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婚禮之議

第256章 婚禮之議

有着皇帝的嚴令,京中的搜捕變得更加嚴厲,尤其是隨着紀綱這個錦衣衛頭子帶着大批錦衣衛精銳提前返京,大肆搜捕之下,又有不少人被扔進了錦衣衛的詔獄之中。

嚴刑拷打、屈打成招之後再大肆株連,雖說確實如同皇帝要求的那樣在最短的時間內把幕後之人都揪出來了,但同樣也有大量無辜的人被扔進了詔獄,甚至屈打成招、胡亂攀咬,搞得朝堂之上也一時之間人人自危。

“這個紀綱也太不像話了,居然抓人都抓到東宮裡來了!”太子妃張氏向朱高熾抱怨着,之前錦衣衛爲了抓捕一位東宮的屬官,直接就闖到了東宮來,讓張氏很是光火。

雖說紀綱不敢在東宮放肆,但直接來東宮抓人就已經是一種很過分的行爲了。

若是皇帝親自下旨那自然沒什麼話好說,可紀綱並不是遵從皇帝的旨意來東宮抓人,而是大肆株連的情況下牽扯到了一位東宮屬官,於是便直接來東宮拿人了。

這未免就太不把東宮和太子放在眼裡,尤其是來的還不是紀綱本人,只不過是他手下錦衣衛的一個千戶。

很顯然,紀綱並沒有覺得太子和東宮有什麼了不起,都不需要他親自前來,只需要手下一個千戶就能夠解決問題。

儘管一個千戶官在錦衣衛裡也算是大人物了,但毫無疑問區區一個千戶對於東宮來說,依舊不夠尊重。

朱高熾或許這些年來一直維持着自己好好先生的仁善名聲和人設,並不太在乎自己是不是被人欺負,但紀綱這麼肆無忌憚的抓人,還是觸碰到了他的底線。

“雖說是爲皇上辦事,那些幕後黑手也確實該抓,但紀綱這麼大肆株連,確實有些過了。”朱高熾皺着眉頭,沉吟了一下說道:“我看還是派人去和老爺子說一聲,不能讓紀綱這麼抓下去了,不然朝廷裡都快要沒人幹活了!”

張氏對此並沒有提出任何反對意見,她雖然對這件事情不滿,卻也嚴守了自己的底線,並不會去幹預政事。

不過政事她不干預,私事張氏可就沒有半點客氣了,她對朱高熾叮囑道:“你派人去見老爺子的時候,也去見見老二帶回來的那個姑娘,我聽說是蒙古翁吉剌部的貴女。

以前洪武皇帝的時候宮裡也有一位翁妃是出自翁吉剌部,據說前元的時候皇后貴妃什麼的大多出自這個部落,想必教養是很好的,就是不知道和我們漢家的規矩差的多有大。

她雖說只是老二的側妃,但我這個當孃的總不能缺了禮數,你讓人問問她有什麼喜好,平日裡又有那些習慣,我這邊也好安排,免得人家說咱們失了禮數,我這個做婆婆的苛待媳婦。”

