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九章 萬人坑(上)

就這樣不知不覺的過了快一個月,感覺這些姑娘被自己洗腦,額,呸,是教育的差不多了,伍興宣佈:開學時宣佈的考試開始,各回各家的村,限期十天,把本村最大的官紳資料報回來。要做到有人證有物證,至於所需要的錢財人馬,一律找何鳳山索要。同時對何鳳山下令,秦法學堂掌握的守望隊一律進入警戒狀態,同時向駐守臨沂的警備九旅發去作戰文書,以沂蒙鎮守使的名義通知他們,做好戰鬥準備,隨時準備出動。

幾個在龍虎營時期就加入了秦法學堂的老人,不由得摩拳擦掌,“只要砸開幾個響窯,刀槍器械糧食馬匹金銀布匹都有了不說,以後四鄉八鎮的百姓咱們也就動員起來了!”

十天後,兵馬集結動員完畢,派往各處村鎮的學生們也陸續的回來彙報,看着學生們帶來的地契借據人證等等,伍興笑的幾乎合不攏嘴。

伍興心想,大爺的,有了這些證據在手,就能痛痛快快的砸響窯了。然後,就可以順利的把幹部派下去,解決地盤錢糧的問題。再然後,伍興心中浮現出了李守漢和李華宇的名字,他在心裡咬牙道:再然後,就是如何將你們這對狼子野心的父子,趕出中原了。

但是伍興還沒得意多久,卻突然發現一件事,那就是平時表現優異的班長宋巧梅居然沒回來。按說這姑娘平時那可是幹啥都出色,識字快,幹活麻利,收拾調皮的學生也有一套。難道出了什麼事。。。伍興想到這,連忙對何鳳山說:“何鳳山,帶人去趟宋家莊,看看宋巧梅怎麼還沒回來?”

兩天後,何鳳山帶着宋巧梅回來了,但是,形象卻狼狽異常。兩人都是跑丟了鞋,刮壞了衣服,頭沒梳臉沒洗,感覺跟逃荒的難民差不多。而且剛剛見到伍興,何鳳山就大喊:“先生,不得了了,宋家莊的宋欽華帶領本地鄉紳造反了!”

伍興聞言也是大驚,他連忙詢問情況。何鳳山宋巧梅也顧不得整理,就這樣蓬頭垢面的開始講述事情經過。原來宋欽華此人是宋家莊本地最大的鄉紳,字胡星,舉人功名,平日裡結交官府,與各處豪紳往來密切,包攬詞訟,把持政務。謀得了財雄勢大,一呼百應的勢力。本地山下的平地好地,幾乎全是他們家的產業。要是從宗祠家譜來論,宋巧梅還是他的長輩,這位宋老爺得管叫宋巧梅一聲姑奶奶。只不過,族親難敵利益。當年宋巧梅的父親管他借債,苦苦哀求希望看在宗親份上少要點利息,結果被嚴詞拒絕。於是打算抵押給利息要得少些的鄰莊地主,結果被宋老爺以宋家的土地不能押給外姓人爲由,強行攔阻。最終九出十三歸一分利錢不能少。因爲無力還利息,最終自家僅有的三畝平地給了宋欽華。

有着這樣的侄孫子,宋巧梅回家之後的情形便是可想而知了。

可是,她前腳鬥志昂揚的回到了村裡,剛剛在家裡坐定,還不曾找到工作的突破口,村裡便有宋老爺的話流傳開來。

“宋老七家的大丫頭不守婦道,在外面拋頭露面的亂跑亂動,給咱們宋家臉上抹黑,她最好是在家裡老老實實的躲着。別讓本老爺看見她!看見她或者聽說她在村子裡亂說亂動,老爺我就開祠堂,當着全族老少爺們兒的面,執行族規,浸她的豬籠!把她沉塘!”

