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商量對策

此時爲首的尼姑已經對着林景周大聲斥責道:“你是何人,爲何會在這裡?”

這時林景周手下的人已經將院門關上,拿劍指着衆人說道:“不要命的話,只管大聲叫嚷。”

這招倒是挺靈,院中衆人都不敢吭聲了。

李瑤琴此時也鎮靜下來,先將爲首的尼姑叫進室內,誠懇說道:“實不相瞞,方纔這位公子在外面看到有宵小之輩爬牆進來,這才一路追了過來,並非是有意違了寺規。”

那尼姑卻不相信,她只相信自己看到的。

李瑤琴無法,只能勸道:“這位公子並非無名小卒,在京城也是大大的英雄,如今賊人已逃走,他也就會馬上離去,還請師太包涵,並代爲隱瞞一二。畢竟此事若是真傳了開來,於貴庵也無好處。”

那尼姑聞言不由一怔,她本只想做好自己的護衛工作,可經李瑤琴的提醒,才驚覺爲了庵廟的名聲,眼下確實不能把事情公開了。

李瑤琴見那尼姑神情有了鬆動,不由暗舒一口氣,林景周也讚揚地看了李瑤琴一眼。

那尼姑問道:“你說的可是真的,這位公子確實無不妥之處?”

李瑤琴忙點頭,那尼姑又道:“我會向主持稟明一切的,在此之前我及我的弟子都不會向外吐一個字。只是這位公子也是小心,別讓人看到。”

說罷,那尼姑真就帶着人慾離去,林景周擡擡手,其手下人只得放她們離去。

汪嬤嬤見此情景,心裡也鬆了口氣,看到李瑤琴正含笑看向自己,便忙恭身笑道:“老奴乃是永寧侯府沈老夫人身邊伺候的,這幾日一直在此爲老夫人祈福,今日聽說小姐也在。便忙過來見禮,沒想到就……”

李瑤琴與林景周聽聞她是沈家的人,面上均是一僵,竟異口同聲地解釋道:“這其中有些誤會,還請嬤嬤不要人云亦云。”

汪嬤嬤笑道:“老奴知道定是個誤會的,決不會在外胡說的。請兩位放心。李小姐還要應付主持師太,老奴就不打擾了,就此告辭了。”

李瑤琴只得眼睜睜看着汪嬤嬤帶着人離去,心裡不免一嘆,沈麗君只怕不會放過這次機會的。如此想着便看向林景周。

林景周也正好看到來,看出李瑤琴的擔憂之情,他忙笑道:“放心。不管後面有什麼事,我都會同你一起承擔的。”

李瑤琴感激地衝他一笑,轉身坐到蒲團上,靜等主持師太的到來。

雖是佛門弟子,但既然是在世間修行的,定是還未真正達到六根清靜,所以庵廟的主持也只能同意隱瞞此事,甚至隱瞞的心比他二人還迫切。

不過今日。這天水庵註定要發生的點事,這邊事情剛按下,就有小尼姑氣喘吁吁地跑來稟道:“前院裡進了賊人。”

主持嘆口氣。急急忙忙起身奔去了前院。

卻原來是一個小財主捧打鴛鴦,要強拆了女兒與窮鬼女婿的姻緣,那女兒也是個有烈性的。藉着來上香,暗地裡約了未婚夫婿見面,準備商量出個對策來。

那個小夥子也是辦事粗心的,爬牆進來,就被小尼姑給發現了,將人趕了出去。

對衆貴夫人來說,銀子是小事,關鍵是這庵的名聲要清白,不然反會被帶累,如今一前一後,就出了這兩檔子事,前邊的事倒也罷了,可這深院裡的事不容小覷。

有做事謹慎不欲多生事的,便匆忙做完法事,急急離了庵廟,心裡自然免不了下了決定:以後這天水庵是來不的了。

卻也有不怕惹事,好奇心又重,非要看看有最貞烈的未來賢王側妃,在這廟裡與何人私會。

倒讓林景周憋屈不已,他功夫再好,也不能上天遁地,這小禪院四周都是瞪大了的眼睛,直到李瑤琴一行人離去,他還得帶着人一直留在院裡,等到天黑下來,才翻牆而出去,這其中自然被有心人看在眼裡。