對於張氏來說,朝廷上的事情她其實並不關心,以前朱高熾和朱高煦爭儲位,那是關係到東宮所有人的生死,張氏不得不關心。

現在朱高熾儲位已經穩固,自家兩個兒子也有出息,一個皇太孫,一個大明權勢第一的藩王,張氏早已經沒有了任何擔心的地方,跟誰都是一副有子萬事足的模樣。

只是就和所有的母親都會操心自家兒女的婚事一樣,張氏如今最操心的也就是朱瞻基和朱瞻埈這兩兄弟的婚事了。

至於東宮更小的幾個……他們還沒到需要張氏操心這件事的時候。

朱瞻基倒是好說,朱瞻埈從倭國給他弄回來和親的那個倭國女王張氏已經見過了,雖說個子不高,但禮儀教養都還是不錯的,做太孫正妃不夠,但做個太孫嬪卻毫無問題。

雖說朱瞻基的太孫正妃還沒有着落,可太孫嬪娶回來了至少也算是解決了一件人生大事,將來只要再有個一兒半女什麼的,朱瞻基這邊就徹底不用擔心了。

至於說什麼嫡長子之類的問題,人家是倭國女王,自帶一份家業要繼承,她生的兒子也自然是回倭國當倭王,而不是留在大明惦記着什麼大明的皇位。

那個位置只可能是留給朱瞻基的正妃所生的嫡子的,就算生不出來,也會由朱瞻基的其他兄弟或者子侄輩來繼承。

說的更直白一些,哪怕將來倭國女王生了十幾個兒子,只要朱瞻基沒有一個是漢人正妃或者其他漢人妃嬪生的兒子,他都算是絕嗣,皇位需要傳給其他兄弟或者他們的兒子。

反倒是朱瞻埈這邊沒這個問題,只要娶了老婆生了兒子就行。

當然,正經的繼承人也必須是漢家血脈,所以這位蒙古來的貴女也就只能是側妃了。

不過雖說這兩樁婚事都算是和親,但作爲母親,張氏還是希望能夠看看自己未來的兒媳婦究竟是什麼樣子,最起碼瞭解一下人品和性格,免得娶回來的是什麼悍婦、妒婦,就算是皇家,那也會家宅不寧的。

朱高熾自然理解張氏爲什麼這麼說,雖然他覺得朱瞻埈必然不會給自己找個不合心意的老婆,但派人去看一眼也還是好的。

於是點了點頭說道:“你準備一份禮物,回頭我讓人送過去給那位蒙古貴女,畢竟是將來的兒媳,派人過去空着手不像話。”

“行,那我回頭挑一份合適的。”張氏對此也並不無異議,點了點頭就答應下來。

雖說平素裡有些小氣摳門,但對待兒子的婚事,張氏還是大方的。

不過想到這裡,她又對朱高熾問道:“這次瞻基和瞻埈回來,就該給他們兩個安排大婚的事情了吧?雖說這是娶側妃,但該操辦的也不能短了花銷,伱這個太子爺可有什麼章程?

瞻埈是親王,瞻基更是皇太孫,他們兩個大婚朝廷能出多少錢?咱們東宮自己又出多少,該用什麼規格禮制來辦婚禮,婚禮由誰主持……這些你這個太子爺都需要拿個主意出來。”

聽到張氏這麼說,朱高熾不免有些頭疼,但還是對着張氏回答道:“這些事情暫時先放一放,等老爺子回京了,我和他商量商量再說。

而且現在朝廷是個什麼樣子你也看到了,總要等事情過去了纔好說大婚的事情。”

“話雖然是這麼說,但瞻基和瞻埈回來了,這婚事總該要操辦起來纔對,尤其是他們兩個這次都要大婚,是一起操辦還是分開操辦,總得有個說法吧?”張氏雖然沒有不依不饒,卻也要求朱高熾拿出個說法來。

“緩緩再說,緩緩再說!”朱高熾並非是不願意回答這個問題,只是眼下他已經被謠言案的事情攪合的一腦門子官司,實在是沒有足夠的精力來處理這件事,被張氏糾纏的實在沒有辦法只能說道:“這事你看着操辦吧!只要合乎朝廷禮制,你說什麼就是什麼,我沒意見。朝廷還有事情,我先走了!”

說完,朱高熾便逃命似的挪動自己肥胖的身軀,飛快的離開了東宮。 看着跑出去的朱高熾,張氏不免有些不滿的埋怨道:“跑的倒是挺快,虧得還是瞻埈教你的練武強身!現在連給兒子結婚花錢都不願意!”

