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9.第336章 鄭王庶長子朱祁鈞

第336章 鄭王庶長子朱祁鈞

朝廷裡因爲開放海禁的事情風起雲涌,但這對於已經出征的朱瞻基來說,卻並沒有造成什麼影響。

率領着三衛新軍抵達了交趾,朱瞻基在建昌府耽擱了一段時間,讓帶來的軍士恢復狀態並接收事先準備好的軍糧之後,大軍這纔開始了進軍。

倒不是說朱瞻基不懂得兵貴神速的道理,也不是他有意要遷延。

而是他帶來的三衛新軍當中,確實有不少人不熟悉水性,在海上的時候大多數人都暈船了。

這當中甚至包括了朱瞻基自己。

再加上交趾地區本就溼熱的環境,大軍登陸之後的不久,軍中就出現了不少感染疫病的士卒。

所以在大軍登陸之後,就不得不花費一些時間來讓軍士們適應和調整一下狀態。

好在大軍出征之前,朱瞻埈就提醒過自己大哥要注意疫病的事情,給了他一副專治這種水土不服和溼熱引起的疫病的行軍散的藥方,讓朱瞻基做足了準備。

所以雖然大軍病倒的不少,但除了極個別情況特別嚴重的之外,病死的極少,非戰鬥減員也很少。

這讓李彬對朱瞻基頗爲讚譽,稱讚他有古之名將風采,倒是說的朱瞻基有些不好意思。

他自家人知道自家事,這次出征的許多事前準備都是朱瞻埈提出的建議並且幫的忙,他自己所做的準備只有當初朱棣教給他的那些。

倒不是說他做的準備不足,而是朱棣一輩子都在北方打仗,行軍打仗的習慣已經有了非常濃郁的北方作戰的烙印。

這一套東西對於西南地區的作戰來說,就有些不適用了。

比如朱棣教過朱瞻基,大軍出征一定要確保水源,行軍要保證沿途都能夠找得到水源,能夠供應大軍消耗。

這一條在北地那自然是重中之重,因爲北地缺水,大軍的行軍路上要是不確保水源,那所有人就算不是渴死也會極大的影響士卒的作戰能力。

但在西南?說的誇張一點這地方一鋤頭挖下去都能噴出水來!

大軍行軍的路徑完全可以沿着河岸前進,沿途根本就不需要擔心缺水的問題!

