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五章 一日三折(上)

“收了他們的手本!”

坐在馬上的洪承疇,雖然眼下做的是大清大學士、宣撫使的文官,但是,卻也是大明督師的底子,殺伐決斷的威風不亞於多鐸手下的博洛等滿洲親貴們,當即一聲令下,身邊的十幾個戈什哈立刻從馬背上跳下來,虎入羊羣一般衝進了那羣跪在城門口迎接清軍入城的大明官員隊伍當中。

這些滿洲八旗出身的戈什哈,個個都是身材粗壯魁梧,在這羣文武勳貴太監隊伍當中,粗魯的衝來撞去,登時便將原本排列整齊的隊伍撞得亂七八糟的。

“主子,這玩意太多了,怎麼辦?”一名戈什哈手中捧着一大捧紅綾子做封面的官員手本,粗得和胡蘿蔔也似的十個手指頭,已經快要拿捏不住了。他向他的上司,洪承疇的戈什哈頭目,一個牛錄章京職甲喇章京銜頭的八旗滿洲軍官請示。

甲喇章京有些厭惡的看了看這些食之無味收下沒用的東西,用鼻子眼指了指城牆根兒下面,“喏!都給堆到那裡去!”

十幾個戈什哈,頓時如奉綸音,邁開了兩條常年騎馬有些羅圈的腿,往着城牆下面堆積着手裡的手本。

漸漸的額,城牆下,雨幕中堆積起來了十數堆手本。紅綾子做封面裝訂的分外精美里面一色蠅頭小楷的手本,在雨幕之中顯得分外鮮明。漸漸的,隨着雨水的沖刷,從手本堆上流過的雨水漸漸的變成了紅色。

便如鮮血一般紅。

趙之龍、錢謙益等人看着這一幕,腦子裡便如眼前的雨幕一樣,迷迷濛濛,一切都在未知之中。

“權且不管這些了,且等到大將軍入城儀式完結了之後再說吧!”

城裡按照一衆降官的安排更是花團錦簇熱鬧非凡。煙花齊放,香霧絛繞。爆竹、起火、沖天炮,如同開了鍋的稀粥似的響得分不出個兒來。一座接着一座的彩扎牌樓兩側滿是前來迎接的城內百姓,按照應天府的安排,每隔十步左右便設有一座香案,香案上除了供奉大清皇帝龍牌,香爐果盤點心供奉之外,香案旁迎接的百姓要各自手捧香爐,就算是沒有香爐的,你手中也要捧着一把香。

“不擺設香案的,不焚香迎接的,一律按照逆賊處理!當心你們的腦袋,當心你們全家的腦袋!”

於是,在這樣的威脅之下,城內的主要道路兩側人流如潮,萬頭攢動。多鐸的儀仗抵達時,人們在地保、差役、兵丁的吆喝之下,紛紛跪倒在地,這叫做什麼“拱揖伏禮,虔誠示敬”。

雨天,馬蹄敲打在南京城內青石板和燒灰鋪就的道路上,蹄鐵也少不得打滑。就算是多鐸身邊的騎手個個都是生長於馬背的滿洲和蒙古八旗選拔出來的精銳,遇到了這種情形,也少不得要勒住馬繮繩,控制住馬的行進速度,緩緩而行,免得馬失前蹄,在這麼個結節骨眼兒上壞了王爺的體面。這麼一來,可就苦了南京的一衆投降的文武勳貴太監們。

按照禮部和兵部擬定章程,並經洪承疇過目的,這個前所未見的揚威大將軍入城儀仗,是應該在巳時到達皇城前接受南京滿城文武的投降的。可是,溼滑的道路,緩慢的行軍速度,完全打亂了擬好的佈署。直到巳未時分,才總算走到了午門前邊。

一眼望去,皇宮前往日等候上朝的天街上,黑壓壓的跪滿了一地足有兩三千人,幾乎南京城內的官員,但凡是有個芝麻綠豆大的官兒的,都在這裡了。不遠處,更是跪滿了以侯方域爲首的江南士林衆人。他們雖然有功名在身,但是畢竟不是官員。但是,少不得功名心重的想要在大將軍面前露個面,日後也好有個話頭給自己的平步青雲鋪一個臺階。