等到林景周快馬趕到京城時,城門早就關了,不得已只得與手下在城外民宅借宿,草草打了一夜。

定國公府衆人見林景週一早就帶人出去了,竟一整夜都沒回來,未免有些擔心,直到第二日看到他安然無恙地回來,這才放了心。

定國公便將林景周叫去訓斥一番,追問昨夜到底做什麼去了。

林景周自來是個孝子,且也知道紙裡兜不住火,只得將事情和盤托出。

定國公聽了,勃然大怒,擡腿就結結實實給了兒子一腳。

當日他就看不上城安伯府,沒想到兒子竟然還在那裡癡心妄想,而昨日之事,只怕不是偶然,明顯得是有人作了個套,讓自己這個傻兒子往裡鑽,不由氣得罵道:“整日就知道顯擺那年抵禦陳兵的事,自以爲自己是諸葛在世,目中無人,越發的成了井底之蛙,這樣明顯的套,就掙着脖子往裡鑽。以後不能再由着你在京城混了,再混就真成了傻子了。”

其實林景周經過一夜的沉澱,也覺得這事有點蹊蹺,如今見父親如此分析,知道自己中了別人的計,跪在那裡越發的不敢動了,只任憑父親責罵。

定國公罵了幾句,也覺無趣,便問道:“這事不管傳不傳揚出去,既然永寧侯府的人知道了,也就基本等同於賢王知道,你準備如何處理?”

林景周也知此事極其棘手,正不知該如何處理,如今父親問話,又不能不回,想了半日答道:“兒子只是恰巧在庵外看到有賊人翻牆進入,沒想到一路追到李小姐所在的禪院中,這纔有了昨日被人撞見之事,兒子做事問心無愧,心中坦蕩,那些人也不會胡亂說話,以兒子與賢王幾年的交情,此事定不會影響我二人之間的關係的。”

定國公直接一口塗抹啐到林景周臉上,罵道:“你拿到賊人了嗎?只會空口說白話,是個正常人都不能相信,誰能證明你的清白,被人覬覦自己的女人,還能心無嫌隙,世上又有個男人能大度到如此地步?”

林景周悄悄抹淨了臉,跪在那裡,一言不吭。

定國公見此,也不由暗歎一口氣,事情已經這樣了,再罵也不能讓時光倒流,以去矯正之前的錯誤,他無力嘆道:“你去給賢王講清楚此事,一字不落地講,在事情還沒有傳開之前,讓賢王知道事情的真相,也好早做籌劃,至於最終會如何,還有待看事情的發展,不過,我看以後對賢王也要防着些了,再不能一心待之了。”

林景周無法,只得起身洗漱整理一番,前去賢王府求見賢王。

這時,賢王已經得了消息,正呆呆坐在書房裡皺眉思索。

原來昨日汪嬤嬤回去後,立馬就將事情經過說給了沈老太太。

老太太不由苦笑,怎麼把林景周也牽扯進來了,一個處理不好,賢王的損失會非常的大,故必須讓他早早知道此事,也好在林景週上門解釋之前,做好應對措施。

沈麗君接到祖母送到的信,心中也是一沉,雖然李瑤琴因此而沒臉嫁入賢王府,但損失了定國公府,卻是揀了芝麻丟了西瓜。

於是沈麗君趕忙跑去告訴了賢王,在這緊要關頭,她可不敢添油加醋,只原原本本將汪嬤嬤所見所聞一一道來。

賢王聞言,不由握緊了拳頭,他了解林景周的性子,如今他與李瑤琴名分已定,林景周定不會有非分之想,而且以定國公府的處事原則,也不會同意與城安伯府的親事的,所以林景周是不可能設計這一切的。

