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3.第360章

此時丹鼎中的朱瞻埈已經將金丹九轉進行到了第五轉。

每經歷一轉,他的軀殼就要被精煉一次,每一次的去蕪存菁都使得他的身軀變得更加的純粹,甚至於真龍血脈也在得到提煉,隱隱有更進一步的可能。

即便是對於朱瞻埈來說,這種感覺也是從未有過的。

金丹九轉雖然確實是他研究出來的修行之法,但在修仙界的時候這套修行之法他也只是開創了出來,自己只是大致嘗試過三轉而已。

倒不是說當時的他不想將九轉完成,而是他當時的修爲不足,讓他沒有辦法完成全部的金丹九轉。

當時的朱瞻埈無論是修爲還是積累都不夠,強行金丹九轉只會讓自己根基受損。

就好像煉丹一樣,你用靈藥才能煉得出靈丹,用野草?能給你煉成一坨就算是這根野草不凡了。

而朱瞻埈開創的這門修行之法也是一樣,雖說號稱是“以天地爲烘爐,以萬物爲銅”,但煅煉的還是修行者本身這個人。

其核心的理念是通過對人身的煅煉,將人體內所蘊含的“造化萬物”提純、精粹,最終像煉丹一樣熔鍊爲一體。

若是積累的“造化萬物”不足,那麼煅燒和淬鍊掉了太多的雜質、最後卻沒有多少精粹,結果無疑就會和煉丹卻沒有投入足夠的藥材一樣,最終什麼都煉不出來,甚至可能將修行者本身這個載體都燒掉。

所以按照朱瞻埈原本的設計,金丹九轉這門功法並不是要一次九轉,而是在修行的道路上不斷的積累,每當積累滿一次,便進行一次煅煉,如此反覆九次之後,最終達到金丹九轉的目的。

但現在不同,已經渡過了天劫,跨過了那一道門坎的他已然在本質上有了截然不同的變化,由凡蛻仙的變化本就是一個純粹和昇華的過程。

在這一過程當中修煉金丹九轉,只是將仙凡蛻變的過程變得更加極致。

更不用說,在掏出這個丹鼎的時候,朱瞻埈也將自己剛纔收集來的一瓶液化的靈氣全都用上了,就是擔心自己的積累不足以推動自身完成全部的九次轉化。

甚至於在丹鼎之中的時候,他還將洞天葫蘆裡積累的各種丹藥、靈草之類的東西也都掏了出來,打算用作自己在金丹九轉過程中的補充。

朱瞻埈能夠感覺到,自己這一次金丹九轉是難得的機緣,如果錯過了他便再也沒有這樣的機會能夠一口氣將自己推到金丹九轉的層次。

那樣的話他的修行就會存在缺憾,甚至會阻斷前路,此生再無寸進。

雖然成仙之後便意味着長生,但仙人與仙人之間也是有區別的。

最普通的就是人仙,所謂人仙,修煉之人,恆久有成,可以延年益壽,返老還童,肉體堅固,長壽不老。

而稍強一等的則是地仙,得長生不死,而作陸地遊閒之仙,爲仙品中之中乘,不悟大道,止於小成之法。不可見功,唯以長生住世,而不死於人間者也。

再往上一等便被稱爲真仙,真仙者,玉液還丹,煉形成氣而五氣朝元,三陽聚頂,功滿忘形,胎仙自化,陰盡陽純,身外有身,脫質昇仙,超凡入聖。只有到這一步,纔是真個得了逍遙自在,從此不死不滅,不受拘束,得大自在。

至於比人仙更次的鬼仙,通常來說都不會被視作仙人,那是隻有成仙無望的修行者纔會選擇的道路,將自己的肉身捨去,脫出陰神而成。

陰中超脫,神象不明,鬼關無姓,三山無名,雖不輪迴,又難返蓬瀛,終無所歸,止於投胎就舍而已。

如果是正常的修行者渡劫成仙,通常來說都是直接成就人仙,也就是最普通的仙人。

通過返老還童和清靈之氣的洗禮得以延長壽元,能夠繼續修煉,不斷地純化自己的本質,褪去身爲凡人的“紅塵濁氣”,直至全身都充滿“清靈之氣”才能成爲真正長生不死的地仙。

至於真仙,這是需要達到煉虛合道的境界,走出自己的修行之路,得到真正的大道纔有可能成就。

朱瞻埈的金丹九轉之術,對於還是凡人的修行者來說,只是精粹肉身、純化修爲的法門,但對於人仙來說,這邊是可以從人仙蛻變爲地仙,並且開啓通往真仙之境的通天大道。

畢竟,金丹九轉、無垢無漏,可不僅僅說的是肉身。

通過對自身的不斷淬鍊,將肉身之中的紅塵濁氣由清靈之氣取代,並且還將其不斷地精粹,這樣的過程莫說是進行九次,單只是一次也足夠讓一些積累不足卡在人仙之境再無寸進的仙人得到跨越瓶頸、成爲地仙的機會。

