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吐露前情

使者宣完旨意後,把聖旨交給沈麗君,又滿臉讚歎地對沈侯說道:“侯爺本就是朝中表率,爲官做人自不必說,如今國公爺更是青出藍更勝於藍,這般手足情深,可以如此輕易捨棄爵位,這等品格實在是令人敬佩啊。”

沈侯苦笑,沈昭英打仗倒是歷練出來了,這和人鬥心眼卻還差得遠。

皇上這是在記恨當年沈昭英對沈秋君所做的事情,所以纔會這樣安排,也罷,事情既然已是如此,只好往好了看,雖說沈麗君不會被逼隨意改嫁,不過到底有這個一紙聖旨,纔算是名正言順,再不必擔心被人拿來作靶子了。

沈侯忙笑道:“不敢當,這全是皇上給的恩典。大人請裡邊喝茶。”

使者笑道:“不了,皇上還等着下官回去覆命呢。”

沈侯忙帶着衆人相送,那使者在沈家不敢託大,和沈侯一路相互奉承着出了永寧侯府。

再說沈麗君捧着聖旨,卻如手捧巨石一般,手上心頭沉甸甸的,尤其是沈大嫂那銳利的神情,她不用拿眼看都能感覺到她眼光中透出的泌人寒意。

送走使者,沈侯在回來的路上對沈昭英說道:“這拿爵位換麗兒的自由,是你昨日鄭重選擇的,男子漢大丈夫拿得起就要放得下,我相信你以後也不會爲此後悔的,不過,你的妻子兒女卻未必能理解你的苦心,你可要好好勸解纔是,家和萬事興啊。”

沈昭英心中並沒有因爲自己受封國公而高興,雖然自己封國公後。弟弟勢必要封爲永寧侯世子的。可他有種被強分出沈家的感覺。雖然這個國公爵位是他極力追求的,但這兒子不能承爵,始終是塊心病,且又見永寧侯被封賜世襲罔替,他的心裡越發的不好受,心中已經隱隱有了悔意。

此時見父親如此說,沈昭英便忙笑道:“兒子當時想得明白,自然不會後悔。當日是我虧欠了妹妹,我爲她做這些也是應當的,不管付出多大代價,兒子都認爲值得。”

沈侯拍着兒子肩膀,點頭道:“你能這麼想,爲父心中也就放心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如今沈家一門雙爵位,實在太出風頭了。作爲皇后母族,也不見得是什麼好事。有些缺憾也未嘗不是件好事,至於子孫,他們自有自己的造化,只要他們認真做人做事,不怕沒有出頭之日。”

沈昭英忙點頭稱是,回到後院,衆人紛紛相賀沈昭英得封國公之位,沈夫人猶嘆道:“幸好國公府蓋好還有些時日,不然你們纔回來,還沒怎麼團聚,你們就要搬出去,我這心裡不好受啊。”

沈昭英笑道:“母親不必如此,就算兒子搬出去住,每日仍能回府向您請安的。”說罷,又恭賀沈昭寧得封世子。

沈昭寧倒不好意思起來,連聲道:“弟弟何德何能,不過是沾了大哥的光罷了,以後有事還要多多請教大哥呢。”

彼時沈麗君已經悄悄和沈夫人說了一聲,要回園子裡去,沈夫人看着沈大嫂看向沈麗君的目光不善,不由在心中嘆氣,便點頭同意了。

沈大嫂一時不察,轉眼工夫不見了沈麗君,此時又有府中衆人上前恭賀,再聽到沈昭寧如此說,心中方好受些。

一時衆人散了去,沈侯想了想,又把孫兒們都叫到外書房去訓戒,當然着重針對的是珂哥兒。

珂哥兒的心情自然受到影響,不論是他還是其他人,都知道他將來是要接替沈昭英的侯爺爵位的,如今眼看着父親升作了國公爺,可惜卻不能承襲,倒把個侯爺位子讓給了二叔一脈,而他將來卻從既定的侯爺變成了永寧侯府的旁支了。

