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九十七章 敲打信王

明朝這邊高興無比,對於後金來說,就是巨大的震動了。

黃太吉領着代善等其他兩大貝勒,加上八旗重要成員,滿漢大臣齊齊來到阿敏府上,然後又去了濟爾哈朗府上。

阿敏還在昏迷,重傷不輕,濟爾哈朗也沒有支持住,還沒有到遼陽就墜馬昏迷。

環顧一圈,黃太吉怒不可遏,在宮內,對着一幫大臣們怒吼。

莽古爾泰也氣的不輕,對着黃太吉怒聲道:“怕什麼,我這就率兵,將朝鮮給殺個乾淨!”

代善倒是與大局觀,神色凜然,沒有出言。

他想到了明朝之前的一連串動作,在他看來,都是幌子,就是爲了掩飾東江軍!

范文程沒有說話,這種場合,沒有黃太吉開口,他是沒有資格說話的。

其他人如豪格等人,也都繼二連三的開口,怒喝不止,叫囂着要領兵東進討伐東江鎮。

黃太吉陰沉着臉,坐在那沒有說話。

此番阿敏大敗,外加之前的寧遠之戰,對後金來說,是不斷的失敗,很是打擊上下士氣。

他一擺手,壓着紛亂的聲音,道:“本汗決定,儘快進攻錦州,所有兵馬,隨本汗一起出徵!”

黃太吉很清楚,東江鎮不是最大的威脅,最大的威脅,還是不斷穩固的寧錦防線!

“好,到時候一定要給南蠻子一點好看!”

“屠個十城,看他還敢不敢跟我大金作對!”

“這次,我們一定打下山海關,讓南蠻子見識一下我大金的厲害!”

東江軍的這次反擊,徹底激怒了後金。

隨着主政的三大貝勒下令,從蒙古,遼東各處,飛的結集着軍隊。

皇宮內,朱栩剛剛回到御書房,傅昌宗就過來了。

甥舅沒有在御書房,一邊走向偏房,一邊說着話。

傅昌宗道“皇上,信王命戶部準備八十萬兩,賞賜給毛文龍。”

傅昌宗的語氣盡量平淡,朱由檢這個身份,涉入軍務,本身就敏感,更何況還是讓他這個皇帝的舅舅來做事。

朱栩神色詫異,旋即笑道:“看來,我這位皇兄也耐不住寂寞了。”

傅昌宗微躬着身,沒有接話。

曹化淳跟在邊上,默然無聲,只是淡淡的看了眼傅昌宗。

朱栩背起手,一邊走一邊琢磨,政務他可以交給朱由檢,軍務卻絕對不行。倒不是他這個皇帝容不得別人沾染權力,而是朱由檢的性格,讓他很不放心。

現在的大明,經不起一點挫折。

想了一陣,朱栩忽然道“這件事朕還沒有放出去,是誰告訴信王的?”

曹化淳一愣,上前一步,肅然道“奴婢這就命人去查。”

朱栩點頭,又道:“登基大典還有幾日?”

曹化淳道:“回皇上,半個月之後,二月初六。”

朱栩道:“嗯,舅舅,你抽空告訴平王,就說國庫空虛,今年宗室俸祿再減半。曹化淳,傳旨,三天後乾清宮召見宗室藩王。明旨吏部,凡是六品以上官員任命,以朕的旨意爲準。明旨戶部,凡是稅銀進出,呈報司禮監覈准。”

傅昌宗神色不變的聽着,心裡暗歎,這就等於剝奪了信王的任命官吏,動用國庫的權力了。

他對信王倒是很看好,作爲朱栩政務上的助手,勤勉克己,謙虛忍讓都很不錯,卻總是做錯,看不清事情本質。

曹化淳躬身,道:“遵旨。”

他也暗自搖頭,這個敲打對信王來說,不可謂不嚴重,只能希望他好自爲之了。

三人說着,就來到了偏房,傅昌宗坐在下,奏報道:“皇上,今年各地稅務越的不理想,尤其是沿海各布政司,奏報上來的稅銀,比去年差了大約有兩成。並且各地災情越來越多,奏報減稅,振撫的也不少,今年,國庫定然是入不敷出的……”

實則上,自萬曆中期開始,大明財政就是入不敷出,更何況還有那大耗國力的三大徵。

朱栩對這個倒是不擔心,道“戶部要做好規劃,銀子都用在刀刃上,那些可有可無,或者純屬浪費銀子的,都不要了,再有半年,各地的軍隊我都能控制得住,不擔心誰敢惹事彈壓不住。”

傅昌宗點頭,道:“臣與戶部同工制定了新的稅法,參考當年的張太傅的‘一條鞭’,過幾日,呈遞給信王,皇上先請過目。”

傅昌宗說着,遞過來兩個厚厚的奏本。

朱栩一時半會也看不完,接過來放到一邊道:“嗯,朕看完再說,海邊的養殖,有沒有什麼反饋?”

