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9.第376章 煊赫之威

一位在世仙人,這對於所有的修行者來說都是一個極大的震撼。

因爲姿秦漢以降,世間已經越來越少見到仙人的蹤跡了,尤其是自唐朝的上洞八仙之後,這世間就已經幾乎再沒有仙人出現過了。

修行者所說的仙人,可是正兒八經度過了天劫,修爲至少突破練神返虛之境,甚至是煉虛合道的真仙,而非是凡人口中的所謂“仙人”。

就好比宋初的陳摶老祖和明初的張三丰,這兩位都是世間傳說中的“仙人”,但修行者們都知道,陳摶老祖從趙匡胤手中下棋贏了華山的時候,他還沒有成仙。

陳摶老祖是靠着點化趙匡胤,扶龍庭分潤了王朝氣運,這才成爲有確切記錄的最後一位成仙的仙人。

而張三丰雖然有種種神異流傳,但其本人卻並沒有成仙的確切信息或者記錄,武當山上的那些道士和修行者對此也諱莫如深。

雖說對外一直傳說張真人已經得道成仙,可誰也不能確認張真人是真的成仙了。

畢竟如今天地靈氣衰竭,早已無法滿足修行的需要,一尊練炁還神境界的修行者便已經很難在世間行走,又遑論是修爲要高出好幾個層次的仙人?

所以朱瞻埈的出現,對於南京城中的修行者來說,不啻於一場大地震,打了所有人一個措手不及。

在這種震撼之下,朱瞻埈帶回來的一箱箱靈石和金銀反倒是一點都不顯眼,就這麼被青玉衛的軍隊護送進了皇宮。

一路上順風順水的,讓原本還擔心有膽大包天者想要搶奪靈石的朱瞻埈不由得好生失望。

他如今得到成仙,雖然不是那種張揚的性子,但也還是想要找個機會立立威的。

畢竟,比起說一千道一萬的嘴上功夫,實打實的兵刃架在脖子上讓人感到疼無疑更能讓人印象深刻。

但這些修行者不接招,就未免讓朱瞻埈有種有力使不出的感覺。

當然,他也可以強行展現他仙人的修爲,以另一種方式來震懾南京城中的修行者。

可這種威懾,始終不如血淋淋的腦袋來的有效果。

成仙之後的他雖然談不上肆意妄爲,但也依舊貫徹了他從心所欲的修行理念,在做事的時候越發的由着自己的性情來,而非是刻意的考慮其他。

當然,朱瞻埈並非濫殺之人,並不會隨便找個藉口去肆意屠戮南京城中的修行者。

他所奉行的修行理念雖然是從心所欲,但同樣也遵循着“不逾矩”的原則,不會自己去逾越規矩。

——————————————————

鄭藩大軍進京,受到震懾的並不僅僅只有城中的修行者,還有朝廷上下所謂的“太孫黨”。

大明王朝傳到如今,算上建文帝的三代帝皇裡兩位都是靠着刀兵登上的九五之尊之位,朱元璋那是開國皇帝另算不提,朱棣可是正兒八經的藩王造反。

朝中大臣大多都經歷過靖難,當年的事情也都還沒有忘記。

雖然這些年朝廷文過飾非,不再承認建文一朝的存在,將洪武年又沿用了四年,硬生生將朱棣擡成了正統的太宗,但誰都知道朱棣的皇位是怎麼來的。

有着這麼一個榜樣在,漢王之前又是因爲造反被貶到雲南,如今又因爲造反被提溜回來,誰敢保證朱瞻埈不會想要重複一遍呢?尤其是當滿城的修行者都在開始傳朱瞻埈已經得道成仙的時候,這種擔憂就更明顯了。

