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八章 督政院是利器

靖王真的激動,以往的督政院並不能展現權力,從皇帝傳過來的話風中,他感覺到了希望!

“臣朱履祜參見皇上!”朱履祜一身的王服,顯的尊貴又頗爲幹練。

朱栩點頭,道:“昨天曹化淳應該跟你說了,跟朕說說吧。”

靖王確實想了一個晚上,見皇帝問起,擡手就道“是,臣將督政院分爲內外二層,在內,專門負責律法的修訂,完善,覈查在外官員的言行,制定方略等等。在外,分十八御史,坐鎮各省,負責糾察,審覈,考驗等事宜……十八省御史,輪流調動,任期三年……除了督政院之御史,各地名老,德高望重之人也將請入督政院,以服衆……”

朱栩靜靜的聽着,靖王的這個方法,類似於都察院,又做了不少改動。

待靖王說完,朱栩頜首,道:“督政院,要以覈查政務,反貪污爲要務,不能事無鉅細都上奏,更不能以‘風聞奏事’之權行攻擊,黨爭之實!”

靖王心裡明白,擡手道:“臣爲督政院定有鐵律,督政院不涉黨爭,不涉政務,但經發現,罷官奪職,永不敘用!”

朱栩點頭,這個在靖王的奏本上看過了,道:“督政院的職責,還有就是要考察各省落實朝廷的法度,政策的詳細情況,及時的反饋給朝廷,對於各省官員,也要定期的考察,絕不能鬆懈……”

督政院,也是革新官場氛圍的一把利刃。

靖王將朱栩的話一字不落的收入耳朵,沉色道:“皇上儘管放心,督政院絕不是以往腐朽的都察院,必將以全新的衙門,言行,風紀,影響天下,扭轉頹廢,奢靡之氣……”

朱栩看着他,笑了笑道“嗯,你做事朕向來放心,去好生準備,十天左右各省官員就要進京,你要做好接待任務……”

靖王神色一喜,這可是六部尚書的特權,他慌忙擡手,大聲道:“臣遵旨!”

待靖王走後,朱栩站在御書房的屋檐下,擡頭看着漸漸昏暗下來的天色,心裡長鬆一口氣,道:“這軍改,倒是比朕預想的要順利一些……”

他卻不知道,他的威望已經如山嶽一般,一般人豈能對抗!

曹化淳站在朱栩身後,神色帶着一絲憂慮的道:“皇上,衛所,軍戶,世襲等延續兩百多年,非一朝一夕可以破除,雖然皇上強力整軍,奴才還是覺得,在各地,未必如奏報說的那麼好。”

朱栩雙眼眯了眯,曹化淳的話其實朱栩心底有數,只是,所有的改革都是建立在‘違法’的基礎之上,對待這一部分,朱栩除了裝作不知道,不承認不否認之外,也沒有什麼其他辦法,真的要扒開來,朝廷以及他的臉面都不好看。

軍改還是他初登極之後推動的,哪怕孫承宗都背不起這個黑鍋。好在朱栩現在威望隆重,在這個時候,誰也不會拿這種事來給他添堵。

朱栩背了背手,道:“這些只能以後慢慢來消化了,傳旨,三日後,軍改會議,武成閣!”

曹化淳連忙擡手,道“遵旨!”

朱栩在景陽宮頻繁的接見這些武將,沒有刻意的瞞任何人。

剛剛回到內閣的朱由檢,恰好看到楊嗣昌進入兵殿,沒有多久,毛文龍又親自將他送了出來,這兩人都曾是手握重兵的將領,現在都奉調入京了。

他身後站着來宗道,周道登,王承恩三人,三人的表情也各異。

來宗道是平靜,眼神有着哀嘆之色。

他初來京城時,信心滿滿,敢以大義的名義問了皇帝三個問題,沒想到這纔多久,‘文鄉會’分崩離析,他這個東閣大學士也有名無實,一切都不是他想象的模樣!

周道登相對就淡然很多,他進內閣,是信王‘半強迫’所致,他本不願意來,可信王三番兩次登門,他實在推脫不過。

至於王承恩,他則是擔憂,雖然皇帝這次沒有‘真處置’信王,可確實‘處置了’,不論是幽禁,還是罰俸,都給了信王偌大的打擊,這不止是對朝野,也是對朱由檢本人。

“你們說,皇上到底要幹什麼?”朱由檢望着楊嗣昌離開的背影,表情莫名的道。

身後的三人都沒有說話,信王沒頭沒腦的這麼一句,他們着實難以揣測。

朱由檢見身後沒有動靜,眉頭皺了皺,心裡不由得羨慕朱栩。

‘我若是有傅昌宗這樣的舅舅,周應秋這樣的心腹,何愁大事不成,一籌莫展……’