傅昌宗道:“天/津衛陳邦彥那邊傳來消息,他找過很多漁民,說,現在還是冬天,需要些時間。”

朱栩頜,道:“恩,讓他盯着,不要放鬆,現在災情越來越嚴重,要想盡辦法,必須多條腿走路,找到更多賑災的方法。”

傅昌宗作爲戶部尚書,這一點沒有誰比他更深刻了,答應着‘是’。

傅昌宗在景陽宮待了大半個時辰,與朱栩商議半晌纔出宮。

他出宮後,司禮監的明旨也下到了戶部,吏部。

旨意簡單明瞭,就是在總理大臣頭上套了一個‘緊箍咒’,再深刻一點,就是收權!

心思通透,深諳朝局的人,心裡都暗驚,猜測是不是信王惹怒了皇上,這是**裸的教訓啊!

誰不知道,戶部尚書是皇帝的舅舅,那必然向着皇帝的。吏部周應秋,那是皇帝的心腹,潛邸的老臣,也是一切爲皇上馬是瞻的。

這麼明旨而出,離明旨斥責信王,就差了那麼一絲!

文昭閣內。

一片愁雲慘淡,默然無聲,冷寂的可怕。

錢龍錫等人心神冷,這才醒悟過來,這大明,一切都還掌握在深宮裡的那小皇帝手裡,他們還沒有資格搶權!

朱由檢將自己關在房間裡,看着窗外呆。

“爲什麼,我只是想做點事情?爲我大明中興……身爲總理大臣,獎賞有功之臣有何錯?皇上,你也是太祖子孫,莫非真沒有一點振作之心……”

朱由檢心頭悲涼,卻又夾雜着憤怒,眼神狠厲,雙拳握的指骨白。

忽然間,一個心腹推門進來,關上門,在他耳邊低聲道:“王爺,袁大人在府上求見。”

這大明上下,找出合朱由檢心意的人不少,但最合的,還是袁崇煥,不論是他的寧遠戰功,還是‘五年平遼’,都甚合他心思。

朱由檢猛的站起來,道:“回府。”

第一百五十三章 楊漣彈劾魏忠賢第八百二十八章 決然與人頭第1298章 變局之前的亂局第九百一十一章 因果複雜第八百七十二章 大和尚第三百九十六章 驚人的旨意第三百八十四章 覬覦第1521章 如火如荼第二十四章 疑蹤第三百零四章 圖窮匕首見第1378章 繞道第七百六十二章 炮轟王城第兩百五十三章 難以控制的恐懼第七百七十九章 俯瞰天下第一千零十四章 有感第1360章 花錢買情報第六十九章 打廣告第一百三十三章 金忠善(求訂閱~)第1434章 飽暖思第九十六章 互相算計第1432章 朱栩出海第三百二十五章 不可逾越第兩百三十章 魏忠賢的手段第1270章 肅殺之氣(五千字大章)第1510章 無措的大商人們第五百章 告發吏部尚書周應秋第1221章 無翰林,不入閣第1207章 隨手畫了幾條線第七百二十一章 灰飛煙滅第五百八十九章 艱難險阻第兩百八十三章 遼東李家第三百九十六章 驚人的旨意第六百六十四章 招標第六百九十五章 新秩序第六百五十六章 總商會第1515章 謀大事者無名第1337章 攻入四國島第兩百二十五章 禽獸不如第兩百五十七章 楊漣明悟了第1312章 在乎帝心第七百七十二章 與西班牙人談判第八百三十六章 不從也得從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意料之外的驚喜第1429章 參觀皇宮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永寧與女將軍第1216章 歐洲民主之父第1328章 倭國難第五百二十九章 官身如白丁第一千零三十章 開口第五百一十七章 朝鮮分治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突兀的一面國旗第一千一百章 左良玉的去處第1295章 日子不好過了啊第一百七十七章 獻策宋康年第1156章 小手段與大謀略第四百九十七章 人頭滾滾第一百三十四章 漕運總督新人選第四百五十二章 大敗流寇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銀子來了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旨意下第八百六十章 第一次閣議第三百三十三章 傳首四門(第五更,求票~)第三百三十七章 總有扯後腿第六百八十五章 士人之心第1463章 論戰消弭第五百零二章 周應秋是貪官第一百七十章 尾聲第五百四十八章 訓斥封疆大吏第兩百一十八章 商場圈地第八百二十二章 火併第八百八十五章 風向轉變第1440章 孫承宗要隱退第一百二十二章 放行第四十章 出家 (求收藏,推薦票票~~~)第八百六十五章 大婚之日第三百一十五章 膠着第一百八十四章 詔皇六弟繼位第八百五十四章 兩個原因第1352章 李定國遇險第四百零二章 封疆大吏們反抗了第五百八十五章 不給面子第一百零零章 漕運第1445章 局面改善第兩百六十一章 朱由檢的通牒第八百七十六章 孫傳庭入京第七百六十四章 金銀礦第五百零六章 幕後之人第兩百一十九章 滿桂(第三更~)第1392章 抄幕府的家底第1118章 地方藩籬第八十六章 上山第五十五章 日常(求收藏~)第1365章 勾結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南直隸的處置第兩百四十四章 越來越放肆第1160章 殺氣第七百八十五章 朱栩的態度堅決第1401章 傳旨倭國第1522章 殖民爵位第八百零零一 ‘人質’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