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7章 第一個辭官的人

傅濤的意思很明白,皇家銀行的事,他來承擔,壯士斷腕,棄卒保車,將這件事與傅昌宗切割。

傅昌宗看着傅濤如此,眼神裡也有不忍。

他這個兒子讀不行,性子也有些軟,爾虞我詐的官場不適合,但做事勤勤懇懇,十多年來任勞任怨,不曾抱怨,小心謹慎的也不曾犯過什麼大錯。

傅昌宗眼神的落寞忽然消失,閃爍着厲芒,冷笑道:“還沒到那個時候!真當爲父這麼多年官是白做的!他們想要問下臺,也不掂量掂量他們的斤兩!”

傅濤嚇了一跳,道:“父親,這個時候千萬不要再有動作,否則會被盯上,再難善了!”

傅昌宗看了他一眼,沉聲道:“這件事爲父自有計較,你去吧,好好整頓皇家銀行,其他的,爲父來處理。對了,皇上那邊的信也不要寫了。爲父低調了十多年,還真當我傅昌宗是沒牙的老虎了!”

傅濤看着有些fā lèng,他們父子三十年,還是第一次見到傅昌宗如此鋒芒畢露。

傅昌宗沒有與傅濤多言,接着酒傳令刑部尚鍾陽生來見他。

這個時候的刑部,大衙門內一片肅殺,最近半個月,他們接到的舉報信堆滿一間房,數十個人埋頭清理。

楊錦初剛剛調任刑部,此刻看着一封信,面色不動,眼神裡都是痛苦掙扎之色。

一個文吏匆匆趕過來,道:“楊大人,尚大人不在衙門,傅老傳召。”

楊錦初神情平靜,淡淡道:“嗯,我待會兒就去。”

文應了一聲,又快速離開。刑部太忙了,有太多案子要處理,單單南直隸傳過來的就足夠他們處理到明年中。

楊錦初到班房,坐在椅子上,表情默然一陣,還是拿起筆,打開一個文本,擡頭赫然寫着:辭官,三個大字。

他快速寫了一百多字,等了一陣,合好,揣入懷裡,出了班房,道:“準備馬車,入宮。”

馬車帶着楊錦初,壓着積雪,不快不慢的趕向內。

外面冷風吹入馬車內,楊錦初面上一直面無表情,眼神卻悵然,落寞,感慨,又彷彿瀉了口氣,帶有笑意。

不多久,傅昌宗班房。

傅昌宗看着他面前的辭官,擡頭看着他,平靜的道:“你應該知道,皇上,孫老都很看重你,不出意外,十年內你入是必然的,這麼大好前程,爲什麼要辭官?”

楊錦初比他還平靜,沒有說話,從懷裡遞過另一封信。

傅昌宗接過來,打開一看,面色一滯。

這是一封‘驅逐信’,是楊錦初兄長寫的,信中的大概意思就是楊錦初爲求榮華富貴,毫無氣節,附和孫傳庭這等佞臣,倒行逆施,顛覆祖宗社稷,不忠不臣,不仁不孝,爲楊家列祖列宗蒙羞,要將他剔除楊家族譜,與楊家再無關係。最後還祝楊錦初飛黃騰達,榮耀後人。

這樣一封信,在這個時代,足以讓任何人投鼠忌器了。

如果楊錦初繼續留在朝廷,會成爲天下人的笑柄,別說族內,就是陌生人都會吐一口吐沫。

是真的會被吐沫淹死!

家裡兒孫自然也會蒙羞,羞於見人,稍有一點的氣節的婦人都會拿出一張休,言道:君有前途,賤內難同,今日請君賜予休一封,以告家中父老。

如果不肯給休,婦人一般會帶着孩子直接孃家。

這樣人,別說朝廷,即便是大街上,還有何臉面?

傅昌宗自己一身麻煩,看着楊錦初,輕輕搖了搖頭,道:“家國社稷終有兩難全之時,這封信我先留着,你隨時可以拿去。”

楊錦初擡起手,深深而拜,道:“謝大人。下官半路而逃,無顏面對同僚,請大人不必挽留。”

傅昌宗神色複雜的點點頭,道:“無需灰心,等雲開月明之後,皇上定會召見你來。”

楊錦初面上露出微笑,道:“下官也相信這樣的日子不會遠。”