一見多鐸的織金龍纛遠遠的在中軍護衛下出現在了視線之內,前大明禮部侍郎一聲高呼:“揚威大將軍到!百官跪接!生員跪接!”按照大明朝廷的禮儀制度,他的聲音被一傳二,二傳四,四傳八,一路傳過去。天街上的人們,也不論你是國公還是太監,是尚書大學士還是苦讀了幾十年的老童生,全部撩起袍服下襬,向前半步跪倒在地。看着眼前這代表着大明朝廷中樞和江南士林的數千人在自己面前矮了半截,多鐸卻仍是端坐馬上,別沒有做出什麼翻身下馬,拱手相攙等禮賢下士的戲碼錶演,他只是手中攏着繮繩,一動不動地看着這令人心醉的場面。

“大將軍這是何意?方纔在城門口不下馬,倒也有些緣由可以解釋,如今到了這裡,仍舊不下馬,卻是爲何?”趙之龍、錢謙益王鐸等人心中狐疑不解,不知道眼前這位新主子,以全套的勝利姿態出現在眼前的征服者到底打着一個什麼算盤?

“且不管他!反正今天就是配合他唱好這齣戲!他要唱取成都咱們就是獻地圖的張鬆,要唱昭君出塞咱們就是畫美人圖的毛延壽!要大變戲法,要仙桃咱們給仙桃,要金魚咱們就往缸裡跳!”

打定了主意,幾個投降官員的首腦頭目頓時心思篤定,只管按照贊禮官的口令,俯伏在地,行三跪九叩首的大禮,揚塵舞拜,山呼萬歲。在場的近萬名文武官員勳貴太監,還有在場的南京城中投降的明軍官兵也同時發出了山呼海嘯似的吶喊聲:“大清萬歲、萬歲、萬萬歲!”

就在這一片歡呼聲中,多鐸終於滿意的點點頭,在洪承疇的悄悄示意下,策馬來到了皇城城樓下,在百餘名巴牙喇兵的護衛下登上城樓。

多鐸頭上戴着一頂用呲鐵鋼命高手匠人打造的頭盔,,身上披着一件寬大的白色披風,披風下面則是鑲白旗滿洲樣式的甲冑,腰間扎着一條厚厚的皮帶,上面小火鐮火石吃肉的小刀,吃肉的作料盒子,鑲嵌着寶石的黃銅酒壺,煙荷包,鼻菸壺荷包林林總總不失滿洲人的本色。

在洪承疇、博洛、獨孤寒江和李成棟等一衆文武親貴、降將的簇擁下,多鐸手扶着佩劍,邁着方步緩緩的登上了皇城的城樓,俗稱五鳳樓的便是。

今天,此時,多鐸心中心潮起伏澎湃洶涌,他內心的激動,不亞於廣場上的百官、軍士,更不亞於街頭幾十萬南京城中百姓。

看着下面這嚴整的軍容,高昂的士氣,聽着那震耳欲聾的歡呼聲,他的心裡,充滿了豪情,充滿了自信。他輕輕地舉起手來,向三軍致意。樓下,立刻變得鴉雀無聲,只有空中落下的雨水,在人們的袍服甲冑上發出輕微的滴答聲。

“本大將軍,奉了皇上和攝政王的旨意南下。並非爲了土地子女玉帛而來!乃是秉承了我大清入關時所發之誥諭,爲爾等報君父大仇之事而來!爾等來看!”

說着,多鐸命人取過幾份文書,城樓下跪倒的人們也看不清楚,只能是仰頭觀看,等着多鐸下面的訓示。

“本王日前接到西路和中路兩路大清軍馬緊急軍報!兩路大軍均有好消息傳來!西路入川討伐西賊張獻忠之我大清鰲拜所部,先是西賊張獻忠部下將領鎮守川北朝天關的劉進忠,獻了朝天關,打開了我大清兵馬進川的大門。後是我大軍於順慶西充鳳凰山與西賊所部大軍一百五十萬人馬大戰於此地。”

