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鴛鴦陣改

第75章 鴛鴦陣·改

有了兵,有了錢,各項條件也都已經齊備,朱瞻埈練兵的速度自然也就快了起來。

日常訓練不用朱瞻埈操心,作爲副將的樊忠做事非常的盡心盡力,比起他這個近乎甩手掌櫃一般的指揮使來說,反而是樊忠這個指揮使同知更像是指揮使一點。

不過這也大差不差,畢竟朱瞻埈是皇孫,平日裡這個衛所也還是交給作爲副手的樊忠來帶,他自己並不怎麼插手平日裡的軍務。

當然,這並不意味着朱瞻埈對自己手下的這個衛所不過問了。

士卒每日服用的玉藥、修煉的碎玉拳,以及他們每日訓練所使用的操典,都是朱瞻埈拿出來的好東西。

只不過朱瞻埈不像那些傳統的名將帶兵,可以做到愛兵如子,對普通士卒解衣衣之,推食食之罷了。

在朱瞻埈看來,作爲統兵的將領,像霍去病那樣就可以了,只要會打仗、能打勝仗,對士卒好不好並不影響他是不是名將。

霍去病當年帶兵打仗,漢武帝還要專門派宦官給他送去幾十車酒肉,以免他不好好吃飯,史記稱:其從軍,天子爲遣太官齎數十乘,既還,重車餘棄粱肉,而士有飢。

士卒都吃不上飯了,霍去病也沒有把天子賞賜的酒肉分給士卒,甚至於在士卒已經因爲吃不飽飯而沒有力氣的時候,還要士卒給自己修蹴鞠用的球場,這恐怕打破了很多人對於名將的想象。

對於朱瞻埈來說其實也是一樣,只要把士卒訓練的精銳,讓他們在戰場上做到令行禁止,能夠準確且高效的執行將領的命令,對於統兵的將領來說便已經足夠了。

像吳起那樣和士兵穿一樣的衣服、士兵生了膿瘡去給士兵吮吸傷口的,士卒固然願意爲他效死命,卻也讓一個將領沒有了該有的威嚴。

所以朱瞻埈還是更喜歡戚繼光那樣的帶兵方式,以嚴格的紀律和軍法來要求士卒,讓士卒在戰場上是因爲嚴明的紀律而奮勇作戰,而不是靠將領個人施以的恩惠。

這也是爲什麼他用來訓練士卒的操典是戚繼光的《紀效新書》的主要原因,並不是朱瞻埈不懂得其他的練兵方法。

不過雖然用了《紀效新書》作爲操典,但朱瞻埈卻也不是完全照抄,因爲戚繼光寫《紀效新書》時,主要是用以對抗倭寇,因此無論是著名的鴛鴦陣,還是赫赫有名的狼銑,都是專門針對倭寇的特點而設計的。

比如狼銑,就是利用毛竹多枝的特點用來阻擋敵人視線,同時格擋倭寇利刃的劈砍,以便於狼銑手身後的長槍手或者火槍手殲敵。

而鴛鴦陣本身,則是一種非常強調團隊配合的小隊作戰陣型,藤牌、狼銑、長槍、鏜鈀和火槍,多種武器的配合與靈活變化,纔是鴛鴦陣的精髓所在。

所以朱瞻埈雖然也在讓士卒訓練鴛鴦陣,但他的鴛鴦陣裡並沒有狼銑和鏜鈀,而是增加了火槍和虎蹲炮。

明初的火槍還主要以三眼銃之類的早期火器爲主,這種火器的攻擊效率着實不太理想,而且操作非常麻煩,殺傷力業有限。

唯一的好處可能就是三眼銃打完了可以拎在手上當單手錘使,不至於像火槍一樣沒法近距離戰鬥。 但朱瞻埈手上既然有工坊可以自行打造軍械,自然也就不會使用這麼粗糙的東西,而是在建造了一個小高爐煉出成品鋼之後,直接上了定裝紙殼子彈和燧發槍。

