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見太孫殿下!”無論是張輔還是沐晟,在朱瞻基皇太孫的身份面前都表現的很恭敬。
這不是尊敬朱瞻基,而是尊敬他的身份。
這是封建時代皇權與朱元璋、朱棣兩代皇帝所帶來的加持與威懾,令張輔和沐晟這兩位國公,見到朱瞻基這個小年輕也得先行禮。
但行禮歸行禮,要指望這兩位靠着軍功晉封國公的老將對朱瞻基言聽計從,或者服他指揮什麼的,那就純屬是想多了。
所以朱瞻基在兩位國公行禮之後,便立刻說道:“兩位國公快快請起,晚輩實不敢當兩位國公如此大禮。”
說着,便要去扶兩位國公。
張輔和沐晟見狀,自然也不敢真的讓朱瞻基來扶,便順勢站直了身體。
明朝和滿清那種動不動讓人下跪的玩意不同,即便朱瞻基是皇太孫,兩位國公也不需要跪迎,躬身行禮也就夠了。
一番客套之後,三人進入了大帳當中,分主次坐下,朱瞻基這纔對兩人說明了自己的來意。
“爺爺接到黔國公的奏報很是在意,二叔如果真的欺凌地方,造成土司反叛的話,朝廷必然不會姑息。”朱瞻基開口便定下了基調,但隨即卻又補充道:“不過爺爺和我爹還是想知道具體是怎麼回事,所以特意命我在帶兵平叛之餘,也過來看看,把事情查清楚到底是怎麼回事。
如果確實是二叔做的不對,按照爺爺的意思我需要把二叔帶回京城。
不過若不是二叔的問題,就需要對雲南當地的土司進行敲打和清理,以免他們對朝廷有什麼反心。”
聽到朱瞻基這麼說,張輔倒是沒覺得有什麼,點了點頭便說道:“太孫殿下既然身負皇命而來,吾等必全力配合,此事事關重大,確實不能冤枉了好人。”
張輔雖然是軍中宿將,與朱高煦的關係還算過得去,但也談不上有多親近,更不算是漢王一黨。
畢竟在漢王黨和太子黨鬥得最兇的時候,張輔領兵在外征討安南,這幾年也一直待在雲南,所以這位永樂朝除了御駕親征的朱棣外惟一能夠統帥大軍的名將並沒有摻和進爭儲這件事當中。
並且張輔對待這件事的態度也是一切按照朝廷法度來辦,並不偏倚向誰。
儘管以張輔的眼光一眼就能看出這其中的貓膩來,但他卻並沒有摻和進去,而是把精力都放在了平定叛亂上。
作爲統兵大將,張輔更多的是想要完成平定叛亂的任務,並不想摻和進奪嫡爭儲的政治鬥爭中去。
雖然這件事基本上可以視作沐家和漢王之間的鬥爭,但事情涉及到了皇家,這一不小心可是會掉腦袋的,站哪邊都不是好事。
所以張輔乾脆也就置身事外,只想着平定叛亂。
現在朱瞻基的到來,代表着皇帝本人的意志,張輔也就自然而然的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和態度。
反倒是沐晟這邊,因爲摸不準朱瞻基到底是個什麼意思,以及朝廷對這件事是什麼態度,心裡難免咯噔了一下。
於是趕忙開口道:“不知道太孫殿下打算從何查起?如今事情已經過去了幾個月,漢王殿下和當地土司之間勢成水火,臣派舍弟前去調停,也未見效果!
所以臣覺得還是先將土司叛亂平定下來,然後再將雙方聚集到一起來將事情說清楚比較好。”
聽到沐晟的話,朱瞻基的表情不由得頓了一下,隨即開口對沐晟問道:“黔國公是覺得那些土司挑起叛亂,不是他們的錯嗎?”