劉進忠投降後,對於清軍急於知道的有關張獻忠在四川潛號屠民及全川形勢,他一一作了回答。又問:張獻忠今在何處?他回答:今在順慶西充縣金山鋪。又問:速行幾日可到達?劉進忠又回答:一千四百里,倘若疾馳五晝夜可到矣。於是,清軍將帥便要劉進忠充當嚮導隨軍引路,劉進忠毫不憂慮,俯伏應諾。而且說“救民於水火之師宜速不宜緩,祈請能早臨蜀地一日,多救生靈無限。”這也正合了清軍之意。於是,次日黎明,肅親王即命令部隊出發,進入朝天、利州,看到的是一片極目荒殘情景,命令部隊城外待命。要求劉進忠、吳之茂以最快的速度從瓦子灘過江,直驅西充金山鋪。

劉進忠對於大西軍的防務與川北防務部署瞭如指掌。因此,他的降清,不僅將全川形勢和張獻忠的軍事部署等全部告訴了清軍。特別是張獻忠所在的具體位置西充縣金山鋪,得到這一最新最爲可靠的信息後,清軍將領鰲拜、固山額真準塔等帶領精銳作爲先鋒,大批的滿洲八旗蒙古八旗軍隊隨後,沿途收容的各色降將隨行前往。爲了爭取時間,少走彎路,又讓劉進忠充當嚮導,選擇從瓦子灘渡過嘉陵江,從小路偷襲張獻忠在西充的老營。一晝夜行程300裡,經保寧而不停息,二十六日,到達南部。

二十七日清晨,寒風凜冽,朔風颳面,平地起霧,相望不見。豪格一行在劉進忠的引導下,出其不意,偷偷來到鳳凰山下張獻忠老營的駐地。大西軍偵察兵發現有情況,由於霧濃,看得不甚清楚,如實向張獻忠稟報,說山下有人馬甲冑聲,霧大,人馬多寡弄不清。張獻忠沒有思想準備,聽後,惱火地說:“我老張統天兵在此,誰敢來捋鬍鬚!爾何妄言,惑我軍心。”他根本不相信在自己的指揮所駐地會出現這種情形,於是喝令左右將來報者拿下。一會兒,又有人匆匆來報,所說與前報相同。他似乎有所覺察,即刻傳令釋放先來稟報的士兵,滿不在乎地說:“我八大王威震天下,名揚四海,誰人敢來,我滅了他。”此刻,他還以爲這是不可能的事。然而,沒過多久,探兵笫三次入營報告,說有馬隊五騎已到營外對面高山,臨近指揮部。這時,他大爲震驚,不問詳細,也未做任何的作戰防範準備,便披着飛龍蟒袍,帶了三支箭,匆忙上馬出營,隨行的警衛小卒八人,並太監一人,前往一小崗上,觀察情況。兩面的山崗只隔一條名叫太陽溪的小河溝。

同一時間,鰲拜帶着降將劉進忠已站在太陽溪小河溝對面,目不轉晴地凝視着對面大西軍陣地上的一舉一動,耐心等待情況的出現。站在鰲拜身旁的,還有清軍百發百中的射手蒙古人雅蘭布。時間分分秒秒地過去。濃霧逐漸消退,但仍還朦朧不清,地面上的房屋、道路、行人依稀還能看得見。

不一會兒,張獻忠騎馬來到崗上,環顧四周,觀察動靜。剛一露面,對面的劉進忠便悄悄說:“衣蟒者,八大王張獻忠也。”話剛落,嗖的一聲,一箭飛出,正中張獻忠左胸,直透其心,頓時倒地,鮮血直流不止,隨行的大西軍將領馬元利、提督王尚禮、指揮竇民望看到張獻忠中箭,飛速上前將他扶住,張獻忠血流不止,不一會兒,便痛極而亡。

張獻忠陣亡,給大西軍造成了極大的混亂。等到駐守左近的潼川、太和、南充的張可望、張定國、張文秀等人聞訊趕來,大西軍已經在清軍的瘋狂進攻下,頹勢盡顯。側後和後方又有曾英等明軍地方武裝的猖狂襲擾。無奈之下,兵敗撤退。

“我大清兵馬已經抵達成都城下!不日便可收復這天府之國!”

