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2章 御前會議

科爾沁儘管吞併了整個漠南蒙古,但總人口也不過十萬戶上下,相對於漠北二十萬戶,漠西的四十萬戶以上,實在是弱的很,也難怪巴達禮遲疑。

朱栩沒有難爲這位科爾沁大汗,告訴巴達禮,他將會命內閣爲蒙古專門劃分駐地,構建住所,不會讓他們有所不適,但時間要慢慢來,不能着急。

科爾沁現在的情況雖然非常好,但漠北,漠西虎視眈眈,巴達禮需要進一步加強與大明的關係,一部分遷入關內,與大明真正的‘同休同榮’就是最好的選擇。

巴達禮躬着身,說着感謝朱栩以及大明的話,發誓科爾沁與大明同干休,永世不違背。

這個時候,小臉通紅的朱慈煊,揚着頭,眯着眼,醉醺醺的嘟囔道:“父皇,大汗還答應我,要給我二千騎兵,做的我親兵……”

朱栩微怔,轉頭看向巴達禮。

巴達禮神色微驚,連忙起身,單膝跪地道:“陛下恕罪,這是臣與殿下的玩笑之語,不能當真的。”

朱栩看着醉態酣然的小傢伙,擺了擺手,道:“不算大事,兩千太多了,你挑個五十個與煊兒年紀相仿的,放入皇家軍院,煊兒在童子軍裡,這五十人就交給他。”

巴達禮暗鬆口氣,道“臣遵旨。”

朱栩招呼巴達禮坐下,儘可能的平和相對,也算君臣相歡。

當晚,朱栩把小傢伙送到芷蘭宮,海蘭珠看着滿臉通紅,一身酒氣的朱慈煊,嚇了一大跳,裡裡外外好一通收拾。

待躺到牀上,朱栩笑着道:“沒事,這酒寡淡,不要緊的。”

海蘭珠不敢埋怨朱栩,臉上還是擔心不已,朱慈煊是她的命根子,出一點事情她都受不了。

朱栩看着海蘭珠魂不守舍,暗自搖了搖頭。

第二天,朱栩在內閣,召開御前會議,主要商討的就是分地的相關事宜。

五部尚書,清田小組組長,戶部侍郎李邦華等列席旁聽。

孫傳庭坐在朱栩左下首,身前是一本厚厚的手札,從字跡上看,都是他親手所寫。

孫傳庭看了眼,道“陛下,遼東目前開墾的荒地,總數是三十四萬頃,人口六百二十七萬,遼東三省已經在規劃分地,臣等會派專員輪番監督巡查,三省計劃用三年時間完成分地。除去這六百多萬人的分地,還剩下超過十四萬頃可以再分,也就是將近能容納兩百萬人,目前內閣的幕僚司,移民局,戶部,清田小組等再加緊籌備,預計下半年可以進行向關外大規模移送災民,逐步落實分地……”

“ān nán目前有田二十七萬頃,這是ān nán巡撫上報,臣等覈實的數字,可以相信。二十七萬頃,可以容納近四百萬人,臣已經命ān nán巡撫衙門做好準備,明年開始輸送災民,安置落定……”

“陝川貴三省,目前人口在一千八萬左右,已經能夠承受災情,無需再移出,臣計劃從山西,江西,湖廣,雲南四省先行着手,相關工作已經在籌備,很快就會實施……”

“四省人口在三千萬左右,臣打算移五四百萬左右,緩解當地的應災壓力,也爲日後分地騰出一些空間……”

“接着,是山東,河南,福建,廣西三省,臣打算移出三百萬左右,計劃兩年後實施……”

“關內,我大明田畝總數已經基本摸清,在一千萬頃以上,目前在關內,戶部掌握的皇田,皇家商貿集團收購的田畝,已經超過一百萬頃,分給五百萬人不成問題,隨着‘新政’推進,收到的田畝會逐漸增減,明後兩年,臣計劃分地到兩千萬人,崇禎十七年左右,鋪開全面劃分,再用兩到三年時間,實現我大明‘耕者有其田’,完成分地工作……”

“從各地統計的數據來看,我大明的人口應該在一萬萬人以內,田畝是足夠劃分的,問題在於戶丁的登記,百姓,士紳等藏匿戶口普遍,抗拒登記,隨着‘新政’的推進,情況有所好轉……朝廷今後幾年的工作重點將會在戶丁的統計上……”

孫傳庭一條一條的彙報着,朱栩以及在座的其他大臣同樣面露思索,在手裡的手札上,用碳筆飛速的記錄着。

“目前,戶部的丈量土地小組已經籌建了近百小隊,但還遠遠不夠,臣等準備允許地方組建,合力丈量,用最短的時間完成土地的整合工作……”

“工部的各項重大工程已經陸續開工,日臻成熟,只需按序就班推進即可,臣計劃工部未來幾年,工作重點轉向農業的水利相關建設……”

“蘇揚杭農業示範區,臣等已經做了詳細規劃,一應政策,錢糧,人力物力全面傾斜,力爭三年的時間,完成整合,重振我大明農業重鎮……”

“朝報以及各地報紙越來越重要,士林間的輿論日漸傾向於‘新政’,雖然依舊有反對聲,但已經構不成威脅,改革成爲大明上下的共同意志……”

