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邊疆治理

第235章 邊疆治理

要說水平,畢力格倒是堪稱人才。

“畢力格此人聰明才智是有,現在主動靠向我大明,也是個識時務的,但他主理漠南……”朱瞻埈對於這個即將成爲自己大舅哥的人評價並不低,但卻也不認爲他適合主理漠南:“此人爲翁吉剌部首領,若是主理漠南,必然會偏向自己的部落,到時候翁吉剌部強盛起來,與我大明採取的草原均勢政策不符。

所以朝廷應當另選賢臣主理漠南,畢力格可爲副手,令其輔佐主官,這樣即給了他好處,卻又能避免翁吉剌部做大,算是一舉多得了。”

見朱瞻埈並不偏向畢力格,朱棣也就沒有多說什麼,只是點了點頭之後問道:“那你覺得朝廷裡現在誰適合主理漠南?六部尚書就不考慮了,朝廷現在還離不開他們。”

如果朝廷捨得,自然六部尚書這一級別的官員主理漠南是綽綽有餘的,但很顯然朱棣不可能把自己的六部尚書扔一個到漠南來,即便漠南對於大明來說十分的重要。

“如果不派高官的話,爺爺你覺得東宮太子洗馬楊溥如何?之前我募兵編練青玉衛的時候,我爹派他給我幫過一陣子忙,此人才幹不錯,用來督撫地方是綽綽有餘的。”朱瞻埈向朱棣推薦了楊溥的同時,卻也在腹誹明朝對邊疆的奇葩政策。

這其實也是大明一直以來的習慣,朝廷對待邊疆地區雖然重視,但又沒那麼重視;而打下來的邊疆地區雖然重要,但對於朝廷來說卻又不是那麼重要。

聽起來像是廢話,但卻能夠很好的解釋爲什麼到了宣德年間,大明會把三宣六慰全都放棄了的原因。

因爲在儒家士大夫和中原王朝的統治者看來,國家的核心領土還是中原,到了宋明兩朝時期纔要加上一個江南財稅之地。

這也就是大明統治最核心的南七北六十三省,到了朱棣定都北京之後,便是大明朝一直所說的兩京十三省。

除開這兩京十三省之外,剩下的對於大明來說,都不能算是核心領土。

這一點也可以從大明設立的行政機構上看得出來,在南北十三省,朝廷設立的是承宣布政使司,而在其他地方設立的就是宣撫司和宣慰司了。

其中宣撫司更偏向民政,主要是撫慰地方、宣示朝廷政令,而宣慰司則更偏向軍事一些。

二者主要都設立在邊疆少數民族聚居地,是明代治理邊疆少數民族聚居地的主要手段之一。

通常來說,由各地土司世襲擔任宣撫司主官,而朝廷設立的宣慰司則主要負責軍事威懾。

不過這也不是一定的,根據各地實際情況不同,任職的官員或者管理的職能,亦或者設立的究竟是宣慰司還是宣撫司都不是固定的。

也正是因爲這樣的原因,對於朝廷來說,這些宣慰司或者宣撫司地方,基本上都是化外之民,不是中原漢家子弟。

於是在政策上也就更偏向於打壓,明代有名的奢香夫人的故事,就是源自於明朝地方官員對少數民族的壓迫。

其中奢香夫人已經算是比較偏向明廷的了,當初朱元璋對她的稱讚都是“奢香歸附,勝得十萬雄兵”,其去世之時朱元璋還特別派了使節弔唁。

但即便如此,奢香夫人當初還是遭受了去衣受杖這樣的羞辱,就是當時明朝地方官員想要逼反當地彝族。 所以在宣德年間,朝廷開始從軍事擴張轉爲收縮防禦的時候交趾布政司和奴兒干都指揮使司被放棄也就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了。

畢竟,那些地方在朝廷看來不是塞外苦寒之地,就是蠻夷煙瘴之地,朝廷每年要花費大量的錢糧去治理和控制,那些蠻夷還三天兩頭的造反,這種地方朝廷不要了也不會有什麼影響。

從宣德時期的那些文官角度來說,這卻是沒什麼大毛病,畢竟永樂一朝,大明的疆域已經廣袤到了一個誇張的地步,最北邊已經到了北冰洋,南邊則到了今天的東南亞,這是真字面意思上的萬里之遙。