宋巧梅被這一番話嚇得魂不附體,不管怎麼說,她也只是一個女孩子,於是她只好老實的住在家裡。直到後來何鳳山派人從沂水縣城到村裡來接她,她纔跟着何鳳山派來的人一起逃出宋家莊。她後來才知道,他們前腳剛走,她父親宋老七就被宋欽華以縱容女兒外出拋頭露面,有傷風化,玷辱宋家門風爲由,開了祠堂亂棍打死。

接着宋欽華更是聯絡了周圍的十幾家豪紳地主,舉旗叛亂,攻下了沂水縣城。聲稱要爲李總督清理門戶,誅殺贓官伍興,廢除苛政惡法。宋巧梅何鳳山逃到臨沂的時候,他已經以沂水縣城爲基地,同周圍的各種武裝勢力聯絡,組織了兩萬餘人的兵力,同時,周圍的費縣、蒙陰、蘭山等地,也有豪紳起兵作亂,隱隱然對臨沂形成了包圍之勢。

一時間,這塊橫跨兗州府、青州府的土地上,黑雲滾滾,各路叛匪蟻聚蜂擁。矛頭直奔臨沂城內的伍興和警備九旅。

在濟南坐鎮的鹿瑪紅,在得到了伍興發來的軍情通報後,問得第一句話便是:“眼下各路叛匪有多少人馬?伍大人在臨沂地面上能夠支撐多久?”

“稟夫人,眼下青州府、兗州府各地各路叛匪旗號龐雜,爲數衆多。千人以上規模的大約有五六十股,粗粗的算下來,應該在十萬上下。雖然人數衆多,但是裝備和戰鬥力差,伍大人的意思,是夫人需要他堅持多久?”

“伍大人的意思,他打算以臨沂城爲誘餌,將原本盤踞在各處圩寨之中的叛匪吸引到臨沂城下,與其野戰。爭取一戰而定魯南!”

“好!”鹿瑪紅也不多說話,命人起草了一份文書,在文書上蓋好了總督關防大印。

“只要伍先生在臨沂堅守半個月,將各路叛匪吸引在臨沂城下,我就能完成各路兵馬調動部署,將其包圍聚殲!爲了便於事權統一,這是以總督大人名義下的軍令,青州府、兗州府各路人馬,悉數歸伍先生調動。兵馬錢糧器械支取一應事務俱歸先生!”

信使帶着鹿瑪紅給伍興的授權書在各路叛匪對臨沂城的包圍圈形成之前趕回,將這份至關重要的文件交到了青州、兗州軍政官員們的面前,藉以明確了平叛的指揮權。

“鹿夫人一定是讀過三國志的!”聽完了信使轉述的鹿瑪紅的話,不由得伍興拍案叫好。

三國志和眼前的平亂戰事之間有什麼關係?伍興這話讓何鳳山、宋巧梅等人很費解。事後,幾個人找了一本三國志通俗演義來翻閱,卻只看到了《許褚裸衣鬥馬超曹操抹書間韓遂》一回書中這樣描寫:“衆將皆問曰:“初賊據潼關,渭北道缺,丞相不從河東擊馮翊,而反守潼關,遷延日久,而後北渡,立營固守,何也?”操曰:“初賊守潼關,若吾初到,便取河東,賊必以各寨分守諸渡口,則河西不可渡矣。吾故盛兵皆聚於潼關前,使賊盡南守,而河西不準備。故徐晃、朱靈得渡也。吾然後引兵北渡,連車樹柵爲甬道,築冰城,欲賊知吾弱,以驕其心,使不準備。吾乃巧用反間,畜士卒之力,一旦擊破之。正所謂‘疾雷不及掩耳’。兵之變化,固非一道也。”衆將又請問曰:“丞相每聞賊加兵添衆,則有喜色,何也?”操曰:“關中邊遠,若羣賊各依險阻,徵之非一二年不可平復;今皆來聚一處,其衆雖多,人心不一,易於離間,一舉可滅,吾故喜也。”衆將拜曰:“丞相神謀,衆不及也!”操曰:“亦賴汝衆文武之力。”遂重賞諸軍。留夏侯淵屯兵長安。所得降兵,分撥各部。”

一場驚天動地的大決戰結束了,“遂、超等走涼州,楊秋奔安定,關中平。”這場大決戰,關中諸將的武裝力量基本損失殆盡,從此結束了關中軍閥割據的局面,關中各郡進入了朝廷直接掌控的範圍。順便提一下,馬騰由於受馬超叛亂的牽連,在曹操回到京城後,全家被殺;馬超由於陷父於死地,從此而聲名狼藉。

