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加九錫

第185章 加九錫

一年百萬兩現銀的收入,還不是實物衝抵,而是真真切切的白花花的現銀,這無疑讓夏元吉和朝廷的一衆大臣都陷入了一種巨大的幸福感當中。

ωwш▪тт kдn▪c ○

要知道永樂朝雖然歲入頗豐,一年看起來賬面上有幾千萬,但那都是糧食、絲絹和其他實物。

戶部手上真正能動用的,也就是那麼幾百萬兩現銀,通常來說一年也就兩三百萬兩的樣子。

這些銀子對於戶部來說就是他們的命根子,等閒不會輕易動用,通常都是給實物或者用寶鈔衝抵,除非萬不得已纔會用一些現銀。

就好比官員的俸祿“一二品四分支米,六分支鈔;三四品米鈔各半;五六品米六鈔四;七八品米八鈔二”,這米就是真的大米,鈔就是寶鈔,官員發的俸祿都是看不到現銀的。

所以纔有官員發了俸祿之後,家裡人趕緊把米拿去賣,換成現銀使用,而寶鈔只能是當零錢,趁着還沒貶值直接用掉。

這可不是明末那是個四品官就能從家裡抄出幾百萬兩銀子的時代,明初這是整個國家都缺銀子的時代。

也正因爲如此,這一百萬兩銀子才值得如此隆重的接待,由皇帝、太子、太孫,以及文武百官親自來迎接。

這可是幾乎相當於朝廷每年憑空多出三分之一,乃至是一半以上的現銀收入,朝廷的財政將會得到極大的改善。

所以即便將近年關,碼頭上寒風凜冽,這一個個紅袍大官都始終站在原地,眼神熱切的看着戶部的官員將這銀子一點一點的清點出來,然後裝箱運往戶部的庫房。

看着銀子起運,朱瞻埈似乎是覺得光這樣不夠有氣勢,於是讓人把所有的箱子全都敞着,讓老百姓能夠看到這一箱箱裝滿的都是白銀,並派出了青玉衛沿途護送。

動靜如一人,行列如一線的青玉衛列隊前行,每一步都踏在同一個鼓點上的強盛軍威,再加上那一箱箱的銀子,以近乎遊街的方式穿過了熱鬧的南京城。

沿途幾乎所有的百姓都在圍觀,他們向前擁擠推搡着,就爲了一睹一百萬兩銀子的震撼。

而這壯觀的景象,着實讓南京城裡的大民百姓真切的感受到了,什麼是國富兵強!什麼是大明天威!

此時此刻,奉天門外的氣運羅盤上,代表這民心國運的青金兩色雲煙匯聚,如同點亮了兩顆星子一般籠罩在了南京城上,昭示着大明的國運民心都得到了一個極大的提升。

因此,當朱棣率領文武百官回到宮門口的時候,看着氣運羅盤上哪翻滾的青金兩色雲煙,笑的格外的豪邁與大聲。

文武百官也十分知機的向皇帝恭賀,恭賀大明國運昌隆,民心歸附。

這無疑讓朱棣的心情非常好,在奉天殿開宴之後,直接讓朱瞻埈坐在了他的下首,甚至比朱高熾還要前一位。

這個位置可就不一般了,這種國家級的大宴,座次都是非常有講究和規矩的,即便朱瞻埈立下了大功,又是今天慶功宴的主角,他也不該坐在這個位置。

但一百萬兩銀子,這就算是買也能買來一個奉天殿上皇帝下首的位置了。

更何況朱高熾這個太子是半點反對意見都沒有,直接讓自己的二兒子坐在了這個位置上,自己向下挪了一個位置,把朱瞻基這個皇太孫擠到了朱瞻埈原本該坐的位置上。 朱瞻基心裡多少有些不是滋味,但那一百萬兩銀子卻着實讓他無話可說。

那可是實打實的一百萬兩銀子啊!朝廷上文武百官當中,就算是再怎麼老古板的傢伙,面對着一百萬兩銀子,也沒有什麼好置喙,默認了朱瞻埈今天享受超規格的待遇。

但這只是一個開始,隨着宴席的進行,一連串的禮儀過後,朱棣便命身邊的貼身太監開始宣旨。

一大篇華麗的辭藻都是對朱瞻埈的稱頌,表彰他這次徵倭爲朝廷立下的功績,屬於漂亮話不要錢就多寫一點。

不過在聖旨的最後,真正重點的封賞部分,則着實讓所有人都有些瞠目結舌,因爲皇帝給出的封賞是:“加九錫、冕十旒,開府儀同三司,乘金根車,駕六馬,入朝不趨,參拜不名,劍履上殿,加少保銜。”

