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祭天斬龍

第213章 祭天斬龍

狼居胥山距離勿蘭忽失溫並不算遠,即便是大軍前往也只走了三兩天的時間就到了山腳下。

對於封狼居胥這件事,明軍上下所有人都抱着極大的期待和激動。

這可是封狼居胥!漢家軍功之最!自古以來一個將軍所能夠取得的最高成就也就是如此了!

“自古以來,漢家率軍打到這的,除了漢代的冠軍侯之外,也就只有朕了吧?”騎着馬上矗立在狼居胥山的山頭,眺望着遠方,朱棣心中不由得豪氣干雲。

聽到朱棣這麼說,朱瞻埈湊趣的笑道:“若是論皇帝的話,爺爺您是千古以來,唯一打到這封狼居胥的皇帝,稱一句千古一帝也不爲過。”

雖然對於千古一帝有着各種各樣的評價,有人說朱棣算千古一帝,也有人說他不算,對於他五次北征也有人各種抹黑,說是什麼“團建”“郊遊”。

更無恥一點的連朱棣是蒙古人的後代,跑草原上找爹這種無恥至極的言論都說的出來。

卻始終無法掩蓋這位帝皇,是前溯五百年至漢唐,後數五百年至現在,唯一一位領兵打到了狼居胥山和貝爾加湖畔的皇帝,此等武功千古未有!

說一句千古一帝,朱棣絕對當得上。

後世滿清的康麻子評價朱元璋說他治國是治隆唐宋,而朱棣則在歷史上留下了遠邁漢唐的評價。

華夏曆史上無論是漢朝還是唐朝,對匈奴也好,突厥也好,都沒有佔據有如明朝對蒙古如此大的優勢,匈奴突厥基本還是可以同漢唐的軍隊進行一些交戰。

而到了明朝,卻出現蒙古軍隊被明朝軍隊打得心膽皆碎,望風而逃的局面,實在是自古以來未有的情形。

可以說正是朱棣對蒙古的北征,打崩了蒙古人的心氣,打崩了他們自成吉思汗時代開始建立起來的蒙古鐵騎的自信與驕傲,自此以後蒙古人便再也成不了大氣候了。

即便他們後來能夠俘虜堡宗這個沒出息的敗家子,也做不到再像他們的祖先一樣席捲天下,只能偏安於蒙古草原,無望窺伺中原了。

所以朱瞻埈這句“千古一帝”絕對是發自內心的真實評價。

“千古一帝?朕算不上。和唐宗宋祖、秦皇漢武比,朕有不如他們的地方。”朱棣似乎是覺得自己比不上那些古代皇帝,但他卻也有着自己的驕傲:“但就憑朕打到了這,後世子孫哪怕再不齒於朕,提到朕的時候也該有三分敬意。”

“三分敬意怕是不夠,咱們大明文治上治隆唐宋,武功上遠邁漢唐,後世子孫提起爺爺您來該有十分敬意纔對。”朱瞻埈此時想起後世評價大明的這兩句話,便把它安在了朱棣的身上。

聽到朱瞻埈的這個評價,朱棣哈哈大笑起來,隨後便攥緊了手中的馬鞭,先是低聲輕嘆了一聲:“封狼居胥,飲馬翰海!”

隨後便大聲對着身邊的人下令道:“傳令全軍,壘土爲臺,朕要登壇祭天,封狼居胥!”

“遵旨!”朱棣身旁一衆明軍將領和朱瞻基、朱瞻埈兩兄弟,盡皆抱拳躬身,大聲應是。

——————————————————

皇帝一聲令下,大軍自然隨之而動,一座九尺高臺很快就被壘砌起來。

雖然這次出征軍中沒有攜帶祭天用的禮器,但在朱瞻埈現場拿出了一批首山之銅的禮器之後,這祭天的準備工作就算是完成了。 如果是在京城祭天,那必然有着繁瑣的禮儀。

即便只是皇帝登泰山封禪,禮儀規制也比現在要繁瑣的多。

但封狼居胥自古以來就只有一次,霍去病當年也就是壘砌了一個土臺,然後祭祀天地而已,並沒有什麼禮制傳承下來。

更不用說他當年是將軍和侯的身份,與皇帝之間也還差着等級。

所以對於封狼居胥該用何種禮儀,軍中稍微懂點禮制的幾個將領很是爭論了一番,最終還是朱瞻埈拍了板,決定採用封禪祭天的方式來封狼居胥。

由朱瞻埈拿出的用首山之銅鑄造的大鼎被安放在了高臺最頂端,燃起的煙火敬告天地,漢家子孫在此祭祀昊天上帝與朱家祖先,大明的軍隊打到了這裡,在這裡向神靈和祖先奉上祭品。

