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談武論道

下午,他們在公安招待所房間內。

王希雲邊看電視,邊觀察着謝居安靜靜地坐在窗前,看着外面人來人往,就強作嘻哈地說,“老大,我的師兄哎,你這二天怎麼老發愣呢?不會是開始思春了吧,告訴我,兄弟肯定幫你擺平。”

謝居安沒有回頭,淡淡地道:“你小子,一日不知三餐愁,倒是天生的樂天派說人活着這一輩子到底爲了什麼?城裡的人一頓宴會吃掉了我們村一戶人家幾年的收入,但他們並不感到快樂,並不自由,彷彿一根線牽着他們,而身不由已;鄉下人雖貧窮,一年到頭只吃到幾頓白米飯,一家團團圓圓的活得倒知足。這是爲什麼?爲什麼?”

王希雲驚詫地看着他,一本正經地說:“老大,我也不明白很多。從記事以來,除了爲學習而愁外,我不知道有什麼而發愁的,什麼都已經被安排好了,不用去爲生活花心思,所以現在覺得很快樂、很知足。”

謝居安有些傷感地說:“自從父親去世後,什麼都要自己一個人去想、去面對,當時覺得挺孤獨,有種乏力的感覺。直遇見師傅之後,似乎找到一種依靠似的。”

王希雲安慰地說:“老大,師傅不是教導我們,凡事率性而爲,用心而已。我看你這二天是不是忙昏了頭,暫時有點不適應這城市,才這樣糊思亂想。”

謝居安振作地站身來,伸了伸手腳,振作地說:“也罷,現在想不明白,不去想了,以後會明白的。該去面對的總要面對。”

***

孤山,位於省城東郊,離市區約三公里。和其他國內的名山一樣,山上巖壑幽奇,鐫刻在巖壁上。自宋以來,名人墨客在絕頂峰、靈源洞、白雲洞、舍利窟、達摩十八景及石蹬路旁等處留下各種字體的石刻計數百段,其中著名的有喝水巖下石壁上刻的"壽"字,字徑爲四米,爲南宋著名大書法家朱熹所書。縱觀山上刻石,上起北宋,下迄清代以至當代,前後延續近千年,內容豐富,字體篆、隸、行草、楷俱全,堪稱石碑之林。

清晨,謝居安一步一趨地跟在何傲後面,輕鬆地拾級而上,邊聽他們談笑風聲,邊觀賞奇景,倒也愜意。而王希雲跟着鄭開重、譚中銘等人早就匆匆登山而去,把謝居安一夥人扔在身後遠遠的。

山腰有一名喚元辰寺的古剎,始建於粱朝年間,乃省內佛教聖地,主供三世佛和菩薩、羅漢們,引來山上游客、香客絡繹不絕。寺內尤以千年鐵樹、梨木供桌、血書佛經三奇而出名。

約九點光景,一行人匯聚在元辰寺前,何傲喚來執事僧人,“與那釋真老和尚通報下,五年前的故人,前來拜訪”。那僧人聞言,匆忙稟告。不一會兒,那執事僧人,引來一位鬚眉皆白、手執佛珠、面慈的老和尚,那老和尚對着何傲打個佛禮,口喚“阿彌陀佛。何施主多年不見,風采依舊,今日光臨敝寺,蓬壁生輝。”

何傲回了個稽首道禮,道:“老和尚有禮,今日俗人叨擾了。”

衆人在老和尚引領下,穿廊過堂,來到一個充滿檀香味的明亮靜室,靜室中央掛着“佛”大字。老和尚示意大夥坐在蒲團上,喚來小僧上茶,果然是上好巖茶。

何傲抿了口茶,說:“老和尚,乃方外之人,卻有如此香茗,飲後湯滌凡塵,先苦後甜,果是難得佳品啊。”

“何施主過譽了,不是茶香,也不是水香,只是施主蘭心慧質,虛懷納香,心念香而已。”

“哦,老和尚何謁?”