反之,大軍必須要考慮防潮和溼熱的問題。

因爲新軍裝備的都是新式棉甲,這種外層是捶打緊實的棉花的盔甲在北方作戰那是不折不扣的好東西,防風保暖,用來抵禦北地的嚴寒是再好不過的東西。

但放到西南,棉甲在潮溼環境下吸水就會變得沉重,加上本身的不透氣,套在身上就會又悶又熱。

不少士卒就是不適應這種作戰環境,被自己身上的盔甲硬生生悶到中暑,造成大軍戰力的下降。

好在對於這種問題朱瞻埈之前就給朱瞻基出過一些招,做了準備的朱瞻基也有所應對,倒是沒有在這方面吃什麼虧。

事實上陳朝叛逆對大軍造成的影響遠沒有西南地區這糟糕且惡劣的環境所帶來的影響大。

畢竟西南半島這塊地方文明開化程度並不算很高,科技發展自然也有限,他們的冶鐵、制甲和軍事技術都嚴重的落後中原地區。

面對裝備着燧發槍、棉甲和虎蹲炮的明軍新軍,這些西南半島上的叛軍幾乎可以說是毫無還手之力。

西南溼熱,鐵甲極易鏽蝕,加上本身生產工藝的限制,導致這些叛軍當中披甲率十分感人。

在之前之所以能和裝備精良的明軍打的有來有回,主要還是因爲明軍勞師遠征,不適應當地的氣候環境。

這也是西南半島地區能夠在過去和後世一直與強國周旋的主要原因,他們惡劣的環境確實對外來的軍隊削弱和限制太大。

但與之相對應的,就是一旦外來的軍隊適應了當地的環境,就能把他們打的爬不起來。

明軍如此,後來的西方殖民者亦是如此。

至於說西南半島叛軍所依仗的最大利器戰象,這東西即便是在冷兵器時代也有許多辦法可以應對,就更別說明軍現在已經進入了火器時代了。

虎蹲炮架起來,一輪速射就能夠讓大象進入狂暴狀態,開始不分敵我的胡亂攻擊,反倒是對叛軍造成的傷害更大。

大象雖然看起來恐怖,真的衝鋒起來的時候也確實恐怖,畢竟陸地最大噸位的動物無論是體格還是力量都是驚人的。

但就像所有大型動物一樣,大象也是非常容易受到驚擾的,火光、巨大的響聲等等,都很容易讓大象受驚,隨即進入發狂的狀態。

西南半島雖然自古以來就有馴養大象的傳統,但很顯然這種馴養並不能改變生物的本能,最多讓其能夠習慣某些事物。

可大明都纔剛開始從冷兵器進入火器時代,西南半島也就是在當年沐英征討雲南和英國公征討安南的時候見識過明軍的火器,指望他們針對火器對大象進行訓練,這無疑是想多了。

www◆тt kān◆co

更不用說火炮這個東西,對於動物來說即便再怎麼訓練,也是很難適應的。

巨大的響聲、強烈的火光,這都是對動物來說非常具有強刺激性的東西,平時或許還好,但在戰場這種本身就充滿了雜亂的環境下,實在是很難讓動物保持鎮定。

這也是爲什麼千百年來在戰場上大規模廣泛使用,甚至到了火器時代依舊活躍的動物只有馬這一種的原因。

所以當戰象不能夠成爲對抗明軍的依仗的時候,叛軍的潰退也就很好理解了。

朱瞻基所率領的平叛軍隊,幾乎是以勢如破竹的速度在推進着。

如果不是李彬多少算老將,還有幾分老成持重,朱瞻基也在來時被朱瞻埈千叮萬囑要小心西南地區複雜的地形,不可貪功冒進以免敵人設伏,他們只怕還要前進的更快。

但擊潰叛軍、收復失地和平定西南的叛亂之間,並沒有必然的聯繫。

擊潰叛軍主力,只是讓他們不在聚成一股,散落到鄉間的潰軍依舊能夠給明軍造成不小的麻煩,甚至比他們聚集成團的時候造成的麻煩更大。

畢竟這玩意就像蒼蠅一樣,聚成一團的時候你可以一棍子敲下去,但如果飛散開來,再用棍子去打就沒有什麼效果了。 這也是西南地區叛亂一直持續不斷地主要原因,因爲難以做到有效的根除。

說起來其實也是中原王朝的一些矜持與自我限制,不可能像後世那些西方侵略者一樣,動不動玩種族滅絕之類的手段,殺得這些當地人不敢叛亂。

對於受到儒家文化影響頗深的中原王朝來說,他們更希望得到的是真心歸順的當地人,而不是把當地人殺光了以後費時費力的從中原地區遷移民衆過去搞移民和殖民。

中原王朝的這種仁慈,在很多時候確實能起到很多作用,畢竟口碑和影響是個長期性的東西。

但相對而言在短時間內,就得應付各種層出不窮的叛亂了。

至於說收復叛軍佔據的城池,這確實能夠有效控制叛軍的規模和影響,但想要根除一塊土地上的叛軍,依舊是個長期性的事情。

朱瞻基對於這種情況也算是有所預計,畢竟來之前無論是朱棣、朱高熾,還是朱瞻埈都和他說過這個問題,就連李彬也找了一些之前來過西南的老將給朱瞻基講過當地的一些問題。

所以朱瞻基對於自己所面對的這種局面其實心裡非常有數,也做好了花時間和那些躲藏在鄉間的叛軍勢力鬥智鬥勇的準備。

反正現在他就糧於地方,在後勤上對大明本土的依賴並不大,再加上糧餉什麼的都是從海路運進來,除了火器的消耗需要依賴本土的供給之外,現在朱瞻基的這支部隊甚至算得上是自給自足。

也正因爲如此,在又擊潰了幾支叛軍的糾結起來的軍隊,也收復了一座被叛軍佔據的大城之後,朱瞻基的進軍速度便慢了下來。

他乾脆的在城市裡駐紮下來,將手下的軍隊分成小股撒了出去,同時大量徵招當地人作爲輔助軍協助明軍戰鬥,以及鎮壓和安撫當地的民衆,讓他們更好的順從於大明的統治。

儘管當地人的反抗情緒依舊強烈,但一連串的手段下來,不得不說情況還是得到了一定的改觀的。

至少朱瞻基能夠感受到自己收到的戰報中關於叛軍襲擾的內容在減少,這無疑是個好的勢頭。

這讓朱瞻基不由得在心裡感謝朱瞻埈當初幫他出的這些主意,這要讓他自己來,估計也就是大軍一路平推過去,哪裡會注意這些細節。

只是感激之餘,朱瞻基心裡也在提升自己對朱瞻埈的警惕。

畢竟涉及到爭儲的事情,即便朱瞻埈不爭,他的身份、地位和能力擺在這裡,就是朱瞻基將來繼位最大的障礙。

這種感覺打個比方的話就像是李建成和李世民,李世民即便再不想爭儲位,李建成也依舊會把他視作自己最大的競爭對手。

在那個至高無上的位子面前,兄弟情誼又算得了什麼呢?就算是至親,這自古以來爲了皇位兄弟、父子互相殘殺的例子還少嗎?

