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武夷山化緣,重建嶽林寺(2)

布袋和尚像一個圓球,被推得嘰裡咕嚕從方丈裡滾了出來。他咬牙切齒,卻只敢衝着方丈揮揮拳頭,一句出氣的話語也不敢說。

夜色正闌,月色正好。月光下的嶽林禪寺已經不是原來的模樣,陳舊的建築已被拆爲了平地,顯得視野很開闊。布袋和尚信步來到嶽林寺改建的工地,發現大雄寶殿、天王殿、大悲閣,所有的工程都已經完成了基礎建設,的確都在等着木料運回來立柱上樑。

他暗自驚歎:閒曠老和尚真的成精了,早一年之前,自己出發伊始,他就已經算準了木料從武夷山弄回來的日期!

布袋和尚見此情形,不敢怠慢,馬上挖空心思,刮肚搜腸,苦思冥想着將那一大批棟樑運回嶽林寺的方法。他坐立不寧,便不停地在寺院裡來回遊蕩,不知不覺裡來到了原來的大雄寶殿前的一口古井旁。

他心不在焉地坐在井沿上,看着空明的月光,像水一樣從高邈遼遠的天空流瀉下來,浮動在地面上,朦朦朧朧,縹縹緲緲,風物如夢縷,虛空如淡煙,一切似真似幻,令人飄飄欲仙……忽然,布袋和尚似乎聽到了一陣隱隱約約的海潮音。

曾有古人將佛陀說法的聲音比喻成“海潮音”——音之大者,譬之於海潮;言之信者,譬之如海潮。天鼓無思,隨人發響;海潮無念,要不失時。海潮音時節不差分毫,如佛菩薩的無緣慈悲,爲衆生應機說法。

《法華經?普門品》說:“梵音海潮音。”這隱隱的海潮音,是佛祖顯聖說法嗎?可是,大雄寶殿尚未建起,佛像尚未重塑……

布袋和尚感到,海潮之聲是從古井傳出來的。他低頭向井中望去,井水之中飄搖着一輪明月。

千處有水千處月,千輪水月一月攝。

江河湖海皆爲水,何方月夜無水月!

他忽然想起小時候在長汀村聽老人們講過的一個傳說。據說,嶽林寺這眼古井,與東海是相通的。每當初一、十五漲大潮,能從井裡聽到海潮的澎湃之聲。

而明天,正是十五!布袋和尚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他連夜返回了象山港,讓船員們將千辛萬苦才運來的木料盡數拋入了茫茫的大海之中……

這是佛陀成道後,第一次回到他的故國。他並不是衣錦還鄉,而是衣衫襤褸,光頭赤足,沿街乞討。但是,他受到的歡迎卻比國王出巡更爲熱烈,迦毗羅衛國的人民傾城而出,雙手合十,眼裡噙着淚花,恭迎佛陀的歸來。

佛陀沒有聽從父王的安排住進王宮,而是與比丘們住在了城外的森林之中。

有一天,一輛華麗的馬車來到佛陀住所,從車上下來一位貴婦,她就是佛陀的姨母,也是佛陀的繼母,更是佛陀至親的母親。當初,釋迦牟尼(那時名叫悉達多)降生的第七天,他的生母摩耶夫人便魂歸忉利天,於是他的姨母波闍波提成了他的養母,將他撫養成人。

波闍波提與佛陀相見之後,拿出了一件她親手織成的金光閃閃的袈裟——唯有佛才配穿的金縷袈裟。她雙手捧給佛陀。

然而,釋迦牟尼佛卻說:“謝謝,請您施捨給僧衆吧。佈施僧人,將有大果報。”

波闍波提強調說:“可是,這是母親我特意給你織的啊!自從你出了家,每當想你的時候,我就手織金布,繡制這件袈裟,藉以寄託思念。可以說,這件袈裟上,每一針、每一線都浸透着母親的心意與愛憐。”

佛陀十分感動,但他仍然說:“母親因爲愛我纔給我袈裟,這種恩情並不弘廣。如果你佈施給衆僧,就是供養三寶,同時也就供養了我。供僧的功德不可思議。所以,我要這樣奉勸母親。”

佛陀又說:“我的僧團中有很多大阿羅漢、大菩薩,例如舍利弗、目犍連、大迦葉等。供養他們,福德無量無邊。”

波闍波提明白了佈施的意義,心情豁然開朗,於是,她高高興興地將金縷袈裟奉施衆僧。她在僧衆面前依次走過。面對這件異常精美、只有佛才能配得上的袈裟,無人敢拿。最後,彌勒接受了下來。

不久,佛陀與弟子們遊化到波羅捺國。這裡是彌勒的故鄉。然而,他剛生下來便被迫離開了故國,所以這裡沒人認識他。那天,彌勒身穿金縷袈裟進城乞食。

他本來就與佛陀一樣,身具三十二相,五官端正,面色紫金,似乎放射着柔和光輝。而今又穿上莊嚴的金縷袈裟,更是光彩照人,引人注目。他站立在波羅捺城大道旁託鉢而立,真是神采飛揚,儀態萬千,威光赫赫,妙筆難成。人們圍觀着他,只顧歡喜讚歎了,卻忘記了給他送上食物。

