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日月所照

第225章 日月所照

收服都家班只能算是大軍南歸路上的一段插曲,並未影響大軍的行程。

一場北征,大軍自二月出徵,四月出長城,五月與韃靼和瓦剌激戰於漠北,如今大軍班師回朝便已經是六月的天氣了。

即便草原氣候不同於中原,到了六月的時候也是草長鶯飛的季節,一路上綠草青青,讓本就凱旋而歸的大軍腳步都輕快了幾分,頗有一種春風得意馬蹄疾的喜悅。

不過在大軍經過一處看上去曾經遭到過嚴重破壞的城砦殘跡的時候,朱棣的心情還是受到了一些影響,變得有些惆悵了起來。

他指着眼前的遺蹟對身旁的兩個孫子問道:“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地方嗎?”

“孫兒不知,還請爺爺指教!”朱瞻基老老實實的回答了自己不知道,因爲他確實不知道。

倒是朱瞻埈看了一眼這座城砦的殘跡,估算了一下它的位置,想了想說道:“這應該是洪武年間在草原設立的衛所吧?當年洪武高皇帝發動十三次北征,將蒙元徹底打散,之後又設立了諸位塞王鎮守邊疆,更在長城之外建立了大量的衛所,以起到控制草原、防範蒙古人捲土重來的目的。

想來這就是當年設立的衛所之一吧?沒想到當年大明的疆域居然已經擴展到這個地方了。”

說到北征,人人都只記得朱棣的永樂五徵漠北,卻忘了在洪武朝朱元璋的時代,大明可沒少打蒙古。

要知道那個時候的蒙古可不是永樂的蒙古,蒙元雖然丟了大都,被大明逐出了中原,但當時蒙元主力未散,手上還是有大量騎兵的。

別的不說,當年捕魚兒海之戰,藍玉擊潰北元王庭,光是俘虜就抓了七萬多人,這遠不是現在的韃靼或者瓦剌能夠比擬的。

所以在洪武朝,爲了徹底擊潰蒙元,朱元璋前前後後一共發動了十三次規模大小不一的北征,最終將蒙元打散,從統一的蒙古部落,變成了如今這樣四散的部族。

這或許也是朱棣爲什麼一直堅持要北征的原因之一,因爲得位不正,朱棣一直想要超越自己的爹,因此無論文治武功他各個方面都要努力做到最好,做到他爹朱元璋沒做到的事情。

而洪武年間在不斷的發動北征攻擊蒙元之餘,老朱將自己的十三個兒子封在了長城沿線,用以控制北方邊疆、以及抵禦蒙元可能的襲擾。

除此之外,朱元璋還效仿元朝“朔方鐵騎紛如蟻”,“西北廣莫無一城,控弦百萬長橫行”欲利用漠南養出肥美的牛羊及戰馬,推動北部衛所遊牧化。

漠南民衆除糧產區不許放牧,漠南荒閒平地及山場,“聽其牧放樵採”。諸王敢有稱說是“自己草場山場者,其論非輕”,並叮嚀要長遠的牧養,軍戶要有自己的牧羣,和韃靼一般擠奶吃。 這就是洪武朝時的塞王遊牧制度,通過這項制度,漠南的諸多衛所在塞王的統一指揮下,對漠南進行了相當有效的掌控。

“說的不錯,這裡是當年的衛所遺址。”朱棣肯定了朱瞻埈的回答,隨後語氣悵然的說道:“當年大明在漠南設立了大量的衛所,這些衛所像蒙古人一樣牧馬放羊,爺爺我當年也曾北逐胡莽幾千裡,在草原上縱橫馳騁,現在想起來那是何等的快意!

可惜啊,建文那個小王八蛋,他居然要削藩!要把我們這些叔叔一個一個的逼死!爺爺我迫不得已才起兵靖難,打了四年時間才把這個天下拿了下來!