“太孫殿下,漢王殿下欺凌地方、肆意盤剝,壓榨民力導致當地百姓活不下去,這才釀成如今的惡果,那些土司也不過是爲生計所迫!”沐晟斟酌了一下自己的用詞,在表達情緒和意思的同時,儘可能的避免惹來朱瞻基的不高興:“臣覺得朝廷還是應該以安撫爲佳,免得那幾個反叛的土司串聯其他土司,掀起更大的禍端來。”
說完,沐晟還擺出了一副大義凜然的態度來,好像他是一心爲國,絕無二心一樣。
朱瞻基看了沐晟一眼,隨即沉默了一下,然後才笑了笑說道:“黔國公拳拳愛民之心我已知曉,若是那些土司確實是被逼無奈,我想朝廷也不會太爲難他們,只要他們給出一個交代,能讓朝廷滿意就行。”
沐晟見朱瞻埈這麼說,頓時感到了放心了不少,覺得朝廷無非是想要一個交代,而這對於沐家來說並不難辦到。
於是沐晟便也同樣笑了起來,對朱瞻基恭維道:“殿下仁慈!請殿下放心,雲南的百姓都是我大明子民,他們對朝廷都是忠心耿耿的,除非是被逼無奈,否則沒人願意對抗朝廷。
只要這件事情了結,他們會給殿下一個滿意的交代,也會給朝廷一個滿意的交代!”
聽着沐晟的保證,朱瞻基的臉上看不出喜怒,雖然依舊維持着笑容,但眼神當中卻並沒有笑意。
跳過了這件事,三人又聊了一會關於戰事的話題,張輔這纔對朱瞻基說道:“殿下一路舟車勞頓,臣已備下酒宴,還請殿下稍事休息,稍後撥冗賞光。”
朱瞻基對此自然不會拒絕,又和張輔、沐晟客套了一番之後,這纔在張輔的安排下前去休息。
大帳內,張輔看了一眼沐晟,對他提醒道:“土司叛亂的事情已經拖了幾個月,如今朝廷派太孫殿下前來,這件事要儘快解決了,別讓這事影響到了戰事。”
“我明白,我會處理好的。”沐晟知道這件事瞞不過張輔,所以也沒有藏着掖着,只是點了點頭便離開了大帳。
雖然張輔是軍中主帥,但沐晟同樣也是國公,兩者之間說話並不是嚴格的上下級的態度。
張輔對此倒是並不介意,只是看着沐晟離去的背影眼神複雜,似乎是在思考着什麼。
—————————————— 在朱瞻基抵達張輔大帳的時候,朱瞻埈這邊也等來了合適的時機,帶着錦衣衛的好手前往了出雲。
之所以要等,是因爲朱瞻埈計劃將所有的倭國神靈這次一網打盡,所以只有等到十月的神無月,所有倭國神靈齊聚出雲,前往高天原的時候,纔是最合適的動手時機。
出雲,是倭國的令制國之一,也是倭國古代傳說中的出雲國。
在倭國神話中,出雲與大和是兩個不同的國家,供奉的神靈也是不同的。
但最終,在高天原神靈的幫助下,大和擊敗了由葦原中國的神靈統治的出雲,這在倭國的神話中被記錄爲出雲統治者和平讓國。
儘管在後世,諸多考證認爲這是大和所代表的部落征服了出雲所代表的部落,最終文化融合之後所誕生的產物,可對於這個真實還有神靈存在的時代來說,這就不是虛無縹緲的神話了。
至少,當朱瞻埈帶着錦衣衛抵達出雲的時候,確實看到了漫天神靈齊聚出雲的壯觀場面。
儘管從朱瞻埈的角度來說,與其說是漫天神佛,不如說是羣魔亂舞。
要知道,對於倭人而言,神靈是一種很普通的東西,路邊的石頭、永久了的物件,甚至是山谷裡的奇怪聲響什麼的都能被供奉成神靈。
這也是爲什麼倭國會有八百萬天津神的說法,而除了天津神之外,倭國還有國津神和禍津神,這二者一樣有八百萬之衆。
如此多的神靈,指望他們都是什麼強大的存在,或者正兒八經的神靈,那未免也太不切實際。
就算倭國真有這麼多神靈,這方天地也承受不了如此多的神靈存在。
所以八百萬只是一個誇張的數字,而且其中絕大多數,都只是一些有靈性或者乾脆就是妖怪的玩意在湊數。
“這就是倭人所說的八百萬神靈?看着也不過如此啊!”一名錦衣衛千戶看着漫天的妖魔鬼怪,不由得發出了一聲不屑的評價。
對於這位千戶的評價,朱瞻埈不由得笑道:“想想我大明如果把家家戶戶的竈王爺都視作不同的神靈,將各鄉各鎮的土地和山神也算上,湊八百萬正神不也能湊出來嗎?
