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第174章

從倭國開採金銀這件事情作爲大明徵倭的重中之重,無論是朱瞻埈還是其他幾位藩王都很重視。

雖然倭國本州島上的戰事還未結束,但已經佔領了九州島的朱瞻埈卻已經在穩定了地方局勢之後,就開始開挖礦山了。

菱刈金礦本身的主礦脈雖然深埋地下,但周邊零碎的上層礦脈依舊非常可觀。

在鄭王府的屬官們組織了大量擅長開採礦山的礦工和勞力,還從大明國內調來了專業的淘金工匠之後,菱刈金礦的開採工作得以正式展開。

儘管只是礦脈非常破碎的淺表上層礦脈,裸露出地面的部分並不多,但在全面鋪開式多點作業下,開採出來的黃金和白銀依舊非常可觀。

畢竟菱刈金礦的品位非常高,甚至在金礦初步開採過程中就有人撿到了狗頭金和大塊的天然銀錠。

古代淘金是一件非常費時費力的事情,因爲想要獲得黃金,首先就要去開鑿礦石,而這就是一項非常費人也費時的重體力勞動。

後世的現代化採掘礦石也依舊是一項非常繁重的工作,就更遑論是沒有什麼現代化設備的古代了。

不過好在封建時代,人力成本可以忽略不計,鄭王殿下也不需要徵發勞役什麼的,之前打仗的俘虜用來幹活那是再合適不過。

畢竟這年頭普通百姓都談不上有什麼人權,就更不用說是俘虜了,除了能交贖金的或者有巨大政治利益的個別人選,剩下的俘虜通常來說都會被勝利者當成免費的勞動力往死裡用。

即便朱瞻埈心善,不把俘虜往死裡用,這些免費的俘虜也是不用白不用的。

說到底這些被俘虜的人都是九州島上曾經倭人統治階層的中堅力量,如果跑掉幾個的話,在如今朱瞻埈只是剛剛穩定了局勢,還沒有讓他的統治深入人心的現在,可是很容易鬧出事情來的。

雖說手握大軍的他不怕地方有人鬧事,大不了大軍開過去鎮壓就是了,但這終究不是一個正確的應對問題的態度。

只是加強對俘虜的管理,和讓他們去幹活就能杜絕地方有人跳出來鬧事,何必要縱容呢?

就算想要清理地方上還心有怨懟,想要反抗自己統治的人,也沒有必要採用這樣的方式,完全可以用其他手段來引蛇出洞。

而且這也就是朱瞻埈纔剛打下九州島,只要大明對這片土地的統治能夠長時間的持續下去,能夠深入人心長治久安,這些所謂的心懷怨懟之人,也就只能心懷怨懟,並不能掀起什麼波瀾。

至於說這麼多俘虜堆在礦區是否會造成礦區本身的治安問題,這是不需要擔心的。

因爲除了需要穩定礦區的秩序之外,在封建時代採礦還需要杜絕一個夾帶問題。

金銀動人心,大明爲了一點銀子就悍然發動了徵倭的戰爭,可想而知那些整天淘金的礦工又有幾個忍得住不伸手呢?

只是古代金礦銀礦上對這種夾帶都檢查的非常嚴格,別說是藏在衣服裡夾帶了,就算是夾在屁眼裡都會被掏出來。

而且金礦本身也是非常重要的地方,派出駐軍守護也是常理。 負責這項工作的正是朱瞻埈手上最值得他信任的青玉衛的一個千戶所,並且朱瞻埈還以這個千戶所爲基礎,準備將其擴建爲一個新的衛所。

這也算是他計劃之中的事情,畢竟封地擴大了這麼多,又要考慮作戰和鎮壓地方的問題,作爲藩王朱瞻埈手上可不能只靠天津三衛和青玉衛這四個衛所包打一切。

就算是洪武時期,各地的藩王手上雖然只有三個王衛,但在有需要的時候也還是可以調動自己封地的朝廷駐軍的。

這也是爲什麼當年靖難的時候朱棣能夠拉起一支和朝廷對抗的大軍的關鍵因素之一,燕王藩周圍的朝廷駐軍可都是當年跟着燕王一起打過仗的,一聲招呼就會投到燕王麾下。

而這些原本的燕王藩和周邊駐軍在靖難成功之後也是得了好處的,從地方駐軍一下子一躍成爲了天子親軍。

所以朱瞻埈在實際控制了九州島之後,自然就要開始考慮擴軍的事情。

這一點早在他佔領已經改名福港的福岡城之後,就已經派人向朝廷上書,請求朱棣賜予番號和編制了。

儘管就算朱瞻埈不上報朝廷,自己私底下把軍隊組建起來也不是什麼大問題,但爲了避免被人說閒話以及憑空惹來猜忌,朱瞻埈還是決定走正式的流程,並且在沒有朝廷明確旨意下來之前不開始做這件事。