這一仗之後,曹操便有了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的地位,如漢相蕭何故事。自此威震中外。

“真是搞不懂,先生說鹿夫人一定看過三國志,可是這裡面的事,和咱們眼下的戰事到底有什麼關係?”何鳳山等人還是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

鹿瑪紅倒也未必是真的讀過什麼三國志,這套戰術打法,卻是她和李華宇在臺灣對付那些不服王化的土人摸索出來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戰術。不怕你集中起來攻城略地,就擔心你分散到各處寨子裡負隅頑抗,憑險固守。那樣的話,消耗的時間和兵力精力人力物力財力都大得多了。

話說,這樣的戰術,一直到建國後,在西南、在中南,在烏斯藏等地,用來剿匪平叛,對付叛匪主力都是這麼做的。將叛匪主力想辦法集中起來,然後再投入部隊將叛匪主力予以消滅,之後以小分隊對叛匪殘餘分子進行追繳,配合以地方基層政權建設,羣衆發動,土改等一整套手段,將數百年都未曾根治的匪患一鼓盪平。

受自身地位的侷限,何鳳山們也只能是懵懂着按照伍興的部署去操辦守城和準備出城反擊的事宜。倒是幾個老人不住的給他們鼓勁打氣:“小子們,好好的幹。這一仗打完,咱們這青州府、兗州府就徹底太平了!到時候,錢糧制度,你們的差使,田莊,還有地裡的莊稼品種,夯不的這些事都會一股腦的解決掉!”這些老人也說不出什麼大道理來,不過,以他們從龍虎營時期就跟着羅虎王龍在山東各地轉戰的經驗,他們很敏銳的判斷出,這一戰,將會決定這兩府的政治走向,甚至會改變這裡的農業種植品種!

風聲一天天的緊了起來,臨沂城周圍開始有叛匪的小股隊伍出現,窺視城池,遠遠地查看城上的防禦設施,偵查城內的兵力。隨着這些小股遊兵散勇的出現,漸漸的,數以千百計的大隊人馬也漸漸的出現在了城外。

臨沂通往費縣、蘭城、蒙陰等處的幾條官道上,絡繹不絕的行走着衣着雜亂,旗幟不一,兵器更是五花八門的大股隊伍。

在一面大旗下,宋欽華宋胡星老爺,躊躇滿志的騎在一匹棗紅馬上,被數十名身着甲冑手執刀槍的保鏢簇擁着,倒也是威風八面。

背上披着一件錦緞製成的披風,頭上戴着暖帽,腰間掛着一口寶劍。表字胡星的宋老爺倒也是一副儒將風範,只可惜,頭髮用刨花油梳理的油光可鑑,能夠滑得倒蒼蠅,身上臉上更是一陣陣香氣撲鼻,那是他擦了香粉的緣故。

馬鐙較之常人使用的尺寸調高了不少,幾乎就在馬鞍子下面一點。這是因爲這位宋老爺天生異相,上身長,然而兩條腿極短。所以,這樣的一副扮相、長相,在馬上儘管是做出一臉的莊嚴肅正,周圍的人竭力捧場,但是給人的感覺總是一副沐猴而冠的德行。

在喧囂吵嚷叫罵聲中,宋胡星和他的同伴們將幾萬叛匪主力帶到了臨沂城下,準備開始對這座城池做最後的攻擊。

“打下了臨沂,咱們就給濟南府的而李夫人寫信,說說咱們的委屈。告訴李夫人,咱們不是反對她和李大人,更不敢反國公爺。咱們是被伍興那廝逼得沒辦法了!”

在城外作爲臨時指揮部的關帝廟內,宋胡星很是正式的對手下人說着自己的打算。對於這種見好就收的打法,這些豪紳們也是紛紛點頭稱是。如果不是李華宇的主力在河南和阿濟格、曹振彥等人對峙,雙方圍繞着車馬店等村鎮反覆爭奪,牽制了大批山東兵馬,只怕再有十個膽子,伍興把這些官紳的老婆女兒姨太太都一起睡了,這些人也不敢起來打着反抗伍興暴政的旗號作亂!