不過一路走去,他也想明白了,事情已成定局,自己也只能看開,而且對於事情變成現在這個樣子,他對其中的緣由也是心知肚明的。

他知道這是皇上小肚雞腸,在報復多年前父親與姑姑之間的恩怨,他身爲臣子,不敢去怪皇上。

他也覺得父親當年事情辦得糊塗,如今又固執到底,看不到形勢,不知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的道理,但凡他能皇上與皇后跟前說句軟和話,事情絕對會大不一樣,便身爲人子,他不能隨意指責自己的父親。

如今見祖父一把年紀,還在爲自己憂心,珂哥兒忙笑道:“祖父不必擔心我,自來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這是天意。孫兒自小受祖父教導,看重的不是什麼爵位,而是能如祖父一般做一個真正的英雄豪傑。再說了,就算孫兒不能襲爵,卻也比尋常百姓及大多官宦子弟要好的多,人生總有許多不公平處:雖然自來立嫡立長,我父親與二叔同是嫡子,也是同樣的優秀,不過是因爲二叔晚生幾年,便沒了承爵的機會,這其實對二叔也是不公的。所以說,孫兒雖被命運戲耍了一番,卻也擁有大多世人所沒有的富貴出身,孫兒就算是暫時心中不平,最終仍能解了這不平的。”

沈侯欣慰地看着珂哥兒,點頭讚道:“你不愧是我向來最爲得意的孫兒,今日有你這番話,我也就放了心,也知將來你必仍是我最爲得意的孫兒。”

珂哥兒忙笑道:“孫兒不敢當,只願做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兒,不致墮了沈家的名聲。”

這邊沈侯安撫了孫兒,那邊沈昭英夫妻卻大吵大鬧起來。

原來大嫂回到房中,便忍不住埋怨丈夫做事糊塗,拿着子孫三代的世襲去換沈麗君的婚嫁自由實在不明智。

沈昭英心中早就後悔了,如今被妻子數落時,心中更是憋屈,便免不了粗聲大氣地爲自己的行爲辯解。

沈大嫂見此,越發爲自己和兒女們委屈,放聲大哭道:“早知如此,倒不如不做這個國公,不然將來你我百年後,兒女們要依靠誰?難道將來要在老二兩口子底下討飯吃?”

沈昭英聞言心中更加的煩躁,指着妻子罵道:“這是沈家大喜的日子,你嚎什麼嚎,再嚎小心把現在的這點福氣都嚎沒了。”

珍姐兒聽到父母爭吵之聲,忙趕過來相勸,聽到母親的一番言論,不由想到自己的下半輩子,心中也是悲慼,呆呆站在發愣。

就在鬧得不可開交之時,沈老太太已經得了消息,讓人來叫沈昭英,沈昭英忙藉着這個機會,自家裡逃了出來。

珍姐兒這纔回過神來,走過去勸說母親:“事情已然如此,多說無益,反倒讓父親下不了臺,兄長他們還年輕,以後說不得也能如那錦鄉伯李意書一樣,自己拼個爵位出來呢,就算不能,有父親的軍功在,做個世代官宦之家也不難。再則,便是有個三世傳襲,到時三世而斬,一樣還是平民。”

沈大嫂嗚咽道:“空有一個國公位子,不過是面上好看罷了,不出一兩代必會敗落下去。你以爲爵位是那麼好掙的,李意書也是運氣好,正好遇着內憂外患,這才立了些功勞,如今四海昇平,邊關安穩,要想再有這個機會,只怕是不能夠了。”

因爲沈大嫂的偏愛,很多事情上她都會和珍姐兒商議,所以珍姐兒雖是閨閣女子,對一些世事倒也是極明白的,沈大嫂說的話,她自然也想到了,此時不過是爲了勸母親,也是爲了勸說自己,這纔會如此說,如今被母親說破,她也不由心中愁腸百結。

沈大嫂又恨道:“這必是皇后在其中做梗,纔會出現這麼個不尷不尬的封賞。”

珍姐兒驚道:“我們是一筆寫不出兩個的沈家,姑母爲何要如此做?”