朱瞻基雖然還沒到這一步,但把朱瞻埈列爲自己的頭號競爭對手,卻也是毫無問題的。

說到底真正決定誰能繼位的還是如今坐在皇位上的朱棣,朱瞻基能夠看得出來自從朱瞻埈從八年的沉睡中醒來,隨後表現出種種凌駕於他之上的能力與才華之後,他作爲皇太孫的地位就已經開始動搖了。

別的不提,光只是一個給朱瞻埈加九錫,這就是很明顯的暗示了。

只是朱瞻埈是真的不想爭,而朱瞻基卻是不得不去爭。

這讓朱瞻基也不得不感慨,兩兄弟的情誼怕是再也回不到以前了。

————————————————

在朱瞻基感慨着兄弟情誼不復往日的時候,朱瞻埈卻並沒有想這些。

或者說他不需要去想這些,也沒有時間去想這些。

因爲在經過了十月懷胎之後,他的兩個側妃先後爲他生下了兩個子嗣,一男一女,剛好兒女雙全。

如今的朱瞻埈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這一雙兒女身上,根本沒那麼多心思去想什麼爭儲不爭儲的。

雖說按照規矩來說,這兩個都是庶出,但對於算起來快九百歲的朱瞻埈來說,好不容易有兩個後代,誰管你庶子不庶子的狗屁!

都是自家孩子,疼愛還來不及。

而爲了慶賀自己終於有了孩子,朱瞻埈更是發佈諭令,免去了鄭王藩今年一年所有的賦稅。

不僅如此,他還在福港大擺宴席,請了全城的人吃了三天的流水席。

如此誇張的作風甚至引來了張氏的意見,對他提醒到不可對庶子寵愛太過,免得將來出現嫡庶之爭。

然而朱瞻埈對此卻完全不以爲意,只是對張氏明說自己對這些事情早有安排,而孟青鱗也對此表示自己並沒有什麼想法。

眼見兩人都是這個態度,張氏也不好多說什麼,也只能是由他們去了。

至於說兩個孩子,她自己也是疼愛都來不及,怎麼可能會嫌棄?

要知道這可是張氏的第一個孫輩,也是朱元璋欽定的朱棣這一脈“高瞻祁見祐”中祁字輩的第一人。

也正因爲如此,朱瞻埈的這第一個兒子名字裡也必須有祁字,於是他的名字也就是朱姓祁字輩某了。

而這個某也是有講究的,按照朱元璋當年的規定,自己的兒孫必須按照金木水火土的順序起名字,他自己是金,朱棣這一輩就全是木,到了朱高熾這一輩就都是火,朱瞻埈這一輩是土,而祁字輩則又是金。

這也是爲什麼後來的堡宗是鎮,而景泰帝是鈺了,他們都是金字旁的名字。

所以到最後,即便朱瞻埈如今貴爲鄭王,是大明第一的超品親王,給兒子起名字也就只能取半個字而已。

不過即便如此,他也還是把王府的屬官們都折騰了一遍,讓他們給自己的兒子想了個好名字,起名叫做朱祁鈞。

鈞,表示重量,也引爲古代調節音律和國家政權的意思,是一個寓意很好的字。

(本章完)

第218章 夜話商稅第59章 父子不着家381.第378章 對錯之分第274章 準備大婚(4K)第10章 小宮女胡善祥第75章 鴛鴦陣改345.第342章 怎麼花錢第154章 世子李褆第286章 藍琪兒尋夫362.第359章第169章 檢地347.第344章 斬神355.第352章 誅神第294章 朱瞻埈到來第277章 合巹 洞房第66章 玉藥和俗務第280章 返回福港第156章 李褆造反365.第362章 收穫第62章 夜談第68章 長生久視之道第143章 牝雞司晨,惟家之索336.第333章 開放海禁第165章 猴子騎狗第263章第204章 大軍先鋒第151章 仁川登陸第160章 運糧和出征第110章 着爲永例326.第323章 氣運制約第48章 朱棣要練兵第267章 收攏人心第31章 東宮的老虎第121章 海鹽和糧食第127章 朱高燧的心思第201章 新軍350.第347章 肉身供佛366.第363章 成仙第215章 榷場第264章 神道之說第192章 龍女傳法第306章 口腹之慾第14章 皇帝遇刺第184章 一百萬兩白銀第215章 榷場第261章 徐妙雲請假條345.第342章 怎麼花錢第79章 金甲門神第37章 開爐煉藥第226章第301章 繼續閉關第31章 東宮的老虎330.第327章 編練新軍第32章 想學武的朱瞻基第124章 蠱惑四王第131章 控風之術第112章 藩王領軍第154章 世子李褆第163章 一鼓而下第84章 毒過絕戶第75章 鴛鴦陣改第25章 寶鈔的問題第198章 瓦剌南下376.第373章 家書抵萬金第224章 靈丹與靈石第26章 計將安出?第234章 人選第43章 朱瞻基想練兵第174章第33章 考校胡善祥第16章 太極拳第187章 坤載復魂第305章 搏命還是躲災第270章 龍女第153章 朝鮮的廷議第282章 地脈佈陣第302章 南洋方略第224章 靈丹與靈石第161章 對馬島第90章 奴兒干都司第48章 朱棣要練兵第107章 風雨欲來第230章 比試第263章第239章 遷都之議第246章 時代變了344.第341章 財政支出第37章 開爐煉藥第21章 朱棣的惱怒第107章 風雨欲來第208章 兩軍衝陣第256章 婚禮之議373.第370章 處置俘虜第38章 丹藥出爐第151章 仁川登陸第90章 奴兒干都司第251章 4K章節第138章 意外第41章 絕天地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