不過張氏雖然抱怨,卻也沒有再多說什麼,這事也確實是該她操持。

畢竟自徐皇后去世之後,這宮中大小事務就都是由她操持,兩位皇孫大婚也確實是她管着的事情。

要知道徐皇后在世的時候,朱棣可是沒有冊封過一位妃嬪的,直到徐皇后去世之後,朱棣纔開始冊封后宮妃嬪,但即便如此,朱棣的三個兒子也全都是徐皇后所出,在徐皇后去世之後宮中便再無所出。

而後宮的事情朱棣也沒有交給后妃操持,而是全都交給了張氏這個兒媳。

歷年的宮中各項儀式典禮,以及各項花銷全都是張氏在管着,這也是爲什麼以前張氏摳門的原因。

畢竟這東宮和後宮的錢都在她手上,要是東宮開銷大了別人自然要說閒話的。

她寧可自己被人說摳門,也不敢讓人說東宮貪了多少銀子,那是給朱高熾和這個家招災。

不過現在隨着朱瞻埈從倭國搬回來了金山銀山,東宮總算是闊綽了不少,這也讓張氏這次想要把自己兩個兒子的婚事好好操持一下。

原本是想和朱高熾好好商量的,但現在她也只能是自己拿主意了。

想了想,張氏叫過自己的貼身宮女,吩咐她去聯繫那些掛靠在東宮名下的商人,決定先問問各種東西的物價,好估算出一個大概的花銷。

說起來這些商人還是朱瞻埈介紹來東宮的,張氏想到這事就不由得感覺自己這個二兒子各個方面的貼心,自從他醒過來之後自己的日子是越過越舒心,這也讓張氏很想讓朱瞻埈這次的婚事能夠辦的漂漂亮亮的。

不過朱瞻埈說到底只是親王,朱瞻基纔是太孫,在這婚禮的規格上始終是要有區別的,畢竟太孫大婚可以按太子的禮制來,親王大婚就只能走親王的規制了。

所以剛纔張氏纔會對朱高熾說想要一起操辦,這樣兩兄弟一起就可以模糊掉禮制的問題,讓朱瞻埈可以用更高一檔的規制來娶親。

只是張氏不免又有些猶豫,畢竟這只是她兩個兒子娶側妃,要是太過大操大辦,將來正妃入門又該如何?

而且禮制問題是個很麻煩的事情,不光是要花多少錢,還有禮制上的問題,在這方面禮部和朝廷可是管得很嚴的。

其實錢的問題張氏倒是一點都不操心,在朱瞻埈這幾年的努力下,掛靠在東宮名下的商人有不少,他們除了向宮裡提供各種需要採購的用度之外,也在向東宮輸送利潤。

當然,這部分可不是什麼張氏巧取豪奪,而是她用朱瞻埈給她的錢以及她自己攢下的一點積蓄入股,外加提供東宮的名頭庇護這些商人,正常賺到的利潤。

在這一點上張氏可不會犯錯,也不敢犯錯。

再加上朱瞻埈從倭國回來時帶的銀子,現在東宮是真有錢,要辦再怎麼奢華的婚禮都不是什麼問題。

關鍵的還是禮制問題,而這也正是張氏要和朱高熾商量的,但誰想到朱高熾卻轉頭就跑了,根本沒有和張氏商量。

這讓張氏除了嘆氣和埋怨,也只能無奈的嗟嘆:“哎,朝廷怎麼這個節骨眼上出這麼大的事情呢?老爺子纔打贏了北征,上趕着給他上眼藥啊!希望他們兩個的婚事能沖沖喜,讓老爺子別再糾纏這件事了。”

明初皇后都不簡單,朱元璋的老婆馬皇后不提,朱棣的老婆徐皇后那可是當年有名的女諸生,寫過女四書之一的《內訓》的才女,被朱棣稱爲賢內助。

而張氏未來也會成爲張皇后,同樣也是一代賢后,而且歷經洪武、永樂、洪熙、宣德和正統五代帝皇,在宣德之後更是因爲朱瞻基的託孤而掌控操持着大明的國事。

當時張氏可沒有把持朝政,她雖然能夠掌控一切,卻拒絕了朝臣們奏請的垂簾聽政,更沒有任用自家親戚,還三天兩頭的把王振叫去責罵,很是打壓了王振的囂張氣焰,穩定了正統初年的朝廷政局。