也正是因爲建文那個小王八蛋,漠南草原失去了藩王的鎮守和統一指揮,各個衛所無法聚成一股,在蒙古人的襲擾下不得不向長城內遷,這些以前駐地就都荒廢了。”

朱棣顯然想到了很多,尤其是早逝的懿文太子以及他另外兩個哥哥,若是朱標不死能夠順利繼位,或許後來就不會有那麼多的事情了。

對於朱標這位亦兄亦父的大哥,朱棣也好,其他兄弟也好,他們都是服氣的。

可以說如果真的是朱標要削藩,朱棣會一點造反的念頭都沒有。

只是可惜,歷史是沒有如果的,他也沒有重來一次的機會,儘管重來一次朱棣還是會起兵靖難,奪得這個天下。

“爺爺無需傷感,咱們這次長驅漠北,擊潰了瓦剌人的主力,草原上已經沒有能夠挑釁咱們大明的勢力了,爺爺您又恢復了藩王鎮守邊疆的制度,這長城沿線的塞王和漠南的衛所都可以恢復起來,只要連通了豐州和勿蘭忽失溫,咱們就能徹底控制漠南和漠北,蒙古人以後就再也不是大明的心腹之患了。”朱瞻埈安慰着朱棣,他當然明白朱棣其實並不需要安慰,只不過是要有人接他的話茬而已。

果不其然,朱棣臉上的惆悵很快一掃而光,重新恢復成那個親自北征的永樂大帝,舉起了馬鞭指着眼前的草原豪情萬丈的說道:“說的不錯,咱們現在有能力也有實力的,這些以前放棄的地方都要收回來!不僅要收回來,還要向北擴張的更遠!咱們大明的疆域要一直延伸到太陽落下的地方!日月所照,皆爲我大明疆土!”

“吾皇萬歲!大明萬歲!”跟在朱棣身邊的一衆人等,聽到朱棣的這番豪言壯語,發自內心的歡呼起來。

聽着這震天的歡呼,騎在馬背上的朱瞻埈也不由得心潮一陣澎湃,即便沒有去推算,他也知道此時此刻大明的國運和民心必然會有一個極大的增長。

而跟在他身邊的都家班則在臉上露出了複雜的神色,這位曾經的蒙元帝師雖然歸順了大明接受了控制,但心裡更多的認爲自己是歸順朱瞻埈,而不是歸順大明,更不用說朱棣在他眼裡只不過是一個凡間帝王。

但是現在看着大明皇帝這氣吞萬里如虎的氣勢,都家班也不由得心神動搖,真切的感受到了大明的強盛,也讓他心裡僅剩的一點雜念被泯滅。

(本章完)

第86章 朱高煦的驚訝第123章第138章 意外第94章 朝堂隱憂第123章第138章 意外第172章 農稅和商稅第189章 分歧341.第338章 本州島上第98章 化龍丹第91章 你將來也是要就藩的第69章 人道封神第173章 菱刈金礦368.第365章 改天換地319.第316章 偷師學藝第292章 巨蟒第142章 “人我殺了”第233章 解縉還活着嗎第252章 曲阜縣令第132章 國運增長第40章 不死藥第208章 兩軍衝陣第102章 賣了封地第240章 兩京制第193章 岷王世子第27章 倭國金山第310章 不值錢的人命第124章 蠱惑四王第156章 李褆造反第299章 重訓錦衣衛第279章 返程第137章 聽濤水閣第291章 刺殺與逃亡第178章 百萬兩白銀第147章 天津衛第220章 蒙元的喇嘛第134章 小琉球國第17章 說服太子妃第163章 一鼓而下第27章 倭國金山第16章 太極拳第228章第241章384.第381章 玄門兩宗第305章 搏命還是躲災第6章 皇帝封賞第185章 加九錫第8章 進獻朱果第277章 合巹 洞房第217章 班師回朝第28章 不當皇帝的逍遙王爺第138章 意外358.第355章 “淨”天地第232章 藍琪兒第205章 飲馬河畔351.第348章 交趾戰事328.第325章 雲南沐家381.第378章 對錯之分第243章 刺殺第268章 交給太孫第164章 倭人集結第81章 魚和熊掌第207章 控制蒙古第112章 藩王領軍第138章 意外第74章 勳貴站隊第72章 羅盤造價第244章 全城大索第224章 靈丹與靈石362.第359章第144章 不修王府第177章 趙王來訪第6章 皇帝封賞第64章 副將第285章 倭女內鬥第170章 年輕武士337.第334章 自負盈虧第212章 策馬揚鞭第269章 新府第155章第304章 洞天之寶第172章 農稅和商稅第242章第183章 還朝328.第325章 雲南沐家第177章 趙王來訪326.第323章 氣運制約第184章 一百萬兩白銀362.第359章第284章 倭人獻女第6章 皇帝封賞第115章 真龍現身第10章 小宮女胡善祥第112章 藩王領軍第105章 御門前的氣運羅盤第33章 考校胡善祥349.第346章 朱瞻埈抵達第146章 海上331.第328章 借兵372.第369章 京都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