“終於來了,等你們好久了”

放下手中的單筒望遠鏡,伍興深吸了一口氣,在心裡冷笑了一聲。蜂擁而來的叛匪看起來聲勢浩大,不過多是被田主、族長裹挾來的烏合之衆,內心裡不過是想趁亂到城裡搶點老爺們看不上的破爛,什麼鐵鍋、衣服之類的,回家過日子用。論起戰鬥力來,那可是十分的抱歉的,伍興相信依靠着秦法學堂控制的幾千守望隊,警備九旅的兵力不但可以守住城池,而且還可以擊潰敵人。

“這份功勞,還是不勞少夫人的大駕了!”

伍興很清楚,臨沂的戰事,關乎他和秦法系能否在魯南立足。

伍興帶着警備九旅旅長匡海山、何鳳山等人在城關上巡視,檢查備戰情況。城池早己作好了作戰的準備,城牆上滿是三伍成羣的兵丁。從甲冑服色上看,有守望隊的兵,也有警備九旅的士卒。

雖然守望隊士兵身上的甲冑不如警備旅士兵的精良,但是,伍興多方苦心蒐集來的兵器,卻絲毫不比警備旅的來的差。一樣的南中製造的上好刀劍火銃,距離城牆垛口十餘步的草棚內,更是堆積着大桶大桶的火藥。

在寒風之中,守望隊與警備旅的士兵,在各自分段負責守衛的城牆上,堅定肅立,任憑着城外的叛匪叫罵喧譁。這些守城的警備旅與守望隊戰士,卻是一片沉靜,他們眼中雖然露出興奮的神情,卻仍然在寒風中肅立將身軀挺得筆直。

次日,太陽剛剛在地平線上冒出頭來,天地間便是一片人頭攢動而成的波浪。

城頭上響起尖銳的哨聲,人們在城牆上往來奔跑,進入自己的位置。

在喧囂雜亂的聲浪之中,叛匪的隊伍進入了伍興等人的視線之內。

所謂的兵過一萬,無邊無垠。從城頭上看過去,這些叛匪雜亂無比的隊伍倒也是氣勢不凡,人馬似乎能從城下一直鋪到天地盡頭。人喊馬嘶聲中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身處其間。看那密密層層的各色頭巾,在隆冬的陽光下雜亂斑斕。

千里鏡中,一杆斗大的“宋”字大旗在寒風之中飄動。旗下,正是宋胡星等人策馬而立。與城頭上的伍興等人一樣,宋胡星也是手中擎着一具單筒望遠鏡往城頭的方向觀察動靜。

已經是十一月下旬的天氣,天氣極爲寒冷。一陣陣刺骨的寒風迎面而來,吹得旗腳簌簌作響。不過,城上城下的兩撥人,情形卻是大不相同。

城頭上的伍興與匡海山、何鳳山等人,都是久歷疆場之人,早就打熬出一副好筋骨。對於這種天氣,他們仍是坦然無事的樣子。

城下的宋胡星等人卻是另外一番景象。

平日裡養尊處優的他們,如何受得了這麼寒冷的天氣?平日裡如果有這麼冷的天氣,早就是狐裘暖閣的伺候了,何時曾經在這種天氣裡到這城牆下來過?幾陣寒風吹過,幾個爲首之人早已凍得受不了了!

宋胡星還好些,作爲公推的首領,他要努力做出一副以身作則的樣子來。可是其他的那些頭目們卻是一個個縮頸藏頭的,雙手儘量攏入袖內,鼻尖都是被寒風吹得通紅,口中噴出的盡是濃濃的白氣。不住的吆喝自家的奴才趕快把手爐弄來!

宋胡星咬了咬牙,“把咱們的大炮推去城牆下,開炮,轟!步隊準備爬城!”

他昨天接到密報,鹿瑪紅的增援軍隊已經在路上了,三五日內肯定到臨沂。如果不在這個時間內解決了伍興等人,那後果就嚴重了!