所以對於政事,張氏其實並不是一無所知,她只是恪守徐皇后的教誨,並不干預政事而已。

只是可惜,張氏最終還是沒有熬到朱祁鎮成年,在正統八年去世。

失去了張氏這根定海神針,大明的朝政落到了孫氏那個妖后手中,王振這個太監也失去了壓制。

加上朱祁鎮不過是一個少年天子,最終才釀成了正統十四年土木堡之變的悲劇,讓大明自此由盛轉衰。

只是眼下,張氏還是要操心自己兩個兒子的婚事,同時盤算着東宮到底能拿出多少錢財來操辦婚事,以及朝廷又能出多少。

她是知道朝廷現在的情況的,國庫裡乾淨的能跑耗子,就連北征都是朱瞻埈去找商人借的錢。

夏糧沒收上來之前,朝廷可以說兜比臉都乾淨。

朱高熾之所以不和張氏談論這件事情,也和朝廷實在是拿不出錢來有很大關係。

畢竟自家兒子結婚,堂堂監國太子卻沒法從朝廷財政裡拿錢出來操辦婚事,這對朱高熾來說也是一件令他很尷尬的事情。

(本章完)

342.第339章 銀子和黃河第101章 趙王買藥第216章 大明分羊第314章 召見徐濱第158章 登陸濟州島第112章 藩王領軍第43章 朱瞻基想練兵334.第331章 海貿之利第289章 虛無僧376.第373章 家書抵萬金第205章 飲馬河畔第189章 分歧第9章 天命變了第11章 打賞的紅寶石第70章 氣運羅盤第141章 再入詔獄363.第360章第206章 勿蘭忽失溫327.第324章 西南叛亂第154章 世子李褆第75章 鴛鴦陣改第314章 召見徐濱第104章 福氣與天衣372.第369章 京都開城第133章 海上強軍第222章 大明的修行者第82章 黑土地第310章 不值錢的人命第295章 南海龍王第165章 猴子騎狗第45章 荒唐的朱瞻基348.第345章 不輸不入第130章 鄭和與候顯第153章 朝鮮的廷議第154章 世子李褆第57章 十萬兩白銀第115章 真龍現身第87章 朱瞻基的質疑第76章 朱瞻基借兵第168章 寧王借兵第253章 深夜拜訪第22章 皇帝召見第157章 景福宮之變第264章 神道之說第108章 尚服局第199章 掏袖子323.第320章 錦衣衛第171章 臨時湊合的管理第295章 南海龍王第182章 沒興趣第95章 當他放屁378.第375章 大軍回京第101章 趙王買藥第134章 小琉球國第111章 寧王請纓344.第341章 財政支出第108章 尚服局第241章第142章 “人我殺了”第108章 尚服局第43章 朱瞻基想練兵第37章 開爐煉藥第25章 寶鈔的問題第228章第239章 遷都之議第240章 兩京制第220章 蒙元的喇嘛第292章 巨蟒339.第336章 鄭王庶長子朱祁鈞第240章 兩京制第92章 親叔侄第127章 朱高燧的心思第209章 全軍衝鋒第91章 你將來也是要就藩的第294章 朱瞻埈到來351.第348章 交趾戰事第235章 邊疆治理第8章 進獻朱果第3章 洞天葫蘆第1章 歡迎收藏第191章 通縮與通脹第22章 皇帝召見355.第352章 誅神第8章 進獻朱果第53章 義烏兵第101章 趙王買藥342.第339章 銀子和黃河第87章 朱瞻基的質疑第71章 氣運之說第139章 徐濱第112章 藩王領軍第239章 遷都之議352.第349章第95章 當他放屁第268章 交給太孫第18章 秦淮聽曲第238章 順天府第184章 一百萬兩白銀324.第321章 招募第206章 勿蘭忽失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