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一章 萬事俱備

李定國的神色變了變,他微微傾身道:“草民都不喜歡,做人堂堂正正,能屈能伸,方爲君子。”

朱栩笑而不語,這個時候講究‘君子之道’,世人都秉行而之,難說多錯。

王瓊玉神色平靜,眉頭卻微微挑動,顯然有所觸動。

倒是曹變蛟有些意外,皇帝今天的話有些多,只怕也不是說給他們聽的。

晌午。

傅昌宗將趙晗,樊一蘅,周維京等人送出了西門,幾人都沒有做馬車,漫步的走着。

傅昌宗揹着手,笑着道:“諸位大人牧守一方,‘新政’伊始,還望諸位大人勠力同心,務必推動‘新政’落實……”

哪怕是趙晗,此刻都心憂,朝廷對‘新政’的熱情超乎他的想象,給的壓力也是一重又一重,令他都有些喘不過氣來。

樊一蘅,周維京,李邦華等人更是如此,‘新政’其實是有些‘不講道理’的,真要強行推動,不知道會惹出多大風波。他們心裡都有主意,不管朝廷如何施壓,他們回到地方之後,都會選擇性的實施,對一些‘不講道理’的會採取緩慢運作,甚至是觀望其他省份。

趙晗是在天啓年間就跟着朱栩的,算是老臣,他跟在傅昌宗身後,沉着眉頭道:“傅尚書之言,下官謹記,只是,魏忠賢……”

魏忠賢手握數百官吏的把柄,足以讓天下官吏心驚,不安,哪怕是趙晗也不是一塵不染,更何況,落到魏忠賢手裡雪花都是黑的!

傅昌宗轉頭看了眼趙晗以及其他人,笑着道:“諸位無需擔心,之前的事情惹怒了皇上,以皇上的脾氣自然要還以顏色,不會牽連到諸位,本官保證。”

傅昌宗向來不會說‘保證’這樣的話,全都是因爲這些大人現在關係重大,務必要小心安撫。

趙晗等人沒有完全放下心,至少鬆了口氣,他們都能預感到,北直隸要出大事情了。

另一邊,畢自嚴與來宗道在送別孫傳庭,張問達,賀虎臣等人。

遼東在大明地位依然很重,是唯一一個設總理大臣的地方,畢自嚴親自來送也是表示朝廷足夠的重視。

畢自嚴等出了東門,在馬車前面,慢慢的走着,同時笑着道“遼東比較特殊,地廣人稀,人口複雜,還要開墾荒地,接納災民,當真是任重道遠……”

遼東的戰略位置,現在的地位,遠不止‘任重道遠’四個字可以概括的。

作爲遼東總理大臣,孫傳庭除了忙着遼東的方方面面,還在嘗試慢慢的,不動聲色的吞併朝.鮮,一切的政務,謀劃都複雜無比。

孫傳庭現在的位置比內閣輔臣低,但高於六部,面對着畢自嚴的叮囑,他道:“畢大人放心,遼東不論是防備建奴,還是接納難民都井井有條,關於‘新政’,在遼東沒有多大阻力。”

畢自嚴點頭,遼東百廢待興,近乎是荒地,建奴那些人根本沒有反抗的能力,真正的‘士紳’,地主也不存在,所以就是一張白紙,想怎麼畫都可以。

張問達沒有擔心‘新政’的問題,還在擔憂魏忠賢,這個人突握大權,整個北直隸都沒有可以抗衡的,尤其是皇帝不在京城,任由魏忠賢胡來,只怕整個北直隸都爲之戰慄!

“畢閣老,當真沒有辦法束縛魏忠賢嗎?”張問達道。

任由他老奸巨猾,通達世事,面對強權依舊無可奈何,他被魏忠賢折騰過一次,在死亡邊緣徘徊,他知道那種可怕的破壞力!

畢自嚴輕輕一笑,道;“張大人不用擔心,對了,袁尚書近來身體不大好,有意致仕歸鄉,內閣擬調沈珣任禮部尚書,張大人到時候可以入京,任刑部尚書。”

孫傳庭,張問達,賀虎臣等人一怔,沒有料到畢自嚴這個時候居然封官許願。

同時想的更多,張問達調任刑部尚書,這意味什麼?

畢自嚴沒有多說,都是關於‘新政’,送出一里多才回頭,他還有別人要送。

孫承宗,申用懋等人忙着送一些總督,這些人都是各地重要的柱石,誰都輕視不得。

外廷的朝臣們忙着送走各地的封疆大吏,宮裡也沒有閒着。

曹化淳與劉時敏在宮裡忙個不停,尤其是各地奏本的簡略,既要‘簡’又要‘實’,着實忙壞了一羣人。

直到下午,兩人才鬆一口氣,有空坐下來閒聊。

“雖說皇上已經暴露了,可該裝的還得裝,明天的陣勢要從容平常,以潤物無聲的方式最爲妥當。”曹化淳喝着茶,向着劉時敏說道。

劉時敏點頭,雖然有些自欺欺人,可國人就是這樣,形式永遠大過事實。

這次陪同出宮人選是曹化淳,劉時敏留守,這在某種程度來說,掌印大太監不在,司禮監已經空了。

雖然劉時敏做事向來穩妥,沒有什麼紕漏,可這次不同以往,曹化淳在朱栩身邊長久,對政局的變化異常敏感,神色微肅的囑咐道“皇上這次出宮沒有一年半載是回不來,耗時長久,難免會有一些人心思浮動,做出什麼事情來,你在宮裡冷眼旁觀,最重要的就是一個字:穩!哪怕天塌下來來皇宮也不能亂,只要皇宮不亂,哪怕天下都亂了,皇上一回來,依舊能夠鼎定山河,鎮壓八荒!”