治理如此廣闊的疆域,又沒有現代化的通訊手段,朝廷對地方的控制力可以說已經降低到了一個難以接受的程度。

於是放棄對這些偏遠邊疆的直接管控,也就成爲了一種情理之中。

畢竟這些地方對於大明來說,不能說是雞肋吧,卻確實是食之無味。

朝廷每年投入巨量的財政支出,維持着龐大的軍費開支,卻並不能獲得實際收益,幾乎全都是在虧損。

這對於永樂時期豐沛的財政收入來說還承受得住,但到了宣德時期朝廷財政收入減少,如此龐大的軍費開支和財政支出就有些承受不住了。

而想要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除了儘可能的改革大明財政,讓朝廷有更多的錢來維持這種鉅額開支之外,就只能是儘可能的減少朝廷在這些地方的開銷了。

對於北方,朱瞻埈想到的辦法是恢復塞王戍邊的制度,讓這些藩王去抵禦來自北方遊牧民族的襲擾。

這種洪武時期制定的軍事防禦策略可以說是行之有效的,至少在洪武年間確實有效的抑制了北方的邊患,還進一步開拓了北方長城以外的邊疆領土。

而伴隨着北征成功擊潰了蒙古部落的軍事力量,朝廷在漠南和漠北都設立了行政管理機構,進一步控制蒙古草原,北方的問題已經算是基本上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之後隨着榷場的設立,從經濟上進一步掌控蒙古各部,瓦解他們的軍事力量,北方就不再是大明的心腹之患了。

至於南方,交趾這個地方確實不好處理,甚至於到了後世這裡也是全世界最亂的幾個地方之一,各種當地土著所帶來的社會問題相當的麻煩。

不過好在現在還是封建王朝時代,不用講什麼人權,真有人喜歡鬧事,那就用刀把子說話吧。

雖說用武力不一定能解決問題,但至少武力能夠解決製造問題的人。

朱瞻埈並不是喜歡採取這種手段來處理問題的人,但如果文治走不通,那也就只能走武治的路線了。

(本章完)

第131章 控風之術第76章 朱瞻基借兵366.第363章 成仙第106章 紀綱的野心371.第368章 小兵衛第142章 “人我殺了”379.第376章 煊赫之威第140章 眼界不夠開闊第74章 勳貴站隊第150章 攻倭方略第69章 人道封神第83章 疲兵之策356.第353章 剝皮第39章 初試成藥第208章 兩軍衝陣第273章 4K,二合一第268章 交給太孫第27章 倭國金山第292章 巨蟒第187章 坤載復魂第296章 收服阿青第21章 朱棣的惱怒第148章 種水稻第119章 龍女多情第210章 慶功第149章 風調雨順第225章 日月所照第23章 不能急的改革第23章 不能急的改革第173章 菱刈金礦384.第381章 玄門兩宗第25章 寶鈔的問題第12章 乾元壯髓膏第54章 修運河第151章 仁川登陸第209章 全軍衝鋒第33章 考校胡善祥第14章 皇帝遇刺第175章 遷徙和分地第146章 海上第192章 龍女傳法第101章 趙王買藥第6章 皇帝封賞355.第352章 誅神384.第381章 玄門兩宗第73章 五軍都督府第207章 控制蒙古368.第365章 改天換地328.第325章 雲南沐家第163章 一鼓而下359.第356章 七絕伐天劍陣第107章 風雨欲來第285章 倭女內鬥第214章 恢復352.第349章第202章 後勤保障365.第362章 收穫361.第358章第201章 新軍379.第376章 煊赫之威第34章 匯票和銀行第163章 一鼓而下379.第376章 煊赫之威第159章第285章 倭女內鬥第141章 再入詔獄326.第323章 氣運制約第194章 鳳陽朱 小家氣372.第369章 京都開城331.第328章 借兵第244章 全城大索338.第335章 熱議第195章 千古第一漢奸世家第106章 紀綱的野心第41章 絕天地通第188章 張氏教子第284章 倭人獻女第127章 朱高燧的心思第121章 海鹽和糧食第267章 收攏人心第37章 開爐煉藥第132章 國運增長第157章 景福宮之變第119章 龍女多情第126章 徵倭方略第93章 上架感言第194章 鳳陽朱 小家氣384.第381章 玄門兩宗第33章 考校胡善祥373.第370章 處置俘虜第10章 小宮女胡善祥322.第319章 神靈屬官第103章 星槎拓海347.第344章 斬神第148章 種水稻第239章 遷都之議第2章 朱家麒麟子第46章 北鎮撫司第47章 分筋錯骨手第229章 蒙古搏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