一位得了長生的仙人,要是坐上了龍椅,老朱家又是祖傳的對文官刻薄……

這種事情對於很多江南士族出身的文官來說,是想想都要做噩夢的事情。

但有人反對,自然也就有人支持,鄭王黨在朝野上下也不是沒有勢力。

要不是朱瞻埈一直都表現得“不爭”,說不得鄭王黨就要壓過太孫黨,成爲朝中第一大勢力了。

甚至於即便朱瞻埈“不爭”,鄭王黨在朝中也有着近三分之一的官員支持,這些人雖然沒有和朱瞻埈有什麼往來,但卻都是支持他繼位的。

如果朱瞻埈真的想要謀朝篡位,或者效仿朱棣再來一次“靖難”,這些人或許不會全都支持他,但只要有七成的鄭王黨支持朱瞻埈,他就真的能掀翻現在的朝廷。

於是乎,隨着青玉衛和東海水軍進入南京城,無論是太孫黨還是鄭王黨都開始了活動。

原本就因爲修行者雲集而風起雲涌的南京城此刻變得越發的暗潮洶涌,但凡有點政治嗅覺的人都感覺到了,這一次將會是決定未來大明皇位繼承人的關鍵了。

畢竟這二位,一位是剛剛平定安南叛亂、鎮壓了漢王造反,又有正統太孫之位的大義在手,獲得了朝野上下的普遍支持。

另一位則攜討伐倭國的大勝之威,又有傳言已是長生不老的得道真仙,之前就已經證明了自己無論文治武功都勝過太孫的大明第一藩王,手中握有天下第一強軍,憑實力都能硬搶皇位。

二人一旦爭鬥起來,必將是一場誰都不願意看到的龍爭虎鬥,搞不好便又是一次靖難之役。

這不免引來了朝中一部分有識之士的擔憂,擔心真的引發又一次靖難之役的話,會引得江山社稷動搖、天下再一次生靈塗炭。

尤其是這一次還有着修行者的存在,誰也不知道他們的存在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有人甚至想要阻止朱瞻埈入宮,可偏偏這一次朝廷還需要仰仗鄭藩來解決修行者的事情。

於是朱瞻埈的這一次入宮,也就成爲了多方矚目的焦點。

奉天門外,負責監察氣運羅盤的官員注意到,隨着朱瞻埈的入宮,一股前所未有的氣運也隨即注入到了大明的國運之中,令大明國運翻騰,竟呈現出騰龍之象。

“這!這是吉兆啊!”一名官員大聲疾呼,臉上喜形於色。

但另一名官員卻表現出了極大的擔憂:“鄭王殿下如此氣運,爲何偏偏是次子?”

很顯然,這二人在見識到了朱瞻埈對大明國運的影響之後,都有些不看好朱瞻基這個太孫。

而在各方的擔憂和注視中,朱瞻埈也來到了奉天殿,以極高的規格朝見皇帝。

第204章 大軍先鋒第241章第108章 尚服局第211章 封狼居胥363.第360章356.第353章 剝皮第164章 倭人集結第32章 想學武的朱瞻基第63章 天下豈有六十年之太子乎?第188章 張氏教子第162章 福岡城下第300章 後續安排第314章 召見徐濱357.第354章 淨天地神咒第111章 寧王請纓第239章 遷都之議第144章 不修王府第41章 絕天地通第166章 龍珠第194章 鳳陽朱 小家氣364.第361章 青鱗領軍第252章 曲阜縣令261章發重了,內容已修改第148章 種水稻第212章 策馬揚鞭377.第374章 帶兵進京第233章 解縉還活着嗎第204章 大軍先鋒366.第363章 成仙第290章 神社第21章 朱棣的惱怒第309章 忍者爬繩子第26章 計將安出?第126章 徵倭方略第27章 倭國金山第212章 策馬揚鞭321.第318章 子嗣第294章 朱瞻埈到來第120章 考慮將來第306章 口腹之慾第111章 寧王請纓第65章 人道氣運第78章 城門口第172章 農稅和商稅第134章 小琉球國第44章 女反賊孫若微261章發重了,內容已修改第78章 城門口第267章 收攏人心第106章 紀綱的野心第110章 着爲永例第291章 刺殺與逃亡第105章 御門前的氣運羅盤第113章 朕意已決第67章 欲求長生法352.第349章第74章 勳貴站隊第287章 刺殺藍琪兒第121章 海鹽和糧食330.第327章 編練新軍第65章 人道氣運329.第326章 文武相制第14章 皇帝遇刺第92章 親叔侄第302章 南洋方略第1章 歡迎收藏第21章 朱棣的惱怒第115章 真龍現身第118章 父母的關心336.第333章 開放海禁347.第344章 斬神第236章 鄭王側妃第99章 真龍之軀第311章 昔日二人第19章 殿興有福?第282章 地脈佈陣第199章 掏袖子379.第376章 煊赫之威第125章 瓜分倭國第131章 控風之術第41章 絕天地通第218章 夜話商稅第82章 黑土地361.第358章第244章 全城大索第97章 真龍之血第184章 一百萬兩白銀第70章 氣運羅盤第236章 鄭王側妃第18章 秦淮聽曲第96章 準備“化龍”318.第315章 鄭王黨第258章 鑄九鼎第9章 天命變了第196章 計劃第59章 父子不着家第189章 分歧第237章 騎馬第99章 真龍之軀第135章 三路攻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