有一位珠寶師偶爾路過這裡,看到彌勒莊嚴的神態,心中非常敬仰,熱情地邀請他到自己的家裡供齋。彌勒答應了他的要求。

珠寶師親自下廚,爲彌勒準備了精美的齋飯。按照那時僧團的規矩,比丘接受人家供齋之後,必須爲齋主講經說法。於是,飯後彌勒淨手漱口,升座爲珠寶師講說佛法。

彌勒發心學佛比釋迦牟尼還早四十大劫,已經修行了無量時光,所以,他聲音甜柔,言辭優美,說理透徹,譬喻巧妙。可以說是天花亂墜,地涌金蓮,猶如龍吟鳳啼,彷彿天樂奏鳴。

珠寶師如飲甘露,如沐春風,如醉如癡,聽得完全入了迷,忘了時間,忘了地點,甚至忘了自己。

那天,城裡有一位大富翁要嫁女兒,在此之前請珠寶師加工一顆罕見的月明珠,作爲女兒的陪嫁。因爲這顆月明珠十分珍貴,所以加工費也高達十萬。本來,珠寶師應該在中午之前將月明珠加工好,可是他只顧爲彌勒準備齋飯以及聽法了,完全忘記了這件事。等到大富翁派僕人來取寶珠時,珠寶師聽法正聽得上勁,心不在焉地說:“你先回去吧,我一會兒就加工。”

僕人生怕他忘記,就將那顆月明珠放到了他的手上,然後回家了。

大富翁聽了僕人的彙報,焦急地說:“這件珠寶今天就要派用場,如何能拖延呢?你帶上十萬加工費去,若他仍然不動手,就把月明珠要回來!”

僕人再次到來。然而,珠寶師仍然在聽彌勒說法。僕人拿出金燦燦、叮噹響的十萬錢幣,但是珠寶師不爲所動,依然全神貫注地傾聽彌勒宣揚的妙法。僕人無奈,只好將月明珠收了回去。

珠寶師的妻子眼睜睜看着到手的金錢又失去了,十分氣惱,不管三七二十一,從裡屋衝出來,大聲呵斥珠寶師說:“你得到十萬錢幣只是舉手之勞,足能使得我們家三年衣食無憂。而你只顧聽這個沙門誇誇其談了,喪失了這個千載難逢的賺錢機會!”

珠寶師聽了妻子的話,既覺得聞聽佛法重要,又感到失去賺錢機會可惜,心裡十分矛盾。彌勒知道他的心情,說道:“下午既然沒工作可幹了,你能和我一起回精舍嗎?”

珠寶師也想出去散散心,就跟隨着彌勒一起回到了精舍。

彌勒問衆僧:“如果有施主請一個持戒清淨的比丘到家裡供齋,所得到的利益與十萬金錢相比,會怎麼樣?”

佛教最初的五個比丘之首憍陳如立即回答說:“假如有人得到了一百車珍寶,也不如供養一個清淨比丘得到的福報多。”

佛的大弟子舍利弗說:“如果有人得到一個國家的財產,仍然不如請一個持戒精嚴的沙門來家供養獲得的利益多。”

佛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連說:“哪怕全世界的財寶,也無法與供養淨戒僧人所得到的益處相比。”

其餘衆僧紛紛發言,說明供養清淨比丘可以得到難以想象的福德。

這時,天眼第一、能預見過去未來的阿那律尊者說道:“全宇宙的寶物雖多,但是遠遠不能與供養持戒精嚴的沙門所得的利益相提並論!我之所以這樣說,是有事實根據的。

“在九十一劫之前,毗婆尸佛涅槃後,那一期的佛法滅盡的時候,我本來是窮困潦倒的樵夫,以砍柴爲生,因爲一念善心,把自己的一碗粗糙不堪的稗子粥,供養了一位辟支佛。沒想到立刻就得到了無量功德。當世,我就被國王拜爲了大臣,富貴榮華,享用不盡。其後,歷生歷劫,我都無所缺乏。到今生,我未出家之前,時常優哉遊哉,兄長摩訶男很是嫉妒,但母親說我天生福德。摩訶男不服氣,當我在田野裡監工的時候,他用苫布罩上空碗,空盆當飯,給我送到田間。然而,當他揭開苫布的時候,卻驚訝得目瞪口呆,因爲本來空空的碗盆裡已經儲滿了美食。你們看,我以很少的一點稗子粥供養辟支佛,所得的功德九十一大劫以來從未減少。而且我以此福德,得以遇見釋迦牟尼佛,證得阿羅漢果位,永遠脫離了六道輪迴的苦海。”