但是他也知道林景週一直對李瑤琴的感情不一般,也說不定是他想私會佳人,一時不察,被外人看出了行藏。

可是,他如今求賢若渴,一個美人的分量明顯是不能與定國公府相提並論的,可是明明是自己的盤中餐,卻在衆目睽睽之下,飛到他人口裡,這其中的屈辱不足爲外道也。

賢王一夜沒睡好,他一直在權衡二者之間的利弊,最終,他不得不決定捨棄了李瑤琴,只要不能登上皇位,他隨時都有可能失去一切,只有成了人間帝王,他才能擁有一切,在此之前,他要學會忍。

等林景周將事情的來龍去脈說了一遍後,賢王見與汪嬤嬤所說倒都能對得上來,心裡便相信了林景周,於是拿出全副精力來思考事情的前因後果,最終得出與定國公一致的結論來:定是有心人存心設計,以達到離間二人的目的。

林景周見賢王如此坦蕩,毫不懷疑自己,倒覺得心中有愧,連聲說道:“都怪我不小心,連這個都沒看出來,被人鑽了空子。只不知是何人,竟然如此險惡。”

賢王沉吟一會,冷笑道:“依我見,只怕少不得是太子的人做下的,最有可能是老六。”

林景周咬牙道:“這個六皇子,我定不會饒他。”

賢王嘆道:“一旦查明自然不會放過他,只是如今還是解決眼前事要緊。”

林景周忙道:“不知王爺有何良策,此事因我而起,若有用得着我的地方,只管吩咐,必不敢推脫。”

()

第344章 前世後續一第327章 事後諸葛第146 掌摑兒媳第240章 齊小侯爺第278章 蠱毒之術第320章 蘭兒巧言第219章 仙人相助第290章 質問祖母第205章 看花了眼第179章 仇人名冊第86章 光風霽月第96章 橘生淮北第27章 事情有異第308章 桂哥落水第292章 吳氏救子第260章 蘭兒許親第147章 陳年積症第125章 安排侍寢第177章 餐桌布菜第82章 鞭打賢王第101章 妻妾鬥法第338章 鬆哥被擒第143章 婆媳過招第116章 美名傳揚第265章 皇后之位第309章 置換江山第296章 選妃之事第28章 鞭打六爺第199章 父女對話第190章 不離不棄第307章 吐露前情第13章 月夜驚怕第34章 未雨綢繆第125章 安排侍寢第312章 代母受過第315章 親眼目睹第56章 期望落空第21章 兩世之人第322章 二次進宮第328章 尋機進宮第215章 提議水淹第98章 程沈互訪第117章 麗君受挫第158章 秋君心亂第192章 回憶往事第124章 斬斷情思第83章 吳齊互鬥第95章 瑤琴反應第278章 蠱毒之術第171章 主動提議第42章 昭英送禮第64章 官媒上門第111章 叛民伏法第43章 分享禮物第111章 叛民伏法第180章 其心可誅第28章 鞭打六爺第159章 昭英離京第10章 取名憐兒第192章 回憶往事第105章 這不科學第152章 大嫂有喜第122章 六爺破局第227章 爭取地位第343章 小六番外二第209章 雙方動作第119章 結交秋君第28章 鞭打六爺第296章 選妃之事第51章 鉅額財富第32章 打發釘子第73章 天家兄弟第99章 小六遠行第265章 皇后之位第120章 太廟事件第237章 無欲則剛第332章 昭英除族第289章 帝后大婚第210章 六爺受阻第230章 以死相挾第18章 莊園新居第251章 苗家敗落第238章 又見神童第166章 太子進言第131章 犯相思病第215章 提議水淹第27章 事情有異第281章 順應天意第189章 瑤琴認命第115章 貞烈女子第154章 祖傳寶劍第161章 接二連三第172章 天命皇后第129章 提前成親第215章 提議水淹第20章 途中訓奴第221章 誰之功勞第173章 促成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