劉時敏明白曹化淳的擔憂,沉色道:“曹公公放心,我知道怎麼做。”

宗室,勳貴,東林餘孽,閹黨,遼東歸順的叛將,建奴細作,對‘政改’大加不滿的朝野官員,大小士紳,即便是最乾淨的皇宮,現在也都要小心行事,一分大意都不能有!

曹化淳點頭,道“嗯,今晚我就出宮,然後在渡口與皇上匯合,一起南下,這次該去的人,一個都不能少!”

劉時敏明白,這事關皇帝的一系列佈置,皇帝不點頭,哪怕綁也要綁離京城。

皇宮這邊雖然沒有大張旗鼓的準備,可也沒有刻意隱瞞什麼,知道消息的人,尤其事關己身,政治敏感的人都明白,只要明天這個形式一過,京城就要變了。

從內閣到末流小吏,從宮內到宮外,甚至從京城輻射到全國,知曉內情的人都內心忐忑不安。

這是一場公開的,朝臣們默認的狂風暴雨。

不知道什麼時候起,天色漸漸暗了下來,天空中隱隱有雷鳴聲。

東廠的緹騎磨刀霍霍,在昏暗天色,雷鳴聲中結集。

第三十二章 客氏第十五章 漿糊第九百一十一章 因果複雜第1365章 勾結第二十九章 殺意第七百七十章 平安南第兩百一十五章 停錦衣衛俸銀第1490章 妖孽縱橫第七百一十三章 入閩第五百九十八章 已經不同了第1244章 衝着傅家第八百二十五章 內閣與六部的鬥爭第1229章 意外的前進第六百五十一章 繼續南下第1477章 舉報信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剿匪第一千零十八章 定案第一百一十七章 結案第1360章 花錢買情報第三百三十章 不和(第二更,求票~)第1532章 逼上絕路第兩百九十五章 大勝第1292章 多出的一張椅子第四百二十三章 袁崇煥死了第兩百零九章 出宮第1282章 大動作第五十七章 戶部行動要提前第1538章年願望第三百九十八章 擴充信王權力第九百六十三章 意外消息第八百三十章 特赦第兩百一十章 茶稅(求訂閱~)第七百六十三章 炮聲後的投降談判第一千零十六章 地方的軍改第四百六十七章 毫無革新之象第六百四十六章 科爾沁鉅變第1230章 風向陡轉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波瀾涌第七百七十章 平安南第兩百六十六章 巡視兗州第兩百九十七章 敲打信王第兩百零一章 如山的壓力第七百零六章 禁令禍起第五百八十二章 還有誰?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起風了第八百八十九章 錢莊第八百六十二章 誰主誰次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東林是先賢第一百七十八章 晉商找上門(求訂閱~~)第五百三十六章 侯家麻煩了第六百五十六章 總商會第三百六十七章 朱國弼第一百八十三章 詔重臣進宮番外三第兩百六十五章 迫近的危險第1524章 新問題第八百六十二章 誰主誰次第四百一十五章 兵臨城下第八十一章 結果第1135章 倭國事啓第九百三十五章 事發第五百二十三章 圈禁信王第1320章 最後的用處第五十六章 壞事好事第八十七章 鹽(求收藏,求推薦~~)第1455章 閒聊下的大事第1267章 跨越式發展(又是六千字大章)第六百零一章 萬事俱備第八百七十五章 遼東策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東林翻版第七百一十一章 勘正‘心學’第六百九十七章 外表恭順第1335章 慘勝第九百三十五章 事發第1112章 人工降雨第1144章 來自明朝的干涉第四百二十五章 朱由檢的驚醒第八百八十二章 定案第七十六章 收攏第九百九十二章 涼涼第九百五十一章 多爾袞入京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倭國的陰謀第三百三十三章 傳首四門(第五更,求票~)第一百一十七章 結案第八百零零七章 一盤大棋第1118章 地方藩籬第1357章 炮轟關城第三百九十七章 東林屈服第四百三十一章 鬧市見聞第兩百五十七章 楊漣明悟了第三百一十七章 戰寧遠第兩百六十七章 兗州案(上)第三百八十章 十里亭第1492章 新官員新衙門第1412章 爲官者爲民第六章 威逼利誘第七百三十六章 再開幾炮第兩百七十一章 帝王術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新編的書籍第七百四十七章 突遇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