倒不是洪承疇誇口,眼下的大西兵馬,在張可望、張定國等人的率領下,正在綦江、合川一帶休養生息,收集潰散餘部。一時半會兒顧不上成都平原。

“中路,本大將軍之兄,靖遠大將軍、和碩英親王阿濟格,率領平西王吳三桂、智順王尚可喜等滿、蒙、漢軍3萬餘,自山西入陝,追擊李自成大順軍至湖廣。日前接到軍情緊急通報,接連有大捷!先追賊至武昌,圍武昌城數匝。僞汝侯劉宗敏、僞綿侯田見秀領兵五千出戰,被我大軍擊敗。李闖不得已而遁走,沿江東下!日前,富池口一戰,我大軍殺入闖賊老營之中,俘虜闖賊羽翼爪牙、悍賊、位居僞逆文官武將之首的汝侯劉宗敏。僞軍師宋獻策、闖賊的兩位叔父僞趙侯和僞襄南侯以及大批賊官賊將的眷屬也被我大清兵馬俘獲。”

“悍賊劉宗敏、闖賊的兩個叔叔,因爲罪孽深重,已被靖遠大將軍下令,當即正法!爾等的君父大仇,也算是報了!此戰,除了斬殺賊酋劉宗敏之外,更是有大收穫!闖賊爲東下南京而準備的幾萬條船隻也被我大軍繳獲!南京和江南,可保無憂矣!”

劉宗敏和李自成的兩位叔父雖然當時就被殺害了,但是,同時被俘的軍師宋獻策卻憑藉他取得李自成信任的一套江湖占卜騙術,重新施展看家本事投靠滿洲貴族。在這前後,丞相牛金星認爲大勢已去,同兒子牛佺(大順政權襄陽府尹)私自脫離大順軍,向清方投降。牛佺被委任爲清朝黃州知府,後來,更是升任湖廣糧儲道;牛金星因爲在大順政權中地位極高,在明朝官紳中名聲又極壞,清廷不便安排其職務,老死於牛佺官署中。(宋獻策、牛金星和他兒子投降的事,歷史上爭論和說法比較多,但是,他們投降的說法算是主流。宋獻策投降的事,可以參考一下康熙四年《續修商志》卷九,牛金星父子投降的事,在康熙三十二年《內鄉縣誌》卷十,兵事。可以找到印證。)

一路追殺着左良玉大軍,逼着他們東下的大順軍,就這樣的被打掉了東下江南的可能性?這突如其來的好消息,令跪在五鳳樓前的投降派們有些頭暈目眩瞠目結舌了。從此,咱們就不用擔心李自成了?只管在大清的旗號下好好的做咱們的官,享受咱們的各種特權,向大清主子效忠就可以了?

“不錯!靖遠大將軍自出師陝西以來,先後在河南鄧州、湖北承天(今湖北省鍾祥)、德安(今安陸)、武昌、富池口(湖北省陽新縣境)、桑家口、江西九江等七地,接戰八次,流賊李闖餘孽都被擊敗。兼之揚威大將軍部下兵馬已從河南歸德(今商丘)、安徽泗州直趨江南,他原本打的算盤已經無法實現。他不得不改變逃竄方向,準備穿過江西西北部轉入偏沅地面。正是如此!闖逆連連戰敗,精悍賊衆損失殆盡,良馬器械流散嚴重,士氣低落,逃亡日重!又沒有船隻,如何能夠往江南來劫掠屠戮?目下,闖逆大部餘匪,已經往湖廣南部去了!”

洪承疇到底是大明的讀書人,又在大明官場上爬到了金字塔的頂部地位,對於如何把握這些降官的心態瞭如指掌。幾句話便說得衆人眉開眼笑。是啊!張獻忠已經死了,李自成也日暮途窮,李守漢又不知道是生是死,眼看着這天下就是大清的了,咱們是得風氣之先,也算是新朝的開國官員了!