“佛日:衆生芸芸,沉迷外物,忘卻本我,無色無相。香臭美惡本無區分,乃世人心中念想強所致,拘泥於心中標準,若未放開心懷,品得其中深味,何知茗香。”

“老和尚此言差矣,須知存在即爲道理。再說茶香,即不爲所聞所飲,仍在飄香,故與心念何所關聯。人生口鼻耳舌,物盡其用,使人多姿多彩,表其言,聞其香,聽其聲,辨其味,非執迷於外物,只爲不同求得罷了,何能使人人晨鐘暮鼓,青燈相伴。”

“表其言卻禍從口出,百言莫如一緘;聞其香卻留連妄情,百香弗若一醒;聽其聲卻不計真僞,百聞難爲一靜;食其味卻貪得所欲,百味哪似一淡。世人爲外物所乘,整日聲色犬馬、縱慾無制,難以明心見性,回得本我,孰爲嘆息!然我佛慈悲,傳誦百經,渡化有度,迴歸自身。阿彌陀佛!”

“老和尚所言雖有偏頗,卻也實情。求好逐惡,人之本性;婚嫁生衍,世之常倫。池塘靜水,腐蟲生矣;大浪淘沙,見得真金。須知一堵不如一疏,矯枉過正,不如順其自然,佛家講因果業報,道家又云,無爲無不爲,不破不立,纔可見有真道。”

“阿彌陀佛,何施主遊戲凡塵,心鏡高懸,慧眼透澈,形跡灑脫,老納自愧不如。”

“老和尚何須過謙,佛家雲:爭即是不爭,不爭即是爭。今日拜訪自是談禪論道,故友相見,別作他意。”何傲頓了一下,繼續說道,“五年未見,老和尚佛性高深,內外功夫日趨化臻,可惜輾轉風塵,未有進境。兩年來,先後收得二位愚徒,特來引見”,“小安、小云還不拜見釋真大師!”

謝居安等人聽聞兩人大談禪機,有點雲中霧裡,聽到何傲驀喚,連忙起身拜見行禮。

釋真大師望着他們,雙手合什,忽然雙眼精光一亮。謝居安感到一陣威壓,勉強把持不動,胸口如擊重拳,自然而然凝神運勁,運轉鍛絡篇,如往常面對那大海中綿綿不絕的浪擊一般,驚亂一下後,又漸漸地放鬆,“他強任他強,明月照鬆崗”,如此相持十分鐘,謝居安身上傳來微不可聞的噼啪筋骨聲,十二正經又通二經。

王希雲則受壓連退三步,扎步而停,上身搖晃數下後,倒是竭力抗拒,已經汗滴如水。

“咦!居然在如此境地又做突破,頗爲難得,恭喜何施主了,阿彌陀佛。”釋真大師撤去了真力道。何傲只是淡淡地笑了一下,打個謝禮。

王希雲從地上蹦起一米多高,舒展身子站住,又坐回原處。謝居安仍紋絲不動,連剛纔的姿態都未改變,斂神閉目,對外界勿聞勿視,正沉浸在妙境中,正可謂心中自有天地。一個時辰後,謝居安作勢收功,見禪房裡只留着何傲和釋真大師兩人,遂上前對釋真大師行跪禮示謝,說:“多謝大師成全,晚輩日後但憑差遣,只要不違師訓,定當赴湯蹈水,在所不辭。”

釋真大師微笑地說:“小施主不必執此妄念,你我相見即爲緣,因緣際會,非老納全功,老納只不過拋磚引玉,倒是小施主勤修苦練,自會水到渠成。”頓了頓,“但老納有一良言,不得不說。夫天地之道,一陰一陽;文武之道,一張一馳,萬變不離其宗。小施主執念過甚,急於求成,必留隱患,切記慎之。”

“多謝大師指點,晚輩感激不盡。”謝居安又轉向何傲,叩了頭,“師傅,弟子有一事疑惑。借勢一說,百思不得其解。借勢就是利用周圍有利的形勢,若有時利用親朋好友,總感有違於朋友之義,於心難安。”

何傲嘆道:“癡兒啊。我派恪守中庸,萬事萬物均有法度,非是竭澤而漁。萬事當有輕重緩急,兩權相利取其大,兩權相害取其小,行事不拘小節,但大是大非之前,自有公斷。何況朋友之義,貴乎心,良於行,相互益彰,何來愧疚之說呢?”