朱棣本人則站在祭拜的位置上對着臨時製作的神位叩拜上香,誠心祈禱。

一封寫在黃絹布帛上的祭文被投入了大鼎,焚燒以上呈天地鬼神,玉璧和其他祭品則被供奉到了神位之前,由皇帝親自向昊天上帝和朱家祖先敬獻酒肉作爲供奉。

而臺下的十幾萬明軍也隨着他們的皇帝一起,跪在地上向着天地鬼神誠心禱告,祈求上蒼繼續庇佑大明江山社稷。

作爲主持祭禮的禮官,朱瞻埈在引導朱棣祭天的同時,也在啓動自己事先佈置好的儀軌,抽取了此地之前龍女告訴他的地脈龍氣。

隨着儀軌啓動,此地自上古秦漢匈奴時就積累下來的草原民族的龍氣被抽取出來,在祭壇上空凝聚成了一條土黃色的虯龍。

見此虯龍,朱瞻埈立刻大聲對朱棣說道:“此乃自匈奴時起,北方草原民族之龍脈,恭請吾皇斬此龍脈,絕北方草原民族之氣運!”

朱棣不明所以,還在爲虯龍的出現而震驚,但聽到朱瞻埈這麼說,他便不假思索的拔出了朱瞻埈在祭禮之前交給他的一把佩劍,對着天空中的虯龍便是一劍虛斬。

隨即,虯龍的腦袋便被砍了下來,徑直滾入了高臺上的大鼎之中。

“恭喜吾皇,賀喜吾皇,斬此孽龍,絕草原氣運!”朱瞻埈趁機大喝一聲,連帶着高臺下十幾萬明軍也跟着高聲歡呼起來。

朱棣此刻還未搞清楚這到底演的哪一齣,但身爲統帥和皇帝的本能讓他隨即轉身,對着十幾萬大軍舉起了手中剛纔斬龍的佩劍,高聲喝道:“大明威武!”

隨着朱棣的這一聲呼喊,空中失去了龍頭的土黃色龍身隨即化作一道流光匯聚到了朱棣的佩劍上,將整把劍染成了金色。

而十幾萬明軍也隨即高聲歡呼道:“大明威武!皇上威武!”

(本章完)

第121章 海鹽和糧食第238章 順天府第218章 夜話商稅第107章 風雨欲來第247章 謠言第49章 奉旨練兵第150章 攻倭方略361.第358章第154章 世子李褆第69章 人道封神第98章 化龍丹348.第345章 不輸不入第109章 大宴儀第29章 死馬肉第3章 洞天葫蘆第174章第15章 袖裡乾坤323.第320章 錦衣衛第290章 神社第261章 徐妙雲第299章 重訓錦衣衛第181章 最窮藩王第186章 我回來第102章 賣了封地335.第332章 種地?越種越窮第181章 最窮藩王第72章 羅盤造價第214章 恢復第298章 國運加持第266章 抄家第199章 掏袖子361.第358章第42章 教授武藝第159章261章發重了,內容已修改第20章 亡國之禍第165章 猴子騎狗第81章 魚和熊掌第159章第314章 召見徐濱364.第361章 青鱗領軍第203章 出征第190章 超發第216章 大明分羊368.第365章 改天換地第59章 父子不着家第157章 景福宮之變第72章 羅盤造價366.第363章 成仙第46章 北鎮撫司第80章 朱棣的心思第95章 當他放屁第28章 不當皇帝的逍遙王爺第249章 錦衣衛指揮使第76章 朱瞻基借兵第65章 人道氣運第84章 毒過絕戶第168章 寧王借兵334.第331章 海貿之利第220章 蒙元的喇嘛第15章 袖裡乾坤371.第368章 小兵衛第262章第96章 準備“化龍”339.第336章 鄭王庶長子朱祁鈞第263章第146章 海上第124章 蠱惑四王第61章 朝廷的信譽第30章 背後的靠山341.第338章 本州島上第30章 背後的靠山350.第347章 肉身供佛340.第337章 伐毛洗髓第204章 大軍先鋒350.第347章 肉身供佛第234章 人選第282章 地脈佈陣第219章 朱棣的考校第67章 欲求長生法第127章 朱高燧的心思第38章 丹藥出爐第127章 朱高燧的心思第148章 種水稻356.第353章 剝皮第91章 你將來也是要就藩的第62章 夜談第304章 洞天之寶第94章 朝堂隱憂第246章 時代變了第208章 兩軍衝陣第186章 我回來第152章 “世宗大王”第140章 眼界不夠開闊第281章 重塑肉身第93章 上架感言第98章 化龍丹第65章 人道氣運365.第362章 收穫第93章 上架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