姓不至於淪爲奴婢或餓屍荒野。

朱祐樘不管下面的沉默是什麼心思,卻是知道重要的事情還得自己這位皇帝親自拿定主意:“朕非好戰之君,然壯我華夏,外則商通四海,內復我華夏之地。青史罵朕暴君亦罷,今建州非征討,而是蕩平建州、復我華夏舊地,諸卿可願助朕一臂之力?”

“陛下以萬民爲重,臣等願爲陛下赴湯蹈火!”萬安得知朱祐樘的真正用意,亦是忠心耿耿地表態。

禮部尚書徐瓊原本是爲仕途而狂拍馬屁,但看到這位帝王的種種作爲後,亦是不由得流下忠誠的淚水。

雖然這位帝王跟儒家所倡導的仁愛相悖,亦有違統治階層所提倡的共亨太平之福,但卻是心裡真正裝着百姓的帝王。

古往今來多少盛世,其實都只能是部分人的盛世,絕大多數都是在默默爲這個盛世負重前行。

只是現在的帝王爲了安置百萬流民,不惜揹負暴君的惡名,直接發兵蕩平整個建州女真,如此君王豈能不誓死相隨呢?

這……

刑部尚書何喬新整個人呆若木雞,腦袋嗡嗡作響。

本以爲這種千古難題是無解之題,只是這位帝王另闢蹊徑,竟然通過收復舊地和投入巨資興水利工程來解決。

但……爲了安置自己國民便發動戰爭,如此做法有損大國禮儀之邦的名頭吧?

朱祐樘感受到這幫重臣亦是裝着百姓,便認真地道:“既然諸卿沒有異議,接下來當議誰來掛帥出征?蕩平建州又如何遷居流民、興水利?建州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即便朝廷斥國帑五十萬兩興水利,實建我大明東北糧倉,故此舉近可解漕運之弊,遠可築大明興盛之基。”

跟這時代統治階層的思維不同,既然想要興起一個地方,那麼就需要前期的資本投入。

建州肥沃的土地是發展農業的好地方,但其實需要時間和人力開墾,更需要水利工程的投入,這樣才能真正將建州打造成東北糧倉。

雖然前期投入預計百萬兩,但東北糧倉一旦興起,京城對南方糧食需要會大大降低,屆時漕弊的問題迎刃而解,亦能爲整個大明提供糧食保障。

“遵旨!”吏部尚書李裕等重臣感受到這位帝王運籌帷幄,當即恭恭敬敬地施禮。

我……反對啊!

何喬新很不願意爲了安置百萬災民而做有損禮儀之邦的事,只是左顧右盼發現所有人都沒有異議,不由將吐到嘴邊的話嚥了回來。

咦?

戶部右侍郎鄙夷地望了一眼刑部尚書何喬新,卻是注意到何喬新的異樣,心裡認定這位刑部尚書實是不忠,當即將對方視爲自己的第一政敵。

由於朱祐樘定了基調,在接下來的議事中,一切都變得簡單。

這幫重臣雖然打開不了格局,但由誰來掛帥以及安置流民等,這其實都是他們的老本行。

自古的難題其實都是一個錢字,只是弘治的財政還十分健康,加上剛剛查抄葉家得到大量的贓銀。

由於不需要向百姓加徵加派,自然不需要進行扯皮,大家只需要考慮如何花錢即可。

“我們戶部振災的錢夠,但都察院必須做好反貪工作!”

“我們戶部修堤的錢有,但工部選河道官員麻煩擦亮眼睛!”

“我們戶部的糧倉夯實,但兵部運糧要制定好章程!”