所謂九錫,是周天子時代賜給諸侯的九種禮器,分別是車馬、衣服、樂器、朱戶、納陛、虎賁、弓矢、斧鉞、秬鬯,實則暗指九種特權,代表着諸侯可以代表天子征伐天下,爲諸侯長的意思。

到了明代,這已經只是一種禮儀性質的東西,但有明一朝,還從未給任何人加過九錫。

因爲歷史上有史可查的加九錫的人分別是王莽、曹操、司馬昭、楊堅、李淵,不是權臣就是稱帝。

所以加九錫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就意味着一個人封賞到頭了,再往上就是當皇帝了。

至於後面的“冕十旒、開府儀同三司,乘金根車,駕六馬,入朝不趨,參拜不名,劍履上殿,加少保銜”這些都和加九錫是一個性質,屬於皇帝能夠給一個人除了皇位之外的最大特權。

如果朱瞻埈是個權臣或者外戚,亦或是和朱棣同輩的藩王,那今天這個封賞的聖旨除了是想要朱瞻埈的腦袋就沒別的意思了。

因爲在朱棣面前,還沒人能位高權重到讓朱棣給出這樣的賞賜。

但朱瞻埈是朱棣的親孫子,是太子的親兒子,在這之前也一直與皇帝和太子親厚,這個封賞就顯得別有用意了。

尤其是在朱瞻埈回來之前,朱瞻基被冊封爲了皇太孫,明確爲下下一代皇位繼承人的前提下。

“爺爺,這封賞孫兒不敢受!我這要是受了,豈不是成了曹操、王莽之流了嗎?還請吾皇收回成命!”這一次不需要提醒,朱瞻埈直接跪倒在了朱棣面前,對封賞辭而不受。

而滿朝文武此刻也都如同被人按下了靜音鍵一樣,全都不敢說話了。

畢竟這種事情,只有朱家人有資格摻和其中,若是有人準備這個時候就跳出來提前站隊,搞不好是要掉腦袋的。

甚至於就連朱高燧和寧王這樣的皇族,面對此刻的局面都趕緊低頭裝死,不敢發表任何意見,不過朱高燧心裡多少還是有些暗喜。

(本章完)

第308章 青袍小吏320.第317章 張氏教子第26章 計將安出?第153章 朝鮮的廷議第265章 選秀女358.第355章 “淨”天地第247章 謠言第83章 疲兵之策第271章 見公婆318.第315章 鄭王黨第27章 倭國金山第134章 小琉球國第107章 風雨欲來第238章 順天府第64章 副將第210章 慶功第27章 倭國金山第205章 飲馬河畔第158章 登陸濟州島第74章 勳貴站隊第264章 神道之說第175章 遷徙和分地354.第351章第209章 全軍衝鋒第310章 不值錢的人命335.第332章 種地?越種越窮第98章 化龍丹第304章 洞天之寶第271章 見公婆第118章 父母的關心第175章 遷徙和分地第176章 王爺天恩379.第376章 煊赫之威第113章 朕意已決第115章 真龍現身第178章 百萬兩白銀359.第356章 七絕伐天劍陣第211章 封狼居胥第75章 鴛鴦陣改322.第319章 神靈屬官第238章 順天府第35章 兌換準備金第207章 控制蒙古第156章 李褆造反第11章 打賞的紅寶石第108章 尚服局第61章 朝廷的信譽347.第344章 斬神第160章 運糧和出征第255章 香火封神第189章 分歧第169章 檢地第101章 趙王買藥第273章 4K,二合一第159章第263章第311章 昔日二人第131章 控風之術第277章 合巹 洞房第118章 父母的關心第252章 曲阜縣令329.第326章 文武相制第122章 造船第97章 真龍之血第189章 分歧第199章 掏袖子374.第371章 戰事終了第221章 都家班第27章 倭國金山第276章 親迎禮362.第359章第69章 人道封神第123章第156章 李褆造反第257章 香火神位第48章 朱棣要練兵第267章 收攏人心第83章 疲兵之策第310章 不值錢的人命第208章 兩軍衝陣356.第353章 剝皮第287章 刺殺藍琪兒第104章 福氣與天衣第12章 乾元壯髓膏第135章 三路攻倭383.第380章第113章 朕意已決第75章 鴛鴦陣改第207章 控制蒙古331.第328章 借兵第96章 準備“化龍”第266章 抄家第247章 謠言第143章 牝雞司晨,惟家之索第51章 詔獄裡的人才366.第363章 成仙第222章 大明的修行者321.第318章 子嗣第61章 朝廷的信譽第195章 千古第一漢奸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