第三百三十八章 一連串的壞消息第七百一十三章 天崩地裂(五)又名:撿黃豆!第三百六十八章 春獵阿爾丹河第七百三十章 餘波,裂痕。第五百六十一章 借兵平賊,可裂土封王第七百二十五章 一日三折(下)第三百七十六章 不畏強權錢謙益第二十章 專利法條和匠師協會第五百一十五章 火燒塔山第四百七十五章 戰果,報捷,風波。第六百一十六章 當流寇不再流(四)第一百三十六章 幹部和數字第七百四十五章 圖窮匕見第六百九十一章 如何才能弄幾千萬銀元入內府第四百五十五一章 倘若當日身先死第七百三十五章 避禍桃源,重鎮佛山。第一百二十一章 如潮而來(下)第六百八十一章 黃太吉的生命倒計時!(二)第五百六十三章 克敵利器第二百八十九章 晉商的驚訝(續)第八百零三章 南北君臣(二)第二百五十四章 內憂還是外患第六百二十一章 萬人坑(續)第四百八十一章 東西兩個方向的擴張第三百二十九章 南北風雲(上)第二百二十四章 臺灣戰役(一)第十七章 華夏戶籍和精鹽第五十四章 禍起蕭牆 逆子弒父第一百四十五章 滿剌加海峽的波濤(下)第七百二十六章 肉瓷罐、乾糧引發的大事件第一百九十九章 新安縣第三十七章 現實的諸葛亮會第四百零四章 鼓浪嶼,白刃戰!(下)第五百一十二章 各懷鬼胎第二百八十九章 晉商的驚訝(續)第十六章 第一桶金的由來(下)第五百六十九章 錢糧徵收手段第四百六十章 福祿宴?第四百四十一章 稅改風波(七)第五百三十八章 破城(七)第二百六十四章 善後第五百五十章 許攸見曹誰爲紹第一百零七章 巡視工廠第五百四十章 屌絲也是有脾氣的!第四百三十九章 稅改風波(五)第805章 南北君臣4第一百五十四章 天花和痘神娘娘第二百三十章 臺灣戰役(七)第七百三十九章 懷璧其罪霍皮人第六百九十六章 聾子變瘋子!第六百六十八章 潼關第三百四十四章 長清,刺刀突擊(2)第五百六十三章 各有各的煩心事第七十三章 公主來了第六百九十章 擴軍!擴軍!第六百五十章 登基、形勢第一百一十六章 抓週第七百四十四章 禿驢!居然和貧道搶師太!第六百二十六章 自力更生還是兩頭在外?(下)第二百三十九章 首戰第二百九十三章 對陣英夷第三百五十五章 各取所需的交易第二百七十三章 兩紅旗的國民生產總值第二百三十四章 餘波第五百六十五章 擁立的條件第804章 南北君臣(三)第五百五十六章 陣前定計,原樣奉還!第五百五十六章 陣前定計,原樣奉還!第三百七十四章 父子夜話,到揚州第七十七章 順化!順化!第五百三十章 風口浪尖(中)第一百八十七章 四面出擊?第七百零九章 主公,人不能無恥到這種地步吧?!第七百一十三章 天崩地裂(五)又名:撿黃豆!第七百七十六章 蠻子、鬼子、毛子(四)第一百八十五章 守漢的歸守漢,芝龍的歸芝龍第三百一十二章 致英王查理書和航海條例第六百六十章 評論第一百九十五章 抗糧!抗稅!(下)第一百九十八章 兩廣記事第二百零九章 破圍!進擊!第六百五十七章 抉擇一下,跟我混還是跟教皇混?!第二百八十八章 晉商的驚訝(下)第八十七章 新年的規劃與展望第八十二章 夜宴圖天魔舞第四百一十六章 一路準備向西第六百二十章 耳光響亮(中)第七百七十章 淞滬之戰(三)第六百一十六章 當流寇不再流(四)第五百四十三章 京城排南事件第一百五十三章 天竺之行第七百三十三章 主公,你是想做周公還是李淵?(下)第五百九十章 漳河之戰!第六百三十三章 今時不同往日 小人嘴臉第三百八十二章 寧遠城下的交易第四百九十三章 小兒輩(一)第四百七十四章 第三局:排隊槍斃對戰伏虎開山!第三十章 李家兄弟的隆中對第六百九十九章 矛盾浮現第六百三十三章 新科特務頭子的金融戰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