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小妞可不一般啊!
從我們認識的第一天,她就流露出了女漢子彪悍的一面!
我不過是在她們身後站了一下下而已,不過是褲袋裡的諾基亞手機碰到了她們身體的一點點而已,居然就遇到了如此強烈的反應和反擊!
這妞居然還會跆拳道,而且是個中高手!
你可知當你那一式標準的高擡腿下劈給我的震撼有多大!
我當時被震撼的同時深深地遺憾——天氣這麼熱,爲啥那天柳若兮都穿了長裙,你卻偏偏穿了短褲呢!
要是那天你穿的是職業裙該多好——咬着手指留着口水無限yy中……
跆拳道可不是人人都能練得好的,它的要求一樣很嚴格……
跆拳道(韓文:???,英文:taekwondo),是現代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之一,是一種主要使用手及腳進行格鬥或對抗的運動。
跆拳道起源於朝鮮半島,早期是由朝鮮三國時代的跆跟、花郎道演化而來的,韓國民間流行的一項技擊術。
1955年以前,韓國是沒有跆拳道一詞的,韓國的武術也以空手道、唐手道和民間少數的跆跟等爲主,日治時期,大量韓國青年學生赴日留學,在日本接受了系統的松濤館空手道訓練,回國後他們開始創立道館教授學生。日本戰敗後,韓國獲得民族獨立,大批空手道、唐手道道館興起,韓國早期空手道傳播者們將民族傳統武術跆跟與空手道相結合,稱爲唐手道。並出現了最早的一批韓國道館,這就是後來的九大道館。
“跆拳道”一詞,是1955年由韓國的崔泓熙將軍命名。崔泓熙將軍早年在留學日本時,學習了日本松濤館流空手道,並將其與韓國傳統武技跆跟、手搏等技術融入到跆拳道中去。總之,現代的跆拳道是結合當代東亞武技之長的韓國發源武術運動之一。
跆拳道是經過東亞文化發展的一項韓國武術,以“始於禮,終於禮”的武道精神爲基礎。其腳法佔70%。跆拳道的套路共有25套;另外還有兵器、擒拿、摔鎖、對拆自衛術及10餘種基本功夫等。
跆拳道於1988年奧運會時爲示範項目;於1992年的巴塞羅那奧運會開始爲試驗比賽項目;到2000年的悉尼奧運會成爲正式比賽項目。
技術特點
1、腿法爲主,拳腳並用:由於競賽的需要、規則上的限制和跆拳道在進攻方法方面的特點,使得跆拳道技法主要是以腿法攻擊爲主、拳法攻擊爲輔。據統計在跆拳道技術當中,腿法約佔總技法體系的百分之七十。因此腿
擊無論在攻擊範圍、攻擊力量等方面都遠遠超過拳法的攻擊,而拳法的招式一般偏重於防守和格擋。
2、強調呼吸,發聲揚威:在跆拳道的練習當中要求在氣勢上給人以威嚴的感覺,練習者常以洪亮並帶有威懾力的聲音來顯示自己的威力。據日本有關研究資料證明人在無負荷工作時百分之十的肌肉會由於發聲使他們的收縮速度提高百分之九,在有負荷工作時更是可以提高百分之十四。這就是爲什麼在比賽當中,運動員會發出響亮的喊叫聲的原因。在發聲的同時停止呼吸,可以使人體內部的阻力減小;提高動作速度,集中精力使動作發揮出更大的威力。
3、動作追求速度,力量和效果,以擊破爲測試功力的手段:跆拳道不講究花架子,所有動作都以技擊格鬥爲核心;要求速度快、力量大、擊打效果好,在功力的檢測方面則以擊破力爲測試的手段。就是分別以拳腳擊碎木板等,以擊碎的厚度來判定功力。
4、以剛制剛,方法簡練:受跆拳道的精神影響,運動員在比賽當中多是直擊直打;接觸防守、躲閃技術運用得比較少,進攻都採用直線連續進攻,以連貫快速的腳法組合擊打對手。防守多采用格擋技術或採取以攻對攻,以攻代防的技術。
5、禮始禮終,內外兼修:在任何場合下,跆拳道練習者始終以禮相待。練習活動都要以禮開始,以禮結束,以養成謙虛、友好、忍讓的作風,在道德修養方面不斷的提高自己。
雖然在我現在看來,跆拳道已經殊不足畏,畢竟它不如中華武術的博大精深,但對於一個女孩子來說,能練到這個樣子也算不錯了!