沈大嫂冷笑道:“還不是爲了那十幾年前陳芝麻爛穀子的事情。”

當下,沈大嫂也不顧女兒尚未出閣,將當年的前因後果如倒豆子一般,全講給了女兒聽。

珍姐兒聽後,心中驚濤駭浪,怪不得父母親都不喜歡三姑母,原來當年竟會發生這麼多的事情,倒是難爲了當今皇上了,竟會有這麼一位皇后!

沈大嫂添油加醋地講了沈秋君的事情後,心中的怒火倒是得到了一些宣泄,又因方纔哭過一場,倒有些乏了,珍姐兒忙服侍着母親躺下休息,她自己倒一時閒來無事,又且方纔聽到姑母當年的事情,也需要在心中緩衝一下,於是便順着園子一路慢慢走去。

偏巧便走到了沈麗君所住的園子附近,而此時因爲太陽正好,蘭姐兒正扶着弟弟慢慢在園中走動,正好頂頭遇到珍姐兒。

珍姐兒本來對沈麗君母子頗多怨言,如果不是因爲她們,父親也不會那樣做,母親也不會這樣傷心,而她則不必擔心自己的後半生,再加上此時她滿腹的心事,所以珍姐兒只當沒看到,帶着丫頭便轉了路而去。

蘭姐兒見她如此傲慢,心中亦是惱火,便觸動她當年身爲郡主時的脾氣,不由叫道:“珍兒,你站住,爲何見到表姐表兄卻不過來見禮,你母親就是這樣教你禮節的?”

第25章 擇木而棲第299章 事情餘波第155章 兄妹交鋒第44章 尋醫不遇第303章 共進早膳第78章 齊妃內侄第228章 容妃求情第343章 小六番外二第57章 雌雄莫辨第323章 討鳳仙花第37章 改頭換面第277章 遠離京城第248章 賞梅偶遇第27章 事情有異第190章 不離不棄第139章 祖母習性第112章 六爺賠罪第69章 烏龍事件第315章 親眼目睹第299章 事情餘波第240章 齊小侯爺第289章 帝后大婚第135章 做客沈府第112章 六爺賠罪第180章 其心可誅第127章 沈家舊物第98章 程沈互訪第100章 相談甚歡第239章 幼年傻事第194章 兩個丫鬟第19章 尋婿條件第214章 東陳宣戰第226章 秋君生子第223章 何生瑜亮第206章 邊氏父子第100章 相談甚歡第27章 事情有異第54章 商議慶生第44章 尋醫不遇第151章 顛倒黑白第20章 途中訓奴第242章 沈母擔憂第101章 妻妾鬥法第60章 寬衣解帶第118章 賢王賠罪第49章 賠償昭寧第338章 鬆哥被擒第179章 仇人名冊第2章 新帝登基第333章 度化桂兒第136章 冤家聚頭第51章 鉅額財富第153章 昭英回府第140章 探聽消息第176章 三人洞房第182章 假設之事第120章 太廟事件第37章 改頭換面第14章 僧道讖語第250章 殺雞儆猴第302章 兄妹情誼第228章 容妃求情第51章 鉅額財富第221章 誰之功勞第128章 算盤落空第132章 沈母舊事第51章 鉅額財富第280章 殺父弒君第110章 賊寇招供第6章 重提規矩第308章 桂哥落水第62章 果然有異第283章 解開迷津第50章 外祖田家第74章 東宮之言第22章 趨吉避凶第141章 處處落空第244章 意書回京第289章 帝后大婚第192章 回憶往事第199章 父女對話第76章 沈父取捨第325章 負面例子第137章 討要香囊第36章 各自謀算第207章 邊氏灰心第123章 秋君抱恙第208章 陳地反應第69章 烏龍事件第177章 餐桌布菜第62章 果然有異第208章 陳地反應第291章 賢王追悔第296章 選妃之事第139章 祖母習性第227章 爭取地位第249章 又傳謠言第81章 翁婿夜見第286章 瑤琴面君第95章 瑤琴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