好在海上道路已經打通,一艘快船從九州島的福港出發,只需要二十天左右的時間就能夠抵達南京。

所以在朱瞻埈理清九州地方政務,派人開採黃金的這段時間裡,朝廷批示的公文也已經送到了他的面前。

與之一同的,還有菱刈礦區開採出來的一批黃金和白銀。

“稟王爺,這是菱刈礦這個月開採出來的全部金銀,共有金七百一十四兩六錢,銀三萬六千七百二十一兩五錢,目前礦場運轉良好,並且無論金礦還是銀礦都是富礦,相信只需要再花費上一些時間擴大規模和熟悉流程,想來產量還能夠進一步提升。”鄭王府的左長史在向朱瞻埈彙報金礦的開採情況的同時,也向他鞠了一躬表示恭賀。

朱瞻埈對此似乎還算受用,滿意的看了一眼眼前冶煉好的金錠和銀錠,滿意的點了點頭。

雖然這批金銀聽上去不多,不過是幾百兩黃金和幾萬兩銀子,但這麼多金銀擺在眼前也還是很讓人覺得震撼的。

尤其是知道以後每個月都至少有這麼多的時候,就更加讓人感到滿意了。

於是朱瞻埈隨手拿起一塊金錠,放在手上掂了掂之後,就隨手拋給了左長史:“做的不錯,這塊金錠賞你了,再接再厲。”

“謝王爺賞!”左長史接下了金錠,隨即高聲謝賞。

雖然一塊金錠並不算很多錢,但來自藩王的賞賜還是讓左長史感到很高興的。

而朱瞻埈在賞賜過後,也交代了新的工作給左長史:“朝廷的公文已經送來了,爺爺給我又批了三個衛所的兵額,辛苦張長史你辛苦迴天津一趟,給孤至少招募一萬新兵回來,這倭人矮小,實在是不堪驅使,還是我大明的子民用着放心。”

(本章完)

第254章 4k二合一第25章 寶鈔的問題第52章 募兵第257章 香火神位第93章 上架感言354.第351章第53章 義烏兵第301章 繼續閉關第129章 鄭和艦隊377.第374章 帶兵進京第237章 騎馬第96章 準備“化龍”第168章 寧王借兵第209章 全軍衝鋒第301章 繼續閉關第232章 藍琪兒357.第354章 淨天地神咒第31章 東宮的老虎第168章 寧王借兵第50章 永樂大典第197章 孔家之亂第204章 大軍先鋒第284章 倭人獻女第58章 官員的俸祿344.第341章 財政支出第79章 金甲門神第228章320.第317章 張氏教子第11章 打賞的紅寶石第54章 修運河第299章 重訓錦衣衛第291章 刺殺與逃亡第174章第314章 召見徐濱第236章 鄭王側妃請假條第270章 龍女第262章第227章 威壓草原328.第325章 雲南沐家第262章第141章 再入詔獄第155章第181章 最窮藩王第17章 說服太子妃第136章 務實與國運第309章 忍者爬繩子383.第380章第211章 封狼居胥第257章 香火神位第47章 分筋錯骨手第239章 遷都之議第146章 海上第103章 星槎拓海第148章 種水稻第45章 荒唐的朱瞻基377.第374章 帶兵進京第13章 不爭爲爭第1章 歡迎收藏第26章 計將安出?375.第372章第275章 大婚前夜第267章 收攏人心第63章 天下豈有六十年之太子乎?384.第381章 玄門兩宗第129章 鄭和艦隊322.第319章 神靈屬官第86章 朱高煦的驚訝第61章 朝廷的信譽第311章 昔日二人第289章 虛無僧336.第333章 開放海禁346.第343章 忙不完的審計365.第362章 收穫第125章 瓜分倭國第290章 神社第75章 鴛鴦陣改348.第345章 不輸不入第183章 還朝第204章 大軍先鋒350.第347章 肉身供佛第187章 坤載復魂第51章 詔獄裡的人才第281章 重塑肉身第2章 朱家麒麟子第71章 氣運之說第209章 全軍衝鋒第24章 夏元吉的好奇第30章 背後的靠山第193章 岷王世子345.第342章 怎麼花錢348.第345章 不輸不入338.第335章 熱議第306章 口腹之慾第119章 龍女多情第87章 朱瞻基的質疑第123章336.第333章 開放海禁第295章 南海龍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