儘管燧發槍也談不上有多高效,但在使用了紙殼子彈的情況下,一分鐘足以打出三到五發,而三眼銃雖然在裝填好的情況下可以快速的打出三發,但打完了之後的裝填就非常慢了。

而且三眼銃的結構也決定了這玩意的射程非常進不說,威力也差強人意,以至於戚繼光都評價這東西“遠不及鳥銃,又手夾銃後,又必手發,遠近高下勢不由人”。

至於虎蹲炮,這個東西理解成早期迫擊炮,射程大約在五百米左右,輕便靈活便於攜帶,一個小隊帶上一門,配合火槍手便可以形成相當可觀的火力。

於是在這樣的調整之下,朱瞻埈所使用的“鴛鴦陣”依舊是十二人一隊,一人爲隊長持旗,兩人爲盾牌手持盾,四人持長槍,四人持火槍,一人攜帶虎蹲炮。

在作戰時,隊長會負責攜帶虎蹲炮的彈藥,協助炮手進行裝填和射擊。

畢竟就算服用了玉藥之後,士卒的身體素質大大增強,可以一個人抱着虎蹲炮行動,但還沒法做到同時攜帶作戰用的彈藥。

而這樣一支隊伍在戰場上同樣可以和原版的鴛鴦陣一樣分成兩個五人隊作戰,而且比原本的鴛鴦陣要更有優勢的是可以提供充足的火力輸出。

按照明朝衛所的構成,十支這樣的小隊爲一個百戶,十個百戶爲一個千戶,五個千戶爲一個衛所,朱瞻埈的這一個衛所如果都是這樣的配置,便可以有至少五百支這樣的小隊,有兩千支燧發槍和五百門虎蹲炮。

在明初來說,這樣的火力已經夠碾碎一切了。

當然,朱瞻埈並沒有把自己的五個千戶所都這麼設置,他只是將其中的四個千戶所這麼配置,而剩下的一個千戶所則是他早就計劃好的騎兵。

一個月的時間,足夠讓楊溥在義烏招募到足夠的兵員,也足夠讓朝廷從北方給朱瞻埈調來足夠的擅長騎射的士卒。

對於騎兵,朱瞻埈並沒有做什麼特別的改動,除了讓騎兵也裝備和步卒一樣的布面甲並服用玉藥之外,也就是對戰馬的飼料做了一些調整,讓這些戰馬跑的更快、耐力更好,同時也更能負重罷了。

畢竟,這些馬都只是普通品種,想要有大的提升除了餵食特殊的草料讓它們更強壯之外,還需要對血脈進行培養,至少兩到三代之後才能培養出體型堪比夏爾馬,奔跑速度能比肩阿拉伯馬,耐力超過蒙古馬的品種來。

而眼下,別說是改良戰馬品種了,光只是士卒的衣甲兵器,在工坊晝夜不停的打造下也才配齊了四分之一,五個千戶所只有勳貴子弟的那一個千戶和大約兩個百戶的騎兵配齊了裝備。

然而就在這樣的情況下,朱瞻基卻跑來找朱瞻埈借兵了。

(本章完)

第222章 大明的修行者367.第364章 錦繡前程第253章 深夜拜訪第21章 朱棣的惱怒323.第320章 錦衣衛第230章 比試第55章 修建碼頭第74章 勳貴站隊第301章 繼續閉關第137章 聽濤水閣355.第352章 誅神第141章 再入詔獄第207章 控制蒙古第239章 遷都之議第51章 詔獄裡的人才345.第342章 怎麼花錢342.第339章 銀子和黃河第38章 丹藥出爐第222章 大明的修行者第60章 戶部衙門第179章 女倭王第187章 坤載復魂第10章 小宮女胡善祥375.第372章第130章 鄭和與候顯第238章 順天府第212章 策馬揚鞭第207章 控制蒙古第228章362.第359章第90章 奴兒干都司第72章 羅盤造價第262章第150章 攻倭方略第198章 瓦剌南下381.第378章 對錯之分第13章 不爭爲爭第264章 神道之說383.第380章359.第356章 七絕伐天劍陣第230章 比試第37章 開爐煉藥第88章 定身術第7章 大明天朝計劃第81章 魚和熊掌346.第343章 忙不完的審計第99章 真龍之軀第220章 蒙元的喇嘛第45章 荒唐的朱瞻基第215章 榷場353.第350章 羣魔亂舞372.第369章 京都開城第169章 檢地第189章 分歧第122章 造船第296章 收服阿青378.第375章 大軍回京382.第379章第6章 皇帝封賞第7章 大明天朝計劃323.第320章 錦衣衛請假條第221章 都家班第209章 全軍衝鋒356.第353章 剝皮第118章 父母的關心第174章第160章 運糧和出征第25章 寶鈔的問題第311章 昔日二人第289章 虛無僧345.第342章 怎麼花錢第156章 李褆造反第61章 朝廷的信譽342.第339章 銀子和黃河第195章 千古第一漢奸世家第207章 控制蒙古第37章 開爐煉藥362.第359章第312章 知無不言第35章 兌換準備金335.第332章 種地?越種越窮第223章 招降第113章 朕意已決第91章 你將來也是要就藩的第74章 勳貴站隊376.第373章 家書抵萬金369.第366章 斬斷倭國龍脈第264章 神道之說第268章 交給太孫第286章 藍琪兒尋夫第136章 務實與國運347.第344章 斬神第209章 全軍衝鋒第112章 藩王領軍第233章 解縉還活着嗎第291章 刺殺與逃亡第32章 想學武的朱瞻基第214章 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