即便楊錦初在笑,但眼神,臉上的落寞還是清晰可見。

他們都知道大明的問題在哪裡,也知道了解決的辦法,但這件事太難,難的即便到了現在也不知道能否達成,時間還要多久,面對各種各樣的壓力,他們能選擇的並不多。

傅昌宗看着楊錦初離開的落寞背影,目光復雜。

楊錦初是今年第一個主動辭官的侍郎,也是孫傳庭南下後的第一個,在朝野造成的震動還不知道會有多大。

傅昌宗想了想,還是拿着他的辭官前往孫傳庭的班房。

楊錦初的辭官,孫傳庭沒有允准,但是給他放了大假。

這也也算讓他對家族有個交代,留住清名,將來複起也不會被人詬病,算是無奈中的保全之策。

但一個侍郎的‘辭官’,還是掀起了不小的波瀾,激起了朝野反對聲的浪潮,更多的壓力撲向以孫傳庭爲代表的朝廷。

重修熹宗實錄是翰林院一些編修提出的,原本這種聲音很正常,是基於對萬曆以來的各大案進行一個‘歷史定位’,這件事也一直在做。

但隨着孫傳庭要對祖法進行改革,激怒了不少翰林院的大家。

現在的翰林院聚集了衆多的大儒,是朱栩多年準備,囊括進來的。他們德高望重,陡然一發聲,士林都要抖三抖。

原本打算對一些大案進行梳理,對一些疑案進行定論的人,立時被利用,裹挾,成爲反對孫傳庭的yú lùn先鋒。

翰林院有編修的能力,卻沒有權力,因爲翰林院現在算是大明的‘文學院’,可以承接來自禮部的任務,卻沒有決定權。

因此,最終的壓力都集中在禮部。

禮部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壓力極大的部門,沈珣頭髮都白了不少,尤其是最近一些日子。

天天有一些長輩級的大家來跟你講道理擺事實,只能聽着,還不能反駁,只能笑臉附和,誰受得了?

現在這些人要修熹宗實錄,原本也沒什麼問題,哪怕再忌諱的事情,他們這些讀了一輩子的人,春秋筆法那是嫺熟的很。

但別有用心的人要藉此攻擊內,那就得小心謹慎。

767e;5ea6;641c;7d22;3010;4e91;6765;9601;3011;5c0f;8bf4;7f51;7ad9;ff0c;8ba9;4f60;4f53;9a8c;66f4;65b0;6700;65b0;6700;5feb;7684;7ae0;8282;5c0f;8bf4;ff0c;6240;6709;5c0f;8bf4;79d2;66f4;65b0;3002;

第一百六十章 東林點將錄第三百八十六章 金人不上當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複雜局面第四百三十二章 裝逼失敗第七百九十八章 資本思想萌芽第八百七十三章 禪房暖春第1258章 大明禮儀第九百一十七章 聖德第兩百五十六章 訓斥楊漣第四百九十七章 人頭滾滾第七百三十八章 藩籬第四百六十一章 六扇門第六百九十三章 終於來了第八百一十章 閹黨東林合流第八百二十二章 火併第1258章 大明禮儀第六百三十五章 文會的罵聲第九百四十章 謝恩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陰謀不斷第一百五十三章 楊漣彈劾魏忠賢第八百七十二章 大和尚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倭國商人第五百七十六章 提前出宮第一百零五章 袁崇煥第六百二十二章 都動了第八百八十八章 送行第六章 威逼利誘第六百三十二章 借兵建奴第三百四十七章 民亂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萬事俱備第四百二十八章 大亂之始(求收藏~~)第三百零九章 大戰前夕第1121章 尋常百姓第九百七十七章 進行中第五百二十八章 官身納稅第十二章 針鋒相對(求收藏,推薦)第八百一十章 閹黨東林合流第1382章 城破第1305章 平王要說話第一百四十四章 周建宗再下獄第三百四十三章 南/京第1126章 加速第六百九十三章 終於來了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風雲激盪第六百三十六章 柳如是第九百八十三章 精彩紛呈第一百九十二章 第一次廷議第八百八十七章 直轄村第1415章 如山,如濤的壓力第七百八十三章 驚喜交加第1375章 軍心浮動第兩百六十三章 波平波又起第三百八十四章 覬覦第1130章 國祚千秋第兩百四十七章 串連第1197章 前夜第1155章 倭國議和使團第1441章 由不得你第一百八十九章 信王是好用的擋箭牌第四百二十九章 平亂第七百四十六章 無路可逃(第六更~)第1314章 以理服人第兩百八十一章 施壓第三百六十章 福王死(求收藏,求票~)第1494章 冰山一角第八百二十八章 決然與人頭第1257章 威勢第五百三十一章 決意下江南第1362章 僵持第1116章 國家議會的否決第八百五十章 南海學政第兩百七十五章 勸進第1184章 立太子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複雜局面第一百七十九章 平王府看戲第1168章 納妃第1320章 最後的用處第五百零七章 抓捕第五百一十章 打的說不出話第三百三十九章 京師的波濤洶涌第兩百三十七章 顧首輔下獄第九百四十二章 試驗田第四百一十五章 兵臨城下第四百九十五章 血洗開始第九百八十七章 儒家思想第1489章 分地伊始第十七章 絕望的朱由校第四百三十四章 使者入京(第四更~)第九百七十三章 浴池春暖(第三更)第七百零九章 貢院風潮第五百六十八章 體香第九百八十三章 精彩紛呈第七百七十章 平安南第四百八十五章 蓄髮易服第五十二章 三十萬兩(第三更,求收藏,推薦~~)第七百零六章 禁令禍起第五百七十六章 提前出宮第1148章 狂風捲落葉第六百二十五章 權勢收攏第1378章 繞道