事實上,在朱瞻埈進行到第三轉的時候,他就已經感覺到自己剛剛成仙的身體已經非常純粹,他只需要穩固自己的修爲和境界,閉關修煉百年便可一躍從人仙成爲地仙。

但只是這種程度的話,並不是朱瞻埈想要的。

他哪怕不進行金丹九轉,成爲地仙在朱瞻埈眼裡也是手到擒來、順水推舟的事情。

也就是真仙之境對於他來說是個挑戰,因爲他也不確定自己所會的修行之法當中是否蘊含有大道。

畢竟當年他拜師的門派只是個小門小戶,雖然祖上出過仙人,但記載中也就是地仙而已。

儘管朱瞻埈當年在修仙界蒐羅了一大堆的秘傳和功法,但那些大多隻是護道之法,不是成道之法,他想要成就真仙也是很難的。

然而這一次他心有所感,只要自己能夠藉助天劫洗禮和成仙之後仙凡蛻變的機會,將金丹九轉推入第九轉圓滿,達到無垢無漏的金丹九轉境界,就能夠補足自己所有的根基缺失,以最圓滿和完美的狀態從人仙跨入地仙的境界,並且擁有成爲真仙的成道之基。

所以朱瞻埈這次也是發了狠,不成九轉誓不破關。

只是就在他準備開始第六轉的時候,他卻感知到了孟青鱗的神念,這令他不得不暫停了一下,與孟青鱗的神念進行交流。

第173章 菱刈金礦第54章 修運河第282章 地脈佈陣第226章第71章 氣運之說第98章 化龍丹第146章 海上346.第343章 忙不完的審計344.第341章 財政支出367.第364章 錦繡前程第302章 南洋方略328.第325章 雲南沐家第174章第168章 寧王借兵377.第374章 帶兵進京第302章 南洋方略第181章 最窮藩王第147章 天津衛323.第320章 錦衣衛第126章 徵倭方略第268章 交給太孫第302章 南洋方略第268章 交給太孫362.第359章325.第322章 王命第35章 兌換準備金第180章 歸國第267章 收攏人心第80章 朱棣的心思第104章 福氣與天衣第1章 歡迎收藏第272章第125章 瓜分倭國第136章 務實與國運361.第358章第30章 背後的靠山376.第373章 家書抵萬金第9章 天命變了346.第343章 忙不完的審計第74章 勳貴站隊第118章 父母的關心第143章 牝雞司晨,惟家之索第30章 背後的靠山第51章 詔獄裡的人才第302章 南洋方略第189章 分歧第304章 洞天之寶第228章第12章 乾元壯髓膏第106章 紀綱的野心第122章 造船第181章 最窮藩王第277章 合巹 洞房第161章 對馬島第13章 不爭爲爭第300章 後續安排第243章 刺殺第307章 捲起來了第200章 借據第3章 洞天葫蘆第101章 趙王買藥320.第317章 張氏教子第294章 朱瞻埈到來第224章 靈丹與靈石374.第371章 戰事終了第229章 蒙古搏克361.第358章327.第324章 西南叛亂367.第364章 錦繡前程第206章 勿蘭忽失溫第142章 “人我殺了”334.第331章 海貿之利第107章 風雨欲來第149章 風調雨順第19章 殿興有福?第228章第11章 打賞的紅寶石第182章 沒興趣第164章 倭人集結381.第378章 對錯之分第90章 奴兒干都司第62章 夜談第168章 寧王借兵第60章 戶部衙門第110章 着爲永例第88章 定身術342.第339章 銀子和黃河第181章 最窮藩王第170章 年輕武士第304章 洞天之寶第292章 巨蟒第89章 青璃增陽丹第298章 國運加持第148章 種水稻321.第318章 子嗣第29章 死馬肉第272章第9章 天命變了第307章 捲起來了第99章 真龍之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