第五百六十一章 借兵平賊,可裂土封王第二百九十五章 對戰英夷(下)第五百六十九章 天下公敵寧遠伯第四百一十章 震驚第六百四十二章 樟腦戰爭?第二百六十九章 刺槍術第六百五十六章 張小虎的禮物(續)第五百一十一章 渡河伐明!第七百六十章 彼攻我守(三)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舉制度改革第二百六十二章 南中陰霾(上)第六百三十章 驚天之變(下)第一百四十八章 黃金水道(上)第二百一十三章 三酸兩鹼(二更,求月票)第八十九章 素林府之戰(上)第七百一十六章 天崩地裂(九)第七百六十二章 彼攻我守(五)第六百九十二章 掃盡江南錢!第六百七十三章 潼關之戰(六)第六百七十一章 黃太吉北伐!(前殿後宮各有利益)第四百八十章 先卸妝,再打臉!第三百八十六章 中葡友好互助同盟條約第六百二十章 耳光響亮(中)第十一章 一箭貫當胸(下)第五百五十七章 吞併有術第五百四十一章 孫傳庭哭靈第二百一十五章 李華梅的生日禮物?(上)補更,求月票第五百三十二章 隨地吐痰引起的罵戰第四十三章 登陸馬尼拉第五百八十一章 大雪滿弓刀第三百六十三章 朝議、封爵第七百八十三章 佛郎機對小男孩 (二)第四百四十四章 叫苦、討伐緬甸第四百四十四章 叫苦、討伐緬甸第四百零七章 有埋伏!第一百八十三章 海上華容道(下)第七百零二章 漢水!血水!(二)第七百三十八章 千年老狐狸對萬里奸狽第四百八十五章 北上前的準備第五百九十八章 黃太吉的腹心之患第三百五十二章 盡數屠之!第一百零三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下)第二百七十四章 目標,耽羅島!第二百五十二章 跟皇帝買官第四百五十五章 火器之議第七百一十八章 可怕的塔山系第四百八十九章九州離亂李繼朱?第二百二十九章 臺灣戰役(六)第三百零五章 討伐(三)第二十四章 意外(上)第六百二十三章 一夕三驚(下)第一百二十章 如潮而來第二十八章 拖網捕魚與海難者第四百一十九章 北方!北方!(二)第五百五十二章 多爾袞:全軍直撲山海關!第六百四十五章 自古以來與萬國來朝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議、搬兵第五百零一章 小兒輩(九)第五百七十七章 我要十桶龍虎營第一百三十二章 第二座小高爐投產第三百六十一章 你就是闖塌天?第六百四十五章 自古以來與萬國來朝第六百六十三章 明爭第六百九十四章 聾子殺瘋子(上)第四百二十五章 雅庫茨克!(續)第五百七十二章 應對,兵力調整。第三百九十三章 一片海只能有一個龍王(七)又名:珊瑚頌出場!第六百九十一章 如何才能弄幾千萬銀元入內府第七百三十七章 若水忽悠扶桑地第二百七十九章 志向、疫病第七百零五章 此天下事,非主公一人所能決也!(續)第五百零九章 慢慢走,等等看第三百七十章 君臣謀算第六百九十九章 臣提一旅之師西征!第七百八十四章 佛郎機對小男孩(三)第六百七十七章 李自成的勿謂言之不預也第三百四十六章 長清,刺刀突擊(4)第四百四十五章 一場大功勞相送!第三章 摸清家底第三百九十六章 深山黃虎第一百零一章 不可以法外殺人第五百一十八章 陳板大翻身范文程背鍋第三百二十章 糖衣留下,炮彈打回去!(又名燃燒的鹿兒島中)第五百零四章 錢串子李守漢(中)第九十四章 大城條約的簽署第二百九十章 南中版末日審判書第二百九十九章 投名狀第五百九十三章 東線風雲第七百一十五章 淞滬之戰(二)第二百一十一章破圍!攻心!第六百五十八章 乙酉恩科第五百三十三章 破城第二百零三章 風起吉慶圍(下)第二百八十三章 軍火大采購第六十二章 牛肉軍!第四百八十九章九州離亂李繼朱?第四十二章 馬尼拉灣的烈火第九十三章 不平等條約的雛形第七章百一十三章 瀋陽城:飛漲的物價!一百六十章 工業券和黃牛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