珠寶師聽後歡欣鼓舞,從此成了一位謙恭的居士,時常供養三寶。

後來,彌勒將那件象徵着佛教法脈的金褸袈裟,獻給了佛陀。要知道,當初他之所以接受這件袈裟,不是貪圖它的華麗,而是爲了成就波闍波提供僧的功德。

第29章 勸服吳越王治理錢塘江第16章 彎腰插秧,頓悟本來面目第40章 面對誘惑,更要專注當下、一心一意第20章 佛法是自然規律,也是人生真理第24章 點化吳越王錢鏐第17章 火燒天華寺第20章 佛法是自然規律,也是人生真理第26章 學佛不必朝聖進香,佛法就在身邊(2)第24章 點化吳越王錢鏐第10章 大肚子和尚成了“花和尚”(2)第3章 人人皆有佛性,學佛就是爲了成佛第23章 瘋癲胖和尚,靈隱寺胡言亂語(2)第30章 禪的精髓,是用心靈親自體驗(1)第16章 彎腰插秧,頓悟本來面目第29章 勸服吳越王治理錢塘江第31章 禪的精髓,是用心靈親自體驗(2)第32章 奉化街頭的瘋癲乞丐和尚第6章 背井離鄉,天華寺修行第19章 手拿布袋,從此有了“布袋和尚”第2章 取名“契此”第33章 種如是因,得如是果第40章 面對誘惑,更要專注當下、一心一意第9章 大肚子和尚成了“花和尚”(1)第41章 佛度有緣人第20章 佛法是自然規律,也是人生真理第24章 點化吳越王錢鏐第26章 學佛不必朝聖進香,佛法就在身邊(2)第25章 學佛不必朝聖進香,佛法就在身邊(1)第29章 勸服吳越王治理錢塘江第22章 瘋癲胖和尚,靈隱寺胡言亂語(1)第14章 受無名老僧點化,精進坐禪修行(2)第37章 安住本位,物盡其用第41章 佛度有緣人第18章 大火當前,卻是修禪的好機會第2章 取名“契此”第7章 禪修方式: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第7章 禪修方式: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第3章 人人皆有佛性,學佛就是爲了成佛第4章 逃婚去出家第45章 諸惡莫作,衆善奉行,就是最好的修行第1章 彌勒是撿來的孩子第12章 心不動,便不會被外來的煩惱所動搖第1章 彌勒是撿來的孩子第25章 學佛不必朝聖進香,佛法就在身邊(1)第26章 學佛不必朝聖進香,佛法就在身邊(2)第7章 禪修方式: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第3章 人人皆有佛性,學佛就是爲了成佛第26章 學佛不必朝聖進香,佛法就在身邊(2)第32章 奉化街頭的瘋癲乞丐和尚第10章 大肚子和尚成了“花和尚”(2)第14章 受無名老僧點化,精進坐禪修行(2)第10章 大肚子和尚成了“花和尚”(2)第40章 面對誘惑,更要專注當下、一心一意第40章 面對誘惑,更要專注當下、一心一意第10章 大肚子和尚成了“花和尚”(2)第1章 彌勒是撿來的孩子第23章 瘋癲胖和尚,靈隱寺胡言亂語(2)第15章 修行、守戒,皆從心念入手第20章 佛法是自然規律,也是人生真理第37章 安住本位,物盡其用第19章 手拿布袋,從此有了“布袋和尚”第38章 是預知禍福的神僧,還是瘋和尚?第47章 向內觀照,自性能生萬法第7章 禪修方式: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第44章 財富不分好壞,是其中的貪念使人迷失第15章 修行、守戒,皆從心念入手第37章 安住本位,物盡其用第36章 退步原來是向前(2)第32章 奉化街頭的瘋癲乞丐和尚第5章 終於偷偷落髮爲僧第33章 種如是因,得如是果第46章 自性本自清淨,不動亦不搖第40章 面對誘惑,更要專注當下、一心一意第47章 向內觀照,自性能生萬法第31章 禪的精髓,是用心靈親自體驗(2)第4章 逃婚去出家第3章 人人皆有佛性,學佛就是爲了成佛第19章 手拿布袋,從此有了“布袋和尚”第8章 心懷慈悲,卻屢遭師兄誣衊、陷害第32章 奉化街頭的瘋癲乞丐和尚第11章 忍辱修行:以慈悲心轉化嗔恨第13章 受無名老僧點化,精進坐禪修行(1)第8章 心懷慈悲,卻屢遭師兄誣衊、陷害第8章 心懷慈悲,卻屢遭師兄誣衊、陷害第18章 大火當前,卻是修禪的好機會第33章 種如是因,得如是果第23章 瘋癲胖和尚,靈隱寺胡言亂語(2)第41章 佛度有緣人第2章 取名“契此”第25章 學佛不必朝聖進香,佛法就在身邊(1)第44章 財富不分好壞,是其中的貪念使人迷失第29章 勸服吳越王治理錢塘江第34章 向無賴鎮將化緣第35章 退步原來是向前(1)第32章 奉化街頭的瘋癲乞丐和尚第14章 受無名老僧點化,精進坐禪修行(2)第31章 禪的精髓,是用心靈親自體驗(2)第45章 諸惡莫作,衆善奉行,就是最好的修行第28章 武夷山化緣,重建嶽林寺(2)第24章 點化吳越王錢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