“弟子想是明白了。”再叩下頭,謝居安回到了原來座處。

何傲與釋真大師對武學進行深入地交流和探討時,謝居安靜靜地坐在那兒聽,彷彿小時候發現玩具一般,聽得如癡如醉,心想中華武學,猶如浩瀚大海,博大精深,而自己雖習師門武學和醫典,卻僅蒼海一粟。

在元辰寺吃過齋飯後,衆人道別釋真大師後,回到城裡。年關近了,謝居安也急着回家,特地向譚震天等人辭行,在臨行之時,何傲特地交給一串鑰匙,並鄭重囑咐一番,由譚震天派車送走了。

第八十二章 到底愛誰第二十七章 殺樓非樓第二章 罪大惡極第五十八章 靈異事件(上)第十二章 山神傳說第三十一章 冰魘的魘第二十二章 宴無好宴第十章 非同常人第二十一章 不期而遇第三十三章 釋通往事第六十四章 騎虎難下(下)第十四章 強邀入夥第四十三章 惡毒報復第七十一章 臆想不到(上)第六十一章 變生肘腋(下)第五十四章 戛巴陷阱(下)第三十六章 蛇谷驚變(下)第五十六章 兩難抉擇第二十九章 戲劇變化(下)第四十七章 一根稻草第五十三章 戛巴陷阱(上)第九章 撥開雲霧第四十四章 萬物萬靈第六十五章 奇特祖孫第二十章 你的選擇第九章 甕中捉鱉第四十一章 誰在守候第二十五章 黑白無常(上)第四十章 以身爲餌(下)第六十三章 藏秘精輪第五十一章 熱帶風情第八十四章 女禍計劃第六十六章 離別季節第三十八章 人去天涯第四十五章 世外高手第四十九章 粉墨登場一、分頁推薦第十二章 盜獵爲名第三十五章 蛇谷驚變(上)[今晚還有一章]第二十六章 黑白無常(下)第十四章 心若荒蕪第二十四章 溫柔陷阱第二章 衝破心鎖第五章 自強開端第三十四章 緣來則聚第二十九章 雙面佳人第十四章 強邀入夥第二十章 你的選擇第十六章 天罰伊現第二十四章 狀元夢碎第四十五章 暗香殘留第七十一章 臆想不到(上)第五十三章 鄉村神醫第三十一章 冰魘的魘第六十八章 冷血殺伐第四十七章 櫻樹血花第五十六章 天煞孤星第十九章 尋找鷹谷第二章 罪大惡極第八十七章 化身爲海第四十章 波譎雲詭第十二章 盜獵爲名第十九章 軒然大波第二十三章 語出驚人第四十三章 衆裡尋他第六十七章 長刀所指第二十七章 殺樓非樓第七章 借屍還魂第三十一章 冰魘的魘第四十六章 一朝夢醒第六十三章 藏秘精輪第五章 患難見情第五十二章 別樣天罰第二十七章 執子之手第二十五章 黑白無常(上)第五十章 破盡陰魂第三十二章 少林古剎第四十七章 難得糊塗第十三章 順藤摸瓜第二章 衝破心鎖第四十三章 全殲羣盜第五十三章 戛巴陷阱(上)第一章 南海小村第三十章 如此用法第四十二章 自食其果第三十一章 冰魘的魘第十八章 柱傾粱斷第十二章 盜獵爲名第七十章 深夜訪客(下)第八十二章 到底愛誰第六十章 且退且戰第七十章 深夜訪客(下)第五十六章 兩難抉擇第六十三章 騎虎難下(上)第五十四章 戛巴陷阱(下)第五十九章 靈異事件(下)第六十四章 五方守護第三十三章 病正當時第五十一章 軍刀出鞘第六十九章 深夜訪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