……

戶部尚書李嗣簡直成爲名副其實的財神爺,面對各個衙門申請資金都照撥不誤,但亦是底氣十足地提出要求。

弘治朝的最大特點是摒棄以前單打獨鬥的模式,改爲各部門合作,從而大大提高了辦事效率。

現在可謂是君臣一心,雖然一些貪腐是防不勝防,但朝廷打擊貪腐的決心是空前強大。

特別都察院的地位驟然拔高,而王越是剛直的王砍頭,所以都察院正在默默肩負反貪的神聖使命。

朱祐樘聽取六部官員的意見後,便將救賑和遷移災民的工作交給戶部和吏部負責,黃河河堤修補和建州水利工程規劃由工部承擔,其餘部門從旁協助。

至於最重要蕩平建州女真的掛帥人選,原本朱祐樘是傾向於遼東總督劉宣,但劉宣的軍事才能還是差了一點,最終決定由都察院左都御史王越掛帥出征。

隨着御書房的最高會議結束,大明弘治朝以來最大的“建州己酉工程”出爐。

在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裡,戶部和兵部成爲最忙碌的部門。

戶部全力承擔河南等地的賑災工作,兵部則負責遼東戰事的後勤,其他部門則主要配合這兩項工作。

只是消息傳到外界,特別大明任命王越聯合監軍太監張永和新任遼東總兵武靖伯趙承慶,反戰情緒突然間高漲。

“因鹿筋不足便征討,非大國所爲?”

“大明乃禮儀之邦,如此行徑可爲暴君!”

“失得者寡助,賢臣必不事君,賢士當請辭!”

……

外界的讀書人並沒有理會百萬災民,在得知朝廷征討建州,當即羣情激憤地反對道。

在有心人的推波助瀾之下,京城的輿論幾乎呈一邊倒,很多讀書人紛紛將矛頭指向了朝廷。

更爲甚者,一些人鼓吹有賢之人應當請辭,離開這種失道之君。

這些聲音自然傳到了皇宮,朱祐樘雖然知曉京城反對自己的力量不降反升,但卻並不打算將精力放在這羣跳樑小醜身上,而是專注於蕩平建州和賑災。

城東,東昇客棧。

徐鴻和高魁是留在京城的兩個幸運兒,有空則會在這個改變命運的地方相聚。

雖然離順天院試還有一月左右的時間,但陸續已經有考生前來備考,而這些“好動”的考生最喜歡抨擊時政。

反戰似乎成了政治正確,中間的一張桌子正在侃侃而談,矛頭直指“意氣用事”的皇帝。

徐鴻自然是聽到這些不和諧的聲音,只是注意到高魁先一步到達,便朝角落處的酒桌走去。

高魁看到徐鴻到來,親自替徐鴻斟酒道:“咱們兩人倒是巧!本以爲只有我留京了,不想我亦被派往河南辦差!”

“你們都察院是越管越寬了,現在六部官員都說最怕你們,生怕被你們的檢查廳抓了!”徐鴻在桌子前面坐下,便端起酒杯。

高魁的嘴角噙着一絲嘲諷,顯得剛正不阿地道:“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真怕我們的人,必定是心裡有鬼,做了不法之事。像此次賑災款真敢伸手,我定然是六親不認,絕不做同流合污之事!”

“此次因河道的豆腐渣工程,致使大半個河南淪爲汪澤,數百萬百姓流離失所。以前還覺得陛下給你們都察院的權柄過大,只是經歷此事,方知陛下實爲英主。然事到如今,這京城竟有人稱陛下爲暴君,真是恨不得啖之!”徐鴻喝了一口酒,微微皺起眉頭。

高魁擡頭望了一眼剛剛抨擊皇帝的幾個讀書人,卻是一本正經地詢問:“征討建州一事,陛下以鹿筋爲由,其實是藉口吧?”

“要是我猜得沒錯的話,這個確實是藉口!初時陛下怕是圖謀建州之地,但現在數百萬百姓流離失所,此戰是勢在必行,而且是勢在必勝!”

“你的意思是……”

“安民!”

此話一出,高魁的腦海當即閃過一抹亮光,而後震驚地望向紫禁城的方向。

前堂中央的幾個讀書人還在抨擊皇帝,但這個角落的高魁震驚地望向紫禁城,而徐鴻的眼睛同樣充滿敬畏。

雖然朝廷不可能公佈建州己酉工程,但難免不會露出一些蛛絲馬跡,而一些有政治天賦的人才亦能窺得一二。

其實徐鴻聰慧是一方面,但更重要是徐鴻早前見過弘治帝,卻是知曉這是一位罕見的英主。

加上早前張遂被派往遼東,那麼遼東必定不是一場因鹿筋而起的戰事,而是弘治帝有收回整個建州的念頭,甚至是要以建州爲基平定野人女真和海西女真。

結合現在河南的災情,徐鴻完全有理由推斷,此次建州戰事的真正意圖是安置百萬災民。

“喂,你們兩個嘀咕什麼呢?剛剛本案首好像聽到你說英主了?”