據我感覺,程若語應該已經達到了黑帶,大約在四段和五段之間的水平了吧!
她的性格豪爽,喜歡八卦,卻又很講義氣,可以說是內向宅男的絕配!
她是第一個和我共患難的女生,就在我爲了救她被三個持刀小流氓圍攻有生命危險的時候,她明明已經脫險,卻義無反顧,傻乎乎的又跑了回來,竟然還喊着口號說是和他們拼了!
我的大小姐!這可是手上有人命的持刀混混啊,你以爲憑你的花拳繡腿能討得了好嗎?
當然還有劉帥,但劉帥畢竟是哥們,卻又不同,要是劉帥也被圍住逃脫不了,最多被放點血,要是大小姐你呢?
要不是泰哥及時趕到,恐怕……
在我養傷時,通過三生石看到了程若語大小姐的前世,居然是巾幗英雄,忠孝節義,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花木蘭,真是讓人大跌眼鏡!
不過話又說回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也只有花木蘭這樣的性情和性格,纔會有程若語這樣的脾性和脾氣!
“江山易改”是我們常說的話,其實它有三個版本分別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江山易改,秉性難移;江山易改,稟性難移!
人的本性的改變,比江山的變遷還要難。形容人的本性難以改變。
元·無名氏《謝金吾》第三折“可不的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恆言》第三十五卷:“看官有所不知。常言道得好,江山易改,稟性難移。”
當然最最最最重要的一點是:人家胸大啊!
波濤洶涌,波濤起伏,呼之欲出,胸懷天下,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還有更貼切的……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從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
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爲我人身處在廬山之中。
此詩描寫廬山變化多姿的面貌,並借景說理,指出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
山所見如此,觀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這兩句詩有着豐富的內涵,它啓迪人們認識爲人處事的一個哲理——由於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範圍,擺脫主觀成見。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首小詩激起人們無限的回味和深思。所以,《題西林壁》不單單是詩人歌詠廬山的奇景偉觀,同時也是蘇軾以哲人的眼光從中得出的真理性的認識。由於這種認識是深刻的,是符合客觀規律的,所以詩中除了有谷峰的奇秀形象給人以美感之外,又有深永的哲理啓人心智。因此,這首小詩格外來得含蓄蘊藉,思致渺遠,使人百讀不厭。
這首詩寓意十分深刻,但所用的語言卻異常淺顯。深入淺出,這正是蘇軾的一種語言特色。蘇軾寫詩,全無雕琢習氣。詩人所追求的是用一種質樸無華、條暢流利的語言表現一種清新的、前人未曾道的意境;而這意境又是不時閃爍着熒熒的哲理之光。從這首詩來看,語言的表述是簡明的,而其內涵卻是豐富的。也就是說,詩語的本身是形象性和邏輯性的高度統一。詩人在四句詩中,概括地描繪了廬山的形象的特徵,同時又準確地指出看山不得要領的道理。鮮明的感性與明晰的理性交織一起,互爲因果,詩的形象因此昇華爲理性王國裡的典型,這就是人們爲什麼千百次的把後兩句當作哲理的警句的原因。
當然我想表達的不是這首詞字面上的意思——少年,你懂得!
記得大約十年前吧,看過一部香港的錄像片,貌似是關於武松打虎的,具體情節忘得差不多了,不過有一個情節記得特別清楚,記得女主角潘金蓮是位洶涌澎湃的明星,而她的老公武大郎的扮演者卻是位身材極其矮小的漢子,基本上每天武大郎賣炊餅回來後第一件事就是關上屋門,然後對潘金蓮流着口水,揮舞着不大的手說:“金蓮,我要爬山……”
好吧好吧,主要是這個情節太經典了,每次想起來都讓我忍俊不禁,所以和大家分享一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