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一十四章 議裁撤錦衣衛

隨着信王一黨的參與,朝堂的爭論更加激烈起來。

從攻擊顧秉謙,轉向瞭如何甄選輔臣。

朱栩坐在上面,表情平靜,一直靜心的聽着,絲毫不着急。

沒多久,整個朝堂幾乎都被捲入進去,甚至是孫承宗,傅昌宗等人也沒有能逃過,加入進去分辯了幾句。

朱栩眉頭皺了皺,這有點失控啊。

乓!

朱栩猛的一拍驚堂木,大殿裡的所有人都是一驚,紛紛擡頭看向朱栩,然後迅歸位。

朱栩目光冷淡的掃過一圈,沉聲道:“都是朝堂衆臣,毫無氣度,還不如菜市場!今後凡是彈劾五品以上的大臣,先將奏本證據遞給刑部查實再奏!顧秉謙身爲輔,豈能隨意構陷攻擊!”

滿堂大臣都是神色微變,皇帝這話明顯是要保顧秉謙了。

可是顧秉謙不下臺,葉向高,韓爌該如何安置?

傅昌宗最是明白朱栩心意的,朱栩話音落下,稍一琢磨就出列道“臣知罪!”

傅昌宗這麼一‘認罪’,6續有大臣也站出來躬身領罪。

接着包括顧秉謙,孫承宗,楊漣,甚至是一直不說話的葉向高,韓爌也只得‘知罪’。

等一干人請完罪,朱栩又看向朱由檢道:“信王,你認爲此事該如何?”

朱由檢上前一步,稍稍思忖便道:“皇上,臣認爲當緩議,不若暫且擱置,先議下面的事情。”

“臣反……”

朱栩一擺手,打斷要開口的楊漣,道:“議下一條。”

葉向高與韓爌對視一眼,眉頭皺起,這與他預估的不太一樣。

楊漣以及衆多東林黨人雖然不甘心,但根據以往經驗,沒有十天半月根本不會有結果,便也偃旗息鼓。

唯獨信王稍稍鬆了口氣,他如今在內閣內的地位不斷攀升,尤其是顧秉謙被朱栩要求閉門思過,內閣近乎就是他一個人。雖然傅昌宗與周應秋進宮輔佐,但絕大部分還是他在拿主意。

要是葉向高,韓爌這兩人進入內閣,以兩人的資歷威望,只怕他根本壓不住。

孫承宗卻早就預想到了這樣的結果,無動於衷的站在那。

“皇上,臣有本奏!”山、東道御史走出來,拿着板沉聲道:“朝廷稅銀自弘治之後日漸減少,而今十不存一,臣請清查全國稅賦!”

他的話音一落,大殿裡頓時嗡翁響了起來。

大明的稅賦,絕大部分來自田稅,也就是百姓頭上,其他的基本形同虛設。這種情況並不是一朝一夕的,當年張居正極力變法,做出了一些成效。

但他一死,他的一切改革都被推翻,原本就在流失的各種稅銀,更加快的消失殆盡。

在成化年間,大明稅銀大約在三千萬到五千萬兩之間,萬曆初也有一千八百萬左右,再經歷了朝鮮三大徵之後,也還有五百萬兩左右,但到了天啓初,卻只有二百五十萬兩上下。

這些流失的稅銀,不止是天災**,有皇室宗親的肆意強取豪奪,官僚體系的膨脹,吏治的**,還有就是軍政體質的近乎癱瘓!

簡兒來說,就是不交稅的人越來越多,佔有的資源越來越多,交稅的人越來越少,越來越貧苦。

滿朝的大臣們就是既得利益者,一旦有了功名就不在是‘賤民’,成爲‘士人’一族,最簡單的好處,就是無需納稅,而且不是他一個人。全家,甚至一個宗族的地都可以掛在他的名下,然後,免一切稅賦!

對於清查稅賦這種事,大明曆朝歷代,有影響的只有兩次,一個是太祖皇帝朱元璋幹過,另一個就是張居正。

可是,張居正的下場很悽慘。

大臣們嗡翁議論不止,不是擔心會牽扯到他們。而是在議論,如何清查,誰人來做主。

在周應秋一個眼神示意下,一個御史站出來,沉聲道:“皇上,臣認爲,稅銀不能只從百姓中來,臣家有田畝五百,願與百姓同列!”

“臣反對!”

這個御史話音落下,頓時一個給事中臉色突變,上前大聲道:“皇上,此舉有悖祖法,臣議萬不可行!”

陝、西道御史也跟着出列,急聲道“皇上,士族乃我大明根基,切不可輕動!”

此議一出,滿朝大臣們都無法淡定了,魚貫而出,不停的向朱栩諫言。

“皇上,士族與皇族同干休,望皇上切勿魯莽行事!”

“此舉必然會釀出大禍,動搖國本,甚至是天下大亂!”

“皇上,臣反對!”

“臣反對!”

“臣反對!”

“臣反對!”