正是這時,剛剛還在指點江山的幾位童生已經走過來,爲首黑痣男顯得陰陽怪氣地質問。

第298章 君臣同心,以民爲貴第353章 地產宰相,曾奪文運?504.第502章 君子先上談判桌第7章 帝崩第22章 糊塗有福,帝王不庸第243章 論政的嚴重後果第90章 禮部人事,廷推之爭第283章 鸞鳳和鳴,帝欲養貓513.第511章 苦頭吃盡方知故鄉好第113章 死了就會變強?551.第549章 青史惡名,有宮太孫第109章 有聲金鈴,新元弘治第452章 黑幕終露,螞蟻智慧第449章 九州易位,淚別故土(求保底月票)第128章 真兇第222章 棉事有困,幼英欲貴第422章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閣刀來。第80章 光明有底,王越難斬第290章 暴君弘治,明當奪門第233章 軍魂(求訂閱求月票)第4章 一帝落百官肥?第463章 天子贈禮,南巡終點第465章 君民相惜,帝位不正506.第504章 順大明者昌,逆大明者第238章 忠君的三千將士第475章 弘治要畫一條線第377章 皇命在天,紅顏禍水第165章 武勳有隙,黎使論罪第269章 能臣歸位,線生禍端第385章 道家的使命第339章 喬新有名,帝悲失臂(加更求月票)第460章 蘇喜忠君,帝肋遇考第356章 帝嗣由天,張秦常新第155章 黎使逞威,帝王難日第59章 京山風波6第389章 控制全人類的秘訣第44章 帝有雄志,但求安眠第58章 京山風波5第63章 這頂帽子臣頂不住啊!486.第483章 帝王的寶藏和暗涌的伯府第379章 雄才大略,謊話連篇第434章 擒賊擒王,文明碰撞第198章 翦除大明王朝身上最大的毒瘤第433章 大話東西,豆中黃金第197章 奸黨?抄家(求月票求訂閱)第427章 果然有了錢都想着女人啊!第11章 新舊之交,明暗之間。第346章 新相爲橋,百官挾君第80章 光明有底,王越難斬第398章 賢王和暴君的一次正面較量第481章 溫柔和血性並重的弘治朝第191章 血珠現世災難生第100章 文臣真容,王越殺王531.第529章 西歐路斷,奇才命薄第16章 巧破朝局,新君新觀第312章 弘治新年消一國第138章 案情有詐,從貴甘犬第222章 棉事有困,幼英欲貴第385章 道家的使命第151章 榜眼有污,廷和生恨第324章 八月南洋,取金不易第104章 弘冶抓貪,殺人誅心第82章 明現首貪,破局不易第9章 帝位未繼,親故上門521.第519章 誰是那個背後捅刀之人?第298章 君臣同心,以民爲貴第432章 江南奪寶,帝爲小兒第230章 百家刊明,鎮南檄文第216章 內外兼治,帝喜爲上第317章 大明第一瘋子第38章 臣非良臣,君拒恩君第427章 果然有了錢都想着女人啊!第391章 再次站到了士大夫的對立面第455章 帝之手段,瘋犬歸窩第149章 春耕在即,武勳有謀第55章 京山風波2(求月票)第102章 萬民送行,王越再詩第393章 妥協第186章 十三豹趙虎初顯弓威第54章 京山風波1第354章 尹直言蠢,旨落遠臣第256章 以鐵爲契,帝陷兩難第205章 帝言誅族,破綻突現第259章 京城暗涌,會考論雄第239章 大明的旗幟飄揚534.第532章 國之基石,謎開傳臚第454章 天子降臨,官念烏紗。第3章 文臣不同意啊第65章 武勳點火,帝防奪門第14章 有帝弘治,昭告天下第399章 反暴君聯盟有點強546.第544章 忠義難全,外妾窺心第231章 皇帝大婚第213章 帝設新考,狀元武魁第246章 弘治二年的春節第57章 京山風波4第175章 夷狄奉中國(月票加更)第479章 終究還是被怒火填滿了539.第537章 御用青天,宮廷水深第133章 吳玘官途,帝嘆荒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