各地總兵,領軍的將帥進京,自然非同小可,誰都能看得出,朝廷這是要‘搞大事情’了。

以傅昌宗,周應秋爲首的除開兵部外的五部同時也在加快準備着,各省的官員都將啓程,用不了多久就會陸續到京。

畢自嚴比孫承宗還要忙,政務相對軍務更加的複雜,繁瑣,單單涉及的人事,就足夠他費盡心思。

他們也在觀察孫承宗,申用懋等人怎麼做。文官一系的人數龐大,事情複雜,需要萬分的小心。

皇家政院,藏書樓。

魏學濂放下手裡的筆,長鬆了口氣,看着筆跡未乾的最後一頁,神情大爲滿足。

他邊上站着一個年輕人,十六七歲模樣,見魏學濂抄完了,便道:“你抄完了,我可以放回去了嗎?這本是古籍,是陳博士好不容易從翰林院借出來的,要按時歸還的,不然下次就不好借了……”

魏學濂抄錄的是一本西漢年間,董仲舒的手書,着實稀有罕見,聽着他催問,擺了擺手道:“拿走拿走,誰稀罕。”

那少年人連忙小心翼翼拿起來,放入盒子裡,快步的帶走了。

一旁的曹鼎蛟看着他笑道:“魏兄抄錄的那麼認真,真的不稀罕嗎?”

魏學濂得意的哼了聲,旋即哀嘆道:“還要再抄一份還給藏書樓,誰定的規矩,我真的恨死他了……”

曹鼎蛟收拾着桌上的筆墨,道:“收拾一下吧,待會兒要去教授那登記,參加今年的科舉。”

魏學濂愁臉一變,神色大振道:“這茬我給忘了,對了,快去。”

兩人收拾好,出了藏書樓,魏學濂突然看着曹鼎蛟道:“老曹,你覺得,朝廷這次召集天下的武將入朝,是什麼目的?”

曹鼎蛟心裡嘆了口氣,縱然他一直小心翼翼的瞞着身份,可常在河邊站哪有不溼鞋,魏學濂還是隱隱感覺到他的‘不正常’了。

不過,這個也沒什麼,他邊走不說道:“皇上登基以來,對軍隊改制頗多,很多地方沒有盡善盡美,外加遼東平復,朝廷大概是想乘機奠定新的軍制,安天下將士的心……”

魏學濂點點頭,看着曹變蛟若有所思。

第七百八十二章 引‘狼’入室第1185章 欽使到揚州第四百四十九章 破案第九百二十四章 盪漾第1509章 輕描淡寫的安排第七百九十四章 矛頭直對第五百章 告發吏部尚書周應秋第八十九章 狠揍第1186章 激烈變化第1157章 倭國需要做更多的準備第1188章 案中案第1414章 緹騎再現第兩百四十九章 朱栩的反思第九百六十四章 決心即下第一百七十四章 遭遇信王第九百九十章 大跨步(求月票~)第1246章 教訓畢自嚴的人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陌路第六百零四章 終於離京了第七百六十五章 歸心第1266章 陰謀籠罩第兩百四十五章 今後都不用上朝了第四百二十六章 建奴朝貢第三百九十六章 驚人的旨意第1464章 黑臉閣老第六百九十章 大演武第四百五十八章 科舉泄題第六百八十四章 極端第一次單張:作者君的感言第七百四十六章 無路可逃(第六更~)第三百零九章 大戰前夕第四百七十五章 建奴的遇難第四百七十九章 計劃發動第三百七十三章 後金內鬥第兩百三十五章 反對聲浪(第三更~)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東林翻版第三百八十七章 裁減衙門第1131章 粉墨登場之前第九百六十四章 決心即下第1161章 大肆抓捕第三百四十八章 談判崩裂第四十一章 撞破 (求收藏,求推薦~~)第六百八十九章 訓斥封疆大吏第1422章 懷念朱栩第1410章 驚雷第1399章 倭國定第四百六十八章 遙控朝堂第兩百三十章 魏忠賢的手段第七百二十八章 萬國商會第一百零九章 對面而坐第七百一十三章 入閩第八百六十六章 抓人第六十七章 定奪第四百一十二章 復社湮滅第1144章 來自明朝的干涉第六百二十六章 有喜了第1470章 炒地第七十八章 我不會審案第三百一十七章 戰寧遠第1367章 一切都準備好了第1241章 畢自嚴前的吹大氣第1417章 第一個辭官的人第八百九十六章 發配,開船第七百零二章 開放型商業城市第五百零三章 王瑜陽奉旨查案第1277章 商潮第1476章 定調第1475章 對外干涉的起念第1422章 懷念朱栩第五百四十二章 皇權不下縣第1457章 不妥協第1369章 德川家光的殺意第1166章 受降第1239章 傅家的難境第七百三十二章 商賈賤民第三百六十八章 面臨困境第1361章 最後的忠告第1251章 休戰第1200章 漫天要價第四百八十七章 使臣恭賀第三百七十七章 主考官第六百五十八章 顧炎武第七百九十一章 回京第八十七章 鹽(求收藏,求推薦~~)第一千零九章 左良玉第八百八十八章 送行第一百零五章 袁崇煥第一百零五章 大議結束第八百八十三章 迷茫大明第四十六章 燧發槍第一百三十一章 獄中熊廷弼第七百四十五章 得意後的倒地第八百二十四章 大棒與甜棗第五百二十八章 官身納稅第七百五十九章 各種條約第七百四十三章 誓師迎戰第六百七十章 改革阻力第1505章 一言而定第七百六十七章 南海定第一百三十四章 漕運總督新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