轉眼間,近乎滿朝文武都出列,前所未有的堅聲對。

朱栩眼神微冷,從他們的神色中可以看出,他們是確確實實的從心底反對。他們還是當朝大臣,若是放到地方,甚至是消息傳出,只怕真會是一場波及整個大明的軒然大波!

這不過是一個試探。

朱栩深吸一口氣,壓住心底的怒火,笑着擺了擺手道:“此舉皆是自願而行,朝廷不會強迫。今天議的是查稅,不要偏題。”

衆臣聽着朱栩的話,心裡還是不放心,都沉着臉退下。

顧秉謙看着朱栩的神色,心裡卻隱約覺得未必是這樣。但他更深知,如果真要強行攤派,只怕今後皇帝的旨意擬好後未必能出的了宮!

更別說,天高地遠的那些土皇帝。

孫承宗見朱栩這麼快就收回話頭,情知朱栩是理智的,便稍稍安心。

倒是信王並沒有這怎麼在意,出列道:“臣認爲,當清查所有賦稅,由戶部與刑部兩部並查。”

“準!”

朱栩雖然是衝着茶稅去的,但是各種暴利的包括藥材之類的都清查一番,卻也再好不過。

這些大臣們自然不明白朱栩的意圖,也不清楚錦衣衛已經開始悄悄的在摸底。

朱栩掃了眼下面,淡淡的開口道:“下一個。”

給事中陳良訓應聲站出來,向着朱栩道“皇上,臣請裁撤錦衣衛!”

朱栩眼睛一眯,瞥了眼朱由檢,翻看眼前的奏本,這是今天的廷議條陳,他還沒看。

果然,第三條就是議裁撤錦衣衛。

朱栩神色平靜,漠然道“是什麼理由?”

陳良訓傲立如鬆,語氣慷慨的道:“皇上,錦衣衛自設立以來多行不法,尤其是魏忠賢擅權,對朝臣多有迫害。臣觀古今未來,明君不爲,是以臣請裁撤!”

第1495章 李邦華出手第1208章 打頭風第六百二十八章 攏網第七百三十章 黑夜奏對第1145章 炮擊第五百七十五章 大火漫天第五百一十二章 不好惹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富可敵國第一百六十五章 信王的兩面三刀第一百零五章 大議結束第三百七十三章 後金內鬥第三百七十九章 京西演武第1219章 京城第一百九十六章 新鹽法第一百一十四章 刑部狼狽第五百零一章 甚囂塵上的京師第1472章 下有對策第三百七十五章 集權、叛變第八百七十章 童謠第1138章 倭國大將第一百三十二章 救人方法第1376章 試探第1334章 勝敗之舉第一百二十章 出手第五百六十四章 宣魏忠賢進宮第一千零十四章 有感第七十章 原委(第三更,求收藏,推薦~~)第一百四十五章 弔唁第三百二十八章 夜襲廣寧第九百七十八章 升旗儀式第1285章 一場好戲第1296章 唯是女人第九百九十九章 朕堅定不移第七百四十八章 戰端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驚魂第四百零四章 東林反對第七百八十七章 國之柱石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倭國商人第1248章 首輔代表的人第1400章 倭國人很有用第五百三十八章 督政院是利器第1225章 禍之蕭牆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千古第七百三十六章 再開幾炮第四百九十八章 重塑內閣第一百二十七章 清流初敗第四百五十八章 科舉泄題第兩百五十八章 如潮的壓力第八百三十九章 皇家政院一日遊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最難處境第八百八十四章 押送入京第八百四十八章 禁軍如狼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清風運動第1246章 教訓畢自嚴的人第七百六十八章 歐洲的生意第九百六十八章 詭計第兩百一十四章 議裁撤錦衣衛第一百九十一章 信王的遭遇第六百一十八章 惡從心頭起第七百七十二章 與西班牙人談判第一百七十九章 平王府看戲第五百一十章 打的說不出話第六百三十章 攻城第1180章 急報第1220 彈劾溫體仁第六百七十章 改革阻力第六百四十二章 不普通的壽宴第1162章 重懲不貸第五百二十八章 官身納稅第1514章 兇狠的計劃第五百六十三章 海蘭珠第1356章 關門要塞第1488章 景正七年的尾聲第七百一十二章 兩面坑第一百二十一章 惠運船行第四百八十一章 黃太吉的決斷第1530章 先下手爲強第八百九十四章 罪行昭昭第1279章 女人間的對話第八十三章 憂懼(求收藏,推薦~~~)第四百八十章 接連出擊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否定聖人第七百七十八章 突病第五百三十五章 侯方域第五百零八章 鍘刀擡起第八百一十四章 下一個對付誰第七百一十八章 大戰降臨第九百三十章 看國旗去第七百六十七章 南海定第九百四十五章 開端第三百九十八章 擴充信王權力第五百九十章 三天時限第兩百六十九章 兗州案(下)第兩百六十一章 朱由檢的通牒第1113章 伊達第1297章 亂局的冰山一角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問政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臣服第1279章 女人間的對話第五百零五章 信王謀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