朱栩坐在首位,神色不動,默默聽着。

孫傳庭一條一條,清晰明瞭,深入簡出。

朱栩聽的很認真,對當前局勢發展很滿意,對孫傳庭也很滿意。

這些工作有如此的進展,孫傳庭以及內閣衆人不知道花費了多少心力,抗住了多大的壓力。

朱栩隨手翻開身前的草本,這是孫傳庭上呈的,是他講的這些縮略版。

大明其實已經不需要移民了,各地已經基本能夠應對災情,大的民亂長久沒有出現,局勢比較幾年前是相當平穩。

之所以要移民,一個是緩解地方上的人口壓力,爲分地騰出更多的空間。另一個,就是鞏固邊防,充實人口。

總體來說,大明朝廷面對‘新政’的困難已經從絕大多數人反對,轉變成了現實困境。

兩百多年積累下的窠臼,朱栩這十多年也掃不乾淨,現在就是要耐心,沉住氣,向着最艱難,最基本的土地問題衝擊。

朱栩聽着孫傳庭說完,擡頭看着衆人。

衆人神色一凜,做認真聆聽狀。

朱栩神色若有所思,語速不緊不慢,道:“第一,土地改革,是‘新政’的最重要一環,要持之以恆,堅決不怠,我們現在遇到的問題,很可能是冰山一角。第二,吏治,從我大明的歷史,尤其是朕登極以來的種種情況來看,官吏的貪污腐化,結黨營私,人浮於事,欺上瞞下等劣行還是比比皆是。我們要應對,要解決,那怎麼解決,朕看來,就是大力,大膽的任用,提拔年輕人。第三,商業發展,對於商業,朝廷要重視,自古以來商人就是國家階層,國庫來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歷朝歷代都是試圖打壓,限制,甚至還搞消滅,這些都是不可取,甚至是愚蠢的行爲。堵不如疏,我大明要構建一個穩妥,長遠,有效的商業管理機制……”

一羣大人默默的記着,皇帝陛下說的,都是大明政策的方向,誰也不敢怠慢。

第十九章 二次彈劾第1267章 跨越式發展(又是六千字大章)第五百六十五章 搞個大的第1333章 四國島之戰第1220 彈劾溫體仁第1382章 城破第三百四十一章 聯姻第七百九十八章 資本思想萌芽第1495章 李邦華出手第六百四十六章 科爾沁鉅變第一章 王爺寫聖旨第1440章 孫承宗要隱退第1525章 恩送第六百八十一章 皇帝被殺上門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軍權在手第一百零四章 憋出內傷的大臣們第六百二十章 旨意入京第九百六十二章 夫唱婦隨第1491章 內閣出手第1501章 蒙古入關第六百九十八章 這塊地朕都要第兩百一十二章 信王府夜談第三百五十一章 爭風吃醋第九百七十三章 浴池春暖(第三更)第三百五十一章 爭風吃醋第八百零零四章 直擊要害的手段第一百三十五章 給孫承宗寫信(跪求訂閱~~)第九百八十一章 倭國的威脅第1151章 疲敵之策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永寧與女將軍第五百一十二章 不好惹第九百五十一章 多爾袞入京第1477章 舉報信第三百八十一章 變化第1162章 重懲不貸第四百四十章 東廠降格第九百零九章 判決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仁德之風第九百零四章 工部不容易第1195章 上岸的危機四伏第兩百二十一章 驚天駭浪第九百一十三章 律法第六百二十章 旨意入京第兩百九十章 遼東黃太吉第六百五十七章 新的思想萌芽第九百四十一章 聯想第三百四十六章 對信王的第一次贊同第1326章 提速第七百七十一章 搞定東南第七百七十三章 金與銀第1510章 無措的大商人們第1485章 皇子們站臺第1495章 李邦華出手第1268章 看誰先死第兩百二十八章 顧秉謙的要挾第四百七十一章 黃太吉有後手第八百八十五章 風向轉變第六百二十九章 只欠東風第九百三十三章 殺人,無聲第一百八十四章 詔皇六弟繼位第九百二十七章 爭論(第三更求月票~)第五百一十九章 朱由檢鬆了口氣第四百九十一章 目標瀋陽第九百四十六章 大宴第1213章 演習開始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美妙的場景第六十五章 兵部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複雜局面第1146章 友好的談判氛圍第一千零六十一張 不簡單的事情第五百五十三章 立斬不赦第1386章 伊達政宗的投誠第四百四十一章 反對聲第1352章 李定國遇險第八百七十七章 召見第一千零四十章 絕境第六十六章 對峙第三百三十一章 打斷四肢(第三更~)第兩百四十六章 移宮案再現第九百一十章 貪婪第1411章 孫傳庭的不善第三百四十三章 南/京第一百三十二章 救人方法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第一次會議第九百八十一章 倭國的威脅第兩百一十一章 軍改(求月票~)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波瀾詭譎第三百四十一章 聯姻第九百四十一章 聯想第九十四章 舊人的力量第六十四章 波及國公第1450章 制衡多爾袞第六百五十九章 天下大同的啓迪第三十八章 教訓(求收藏,推薦~)第一百二十二章 放行第五百一十章 打的說不出話第五百九十六章 政改效用第八百八十七章 直轄村第八百九十一章 柳如是進政院第1157章 倭國需要做更多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