倭人所謂的神靈,絕大多數都只是山野精怪而已,如今天地靈氣逐漸枯竭,正神不顯,反倒是他們這些妖魔鬼怪猖狂起來了。”
“王爺,那些看着像是人形的傢伙,也是妖魔鬼怪嗎?”站在朱瞻埈身邊的一名千戶注意到漫天的妖魔鬼怪當中,也有不少是人類的樣子,於是好奇的問了一句。
聽到這名千戶的問題,朱瞻埈定睛看去,只見各種奇形怪狀的山精妖怪當中混進去幾個人形的傢伙,頂盔摜甲的看着倒也像那麼回事,只是身上鬼氣森森的,與其說是神靈,不如說是怨靈。
朱瞻埈頓時瞭然,於是笑道:“那不過是些被供奉的亡靈,生前戰死之後怨氣頗重,於是被人供奉起來想要慰靈,久而久之就成了這種不倫不類的東西。”
這也算是倭國的老傳統了,那些戰敗的武士什麼的,死後如果陰魂不散,倭人就會蓋個神社什麼的進行供奉。
比如倭國有名的菅原道真、平將門、早良親王和崇德倭王,這四者被稱爲倭國四大怨靈,因爲實在是作惡太多,於是便把他們當做神靈供奉,以求能夠鎮住他們的凶煞。
相類似的還有什麼武士戰敗被砍了腦袋之後,腦袋滿天亂飛找身體,甚至咬死兇手之類的鬼故事,這類毛神在倭國也是多不勝數。
若是正兒八經的供奉,輔以正神鎮壓,這倒確實是一個辦法。
畢竟縱使是在修仙界,遇到實力強大的怨靈,也是同樣用鎮壓、供奉的方式來消弭怨氣邪祟,達到最終超度怨靈的目的。
然而之前就已經說過,倭國供奉神靈,採取的是一種邪穢的方式,用神性血脈的子嗣作爲血食來供奉,這除了養鬼之外,沒有任何消災解怨的作用。
於是乎,倭國的神靈,哪怕是正神,也會因爲這種邪穢的供奉變成邪神,就更遑論原本就是怨靈和惡鬼的玩意了。
這也就導致,眼前雖然說的是漫天神靈,但卻魔焰沖天,看起來更像是羣魔亂舞。
不過這樣也好,原本朱瞻埈還擔心遇到一羣正神,殺了有幹天和,如今左右不過是一羣妖魔鬼怪,那自然就是斬了替天行道了。
這些玩意殺了不僅不傷天和,更可以算是積累功德。
朱瞻埈當年還是在修仙界的時候,爲了能夠修成金丹搞過一陣子積累善功的修行,主要就是行走天下,看到這種邪祟的玩意直接一劍砍了,就算是一樁善功了。
當初他花了十年時間行走天下,斬殺的妖魔鬼怪數百,這才積累了足夠的善功,讓自己得以修成金丹,並且丹成九轉。
這讓朱瞻埈不禁感嘆,若是當年有這麼一批妖魔鬼怪,他那需要花費十年時間才積累夠善功?只需要一天時間就能殺夠數了!
眼前的可是整個倭國的所謂“神靈”,雖然因爲天地靈氣衰落的關係,數量已經大大減少,不少太過弱小的和極少數過於強大的都已經不再現世,但剩下來的這些靠着邪穢的血脈供奉留存至今的,每一個都是罪業纏身的玩意,殺一個這種玩意,抵得上殺三四個普通妖魔鬼怪所積累的善功。
這也讓朱瞻埈未免有些可惜,畢竟這麼多妖魔鬼怪,殺了的話該是多大一筆善功!就這麼浪費了實在是可惜。
若是在修仙界,這麼大的場面足以引來天下正道羣起而攻之,爲那些還未修成金丹的弟子謀劃一筆大功德了。
但是現在,朱瞻埈身邊只帶了一羣相當於道兵的錦衣衛好手,讓他們得了這筆善功……不能說是浪費,卻也有些得不償失。
不過朱瞻埈不是那種患得患失的人,只是對身邊的千戶問道:“孤讓你們調兵,可準備好了?”
“回王爺的話,青玉衛已經按您的意思從海路抵達了出雲外海,只等王爺您一聲令下,大軍隨時可以抵達。”這名千戶低着頭,給出了一個肯定的回答。(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